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知识,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总 结虚词“且”的用法及宾语前置句的类型 2.能力目标 课前案 了解司马迁的思想,识记《史记》有关名言。 【知识积累】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通 (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 (4)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 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释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 今义:副词,很,十分 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4、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古义 今义:行政区划山 东省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吾悟,不能进于是矣 3、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4、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5、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6、以小易大,彼恶知 之? 7、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8、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9、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畜妻子。 四、一词多义 ①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 幸
《鸿门宴》 【复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知识,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总 结虚词“且”的用法及宾语前置句的类型 2. 能力目标 课前案 了解司马迁的思想,识记《史记》有关名言。 【知识积累】 一、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____”通“____”, ______) (2)张良出,要项伯 (“____”通 “____”,______)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____”通“____”, ______) (4)令将军与臣有郤 (“____”通 “____”,______)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____”通“____”, ______)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释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副词,很,十分 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4、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古义: 今义:行政区划山 东省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2、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3、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4、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5、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6、以小易大,彼恶知 之? 7、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8、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9、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畜妻子。 四、一词多义: 1.幸 ①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 幸 ( )
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 良 ③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④幸可广问 ⑤缦立远视,而望幸 焉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 王谢门谢 ②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 ③谢家来贵 ④乃令张良留 ⑤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 忘 ⑥哙拜谢,起,立而饮 3.坐 ①因击沛公于 坐 ②沛公北向 坐 ③副有罪,当相 坐晚 ④停车坐爱枫林 ①度我至军中,公乃 入 ②生之有时,而用之无 度 ③内立法度,务耕 织④度 卒起不意,尽失其
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 良 ( ) ③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 ④幸可广问 讯 ( ) ⑤缦立远视,而望幸 焉 ( ) 2.谢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 王 ( ) ②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 谢 ( ) ③谢家来贵 门 ( ) ④乃令张良留 谢 ( ) ⑤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 忘 ( ) ⑥哙拜谢,起,立而饮 之 ( ) 3.坐 ①因击沛公于 坐 ( ) ②沛公北向 坐 ( ) ③副有罪,当相 坐 ( ) ④停车坐爱枫林 晚 ( ) 4.度 ①度我至军中,公乃 入 ( ) ②生之有时,而用之无 度 ( ) ③内立法度,务耕 织 ( ) ④卒起不意,尽失其 度 ( )
⑤崔九堂前几度 闻 ⑥春风不度玉门 关⑦度 吾忘持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解释 (1)沛公军霸 上 (2)沛公欲王关 中 (3)吾得兄事 之 (4)籍吏民,封府库 (5)沛公旦日从百余骑 (6)项伯杀人,臣活之 (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8)范增数目项 王 (9)常以身翼蔽沛 公 (10)道芷阳间 (11)拔剑撞而破 之 (1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之 (13)于是项伯复夜 去 六、指出文言句式并翻译 (1)大王来何操? 翻译: (2)客何为者? 翻译 (3)沛公安在? 翻译: (4)若属皆且为所虏 翻译:
⑤崔九堂前几度 闻 ( ) ⑥春风不度玉门 关 ( ) ⑦吾忘持 度 ( )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解释 (1)沛公军霸 上 ( ) ________ (2)沛公欲王关 中 ( )________ (3)吾得兄事 之 ( )________ (4)籍吏民,封府库 ( ) ________ (5)沛公旦日从百余骑 ( ) ________ (6)项伯杀人,臣活之 ( ) ________ (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 ________ (8)范增数目项 王 ( )________ (9)常以身翼蔽沛 公 ( )________ (10)道芷阳间 行 ( )________ (11)拔剑撞而破 之 ( )________ (1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之。 ( ) (13)于是项伯复夜 去 ( ) 六、指出文言句式并翻译 (1)大王来何操?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客何为者?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沛公安在?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属皆且为所虏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案 翻译下列句子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3.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7.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二、课外文段拓展 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完成练习题。 阳固,字敬安。性散傥,不拘小节。少任侠,好剑客,弗事生产。年二十六,始 折节好学,遂博览篇籍,有文才 太和中,从大将军宋王刘昶征艾阳。昶严暴,治军甚急,三军战栗无敢 言者。固启谏,并面陈事宜。昶大怒,欲斩之,使监当攻道。回在军勇决,志意 闲雅,了无惧色。昶甚奇之。军还,言之高祖。年三十余,始辟大将军府参军事。 初,世宗委任群下,不甚亲览,好桑门之法。尚书令高肇以外戚权宠, 专决朝事;又成阳王禧等并有衅故,宗室大臣,相见疏薄:而王畿民庶,劳敞益 甚。固乃作《南北二都赋》,因以讽谏 世宗末,中尉王显起宅既成,集僚属飧宴。酒酣问固曰:“此宅何如?” 固对日:“晏婴湫隘,流称于今;丰屋生灾,著于《周易》。此盖同传舍耳,唯 有德能卒。愿公勉之。”显默然。他日又谓固曰:“吾作太府卿,库藏充实,卿 以为何如?”固对曰:“公收百官之禄四分之一,州郡赃赎悉入京藏,以此充府, 未足为多。且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岂不戒哉!”显大不悦,以此衔固。又有 人间固于显,显因奏固剩请米麦,免固宜 既无事役,遂阖门自守,著《演赜赋》,以明幽微通塞之事。 肃宗即位,大军征硖石,敕为仆射李平行台七兵郎。平奇固勇敢,军中 大事悉与谋之。又命固节度水军,固设奇计先期乘贼,获其外城。军罢,太傅 清河王怿举固,除步兵校尉,领汝南王悦耶中令。寻加宁远将军。时悦年少,行 多不法,屑近小人。固上疏切谏,以感动悦,悦甚敬惮之。怿大悦,以为举得其 人。丁母忧,号慕毁病,杖而能起。练禅之后,犹酒肉不进。时田年逾五十,而 丧过于哀,乡党亲族咸叹服焉
课堂案 一、翻译下列句子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3.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4.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7.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二、课外文段拓展 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完成练习题。 阳固,字敬安。性散傥,不拘小节。少任侠,好剑客,弗事生产。年二十六,始 折节好学,遂博览篇籍,有文才。 太和中,从大将军宋王刘昶征艾阳。昶严暴,治军甚急,三军战栗无敢 言者。固启谏,并面陈事宜。昶大怒,欲斩之,使监当攻道。回在军勇决,志意 闲雅,了无惧色。昶甚奇之。军还,言之高祖。年三十余,始辟大将军府参军事。 初,世宗委任群下,不甚亲览,好桑门之法。尚书令高肇以外戚权宠, 专决朝事;又成阳王禧等并有衅故,宗室大臣,相见疏薄;而王畿民庶,劳敞益 甚。固乃作《南北二都赋》,因以讽谏。 世宗末,中尉王显起宅既成,集僚属飧宴。酒酣问固曰:“此宅何如?” 固对日:“晏婴湫隘,流称于今;丰屋生灾,著于《周易》。此盖同传舍耳,唯 有德能卒。愿公勉之。”显默然。他日又谓固曰:“吾作太府卿,库藏充实,卿 以为何如?”固对曰:“公收百官之禄四分之一,州郡赃赎悉入京藏,以此充府, 未足为多。且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岂不戒哉!”显大不悦,以此衔固。又有 人间固于显,显因奏固剩请米麦,免固官。 既无事役,遂阖门自守,著《演赜赋》,以明幽微通塞之事。 肃宗即位,大军征硖石,敕为仆射李平行台七兵郎。平奇固勇敢,军中 大事悉与谋之。又命固节度水军,固设奇计先期乘贼,获其外城。军罢,太傅、 清河王怿举固,除步兵校尉,领汝南王悦耶中令。寻加宁远将军。时悦年少,行 多不法,屑近小人。固上疏切谏,以感动悦,悦甚敬惮之。怿大悦,以为举得其 人。丁母忧,号慕毁病,杖而能起。练禅之后,犹酒肉不进。时田年逾五十,而 丧过于哀,乡党亲族咸叹服焉
神龟末,清河王怿领太尉,辟固从事中郎。属怿被害,元义秉政,朝野 震悚。怿诸子及门生吏僚莫不虑祸,隐避不出,素为怿所厚者弥不自安。固以尝 被辟命,遂独诣丧所,尽哀恸哭,良久乃还。仆射游肇闻而叹曰:“虽栾布、王 脩何以尚也?君子哉若人!” 固刚直雅正,不畏强御,居官清洁,家无余财。终殁之日,室徒四壁,无以供丧, 亲故为其棺敛 焉。 (节选自《魏书》) 注:①桑门,即“沙门”,佛教专指依戒律岀家修道的人。②衅故:罪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二十六,始折节好学 折:改变B.始辟大将军府参军 事 辟:征召 C.显大不悦,以此衔固 衔:贬谪官职D.以明幽微通塞之 事 明:表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军还,言之高祖 ②邪曲之害公也 B.①因以讽谏 ②相如因持壁却立 C.①以为举得其人 ②吾其还也 D.①既无事役 ②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阳固“不畏强御”的一组是 ①固启谏,并面陈事宜。②且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岂不戒哉! ③以明幽微通塞之事。④固设奇计先期乘贼,获其外城 ⑤怿大悦,以为举得其人。⑥遂独诣丧所,尽哀恸哭,良久乃还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固性格洒脱大方,不拘小节。年轻时,好行侠仗义,不营正事。到 十六岁时,开始转变,勤奋好学。 B.面对严暴的将军,阳固敢于直谏,凭勇敢果决终获认可:面对敌人, 他有勇有谋,设奇计取得胜利 C.皇帝昏庸,权臣专断,阳固写《南北二都赋》《演赜赋》讽谏;中尉 王显侈奢自夸,他毫不客气,直言相劝。 D.阳固为人至孝至义。母亲去世,他“丧过于哀”,让人叹服:为报清河王知 遇之恩,他不顾安危,“尽哀恸哭”,令人敬佩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昶严暴,治军甚急,三军战粟无敢言者。(3分) (2)又有人问固于显,显因奏固剩请米麦,免固官。(3分) (3)虽栾布、王倚何以尚也?君子哉若人!(4分)
神龟末,清河王怿领太尉,辟固从事中郎。属怿被害,元义秉政,朝野 震悚。怿诸子及门生吏僚莫不虑祸,隐避不出,素为怿所厚者弥不自安。固以尝 被辟命,遂独诣丧所,尽哀恸哭,良久乃还。仆射游肇闻而叹曰:“虽栾布、王 脩何以尚也?君子哉若人!” 固刚直雅正,不畏强御,居官清洁,家无余财。终殁之日,室徒四壁,无以供丧, 亲故为其棺敛 焉。 (节选自《魏书》) 注:①桑门,即“沙门”,佛教专指依戒律出家修道的人。②衅故:罪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二十六,始折节好学 折:改变 B.始辟大将军府参军 事 辟:征召 C.显大不悦,以此衔固 衔:贬谪官职 D.以明幽微通塞之 事 明:表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军还,言之高祖 ②邪曲之害公也 B.①因以讽谏 ②相如因持壁却立 C.①以为举得其人 ②吾其还也 D.①既无事役 ②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阳固“不畏强御”的一组是 ①固启谏,并面陈事宜。②且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岂不戒哉! ③以明幽微通塞之事。④固设奇计先期乘贼,获其外城。 ⑤怿大悦,以为举得其人。⑥遂独诣丧所,尽哀恸哭,良久乃还。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阳固性格洒脱大方,不拘小节。年轻时,好行侠仗义,不营正事。到 二十六岁时,开始转变,勤奋好学。 B. 面对严暴的将军,阳固敢于直谏,凭勇敢果决终获认可;面对敌人, 他有勇有谋,设奇计取得胜利。 C. 皇帝昏庸,权臣专断,阳固写《南北二都赋》《演赜赋》讽谏;中尉 王显侈奢自夸,他毫不客气,直言相劝。 D. 阳固为人至孝至义。母亲去世,他“丧过于哀”,让人叹服;为报清河王知 遇之恩,他不顾安危,“尽哀恸哭”,令人敬佩。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10 分). (1)昶严暴,治军甚急,三军战粟无敢言者。(3 分) (2)又有人问固于显,显因奏固剩请米麦,免固官。(3 分) (3)虽栾布、王倚何以尚也?君子哉若人!(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