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前后, Michael和 Menten提出“米氏学说 当反应速度等于最大速度 米氏方程 半时即V=1/2maX, Vmax s m=[S] Km+[S]速度为最大值的一半时的底 物浓度。 Km即为米氏常数, 因此米氏常数的单位为 anax为最大反应速mo/L 度
◼ 米氏方程 V= Vmax [S] Km + [S] ◼Km 即为米氏常数, ◼Vmax为最大反应速 度 ◼当反应速度等于最大速度 一半时,即V = 1/2 Vmax, Km = [S] ◼上式表示,米氏常数是反应 速度为最大值的一半时的底 物浓度。 ◼因此,米氏常数的单位为 mol/L。 1913年前后,Michaelis和Menten提出“米氏学说
(4)关于米氏常数km的几点说明 a不同的酶具有不同/m值,它是酶的一个重要的特征物 理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其浓度无关。 bm值只是在固定的底物,一定的温度和pH条件下, 定的缓冲体系中测定的,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Km值 (P248) cKm值表示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程度:km值大表示亲和 程度小,酶的催化活性低:km值小表示亲和程度大酶 的催化活性高。 (同一种酶有几种底物就有几个Km值,其中Km值最小 的底物一般称为该酶的最适底物或天然底物) 一般情况下,1/Km可以近似地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 大小,1/Km愈大,表明亲和力愈大
(4)关于米氏常数Km的几点说明 a.不同的酶具有不同Km值,它是酶的一个重要的特征物 理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其浓度无关。 b.Km值只是在固定的底物,一定的温度和pH条件下,一 定的缓冲体系中测定的,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Km值 (P248)。 c.Km值表示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程度:Km值大表示亲和 程度小,酶的催化活性低; Km值小表示亲和程度大,酶 的催化活性高。 (同一种酶有几种底物就有几个Km值,其中Km值最小 的底物一般称为该酶的最适底物或天然底物) 一般情况下,1/Km可以近似地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 大小, 1/Km愈大,表明亲和力愈大
KI K3 e S E S ES=E+P K2 K4 K K2+K 3 m 所以1/m表示形成ES的趋势大小 K1 特例:Km=K2/K1=Ks(在K3<<K1,K2时) d.m与KKm不等于K。在K<<K1、K时 km看作/s,也只有此时1/Km才可以近似表示 酶与底物结合的难易程度。 e.km与Km无抑制剂时,ES的分解速度与形成 速度的比值符合米氏方程,为Km:而有抑制剂时 发生变化,则不符合米氏方程,为/m
d. Km与Ks Km不等于Ks。在K3<<K1、K2时 , Km看作Ks,也只有此时1/Km 才可以近似表示 酶与底物结合的难易程度。 e.Km与Km 无抑制剂时,ES的分解速度与形成 速度的比值符合米氏方程,为Km; 而有抑制剂时 发生变化,则不符合米氏方程,为Km 。 Km= 所以1/Km表示形成ES的趋势大小 特例: Km=K2/K1=Ks(在K3K1,K2时)
f/m和米氏方程的实际应用 若已知某个酶的Km值,可以计算在某一个底物 浓度时,反应速度相当于最大反应速度的百分率。 如:[S]=3Km时,根据 Vmax SI Km+ sI 则 Vmax 3K 0.75Vma. Km 3Km gKm可以帮助推断某一反应的方向和途径
f.Km和米氏方程的实际应用 若已知某个酶的Km值,可以计算在某一个底物 浓度时,反应速度相当于最大反应速度的百分率。 如:[S]=3Km时,根据: V= Vmax [S] Km + [S] 则: g.Km可以帮助推断某一反应的方向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