1.叶绿体被膜 由两层单位膜组成,两膜间距5~10nm。被膜上无叶绿素。 主要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光合作用的微环境。 膜对物质的透性受膜成分和结构的影响。膜中蛋白质含量高,物质透过膜的受控程 度大。 外膜磷脂和蛋白的比值是3.0(ww)。密度小(1.08gml),非选择性膜。分子量小 于10000的物质如蔗糖、核酸、无机盐等能自由通过。 内膜磷脂和蛋白的比值是0.8(ww)密度大(1.13g/ml),选择透性膜。CO2、O2、 H2O可自由通过;P、磷酸丙糖、双羧酸、甘氨酸等需经膜上的运转器才能通过;蔗 糖、C5、C7糖的二磷酸酯、NADP+、PP等物质则不能通过。 2007.12.15 魏小红 16
2007.12.15 魏小红 16 由两层单位膜组成,两膜间距5~10nm。被膜上无叶绿素。 主要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光合作用的微环境。 膜对物质的透性受膜成分和结构的影响。膜中蛋白质含量高,物质透过膜的受控程 度大。 磷脂和蛋白的比值是3.0 (w/w)。密度小(1.08 g/ml ),非选择性膜 。分子量小 于10000的物质如蔗糖、核酸、无机盐等能自由通过。 磷脂和蛋白的比值是0.8(w/w)密度大(1.13g/ml),选择透性膜。 CO2 、 O2 、 H2O可自由通过;Pi、磷酸丙糖、双羧酸、甘氨酸等需经膜上的运转器才能通过;蔗 糖、C5、C7糖的二磷酸酯、NADP+、PPi等物质则不能通过
2.基质及内含物 基质:被膜以内的基础物质。以水为主体,内含多种离子、低分子有机物,以及 多种可溶性蛋白质等。 基质中能进行多种多样复杂的生化反应 含有还原CO2(Rubisco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与合成淀粉的全部 酶系—碳同化场所 含有氨基酸、蛋白质、DNA、RNA、还原亚硝酸盐和硫酸盐的酶类以及参 与这些反应的底物与产物一N代谢场所 脂类(糖脂、磷脂、疏脂)、四吡咯(叶绿素类、细胞色素类)和萜类(类胡萝卜 素、叶醇)等物质及其合成和降解的酶类一脂、色素等代谢场所 基质是淀粉和脂类等物的贮藏库一淀粉粒与质体小球 2007.12.15 魏小红 17
2007.12.15 魏小红 17 被膜以内的基础物质。 以水为主体,内含多种离子、低分子有机物,以及 多种可溶性蛋白质等。 含有还原CO2 (Rubisco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与合成淀粉的全部 酶系 含有氨基酸、蛋白质、DNA、RNA、还原亚硝酸盐和硫酸盐的酶类以及参 与这些反应的底物与产物 脂类(糖脂、磷脂、硫脂)、四吡咯(叶绿素类、细胞色素类)和萜类(类胡萝卜 素、叶醇)等物质及其合成和降解的酶类 基质是淀粉和脂类等物的贮藏库
3.类囊体 由单层膜围起的扁平小囊。膜厚度5~7nm,囊腔空间为10nm左右,片层伸展 的方向为叶绿体的长轴方向 类囊体分为二类: 基质类囊体又称基质片层,伸展在基质中彼此不重叠; 基粒类囊体或称基粒片层,可自身或与基质类囊体重叠,组成基粒。 堆叠区片层与片层互相接触的部分; 非堆叠区片层与片层非互相接触的部分。 2007.12.15 魏小红 18
2007.12.15 魏小红 18 由单层膜围起的扁平小囊。膜厚度5~7nm,囊腔空间为10nm左右,片层伸展 的方向为叶绿体的长轴方向 类囊体分为二类: 基质类囊体 又称基质片层,伸展在基质中彼此不重叠; 基粒类囊体 或称基粒片层,可自身或与基质类囊体重叠,组成基粒。 堆叠区 片层与片层互相接触的部分; 非堆叠区 片层与片层非互相接触的部分
p -CE S SL 间质 SL GL 间质类囊体 类囊体 基粒 内被膜 外被膜 2007.12.15 魏小红 19
2007.12.15 魏小红 19
类囊体片层堆叠的生理意义 1.膜的堆叠意味着捕获光能机构高度密集,能更有效地收集光能。 2.膜系统是酶有序排列的支架,膜的堆叠构成代谢的连接带,能使代谢高效地进行。 3.类囊体片层堆叠成基粒是高等植物细胞所特有的膜结构,它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各种植物类囊体片层堆叠情况不一样 2007.12.15 魏小红 20
2007.12.15 魏小红 20 1. 膜的堆叠意味着捕获光能机构高度密集, 2. 膜系统是酶有序排列的支架,膜的堆叠构成代谢的连接带, 3. 类囊体片层堆叠成基粒是高等植物细胞所特有的膜结构,它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