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韩
师说 韩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传、师、从”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 累“其、之、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了解作者观点,学习文章的对比说理的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 2、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重点与难点:1、掌握对比说理的方法。 2、把握“师”与“道”的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传、师、从”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 累“其、之、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了解作者观点,学习文章的对比说理的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2、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重点与难点:1、掌握对比说理的方法。 2、把握“师”与“道”的内涵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祖籍河北 省昌黎,世称韩昌黎,曾官至吏部侍 郎,又称韩吏部,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对古文 应“师其义不师其辞”,做到 “词必己出
一、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祖籍河北 省昌黎,世称韩昌黎,曾官至吏部侍 郎,又称韩吏部, 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对古文 应“师其义不师其辞”,做到 “词必己出
古文运动: 我国古典散文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一次巨 大的变革。从陈子昂开始,经元缜、韩 愈、柳宗元直到杜牧、罗隐等许多人的 里,在前后二百多年间,改变了自东汉 以来逐渐形成的骈文对文坛的统治,实 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解放,推 动了散文创作的发展。 韩愈的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文以明 道),道即为儒学道统。 首页
古文运动: 我国古典散文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一次巨 大的变革。从陈子昂开始,经元缜、韩 愈、柳宗元直到杜牧、罗隐等许多人的 里,在前后二百多年间,改变了自东汉 以来逐渐形成的骈文对文坛的统治,实 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解放,推 动了散文创作的发展。 韩愈的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文以明 道),道即为儒学道统。 首页
“说”是一种文体,、是暖懿文的一种。“师 说”就是“说说关于从师的事”。《师说》 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 任国子监博士时写的。文章针对当时士大 夫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阐述了“师” 的作用和标准以及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 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 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还突破了孔子 学说的框框,有积极进步的意义,在当时 具有移风易俗的影响
❖ “说”是一种文体,是议论文的一种。“师 二、解题 说”就是“说说关于从师的事”。《师说》 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 任国子监博士时写的。文章针对当时士大 夫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阐述了“师” 的作用和标准以及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 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 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还突破了孔子 学说的框框,有积极进步的意义,在当时 具有移风易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