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属、乳杆菌等。细菌主要是借助菌斑粘附于牙面。口腔滞留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降解后,一方面聚合产生高粘性葡聚糖,形成菌斑基质,另一方面产酸使牙齿脱矿,菌斑的组成比较复杂,除大量细菌外,还有糖、蛋白、酶等物质。2.口腔环境:口腔是牙齿的外环境,与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涎液。(1)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既与菌斑基质的形成有关,也是菌斑中细菌的主要能源,细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代谢产生酸,并合成细胞外多糖和细胞内多糖,所产的有机酸有利手产酸和耐酸菌的生长,也有利于牙体硬组织的脱矿,多糖能促进细菌在牙面的粘附和积聚,并在外源性糖缺乏时,提供能量来源。因此,碳水化合物是龋病发生的物质基础。(2)涎液在正常情况下,涎液有以下儿种作用:机械清洗作用减少细菌的积聚:抑菌作用直接抑菌或抑制菌斑在牙面的附着:抗酸作用由所含重碳酸盐类等物质起中和作用;抗溶作用通过所含钙、磷、氟等增强牙齿抗酸能力,减少溶解度。涎液的量和质发生变化时,均可影响龋患率,临床可见,口干症或有涎液分泌的患者龋患率明显增加。颌面部放射治疗患者可因涎腺被破坏而有多个牙龋;另一方面,当涎液中乳酸量增加,或重碳酸盐含量减少时,也有利于的发生。3.宿主:牙齿是龋病过程中的靶器官,牙齿的形态、矿化程度和组织结构与病发生有直接关系,如牙齿的窝沟处和矿化不良的牙较易患,而矿化程度较好、组织内含氟量适当的牙抗龋力较强;另方面,牙齿的结构与机体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在发育中,不仅影响到牙齿的发育和结构,而且对涎液的流量、流速及其组成也有很大影响,因而也是病发生中的重要环节。4.时间:龋病的发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初期龋到临床形成洞一般需1.5-2年,因此即使致细菌、适宜的环境和易感宿主同时存在,龋病也不会立即发生,只有上述三个因素同时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才可能产生龋坏,所以时间因素在龋病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二)临床表现:1.龋病好发部位:龋病的好发部位与食物是否容易滞留有密切关系。牙齿表面一些不易得到清洁,细菌、食物残屑易于滞留的场所,菌斑积聚较多,容易导致病的发生,这些部位就是病好发部位,包括:窝沟、邻接面和牙颈部(图3-2)。6
6 放线菌属、乳杆菌等。细菌主要是借助菌斑粘附于牙面。口腔 滞留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降解后,一方面聚合产生高粘性葡 聚糖,形成菌斑基质,另一方面产酸使牙齿脱矿,菌斑的组成 比较复杂,除大量细菌外,还有糖、蛋白、酶等物质。 2.口腔环境:口腔是牙齿的外环境,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涎液。(1)食物主要是碳水化 合物,既与菌斑基质的形成有关,也是菌斑中细菌的主要能源, 细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代谢产生酸,并合成细 胞外多糖和细胞内多糖,所产的有机酸有利于产酸和耐酸菌的 生长,也有利于牙体硬组织的脱矿,多糖能促进细菌在牙面的 粘附和积聚,并在外源性糖缺乏时,提供能量来源。因此,碳 水化合物是龋病发生的物质基础。(2)涎液在正常情况下,涎 液有以下几种作用:机械清洗作用减少细菌的积聚;抑菌作用 直接抑菌或抑制菌斑在牙面的附着;抗酸作用由所含重碳酸盐 类等物质起中和作用;抗溶作用通过所含钙、磷、氟等增强牙 齿抗酸能力,减少溶解度。涎液的量和质发生变化时,均可影 响龋患率,临床可见,口干症或有涎液分泌的患者龋患率明显 增加。颌面部放射治疗患者可因涎腺被破坏而有多个牙龋;另 一方面,当涎液中乳酸量增加,或重碳酸盐含量减少时,也有 利于龋的发生。 3.宿主:牙齿是龋病过程中的靶器官,牙齿的形态、矿化程 度和组织结构与龋病发生有直接关系,如牙齿的窝沟处和矿化 不良的牙较易患龋,而矿化程度较好、组织内含氟量适当的牙 抗龋力较强;另方面,牙齿的结构与机体有密切关系,尤其是 在发育中,不仅影响到牙齿的发育和结构,而且对涎液的流量、 流速及其组成也有很大影响,因而也是龋病发生中的重要环 节。 4.时间:龋病的发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初期龋到临床形 成龋洞一般需 1.5-2 年,因此即使致龋细菌、适宜的环境和易 感宿主同时存在,龋病也不会立即发生,只有上述三个因素同 时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才可能产生龋坏,所以时间因素在龋病 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临床表现: 1.龋病好发部位:龋病的好发部位与食物是否容易滞留有密切 关系。牙齿表面一些不易得到清洁,细菌、食物残屑易于滞留 的场所,菌斑积聚较多,容易导致龋病的发生,这些部位就是 龋病好发部位,包括:窝沟、邻接面和牙颈部(图 3-2)
图3-2病的好发部位:1.2.后牙牙合面窝沟趣3.磨牙颊面沟龋4.牙颈部龋5.后牙邻面龋6.因阻生牙而致的邻面龋7.前牙舌面窝龋8.前牙邻面龋牙齿的窝沟是牙齿发育和矿化过程中遗留的一种缺陷,也是龋病的首要发病部位,牙齿的邻接面是仅次于窝沟的龋病好发部位,一般因邻面接触面磨损或牙间乳头萎缩导致食物嵌塞所致。牙颈部是釉质与牙本质的交界部位,即利于滞留食物和细菌,也是牙体组织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釉质与牙骨质未接触,牙本质直接外露时更容易发生坏。2.龋病的好发牙齿:由于不同牙齿解剖形态和生长部位的特点,龋病在各牙的发生率出存在着差别。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龋病的牙位分布是左右侧基本对称,下颌多于上颌,后牙多于前牙,下颌前牙患龋率最低。乳牙患龋率顺序为:VIVNNIIIIIIVIV-NINSI恒牙患龋率顺序为:66717515、414321/123321/12361671715154143.龋坏程度:临床上可见龋齿有色、形、质的变化,而以质变为主,色、形变化是质变的结果,随着病程的发展,病变由釉进入牙本质,组织不断被破坏、崩解而逐渐形成龋洞,临床上常根据龋坏程度分为浅、中、深龋三个阶段。7
7 图 3-2 龋病的好发部位:1.2.后牙牙合面窝沟龋 3.磨牙颊面 沟龋 4.牙颈部龋 5.后牙邻面龋 6.因阻生牙而致的邻面龋 7. 前牙舌面窝龋 8.前牙邻面龋 牙齿的窝沟是牙齿发育和矿化过程中遗留的一种缺陷,也是龋 病的首要发病部位,牙齿的邻接面是仅次于窝沟的龋病好发部 位,一般因邻面接触面磨损或牙间乳头萎缩导致食物嵌塞所 致。牙颈部是釉质与牙本质的交界部位,即利于滞留食物和细 菌,也是牙体组织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釉质与牙骨质未接 触,牙本质直接外露时更容易发生龋坏。 2.龋病的好发牙齿:由于不同牙齿解剖形态和生长部位的特 点,龋病在各牙的发生率出存在着差别。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 料表明,龋病的牙位分布是左右侧基本对称,下颌多于上颌, 后牙多于前牙,下颌前牙患龋率最低。 乳牙患龋率顺序为: 恒牙患龋率顺序为: 3.龋坏程度:临床上可见龋齿有色、形、质的变化,而以质变 为主,色、形变化是质变的结果,随着病程的发展,病变由釉 进入牙本质,组织不断被破坏、崩解而逐渐形成龋洞,临床上 常根据龋坏程度分为浅、中、深龋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