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一中2016届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写”的困境,为处在边缘地带的作家带去一些光亮和希望。让社会重新发现文学的力量,让 文学成为一种精神和一种生活方式。改变现在的出版环境,降低商业文学的市场占有比例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大题 让更具品质的严肃文学作品获得生存尊严。而想要实现这个理想的效果,必须要有强大的消 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费动力来推动,不消费莫言怎么成? 消费莫言无非前面说过的两种方式,但就眼下的氛围看,指望以莫言一己之力来改变文 阅读题 学的尴尬存在,只是良好的愿望,癫狂的商业力量会裹挟更多人把莫言往魔症的漩涡里推 甲必考题 还好,莫言是清醒的,他保持了一个“旁观者”的平静,甚至还用戏谑的手法间接地批判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外界对他的消费,比如他辟谣说自己想在北京买房,只不过是个玩笑,对家乡要种万亩高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的说法,他称不必当真。莫言在用自己的方式给“莫言热”降温,可现实却是,不把莫言的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翻看报纸上的畅销书排行榜,莫言作品有数部上榜,且占据 剩余价值榨空,某些人是绝对不会停手的 了榜首位置,这给人一种错觉,文学在中国又重新金贵起来,甚至会产生这样良好的愿望 再过一些天,莫言的名字从图书畅销榜上消失,6.7亿的投资因像一个笑话而被取消, 如果像莫言这样的作家的作品,能一直在畅销榜上该有多好。读书可以折射一个国家的人 人们在书店不再像买菜一样成筐地买莫言的书,那时,或许我们再谈谈莫言,谈谈文学 的精神状态,一个举国热爱文学的国度,该是多么令人向往 (摘编自韩浩月《消费莫言的两种方式》) 但很快有泼冷水的人来了,发出了这样的提问,那些抢购莫言图书的人在莫言获奖之前 1.下列对于“消费莫言”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知道他是谁吗?其实这样的质疑价值不大,读者有权用自己的方式在合适的时间消费莫言 A.莫言获奖后,人们争相抢购他的图书,不断谈论他获奖的是是非非,畅销书排行榜上 就像消费者被一则电视广告打动而去购买某产品一样,诺奖这个大广告铺天盖地,对莫言知 也有数部上榜且高居榜首,这里面有些情况属于在正常范围内理性消费莫言 之甚少或干脆不知莫言为何人的读者,去买几本莫言的书来读一下,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B.莫言获奖的文学意义和文化意义被剥离出去,只剩下一场以金钱为核心的集体狂欢 买莫言的书,谈论莫言的获奖,这都是在正常的范围内消费莫言,此前哪一位作家获得诺奖, 这正是非理性过度消费莫言的实质所在。 不是被这样追捧? C.就眼下的氛围看,只能指望莫言亲自站出来改变文学的尴尬存在,否则,癫狂的商业 之所以强调要在正常范围内理性地消费莫言,是因为另外一种夸张的、过度的、带有魔 力量会裹挟更多人把莫言往魔症的漩涡里推。 幻色彩的消费行为正在围绕着莫言展开,甚至有不可控之势,比如在北京城内有十多处豪宅 D.随着时间的流逝,莫言的名字会从图书畅销榜上消失,6.7亿的投资因像一个笑话会 的陈光标要赠送莫言房子:莫言家乡有人设想政府应投资6.7亿元打造旅游带,宁可赔钱也 被取消,种种情况表明,到那时莫言真正就会消费殆 要种万亩高粱:在劝说莫言父亲修缮旧居时,竟然说出这样的话:“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 2.下列对“莫言获奖”的意义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此外还有人说,莫言的作品要收进教科书,莫言今年必上春晚 A.莫言的获奖可以使中国的文学重新“金贵”起来,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 魔幻现实主义走出了莫言的笔端,目前正在他身上一点点发生,“吃定莫言”的前景让不少 去,形成一个热爱文学的国度 人兴奋不已 B.莫言的文学成就不再单纯是他个人努力的成果,而是成为更多人消除文化自卑的工具 回望莫言获奖至今的舆论氛围谈论金钱要远远多于谈论文学,从帮他分析奖金怎么花, 这极大地满足了中国人的自豪感 到帮他计算未来版税能收入多少,从网络书店高价出售莫言手稿、天命书,再到抢注莫言域 C.刺激更多中国优秀的作家摆脱“写什么,怎么写”的困境,为处在边缘地带的作家带 名,出售“莫言同款衬衫西服”…拜金主义气息混合着被强行提炼出来的国家主义自豪感 去一些光亮和希望:让社会重新发现文学的力量,让文学成为一种精神和一种生活方式 共同构成了一个怪异景象:莫言获奖的文学意义和文化意义被剥离出去,只剩下一场以金钱 D.莫言的获奖为更多的商业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人们可以从网络书店高价出售莫言 为核心的集体狂欢。莫言的文学成就也不再是他个人努力的成果,而成为许多人消除文化自 手稿、天命书,再到抢注莫言域名,出售“莫言同款衬衫西服”等,从而得到更多利润 卑、宣扬政绩的工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莫言获奖,一种较为理想的长远影响是,刺激更多中国优秀的作家摆脱“写什么,怎 A.在劝说莫言父亲修缮旧居时,有人竟然说出这样的话:“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
1 元阳一中 2016 届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 I 卷第三、四大题 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3 题。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翻看报纸上的畅销书排行榜,莫言作品有数部上榜,且占据 了榜首位置,这给人一种错觉,文学在中国又重新金贵起来,甚至会产生这样良好的愿望— —如果像莫言这样的作家的作品,能一直在畅销榜上该有多好。读书可以折射一个国家的人 的精神状态,一个举国热爱文学的国度,该是多么令人向往。 但很快有泼冷水的人来了,发出了这样的提问,那些抢购莫言图书的人在莫言获奖之前 知道他是谁吗?其实这样的质疑价值不大,读者有权用自己的方式在合适的时间消费莫言, 就像消费者被一则电视广告打动而去购买某产品一样,诺奖这个大广告铺天盖地,对莫言知 之甚少或干脆不知莫言为何人的读者,去买几本莫言的书来读一下,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买莫言的书,谈论莫言的获奖,这都是在正常的范围内消费莫言,此前哪一位作家获得诺奖, 不是被这样追捧? 之所以强调要在正常范围内理性地消费莫言,是因为另外一种夸张的、过度的、带有魔 幻色彩的消费行为正在围绕着莫言展开,甚至有不可控之势,比如在北京城内有十多处豪宅 的陈光标要赠送莫言房子;莫言家乡有人设想政府应投资 6.7 亿元打造旅游带,宁可赔钱也 要种万亩高粱;在劝说莫言父亲修缮旧居时,竟然说出这样的话:“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 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此外还有人说,莫言的作品要收进教科书,莫言今年必上春晚…… 魔幻现实主义走出了莫言的笔端,目前正在他身上一点点发生,“吃定莫言”的前景让不少 人兴奋不已。 回望莫言获奖至今的舆论氛围,谈论金钱要远远多于谈论文学,从帮他分析奖金怎么花, 到帮他计算未来版税能收入多少,从网络书店高价出售莫言手稿、天命书,再到抢注莫言域 名,出售“莫言同款衬衫西服”……拜金主义气息混合着被强行提炼出来的国家主义自豪感, 共同构成了一个怪异景象:莫言获奖的文学意义和文化意义被剥离出去,只剩下一场以金钱 为核心的集体狂欢。莫言的文学成就也不再是他个人努力的成果,而成为许多人消除文化自 卑、宣扬政绩的工具。 莫言获奖,一种较为理想的长远影响是,刺激更多中国优秀的作家摆脱“写什么,怎么 写”的困境,为处在边缘地带的作家带去一些光亮和希望。让社会重新发现文学的力量,让 文学成为一种精神和一种生活方式。改变现在的出版环境,降低商业文学的市场占有比例, 让更具品质的严肃文学作品获得生存尊严。而想要实现这个理想的效果,必须要有强大的消 费动力来推动,不消费莫言怎么成? 消费莫言无非前面说过的两种方式,但就眼下的氛围看,指望以莫言一己之力来改变文 学的尴尬存在,只是良好的愿望,癫狂的商业力量会裹挟更多人把莫言往魔症的漩涡里推。 还好,莫言是清醒的,他保持了一个“旁观者”的平静,甚至还用戏谑的手法间接地批判着 外界对他的消费,比如他辟谣说自己想在北京买房,只不过是个玩笑,对家乡要种万亩高粱 的说法,他称不必当真。莫言在用自己的方式给“莫言热”降温,可现实却是,不把莫言的 剩余价值榨空,某些人是绝对不会停手的。 再过一些天,莫言的名字从图书畅销榜上消失,6.7 亿的投资因像一个笑话而被取消, 人们在书店不再像买菜一样成筐地买莫言的书,那时,或许我们再谈谈莫言,谈谈文学。 (摘编自韩浩月《消费莫言的两种方式》) 1.下列对于“消费莫言”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莫言获奖后,人们争相抢购他的图书,不断谈论他获奖的是是非非,畅销书排行榜上 也有数部上榜且高居榜首,这里面有些情况属于在正常范围内理性消费莫言。 B.莫言获奖的文学意义和文化意义被剥离出去,只剩下一场以金钱为核心的集体狂欢, 这正是非理性过度消费莫言的实质所在。 C.就眼下的氛围看,只能指望莫言亲自站出来改变文学的尴尬存在,否则,癫狂的商业 力量会裹挟更多人把莫言往魔症的漩涡里推。 D.随着时间的流逝,莫言的名字会从图书畅销榜上消失,6.7 亿的投资因像一个笑话会 被取消,种种情况表明,到那时莫言真正就会消费殆尽。 2.下列对“莫言获奖”的意义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莫言的获奖可以使中国的文学重新“金贵”起来,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 去,形成一个热爱文学的国度。 B.莫言的文学成就不再单纯是他个人努力的成果,而是成为更多人消除文化自卑的工具, 这极大地满足了中国人的自豪感。 C.刺激更多中国优秀的作家摆脱“写什么,怎么写”的困境,为处在边缘地带的作家带 去一些光亮和希望;让社会重新发现文学的力量,让文学成为一种精神和一种生活方式。 D.莫言的获奖为更多的商业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人们可以从网络书店高价出售莫言 手稿、天命书,再到抢注莫言域名,出售“莫言同款衬衫西服”等,从而得到更多利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劝说莫言父亲修缮旧居时,有人竟然说出这样的话:“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屋
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这种无视别人尊严的说法令作者感到愤慨。 D.勒石纪之而还 勒:铭刻。 B.回望莫言获奖至今的舆论氛围,人们几乎都在谈论金钱,从帮他分析奖金怎么花,到 5.以下名组名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 帮他计算未来版税能收入多少,这种莫名兴奋的心理其实就是国家自豪感掩盖下的拜金主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④ 文升请命所司振恤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C.莫言的获奖可以改变现在的出版环境,降低商业文学的市场占有比例,让更具品质的 A.①② 0⑥C.②④⑥D.③④⑤ 严肃文学作品获得生存尊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在巨大的荣誉面前,莫言是一个清醒主义者,保持了一个“旁观者”的平静,甚至还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 用戏滤的手法间接地批判着外界对他的消费 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 )文言文阅读(19分) 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 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遗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吕、临洮饥民,抚安流移 D.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 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 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 7.把文中画横线的名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日:“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 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顰蹙不答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 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早,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溏罢,倪岳 吊万人冢 代溏,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 (唐)张蟻 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 兵罢淮边客路通,乱鸦来去噪寒空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 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 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 8.这首诗的首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 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9.请赏析“乱鸦来去噪寒空”“可怜白骨攒孤冢”两句诗中“乱”“孤”二字的妙处。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B.录功进左刷都御史录:记载 C.振巩吕、临洮饥民振:救济。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2 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这种无视别人尊严的说法令作者感到愤慨。 B.回望莫言获奖至今的舆论氛围,人们几乎都在谈论金钱,从帮他分析奖金怎么花,到 帮他计算未来版税能收入多少,这种莫名兴奋的心理其实就是国家自豪感掩盖下的拜金主 义。 C.莫言的获奖可以改变现在的出版环境,降低商业文学的市场占有比例,让更具品质的 严肃文学作品获得生存尊严。 D.在巨大的荣誉面前,莫言是一个清醒主义者,保持了一个“旁观者”的平静,甚至还 用戏谑的手法间接地批判着外界对他的消费。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 7 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 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 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 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日:“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 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 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 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 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溏罢,倪岳 代溏,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 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 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 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 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登.景泰二年进士 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 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 勒:铭刻。 5.以下名组名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 分) ( )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 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④ 文升请命所司振恤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 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 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 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 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 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名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2)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 9 题。 吊万人冢 (唐) 张 蠙 兵罢淮边客路通,乱鸦来去噪寒空。 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 8.这首诗的首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赏析“乱鸦来去噪寒空”、“可怜白骨攒孤冢”两句诗中“乱”、“孤”二字的妙处。 (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 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发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白居易) 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 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计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人之于国也》) 父亲就像一颗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 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乙选考题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发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黄豆塞进嘴巴,而 是把黄豆一路擞在地上。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的一个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 最后的黄豆 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着嚼它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不知是黄豆大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品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在地上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 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 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 就别来找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料炒熟的黄豆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 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 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不呆。 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影子 那年,家里遗了大灾,爷爷架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 父亲长号着,声间读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 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 了好几个人把小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 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扰黄豆往嘴巴里 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 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爸爸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们打成了 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没过半月,爷爷快乐的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 大染坊。于是,镇子里又了有大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 我蓦然明折,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人曾问我,金子最终找到了吗?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的多嚼几把黄豆,还取了奶奶。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 当然没有。爷爷的坟头早被我平了,当时还有人说,我跟我那疯死掉的父亲一样,也是 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 忤逆不孝 现在我也不知道。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会上,我 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北,他还是喘得 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我那个儿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说话了 满脸猪肝紫 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3 (1)、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白居易)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 人之于国也》)。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的一个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最后的黄豆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在地上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 来的。 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 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料炒熟的黄豆 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 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 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 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扰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 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爸爸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没过半月,爷爷快乐的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 大染坊。于是,镇子里又了有大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 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的多嚼几把黄豆,还取了奶奶。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 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 现在我也不知道。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 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北,他还是喘得 满脸猪肝紫。 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发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 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 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计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颗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 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发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黄豆塞进嘴巴,而 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 风。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 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 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着嚼它。 不知是黄豆大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品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 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 就别来找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 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影子。 父亲长号着,声间读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 了好几个人把小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 坨金子。他疯了。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们打成了一 颗颗金珠子。 我蓦然明折,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有人曾问我,金子最终找到了吗? 当然没有。爷爷的坟头早被我平了,当时还有人说,我跟我那疯死掉的父亲一样,也是 忤逆不孝。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会上,我 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我那个儿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说话了。 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改自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 公回头对我笑了,在此之前,我一直让他在一个不知名的空旷地带徘徊,在本书里他是梅里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雪山的攀登者。 A.“我”平掉爷爷的坟头,是既不想让任何人打扰爷爷死后的安宁,又表明了不依赖祖辈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海拔只有6740米。可它的地理环境却很复杂,山上终年积雪, 财富、自己创业的决绝 陡峭的山体,风化的岩石,还有瞬息万变的气候,会让攀登者突然陷入绝境。卡瓦格博至今 B.文中说“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权那样疯长”,一是形容他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不等式 还是一座人类未及山顶的处女峰。只要人们达不到顶峰,它就永远是一个神秘的向往,一个 的快:二是形容他备受溺爱,放纵无拘。 神秘的存在。 C.本文语言平实,情感饱满,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各具特点,叙事手法新颖,主题有 人们可能还记得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的惨剧,十七个登山勇士无一人生还。为什么 鲜活的生命要去荒无人烟的地方,在那里经受暴风雪的袭击,面临雪崩随时发生的危险,陷 D.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时,爷爷蹲在一高地看人染布,这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睥渴望 入人生的绝境? 和对财务室的羡慕。 天光黯淡,无边的黑夜,厚厚的积雪,看不见一线星光,周围也没有篝火,不灭的只是心灵 E.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细节和对比等艺术手法,生动凸显人物个性:人物行为也具有溜 的篝火,最后那火也覆盖在冰雪之中… 深厚寓意 太阳重新照耀时,冰盖上又多了几座新的冰雕,他们的面容都十分安详,好像还在酣 2)小说中“爷爷这回没有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这一行为反映了 睡,却再也醒不过来了……也许在多年之后,地球进一步演化,它变暖了,冰川坍塌,雪山 爷爷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 融化,十七个勇士还会获得新生。他们会站起来,抖掉身上的积雪,掏出揣在胸前的旗帜, (3)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迎风抖开,一簇火红猎猎地飘舞着,发出哗啦啦的脆响。他们看见远处美丽的城市,葱茏的 (4)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 绿树,盛开的鲜花,一座高大建筑物的计时牌上清晰地显示着:3000年某月某日 (8分) 我想这丝毫无损他们千年之前攀登高峰的意义。物质是坚实的,如同大地,而精神则如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同天空或宇宙,是柔软的,无尽头的空漠。人的脑实质就是这种天空或宇宙,有限与无限都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 在其中,人的脑实质是比自然界的宇宙还要广阔的。无穷尽地开拓成为人类永生永世的寄托 心灵的篝火 西西弗斯整日推着一块大石头上山,其实是一个哲学寓言,它是时间与空间的规则一—周而 张海迪 复始,永无止境。 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我不是什么预言者 我写这部长篇也是一种攀登,如同真正的登山者,一次次向高峰冲击,又一次次撤退 但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就不存在了 回到大本营,回到平淡无奇的生活中。这种攀登让我的体力和精力消耗很大,在经历了四十 人们很容易就能登上珠程朗玛峰—海拔8848米的山顶上已有了我们的研究站点,如同昨 年的病痛之后,身体瘫痪部位的肌肉萎缩了,我越来越难以支撑自己,总有一种明天就会因 天和今天在南极建立的长城站珠穆朗玛峰上的站点最好也叫长城站一—世界上最高的长城 疲惫而死去的感觉。其实,我对长篇小说的创作已经力不从心了,激情常被肉体的麻木疼痛 站。不过我也在想,假如8848米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世界上还有什么高峰要攀登呢? 和精神的忧郁绝望掩埋 只要地壳不变动,8848米将是有限的数字和高度,而人类的探索精神则是无限的 我想这将是我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了 人类总是想超越极限,却又被无数的障碍阻挠,劈开了重重叠嶂,人也就跨越了千山万 精神攀登的路途异常艰苦,我有时也畏惧,害怕路途遥不可知,但冥冥之中又仿佛看见 水。开始写这部书时,我总感到有一种无形的束缚,它始终不让我的想象展开翅膀到无边无 我的主人公在远处等待,等待我给他们一个结局。我有时急于接近他们,有时又小心翼翼地 际的天地里翱翔,可我说不清那紧紧束缚自己的是什么。我常常被这种困惑搅扰,同时也为 避开,我怕我笔下的主人公会在途中遗遇不测,也怕有的人会因为我给他们的结局而失望 超越困惑,获得心灵的解放不懈地寻找飞往更大空间的方向。我为此等待了很多年。有一天, 其实我是清楚的——生命永远不会完结,我们的攀登也是如此 我终于看见了梅里雪山!接下来的很多个夜晚,我都是在网上度过的,我被迷住了。那里有 成百上千条关于梅里雪山的文字介绍,还有很多绮丽的风光图片,于是我看见我的一个主人 (取材于张海迪长篇小说《绝顶》的前言,有删改)
4 (改自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我”平掉爷爷的坟头,是既不想让任何人打扰爷爷死后的安宁,又表明了不依赖祖辈 财富、自己创业的决绝。 B.文中说“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权那样疯长”,一是形容他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不等式 的快;二是形容他备受溺爱,放纵无拘。 C.本文语言平实,情感饱满,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各具特点,叙事手法新颖,主题有 教益。 D.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时,爷爷蹲在一高地看人染布,这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睥渴望 和对财务室的羡慕。 E.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细节和对比等艺术手法,生动凸显人物个性;人物行为也具有溜 之深厚寓意。 (2)小说中“爷爷这回没有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这一行为反映了 爷爷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6 分) (4)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 深的一点。(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心灵的篝火 张海迪 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我不是什么预言者, 但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就不存在了, 人们很容易就能登上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8 米的山顶上已有了我们的研究站点,如同昨 天和今天在南极建立的长城站。珠穆朗玛峰上的站点最好也叫长城站——世界上最高的长城 站。不过我也在想,假如 8848 米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世界上还有什么高峰要攀登呢? 只要地壳不变动,8848 米将是有限的数字和高度,而人类的探索精神则是无限的。 人类总是想超越极限,却又被无数的障碍阻挠,劈开了重重叠嶂,人也就跨越了千山万 水。开始写这部书时,我总感到有一种无形的束缚,它始终不让我的想象展开翅膀到无边无 际的天地里翱翔,可我说不清那紧紧束缚自己的是什么。我常常被这种困惑搅扰,同时也为 超越困惑,获得心灵的解放不懈地寻找飞往更大空间的方向。我为此等待了很多年。有一天, 我终于看见了梅里雪山!接下来的很多个夜晚,我都是在网上度过的,我被迷住了。那里有 成百上千条关于梅里雪山的文字介绍,还有很多绮丽的风光图片,于是我看见我的一个主人 公回头对我笑了,在此之前,我一直让他在一个不知名的空旷地带徘徊,在本书里他是梅里 雪山的攀登者。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海拔只有 6740 米。可它的地理环境却很复杂,山上终年积雪, 陡峭的山体,风化的岩石,还有瞬息万变的气候,会让攀登者突然陷入绝境。卡瓦格博至今 还是一座人类未及山顶的处女峰。只要人们达不到顶峰,它就永远是一个神秘的向往,一个 神秘的存在。 人们可能还记得 1991 年中日联合登山队的惨剧,十七个登山勇士无一人生还。为什么 鲜活的生命要去荒无人烟的地方,在那里经受暴风雪的袭击,面临雪崩随时发生的危险,陷 入人生的绝境? 天光黯淡,无边的黑夜,厚厚的积雪,看不见一线星光,周围也没有篝火,不灭的只是心灵 的篝火,最后那火也覆盖在冰雪之中…… 当太阳重新照耀时,冰盖上又多了几座新的冰雕,他们的面容都十分安详,好像还在酣 睡,却再也醒不过来了……也许在多年之后,地球进一步演化,它变暖了,冰川坍塌,雪山 融化,十七个勇士还会获得新生。他们会站起来,抖掉身上的积雪,掏出揣在胸前的旗帜, 迎风抖开,一簇火红猎猎地飘舞着,发出哗啦啦的脆响。他们看见远处美丽的城市,葱茏的 绿树,盛开的鲜花,一座高大建筑物的计时牌上清晰地显示着:3000 年某月某日…… 我想这丝毫无损他们千年之前攀登高峰的意义。物质是坚实的,如同大地,而精神则如 同天空或宇宙,是柔软的,无尽头的空漠。人的脑实质就是这种天空或宇宙,有限与无限都 在其中,人的脑实质是比自然界的宇宙还要广阔的。无穷尽地开拓成为人类永生永世的寄托。 西西弗斯整日推着一块大石头上山,其实是一个哲学寓言,它是时间与空间的规则——周而 复始,永无止境。 我写这部长篇也是一种攀登,如同真正的登山者,一次次向高峰冲击,又一次次撤退, 回到大本营,回到平淡无奇的生活中。这种攀登让我的体力和精力消耗很大,在经历了四十 年的病痛之后,身体瘫痪部位的肌肉萎缩了,我越来越难以支撑自己,总有一种明天就会因 疲惫而死去的感觉。其实,我对长篇小说的创作已经力不从心了,激情常被肉体的麻木疼痛 和精神的忧郁绝望掩埋…… 我想这将是我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了…… 精神攀登的路途异常艰苦,我有时也畏惧,害怕路途遥不可知,但冥冥之中又仿佛看见 我的主人公在远处等待,等待我给他们一个结局。我有时急于接近他们,有时又小心翼翼地 避开,我怕我笔下的主人公会在途中遭遇不测,也怕有的人会因为我给他们的结局而失望。 其实我是清楚的——生命永远不会完结,我们的攀登也是如此。 (取材于张海迪长篇小说《绝顶》的前言,有删改)
注:张海迪,当代作家。1995年生于济南,五岁时因忠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胸部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下失去知觉 A.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突出规范驾驶行为、增强安全意识为原则 对闯黄灯、故意遮挡号牌等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B.在先后发布“袭击纽约”“袭击华盛顿”的视频后,朝鲜22日发布新的宣传视频,显 A.作者坚信当下个千年到来,珠穆朗玛峰的山頂上已建立起“长城”研究站点的时候 示“朝军大举进攻韩国,伞兵降落到韩国首尔与韩国士兵巷战,将15万美国公民劫持为人 人类将无高峰可攀 B.前四段以黯淡的天光、无边的黑夜烘托“心灵的篝火”:“覆盖在冰雪中”则暗指 C.歼-15飞机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它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 十七勇士生命的终结 性好、载弹量多等特点,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C.时至3000年,地球变暖,冰雪融化,勇士重生:作者在一个想象的情境中,寄寓了 D.当澳大利亚籍主裁判本杰明·威廉姆斯吹响终场哨声时,刚刚用跌倒换来一次助攻的 自己美好愿望 张琳芃狠狠地将球远远地开到对方半场,仿佛只有这样就能稍稍释放一些压力 D.最后一段作者流露出对笔下人物有时想接近,有时欲避开的复杂心态,在“怕”的 15.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3分) 背后是对人物的挚爱 ①尽管巴黎保持了艺术上的主体力量,但是对来自外域艺术家的扶持也没有减弱 E.本文可以看作是关于《绝顶》的创作谈,交代了小说主人公的生平背景,同时也折 ②这座城市在发现、培育、力举来自外域艺术家的同时,对本地艺术家的发展尤为注重 射出作者的心路历程 ③巴黎是个尊重艺术的城市,诞生了众多的世界级艺术大师 (2).梅里雪山在作者的小说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文意,谈谈这些作用表现在哪些 ④然而,这些抱着梦想来到巴黎定居的艺术家,都是在这里成为以后享誉国际的艺术大师 方面(6分) ⑤因此,巴黎的艺术主体仍是巴黎 (3).作者为自己的小说取名“绝顶”,结合这篇前言,说说作者所理解的“绝顶”包含了 ⑥我们知道的梵高、毕加索等都是非法国裔人,更不是巴黎本地人。 哪几层内涵。(6分) ⑦莫罗、莫奈、高更、塞尚等都是居住在巴黎的法国人,是这座城市孕育出了这些艺术大师 (4).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夸父追日”的故事:“夸父与日逐走……道渴而死,充其仗,化 为邓林(树林)。”有人认为,文中殉难的登山者有如追日不得的夸父,是当代社会中的悲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剧英雄。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自己的看法。(不少于200字)(8分) (5分) 为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的精神,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书画艺术,由中国网络电视 第II卷表达题 台与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联合主办,北京央媒信诚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具体承办,中国国家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画院师生联谊中心协办的“弘扬经典、推崇大家”经典书画艺术创作展演系列活动即将拉开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顺风车是爱心活动,尤其是车主,都是奔着做好事做善事的心来的,我们提侣做好事 吏要有好的回报,这样社会上好人好事才会可持续性发展,才会细水长流 B.出生在改革开放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的成长环境、时代背景与其父辈相比已经 仿照下面句子中的画线部分,另写两句话,要求话题保持 句式与示例相同。(6 有了翻云覆雨的变化,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人生价值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 C.西安的姿态,低调而内敛。如同一个优雅的老者,深藏若虚。第一次到西安的人,都 生命之鱼,游于良知之水,才能使短暂人生星空灿烂,无论穷达荣辱都能尽显人格的力 会被那连绵近14公里雄壮深厚、古朴凝重的古城墙所吸引。 量。楚大夫沉吟泽畔,坚守对振兴国家的良知,九死不恼 D.针对候鸟迁飞之路临深履薄的现状,由知名媒体人邓飞发起、民间环保组织“自然大 学”等参与的全国护鸟网络公益项目—“让候鸟飞”于4月8日在北京启动
5 注:张海迪,当代作家。1995 年生于济南,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胸部以 下失去知觉。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作者坚信当下个千年到来,珠穆朗玛峰的山顶上已建立起“长城”研究站点的时候, 人类将无高峰可攀。 B.前四段以黯淡的天光、无边的黑夜烘托“心灵的篝火”;“覆盖在冰雪中”则暗指 十七勇士生命的终结。 C.时至 3000 年,地球变暖,冰雪融化,勇士重生;作者在一个想象的情境中,寄寓了 自己美好愿望。 D.最后一段作者流露出对笔下人物有时想接近,有时欲避开的复杂心态,在“怕”的 背后是对人物的挚爱。 E.本文可以看作是关于《绝顶》的创作谈,交代了小说主人公的生平背景,同时也折 射出作者的心路历程。 (2).梅里雪山在作者的小说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文意,谈谈这些作用表现在哪些 方面(6 分) (3).作者为自己的小说取名“绝顶”,结合这篇前言,说说作者所理解的“绝顶”包含了 哪几层内涵。(6 分) (4).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夸父追日”的故事:“夸父与日逐走……道渴而死,充其仗,化 为邓林(树林)。”有人认为,文中殉难的登山者有如追日不得的夸父,是当代社会中的悲 剧英雄。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自己的看法。(不少于 200 字)(8 分) 第 II 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顺风车是爱心活动,尤其是车主,都是奔着做好事做善事的心来的,我们提倡做好事 更要有好的回报,这样社会上好人好事才会可持续性发展,才会细水长流 ....。 B.出生在改革开放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的成长环境、时代背景与其父辈相比已经 有了翻云覆雨 ....的变化,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人生价值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 C.西安的姿态,低调而内敛。如同一个优雅的老者,深藏若虚 ....。第一次到西安的人,都 会被那连绵近 14 公里雄壮深厚、古朴凝重的古城墙所吸引。 D.针对候鸟迁飞之路临深履薄 ....的现状,由知名媒体人邓飞发起、民间环保组织“自然大 学”等参与的全国护鸟网络公益项目——“让候鸟飞”于 4 月 8 日在北京启动。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突出规范驾驶行为、增强安全意识为原则, 对闯黄灯、故意遮挡号牌等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 B.在先后发布“袭击纽约”“袭击华盛顿”的视频后,朝鲜 22 日发布新的宣传视频,显 示“朝军大举进攻韩国,伞兵降落到韩国首尔与韩国士兵巷战,将 15 万美国公民劫持为人 质”。 C.歼-15 飞机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它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 性好、载弹量多等特点,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D.当澳大利亚籍主裁判本杰明·威廉姆斯吹响终场哨声时,刚刚用跌倒换来一次助攻的 张琳芃狠狠地将球远远地开到对方半场,仿佛只有这样就能稍稍释放一些压力。 15.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3 分) ①尽管巴黎保持了艺术上的主体力量,但是对来自外域艺术家的扶持也没有减弱。 ②这座城市在发现、培育、力举来自外域艺术家的同时,对本地艺术家的发展尤为注重。 ③巴黎是个尊重艺术的城市,诞生了众多的世界级艺术大师。 ④然而,这些抱着梦想来到巴黎定居的艺术家,都是在这里成为以后享誉国际的艺术大师。 ⑤因此,巴黎的艺术主体仍是巴黎。 ⑥我们知道的梵高、毕加索等都是非法国裔人,更不是巴黎本地人。 ⑦莫罗、莫奈、高更、塞尚等都是居住在巴黎的法国人,是这座城市孕育出了这些艺术大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5 分) 为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的精神,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书画艺术,由中国网络电视 台与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联合主办,北京央媒信诚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具体承办,中国国家 画院师生联谊中心协办的“弘扬经典、推崇大家”经典书画艺术创作展演系列活动即将拉开 帷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仿照下面句子中的画线部分,另写两句话,要求话题保持一致,句式与示例相同。(6 分) 生命之鱼,游于良知之水,才能使短暂人生星空灿烂,无论穷达荣辱都能尽显人格的力 量。楚大夫沉吟泽畔,坚守对振兴国家的良知,九死不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