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一中分校高二语文导学案 (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拓展探究 、通过序文,了解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 、理清层次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学习小结 达标检测 1、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于时风波未静( (2)尝从人事(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4)悦亲戚之情话( (5)幼稚盈室( (6)于是怅然慷慨( (7)恨晨光之熹微( (8)将有事于西畴( 2、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 既自以心为形役 夫问征夫以前路() 乐夫天命复奚疑()
新郑一中分校高二语文导学案 6 (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探究 一、通过序文,了解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清层次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小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1、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于时风波..未静 ( ) (2)尝从人事..( )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 ) (4)悦亲戚..之情话 ( ) (5)幼稚..盈室 ( ) (6)于是怅然慷慨..( ) (7)恨.晨光之熹微 ( ) (8)将有事..于西畴 ( )。 2、一词多义: 心 因事顺心.( ) 既自以心.为形役( ) 夫 问征夫.以前路( ) 乐夫.天命复奚疑( )
新郑一中分校高二语文导学案 故故便求之()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求之靡途 四方之事( 奚奚惆怅而独悲() 乐夫天命复奚疑() 而门虽设而常关( 觉今是而昨非( 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 3、特殊句式 皆口腹自役( 复驾言兮焉求(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将有事于西畴( 农人告余以春及( 乐夫天命复奚疑( 情在骏奔( 寓形宇内复几时( 稚子候门( 遂见用于小邑( 既自以心为形役( 选做题 《读山海经》(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1、这首诗写法曲折,意义较为隐晦,诗人所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这两句诗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思想感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两句中的“固”一词的用法有什么妙处?请对此略作赏析。 学习反思
新郑一中分校高二语文导学案 7 故 故.便求之( )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 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求之.靡途( ) 四方之.事( ) 奚 奚.惆怅而独悲( ) 乐夫天命复奚.疑( ) 而 门虽设而.常关( ) 觉今是而.昨非( ) 时矫首而.遐观( ) 鸟倦飞而.知还( ) 3、特殊句式: 皆口腹自役( ) 复驾言兮焉求( )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 将有事于西畴( ) 农人告余以春及( ) 乐夫天命复奚疑( ) 情在骏奔( ) 寓形宇内复几时( ) 稚子候门( ) 遂见用于小邑( ) 既自以心为形役( ) 选做题 《读山海经》(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1、这首诗写法曲折,意义较为隐晦,诗人所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________。 2、“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这两句诗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思想感 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两句中的“固”一词的用法有什么妙处?请对此略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郑一中分校高二语文导学案 4归去来兮辞 编写人:訾永明审查人:任聚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背诵默写全文。 2.理解陶渊明的隐逸思想。 学习重点背诵默写全文 学习难点陶渊明的隐逸思想。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课时一课时 知识链接 陶渊明的诗歌中所表现的光明峻洁的人格和坚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髙尚品质,教 育了后代文人不屈服于权贵,不与庸俗之流为伍。唐代大诗人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 的傲岸不屈的性格,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通的。诗人高适在做封丘 尉时,对“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的现实无法容忍,也“转忆陶潜归去来”,要 学陶渊明那样与污浊的现实一刀两断。在强敌压境或政治十分黑暗、社会变革即将到来的时 候,他的“金刚怒目式”的作品,他的疾恶除暴的精神,也给作家以巨大的支持与鼓舞。南 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曾在一首《水龙吟》词中髙声唱道:“须信此翁(指陶渊明)未死,到如今 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处于从封建社会末期转向旧民主主义革命初期转折点上的 诗人龚自珍也曾赞许陶渊明说:“陶潜诗喜咏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 江湖侠骨恐无多。”(《舟中读陶诗三首》)他的桃花源理想对后代也有积极的影响。北宋进步 的政治革新家王安石曾歌颂这个社会是“虽有父子无君臣”,对“闻道长安吹战尘”的现实表 现了深沉的感慨。另一方面,陶渊明诗中平静安谧的境界,逃避现实的思想也对一些作家起 了消极的作用。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晚年退隐生活中,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在谪居海南时期,都 酷爱陶渊明,实际是在他那超脱现实的态度中寻求精神的安慰。虽然白、苏在一定时期内对 现实态度消极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自己,但这种影响作用无疑也是存在的。宋以后许多过闲 居安逸生活的地主,喜爱陶渊明,也都是从这一方面出发的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他以后,田园诗不断得 到发展,到了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新郑一中分校高二语文导学案 8 4 归去来兮辞 编写人:訾永明 审查人:任聚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背诵默写全文。 2.理解陶渊明的隐逸思想。 学习重点 背诵默写全文。 学习难点 陶渊明的隐逸思想。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课时 一课时 知识链接 陶渊明的诗歌中所表现的光明峻洁的人格和坚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教 育了后代文人不屈服于权贵,不与庸俗之流为伍。唐代大诗人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 的傲岸不屈的性格,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通的。诗人高适在做封丘 尉时,对“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的现实无法容忍,也“转忆陶潜归去来”,要 学陶渊明那样与污浊的现实一刀两断。在强敌压境或政治十分黑暗、社会变革即将到来的时 候,他的“金刚怒目式”的作品,他的疾恶除暴的精神,也给作家以巨大的支持与鼓舞。南 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曾在一首《水龙吟》词中高声唱道:“须信此翁(指陶渊明)未死,到如今 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处于从封建社会末期转向旧民主主义革命初期转折点上的 诗人龚自珍也曾赞许陶渊明说:“陶潜诗喜咏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 江湖侠骨恐无多。”(《舟中读陶诗三首》)他的桃花源理想对后代也有积极的影响。北宋进步 的政治革新家王安石曾歌颂这个社会是“虽有父子无君臣”,对“闻道长安吹战尘”的现实表 现了深沉的感慨。另一方面,陶渊明诗中平静安谧的境界,逃避现实的思想也对一些作家起 了消极的作用。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晚年退隐生活中,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在谪居海南时期,都 酷爱陶渊明,实际是在他那超脱现实的态度中寻求精神的安慰。虽然白、苏在一定时期内对 现实态度消极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自己,但这种影响作用无疑也是存在的。宋以后许多过闲 居安逸生活的地主,喜爱陶渊明,也都是从这一方面出发的。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他以后,田园诗不断得 到发展,到了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新郑一中分校高二语文导学案 预习检测 归去来兮,田园 ?既自以心为形役, ,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 ,载欣载奔。僮仆欢迎, 松菊犹存。携幼入 室 。引壶觞以自酌, 。倚南窗以寄傲, 。园日涉以成 ,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 学习内容 1、分段背诵 2、分段默写(三四段) 拓展探究 (一)本文主要写作者归去之乐。有人认为这乐的背后掩藏着心灵深层的悲哀,你是否同意 这样的见解 (二)文章结尾,作者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想和处世哲学,是否显得消极?
新郑一中分校高二语文导学案 9 预习检测 归去来兮,田园________________?既自以心为形役,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____________。 __________,载欣载奔。僮仆欢迎,___________。___________,松菊犹存。携幼入 室,___________。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倚南窗以寄傲,___________。园日涉以成 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矫首而遐观。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___________, 抚孤松而盘桓。 学习内容 1、分段背诵 2、分段默写(三 四段) 拓展探究 (一)本文主要写作者归去之乐。有人认为这乐的背后掩藏着心灵深层的悲哀,你是否同意 这样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章结尾,作者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想和处世哲学,是否显得消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郑一中分校高二语文导学案 陶渊明传(萧统)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 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1)亲 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 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 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 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 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尝得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 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 栗里之间闲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 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 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 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 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2)贵贱造 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 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慧远;彭城刘遗民, 亦遁迹匡山,渊明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后刺史檀韶,苦请续之出州,与学士祖企、 谢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讲礼,加以雠校。所住公廨,近于马队。是故渊明示其诗云:“周生述 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髙祖王业渐 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1、下列划线文言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即日解绶去职。(辞去) B、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写文章)
新郑一中分校高二语文导学案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传(萧统)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 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1)亲 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 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 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 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 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尝得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 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 栗里之间闲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 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 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 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 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2)贵贱造 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 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慧远;彭城刘遗民, 亦遁迹匡山,渊明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后刺史檀韶,苦请续之出州,与学士祖企、 谢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讲礼,加以雠校。所住公廨,近于马队。是故渊明示其诗云:“周生述 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 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1、下列划线文言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即日解绶去职。 (辞去) B、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 (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