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在不到60分钟的时间里写出一篇600字以上的优秀作文 来?这是每个临考师生最为关切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全国十年来 200多篇中考满分作文的分析,揭密一下这些满分作文是怎样 “炼”成的,希望对临近中考的语文老师和同学有一点启发。 、炼标题一一芳草满园花满目 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文章的标题就好比一篇文章的 眼睛,通过它,我们可以窥见文章的灵魂。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 作家,为了给自己的文章拟一个靓丽标题,直至“为伊销得人憔 悴”。近些年来,许多省市的中考作文为了鼓励和培养考生的创 新精神,都有让考生自拟题目的要求。毫不夸张地说,题目拟得 如何,不但存在着给阅卷老师第一印象的问题,甚至直接影响到 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分。看许多满分作文的拟题方法,的确给人 新颖的感觉: 1.引用流行歌曲,如《我的未来不是梦》(1997年山西)、 《一切尽在不言中》(2003年淮安)、《常回家看看》(2003 年甘肃)。 2.运用拟人、比喻、反复、设问等修辞格,如《一条海豚的 幸福感受》(202年江西)、《生活好比一桌宴席》(2002年 江苏)、《现在?现在!》(2003年陕西)、《成才全靠父母 吗?》(2002年江苏)
如何能在不到 60 分钟的时间里写出一篇 600 字以上的优秀作文 来?这是每个临考师生最为关切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全国十年来 200 多篇中考满分作文的分析,揭密一下这些满分作文是怎样 “炼”成的,希望对临近中考的语文老师和同学有一点启发。 一、 炼标题 ——芳草满园花满目 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文章的标题就好比一篇文章的 眼睛,通过它,我们可以窥见文章的灵魂。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 作家,为了给自己的文章拟一个靓丽标题,直至“为伊销得人憔 悴”。近些年来,许多省市的中考作文为了鼓励和培养考生的创 新精神,都有让考生自拟题目的要求。毫不夸张地说,题目拟得 如何,不但存在着给阅卷老师第一印象的问题,甚至直接影响到 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分。看许多满分作文的拟题方法,的确给人 新颖的感觉: 1.引用流行歌曲,如《我的未来不是梦》(1997 年山西)、 《一切尽在不言中》(2003 年淮安)、《常回家看看》(2003 年甘肃)。 2.运用拟人、比喻、反复、设问等修辞格,如《一条海豚的 幸福感受》(2002 年江西)、《生活好比一桌宴席》(2002 年 江苏)、《现在?现在!》(2003 年陕西)、《成才全靠父母 吗?》(2002 年江苏)
3.套用流行语,如《在桥一方》(2003年山西)、《都是 课外书惹的祸》(2003年天津)。 4.借用成语或名句,如《勿以善小而不为》(1999年重庆) 《学无止境》(19年广东) 5活用熟语,如《关于“交往”条件的实验报告》、《交往 说明书》、《低下头看看》(2003年四川) 6.采用散文化的语言或诗的语言,如《我也衔过一枚青橄 榄》(200年上海)、《着一袭美丽的绿袍》(2001年青海)、 《一丝甘醇沁心田》(2002江苏)。 二、炼开头——举头已觉满眼春 古人说“凤头豹尾”,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像凤 凰的头那样,有人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这些 都说明了作文开头的重要精彩的开头能一下子就打动评卷老师 的心。由于时间与篇幅的限制,考场作文的开头讲究简洁、生动、 优美,我们可以欣赏一下下面这些满分作文的开头: 1.引名句,起点高远,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 苦作舟。”知识犹如浩瀚无垠的大海,哪有水源穷尽的一天?惟
3.套用流行语,如《在桥一方》(2003 年山西)、《都是 课外书惹的祸》(2003 年天津)。 4.借用成语或名句,如《勿以善小而不为》(1999 年重庆)、 《学无止境》(1999 年广东)。 5.活用熟语,如《关于“交往”条件的实验报告》、《交往 说明书》、《低下头看看》(2003 年四川)。 6. 采用散文化的语言或诗的语言,如《我也衔过一枚青橄 榄》( 2000 年上海)、《着一袭美丽的绿袍》( 2001 年青海)、 《一丝甘醇沁心田》( 2002 江苏)。 二、炼开头——举头已觉满眼春 古人说 “凤头豹尾”,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像凤 凰的头那样,有人说: “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 ,这些 都说明了作文开头的重要。精彩的开头能一下子就打动评卷老师 的心。由于时间与篇幅的限制,考场作文的开头讲究简洁、生动、 优美,我们可以欣赏一下下面这些满分作文的开头: 1. 引名句,起点高远,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 苦作舟。”知识犹如浩瀚无垠的大海,哪有水源穷尽的一天?惟
有以百折不回的毅力,勇往直前,方能采撷到知识果实(1999 年广东《学无止境》) 2.巧博喻,形象开阔,如:像微风拂过竹叶,像碧波轻吻 着海岸,像明星装饰着天幕,像冷雨滋润着土地。你的出现仿佛 道闪电划破了凝固的空气。(2002年盐城《一丝甘醇沁心田》) 3.趣比拟,别开生面,如:嘿,大家好,我叫把握,与自 信等人是胞兄胞弟,我们共同支撑着人的大脑活动与精神。你们 可不要小瞧我啊,我的存在很重要呢。(2002年河北《我叫把 握》) 4.作排比,造势磅礴,如: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 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 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对人以和,待人用善待人和善。(2003 年江西《待人和善》) 5.巧设问,引人深思,如:团团黑黑的硝烟还围绕在你的 身边吗?轰隆的飞机还盘旋在你头顶上的那一片天空里吗?哦, 伊拉克女孩,你那双纯洁的双眼噙着泪水,你无助的眼神充满了 恐惧。你在想什么?(2003年江西《今夜星光灿烂》) 6.深抒情,生动感人,如:虽说雁过无痕,岁月无声,而 白驹过隙的光阴却在生命的每一个空隙里不着痕迹的流动。流年 的浪花总是涤荡在渺远的心际,水波涟漪般徐徐荡开,风中花瓣
有以百折不回的毅力,勇往直前,方能采撷到知识果实( 1999 年广东《学无止境》) 2. 巧博喻,形象开阔,如:像微风拂过竹叶,像碧波轻吻 着海岸,像明星装饰着天幕,像冷雨滋润着土地。你的出现仿佛 一道闪电划破了凝固的空气。( 2002 年盐城《一丝甘醇沁心田》) 3. 趣比拟,别开生面,如:嘿,大家好,我叫把握,与自 信等人是胞兄胞弟,我们共同支撑着人的大脑活动与精神。你们 可不要小瞧我啊,我的存在很重要呢。( 2002 年河北《我叫把 握》) 4. 作排比,造势磅礴,如: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 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 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对人以和,待人用善,待人和善。( 2003 年江西《待人和善》) 5. 巧设问,引人深思,如:团团黑黑的硝烟还围绕在你的 身边吗?轰隆的飞机还盘旋在你头顶上的那一片天空里吗?哦, 伊拉克女孩,你那双纯洁的双眼噙着泪水,你无助的眼神充满了 恐惧。你在想什么?( 2003 年江西《今夜星光灿烂》) 6. 深抒情,生动感人,如:虽说雁过无痕,岁月无声,而 白驹过隙的光阴却在生命的每一个空隙里不着痕迹的流动。流年 的浪花总是涤荡在渺远的心际,水波涟漪般徐徐荡开,风中花瓣
样轻轻坠落。是什么促使我们的忧伤、快乐、悲痛、幸福化作丝 丝雨露…在静谧的夜里发起一轮轮的攻击?(2003年丽水 《永恒的情结》) 7.用题记,揭示主旨,如:就在蔚蓝变得紫红的那一刹那, 也预示着无情的黑夜即将代替这片美丽,但我仍然坚信:无情的 黑夜也是慷慨的!——题记(2003年荆州《把黎明的美丽带给 曾失落的我》 抓住要领把握要点 初三文言文的复习,一直受到师生们的重视。可是,面对几 十篇课内考试篇目,和漫无边际的课外阅读,如何复习才能抓住 要领,行而有效,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历届都有不少考生反 映,花了很大精力反复背诵和默写,没完没了地做题目,结果仍 然找不到感觉。要改变这一状况,采取正确的复习策略和方法, 就显得尤为重要。 、研读历年中考试卷,了解命题意图 中考文言文试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比较全面,主要有诗 文名句的默写、常用实词解释、句子的理解和解释、文学常识、 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整体理解与评价等。 从名句默写看:
样轻轻坠落。是什么促使我们的忧伤、快乐、悲痛、幸福化作丝 丝雨露……在静谧的夜里发起一轮轮的攻击?( 2003 年丽水 《永恒的情结》) 7. 用题记,揭示主旨,如:就在蔚蓝变得紫红的那一刹那, 也预示着无情的黑夜即将代替这片美丽,但我仍然坚信:无情的 黑夜也是慷慨的!——题记( 2003 年荆州《把黎明的美丽带给 曾失落的我》 抓住要领 把握要点 初三文言文的复习,一直受到师生们的重视。可是,面对几 十篇课内考试篇目,和漫无边际的课外阅读,如何复习才能抓住 要领,行而有效,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历届都有不少考生反 映,花了很大精力反复背诵和默写,没完没了地做题目,结果仍 然找不到感觉。要改变这一状况,采取正确的复习策略和方法, 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读历年中考试卷,了解命题意图 中考文言文试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比较全面,主要有诗 文名句的默写、常用实词解释、句子的理解和解释、文学常识、 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整体理解与评价等。 从名句默写看:
近几年来,中考文言文部分总分从2003年的28分,到2004 和2005年的30分,再到2006年的38分,看上去分值增加很多, 实际上在全卷中的比值基本一致,均占25%左右。而其中有变化 且变化最大的是名句默写部分。从2003、2004年8句8分,到 2005年的5句10分,再到2006年的5句15分,其难度似乎没 有太大的变化,但比值和每一句的分值增加了,说明文言文考试 在语言积累、背诵默写上提高了要求。这无疑会给考生带来一定 的心理压力。 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有必要将考 试范围内的名篇名句熟读成诵,尤其要重视其中重点字或难写字 的书写,保证背得流利,写得准确。当然,做到不失分的关键, 还在于对默写内容的透彻理解上。 从实词解释看 中考文言文试题中,一般都是选用较为常用且在现代汉语中 仍有生命力的实词进行解释,涉及的知识以“一词多义”、“古 今异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为主。如2004、2006 年试卷中考到的“居”,就是个多义词,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出 自《登泰山记》的“半山居雾若带然”,解释为“停留”;出现 在《捕蛇者说》、《核舟记》中,还有“居住”、“处于”的意 思。而2006年试卷课外文言文《秦西巴纵魔》有“居一年,取
近几年来,中考文言文部分总分从 2003 年的 28 分,到 2004 和 2005 年的 30 分,再到 2006 年的 38 分,看上去分值增加很多, 实际上在全卷中的比值基本一致,均占 25%左右。而其中有变化 且变化最大的是名句默写部分。从 2003、2004 年 8 句 8 分,到 2005 年的 5 句 10 分,再到 2006 年的 5 句 15 分,其难度似乎没 有太大的变化,但比值和每一句的分值增加了,说明文言文考试 在语言积累、背诵默写上提高了要求。这无疑会给考生带来一定 的心理压力。 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有必要将考 试范围内的名篇名句熟读成诵,尤其要重视其中重点字或难写字 的书写,保证背得流利,写得准确。当然,做到不失分的关键, 还在于对默写内容的透彻理解上。 从实词解释看: 中考文言文试题中,一般都是选用较为常用且在现代汉语中 仍有生命力的实词进行解释,涉及的知识以“一词多义”、“古 今异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为主。如 2004、2006 年试卷中考到的“居”,就是个多义词,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出 自《登泰山记》的“半山居雾若带然”,解释为“停留”;出现 在《捕蛇者说》、《核舟记》中,还有“居住”、“处于”的意 思。而 2006 年试卷课外文言文《秦西巴纵麑》有“居一年,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