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个因素 ◼ 病原菌:能否引起宿主疾病取决于它的毒力、侵入数量 和侵入路径。 ◼ 毒力由侵袭力和毒素组成。侵袭力包括吸附和侵入、繁殖和扩 散、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力;毒素分为内毒素(endotoxin) 和外毒素(exotoxin)。 ◼ 宿主的免疫力(immunity):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 原性异物的一种保护性功能。 ◼ 免疫功能包括:免疫防御(immunologic )、免疫稳定、免疫监视。 ◼ 宿主的免疫力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又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 ◼ 环境因素:分为宿主环境(包括遗传、年龄,营养、精 神、内分药物、针灸、锻炼等)和外界环境(气候、季 节、温湿度、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
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个因素 ◼ 病原菌:能否引起宿主疾病取决于它的毒力、侵入数量 和侵入路径。 ◼ 毒力由侵袭力和毒素组成。侵袭力包括吸附和侵入、繁殖和扩 散、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力;毒素分为内毒素(endotoxin) 和外毒素(exotoxin)。 ◼ 宿主的免疫力(immunity):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 原性异物的一种保护性功能。 ◼ 免疫功能包括:免疫防御(immunologic )、免疫稳定、免疫监视。 ◼ 宿主的免疫力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又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 ◼ 环境因素:分为宿主环境(包括遗传、年龄,营养、精 神、内分药物、针灸、锻炼等)和外界环境(气候、季 节、温湿度、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
三、传染的三种可能结局 ◼ 隐性传染 ◼ 带菌状态 ◼ 显性传染(急性和慢性, 局部和全身)
三、传染的三种可能结局 ◼ 隐性传染 ◼ 带菌状态 ◼ 显性传染(急性和慢性, 局部和全身)
第二节 非特异免疫 非特异免疫,是机体的一般生理防卫功能,是在种系 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由先天遗传而来,防卫任何外界 异物对机体的侵入而不需要特殊的刺激或诱导。主要 非特异免疫的组成: 生理屏障: 皮肤、粘膜及其附属物、共生菌群 体液因素: 溶菌酶、补体、干扰素 细胞因素: 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炎症反应: 免疫的综合作用等
第二节 非特异免疫 非特异免疫,是机体的一般生理防卫功能,是在种系 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由先天遗传而来,防卫任何外界 异物对机体的侵入而不需要特殊的刺激或诱导。主要 非特异免疫的组成: 生理屏障: 皮肤、粘膜及其附属物、共生菌群 体液因素: 溶菌酶、补体、干扰素 细胞因素: 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炎症反应: 免疫的综合作用等
一、表皮和屏障结构 1. 皮肤与粘膜: 1)机械的阻挡和排除作用: ➢ 健康机体的外表面覆盖着连续完整的皮肤和粘膜结 构,其外面的角质层是坚韧的,不可渗透的,组成 了阻挡微生物入侵的有效屏障。 ➢ 机体的机械方式如纤毛运动、咳嗽和喷嚏排除异物 2)分泌液中所含化学物质有局部抗菌作用: ➢ 各种分泌液中的杀菌成分; ➢ 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表面粘膜所分泌的粘 液的化学性屏障作用。 ➢ 眼泪、唾液和尿液的清洗作用;
一、表皮和屏障结构 1. 皮肤与粘膜: 1)机械的阻挡和排除作用: ➢ 健康机体的外表面覆盖着连续完整的皮肤和粘膜结 构,其外面的角质层是坚韧的,不可渗透的,组成 了阻挡微生物入侵的有效屏障。 ➢ 机体的机械方式如纤毛运动、咳嗽和喷嚏排除异物 2)分泌液中所含化学物质有局部抗菌作用: ➢ 各种分泌液中的杀菌成分; ➢ 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表面粘膜所分泌的粘 液的化学性屏障作用。 ➢ 眼泪、唾液和尿液的清洗作用;
3)共生菌群 ➢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大量正常 菌群,通过在表面部位竞争必要的营养物,或者 产生如大肠杆菌素、酸类、脂类等抑制物,而抑 制多数具有疾病潜能的细菌或真菌生长。 临床上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素,肠道内对药物 敏感的细菌被抑制,破坏了菌群间的拮抗作用, 则往往引起菌群失调症,如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 菌性肠炎
3)共生菌群 ➢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大量正常 菌群,通过在表面部位竞争必要的营养物,或者 产生如大肠杆菌素、酸类、脂类等抑制物,而抑 制多数具有疾病潜能的细菌或真菌生长。 临床上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素,肠道内对药物 敏感的细菌被抑制,破坏了菌群间的拮抗作用, 则往往引起菌群失调症,如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 菌性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