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一中分校高二语文导学案 高二语文导学案目录 阅读鉴赏 4《归去来兮辞》…… 6《逍遥游》……… …14 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专项练习 阅读鉴赏 5《滕王阁序》…… 7《陈情表》 …41 表达交流 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专项练习 阅读鉴赏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装在套子里的人》…… 表达交流 善待生命学习论证……… 专项练习 (五)(六) 阅读鉴赏 3《边城》 表达交流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新郑一中分校高二语文导学案 1 高二语文导学案目录 阅读鉴赏 4 《归去来兮辞》……………………………………………………………… 3 6 《逍遥游》…………………………………………………………………… 14 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20 专项练习 (一)(二)……………………………………………………………………… 25 阅读鉴赏 5 《滕王阁序》………………………………………………………………… 30 7 《陈情表》…………………………………………………………………… 41 表达交流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50 专项练习 (三)(四)……………………………………………………………………… 56 阅读鉴赏 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62 2 《装在套子里的人》………………………………………………………… 70 表达交流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78 专项练习 (五)(六)……………………………………………………………………… 86 阅读鉴赏 3 《边城》……………………………………………………………………… 92 表达交流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99
新郑一中分校高二语文导学案 阅读鉴赏 8《咬文嚼字》… 104 9《说“木叶”》……………………… 表达交流 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114 专项练习 (七)(八)… 阅读鉴赏 10《谈中国诗》 11《中国建筑的特征》…… 133 表达交流 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140 专项练习 (九)(十)…… 阅读鉴赏 12《作为生物的社会》………… 153 13《宇宙的未来》…… ……………159 表达交流 确立自信学习反驳 169 专项练习 (十一)(十二)…………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 186 文言文虚词用法… …194 文言文翻译…………… …200
新郑一中分校高二语文导学案 2 阅读鉴赏 8 《咬文嚼字》……………………………………………………………… 104 9 《说“木叶”》 …………………………………………………………… 108 表达交流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114 专项练习 (七)(八)……………………………………………………………………… 120 阅读鉴赏 10 《谈中国诗》……………………………………………………………… 126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133 表达交流 发现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140 专项练习 (九)(十)…………………………………………………………………… 146 阅读鉴赏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153 13 《宇宙的未来》…………………………………………………………… 159 表达交流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169 专项练习 (十一)(十二)……………………………………………………………… 177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182 古代文化常识…………………………………………………………………… 186 文言文虚词用法………………………………………………………………… 194 文言文翻译……………………………………………………………………… 200
4归去来兮辞 编写人:訾永明审查人:任聚宝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 棹”等重点字词的意义。 2、文言特殊句式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学习难点特殊的文言句式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课时课时 知识链接 作家与作品 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 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适应官场的 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 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 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 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 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 名。有《陶渊明集》。至今还广为传颂的名句有: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注译】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而弯腰。 【解读】陶渊明当彭县令时,郡太守派督邮到各县视察。督邮来到彭泽,县吏对陶渊明说, 应当穿好官服,束上腰带,去拜见督邮大人。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而弯腰。” 他把县令的官印放在县衙里,扬长而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历来为中国人所景 仰所传颂。人是要有一点骨气的。不然,为五斗米折腰,还有什么人格尊严?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注译】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解读】该句后来流传演化为成语“赏奇析疑”和“奇文共赏”。“赏奇析疑”和原诗意思
新郑一中分校高二语文导学案 3 4 归去来兮辞 编写人:訾永明 审查人:任聚宝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 棹”等重点字词的意义。 2、文言特殊句式。 学习重点 文言词语的意义。 学习难点 特殊的文言句式。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课时 一课时 知识链接 作家与作品 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 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适应官场的 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 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 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 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 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 名。有《陶渊明集》。至今还广为传颂的名句有: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注译】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而弯腰。 【解读】陶渊明当彭县令时,郡太守派督邮到各县视察。督邮来到彭泽,县吏对陶渊明说, 应当穿好官服,束上腰带,去拜见督邮大人。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而弯腰。” 他把县令的官印放在县衙里,扬长而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历来为中国人所景 仰所传颂。人是要有一点骨气的。不然,为五斗米折腰,还有什么人格尊严?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注译】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解读】该句后来流传演化为成语“赏奇析疑”和“奇文共赏”。“赏奇析疑”和原诗意思
新郑一中分校高二语文导学案 样,形容欣赏诗文、分析疑难。“奇文共赏”却和原诗的意思不同了,含有奚落和讥讽的 语气,凡是故意把不通的、可笑的文字公之于众,让大家一起来贬斥,都讥刺为“奇文共赏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注译】“羁鸟”,被关在笼里的鸟。“池鱼”,被养在池水中的鱼。 【解读】这两句以“羁鸟”、“池鱼”为喻,表达了自己渴望摆脱束缚向往回归农村的急迫 心境和心恋田园的情怀,一“恋”一“思”,凝聚了诗人对田园的眷恋和思念。“恋旧林 “思故渊”表明了作者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否定和唾弃。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注译】刑天为炎帝近臣,自炎帝败于阪泉,刑天一直伴随左右,居于南方。蚩尤起兵复仇 被黄帝削平,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刑天吞不下这口气,他一人手执利斧,直杀上中央天 帝的宫门之前。黄帝也不是好惹的,他亲自披褂出战,双方杀得天昏地暗。刑天终于不敌, 被黄帝斩下了头颅。黄帝把它的头颅埋在常羊山里。没了头颅的刑天却突然立起身来,把胸 前的两个乳头当作一双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向着天空猛劈狠砍, 战斗不止。 【解读】该句赞扬刑天的勇猛,表现岀陶渊明隐士性格的另一个方面—一鲁迅称之为“金刚 怒目”,即对当时现实的极为不满。 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 “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 都是语助词。 文体特点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 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 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 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预习检测 1、写出加点字的读音
新郑一中分校高二语文导学案 4 一样,形容欣赏诗文、分析疑难。“奇文共赏”却和原诗的意思不同了,含有奚落和讥讽的 语气,凡是故意把不通的、可笑的文字公之于众,让大家一起来贬斥,都讥刺为“奇文共赏”。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注译】“羁鸟”,被关在笼里的鸟。“池鱼”,被养在池水中的鱼。 【解读】这两句以“羁鸟”、“池鱼”为喻,表达了自己渴望摆脱束缚向往回归农村的急迫 心境和心恋田园的情怀,一“恋”一“思”,凝聚了诗人对田园的眷恋和思念。 “恋旧林”、 “思故渊”表明了作者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否定和唾弃。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注译】刑天为炎帝近臣,自炎帝败于阪泉,刑天一直伴随左右,居于南方。蚩尤起兵复仇 被黄帝削平,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刑天吞不下这口气,他一人手执利斧,直杀上中央天 帝的宫门之前。黄帝也不是好惹的,他亲自披褂出战,双方杀得天昏地暗。刑天终于不敌, 被黄帝斩下了头颅。黄帝把它的头颅埋在常羊山里。没了头颅的刑天却突然立起身来,把胸 前的两个乳头当作一双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向着天空猛劈狠砍, 战斗不止。 【解读】该句赞扬刑天的勇猛,表现出陶渊明隐士性格的另一个方面——鲁迅称之为“金刚 怒目”,即对当时现实的极为不满。 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 “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 都是语助词。 文体特点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 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 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 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预习检测 1、写出加点字的读音
新郑一中分校高二语文导学案 瓶无储粟() 求之靡途()田园将芜胡不归( 舟遥遥以轻飏( 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 景翳翳以将入( )将有事于西畴()既窈窕以寻壑(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 2、找出通假字 乃瞻衡宇( )景翳翳以将入( 3、指出活用类型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 ))) 乐琴书以消忧( 或棹孤舟( 学习内容 整体感知 1、翻译序文 2、翻译文章重要句子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新郑一中分校高二语文导学案 5 瓶无储粟.( ) 求之靡.途( ) 田园将芜.胡不归( ) 舟遥遥以轻飏.( ) 引壶觞.以自酌( ) 眄.庭柯以怡颜( ) 策扶老以流憩.( ) 时矫首而遐.观( ) 云无心以出岫.( ) 景翳翳 ...以将入( ) 将有事于西畴.( ) 既窈窕..以寻壑( )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 ) 2、找出通假字: 乃瞻衡宇( ) 景翳翳以将入( ) 3、指出活用类型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 眄庭柯以怡.颜( ) 倚南窗以寄傲.( ) 审容膝..之易安( ) 园日.涉以成趣( ) 乐琴书..以消忧( ) 或棹.孤舟( ) 学 习内容 整 体感知 1、翻译序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章重要句子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