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流与物流系统工程1.15物流的基本概念1.1.1物流的含义物流指的是物质资料及相关信息的流动,它包括从原材料的供应点到产成品直至到达消费终端的整个过程。商品的4种基本的价值形式:(1)形式价值(formutility):(2)时间价值(timeutility):(3)场所性价值(placeutility):(4)所有权价值(possessionutility)。其中,时间价值和场所性价值是与物流最为相关的时间价值,是指物资从供给者到需要者之间有一段时间差,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而创造的价值。场所性价值指的是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存在着空间差,把物资从供给者送到需求者,便创造了场所性价值。物流管理的目的在于用最低的物流费用,满足客户的要求,保证5个正确(Right),即Rightproduct(正确的产品)、Rightquantity(合适的数量)、Rightplace(正确的地点)、Righttime(恰当的时间)、Rightcost(合适的费用)。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两个R,即Rightquality(合适的质量)、Rightimpression(良好的印象),也就是常说的7R原则。1.1.2物流的功能物流的功能包括客户订单处理、物资的运输、保管、装卸、包装、流通加工、包装物及废弃物的回收,以及与之相关的物流信息管理。(1)运输运输(transportation)的基本解释: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某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运输是物流的中心活动,将物资进行空间转移。它不改变实物的形态,也不增加其数量,而是解决物资在生产地点和需要地点之间的空间距离问题,在运输的过程中创造了物资的场所性价值。对市内运输来说,从生产地点到配送中心之间货物的移动可称为运输,而从配送中心到用户之间的货物移动则称为配送。(2)储存储存(storing)是包含库存和储备在内的一种广泛的经济现象,是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的经济现象。在物流系统当中,储存通常包括堆存、管理、保养等。1
1 第一章 物流与物流系统工程 1.1 物流的基本概念 1.1.1 物流的含义 物流指的是物质资料及相关信息的流动, 它包括从原材料的供应点到产成品直至到达消 费终端的整个过程。 商品的 4 种基本的价值形式: (1)形式价值(form utility) ; (2)时间价值(time utility); (3)场所性价值(place utility);(4)所有权价值(possession utility)。 其中,时间价值和场所性价值是与物流最为相关的。 时间价值,是指物资从供给者到需要者之间有一段时间差,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而创造 的价值。 场所性价值指的是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存在着空间差, 把物资从供给者送到需求者, 便创造了场所性价值。 物流管理的目的在于用最低的物流费用,满足客户的要求,保证 5 个正确(Right) ,即 Right product(正确的产品)、Right quantity(合适的数量)、Right place(正确的地点)、Right time(恰当的时间)、Right cos(合适的费用) t 。 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两个 R, 即 Right quality (合适的质量)、Right impression(良好的印象),也就是常说的 7R 原则。 1.1.2 物流的功能 物流的功能包括客户订单处理、物资的运输、保管、装卸、包装、流通加工、包装物及 废弃物的回收,以及与之相关的物流信息管理。 (1)运输 运输(transportation)的基本解释: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某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 的物流活动。运输是物流的中心活动,将物资进行空间转移。它不改变实物的形态,也不增 加其数量,而是解决物资在生产地点和需要地点之间的空间距离问题,在运输的过程中创造 了物资的场所性价值。 对市内运输来说,从生产地点到配送中心之间货物的移动可称为运输,而从配送中心到 用户之间的货物移动则称为配送。 (2)储存 储存(storing)是包含库存和储备在内的一种广泛的经济现象,是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 的经济现象。 在物流系统当中,储存通常包括堆存、管理、保养等
储存的目的是克服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它是物流的主要职能之一,创造厂物资的时间性价值。储存的设施包括仓库、堆场、料棚、储罐等。储存管理涉及仓库选址、规模和大小、数量,仓库类型和管理、存储决策等。(3)配送配送(distribution)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栋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是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包含了商流活动和物流活动、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千功能要素的一种形式。(4)包装包装(package/packaging)为在流通过程中为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所选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达到上迷目自的选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并采用一定技术方法所进行的操作活动。包装的目的主要包括:便于运输和保管,满足顾客对各种外观的要求,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消费。包装可大致分为工业包装和商品包装。包装的内容包括包装形式和包装方法的选择、包装单位的确定,包装形态、大小、材料、质量等的设计。(5)装卸搬运在同一地域范围内(如车站范围、工厂范围、仓库内部等),改变“物”的存放、支撑状态的活动称为装卸搬运。如果把装卸和搬运拆开来看,装卸(loadingandunloading)是指“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搬运(handling/carrying)是指“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空间位置改变的物流作业”。前者主要指物体上下方向的移动。而后者则是指物体横向或斜向的移动。通常装卸搬运是合在一起用的。在一些场合,单称“装卸”或“搬运”也包含“装卸搬运”的完整涵义。按照习惯的用法,物流领域(如铁路运输)常将装卸搬运这一整体活动称为“货物装卸”;在生产领域中常将这一整体活动称为“物料搬运”。其活动内容都是一样的。装卸搬运是随输送和保管而产生的必要的物流活动,它是对运输、保管、包装等物流活动进行衔接的中间环节,包括车、船等的装卸、堆垛、入库、出库以及连接各项动作的短程搬运。装卸搬运活动是频紧发生的,因而也是物资在物流过程中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装卸搬运的管理,主要是装卸搬运方式的选择、机械的选择、合理配置及使用,以及装卸搬运工艺的合理化,以尽可能减少物资在物流过程中装卸搬运的次数,同时提高效率。(6)流通加工流通加工(distributionprocessing)是商品在从生产者向消费者流通的过程中,为了增加附加价值、满足客户需求、促进销售而进行的简单的组装、剪切、套裁、贴标签、刷标志、2
2 储存的目的是克服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它是物流的主要职能之一,创造 了物资的时间性价值。 储存的设施包括仓库、堆场、料棚、储罐等。 储存管理涉及仓库选址、规模和大小、数量,仓库类型和管理、存储决策等。 (3)配送 配送(distribution)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 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 综合的活动形式,是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包含了商流活动和物流活动、也包含了物流中若 干功能要素的一种形式。 (4)包装 包装(package/packaging)为在流通过程中为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 的技术方法所选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达到上述目的选用容器、材 料和辅助物并采用一定技术方法所进行的操作活动。 包装的目的主要包括:便于运输和保管,满足顾客对各种外观的要求,保护产品,方便 储运,促进消费。 包装可大致分为工业包装和商品包装。 包装的内容包括包装形式和包装方法的选择、包装单位的确定,包装形态、大小、材料、 质量等的设计。 (5)装卸搬运 在同一地域范围内(如车站范围、工厂范围、仓库内部等),改变“物”的存放、支撑 状态的活动称为装卸搬运。如果把装卸和搬运拆开来看,装卸(loading and unloading)是指 “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 。搬运(handling/carrying)是指“在同 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空间位置改变的物流作业” 。前者主要指物体上下方向的移动。而后 者则是指物体横向或斜向的移动。通常装卸搬运是合在一起用的。在一些场合,单称“装卸” 或“搬运”也包含了“装卸搬运”的完整涵义。按照习惯的用法,物流领域(如铁路运输) 常将装卸搬运这一整体活动称为“货物装卸” ;在生产领域中常将这一整体活动称为“物料 搬运” 。其活动内容都是一样的。 装卸搬运是随输送和保管而产生的必要的物流活动,它是对运输、保管、包装等物流活动 进行衔接的中间环节,包括车、船等的装卸、堆垛、入库、出库以及连接各项动作的短程搬运。 装卸搬运活动是频繁发生的,因而也是物资在物流过程中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装卸搬 运的管理,主要是装卸搬运方式的选择、机械的选择、合理配置及使用,以及装卸搬运工艺 的合理化,以尽可能减少物资在物流过程中装卸搬运的次数,同时提高效率。 (6)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distribution processing)是商品在从生产者向消费者流通的过程中,为了增加 附加价值、满足客户需求、促进销售而进行的简单的组装、剪切、套裁、贴标签、刷标志
分类、检量、弯管、打孔等加工作业。在物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销售、维护商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流通加工通过改变或完善流通对象的形态(使其发生物理或形状的变化)来实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它是流通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随看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多,消费者的需求出现多样化,流通加工也越来越普遍。自前,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物流中心或仓库经营中都大量存在流通加工业务,在日本、美国等物流发达国家则更为普遍。(7)物流信息管理物流信息(logisticsinformation)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物流信息管理是指在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职能对物流信息进行搜集、检索、研究、报道、交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有效地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基本要素以达到物流管理总体目标的活动。信息管理过程包括信息收集、加工、整理、存储、传输、制定发布等。/战略计划图1-1为信息管理的功能层次。决策分析在信息管理的功能层次金学塔中,最基础的层次是交易层,这是面向客户的服务,具体内容包括记录用户订单、定企业管理和控制价、开发票、对用户询问的回答、作业程序的选择、运送货交易(面向客户的服务)物的处理等。图1-1信息管理的功能层次在企业管理和控制层次上,物流信息管理包括生产日程安排、财务管理、设备管理、质量控制、顾客服务水平评估等。在决策分析层,信息管理的内容有:储存决策、设施选址及规划、设备配置、物流网络路线优化等。最高层次的信息管理是辅助企业高层制订战略计划,具体包括制订企业的发展战略,如与其他企业的战略联盟等决策。除了以上7大功能之外,在物流工程中,回收物流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回收物流(returnedlogistics)也叫逆向物流,是针对在生产、供应和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边角余料、废料、残损品的处理等发生的物流活动。对回收物料的处理不当会造成资源浪费或污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废旧物品的回收再利用已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逆向物流系统的研究也为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关于回收物品重新利用方式的划分,目前普遍认可的是以下四种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4R”。(1)直接再利用(Direct-Reuse);(2)修理(Repair):(3)再生(Recycling);3
3 分类、检量、弯管、打孔等加工作业。在物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销 售、维护商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流通加工通过改变或完 善流通对象的形态(使其发生物理或形状的变化)来实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它是流通 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随着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多,消费者的需求出现多样化,流通加工也 越来越普遍。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物流中心或仓库经营中都大量存在流通加工业 务,在日本、美国等物流发达国家则更为普遍。 (7)物流信息管理 物流信息(logistics information)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 文件的总称。物流信息管理是指在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职能对物流信 息进行搜集、检索、研究、报道、交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有效地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 等基本要素以达到物流管理总体目标的活动。 信息管理过程包括信息收集、加工、整理、存储、传输、 发布等。 图 11 为信息管理的功能层次。 在信息管理的功能层次金字塔中,最基础的层次是交易 层,这是面向客户的服务,具体内容包括记录用户订单、定 价、开发票、对用户询问的回答、作业程序的选择、运送货 物的处理等。 在企业管理和控制层次上,物流信息管理包括生产日程 安排、财务管理、设备管理、质量控制、顾客服务水平评估等。 在决策分析层,信息管理的内容有:储存决策、设施选址及规划、设备配置、物流网络 路线优化等。 最高层次的信息管理是辅助企业高层制订战略计划,具体包括制订企业的发展战略,如 与其他企业的战略联盟等决策。 除了以上 7 大功能之外,在物流工程中,回收物流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回收物流(returned logistics)也叫逆向物流,是针对在生产、供应和销售过程中产生的 各种边角余料、废料、残损品的处理等发生的物流活动。 对回收物料的处理不当会造成资源浪费或污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废旧物品的 回收再利用已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逆向物流系统的研究也为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 关于回收物品重新利用方式的划分,目前普遍认可的是以下四种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 的“4R” 。 (1)直接再利用(DirectReuse) ; (2)修理(Repair) ; (3)再生(Recycling) ; 图 11 信息管理的功能层次
(4)再制造(Remanufacturing)。法规强制是逆向物流形成的4个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另外三个驱动因素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1.1.3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物流在国民经济增长中起到了基础性支撑作用,在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中能够发挥带动作用和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作用,能够成为国家或地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成为现代科技的应用领域。例如,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物流业的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同时,奥运会对提高国民素质、改善投资环境、推动物流业的发展、提高开放度、提升国际形象具有更长远、更持久的积极作用,充分体现了“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三大理念的内源,给物流业发展带来进一步扩张的有利环境和机遇。物流在宏观层面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保障作用:(2)对国民经济各行业资源配置的促进作用:(3)对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4)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5)对物流业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作用。物流在微观层面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降低企业物流成本:(2)实现企业竞争战略:(3)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和增加消费者剩余(消费者的净收益)。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产品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物流量大大增加。物流成本占产品的总成本高达30~50%。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1.1.4物流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点到消费地点的有效流动与储存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的全过程。它构成了企业价值链的基础活动,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物流增加了产品的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物流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是明显而重要的,它体现了重要的利润价值。物流合理化可以降低产品成本。假设某公司卖出1件产品,若将价值记为1个单位,其中制造费用48%,销售费用27%,物流费用21%,利润4%。可以看出,节省物流费用方面的潜力仍然很大。物流是销售活动的来源和基础,是成功销售的关键;?物流使商品送到顾客手中;4
4 (4)再制造(Remanufacturing)。 法规强制是逆向物流形成的 4 个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另外三个驱动因素是: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1.3 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物流在国民经济增长中起到了基础性支撑作用,在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中能够发挥 带动作用和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作用,能够成为国家或地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并创 造新的就业机会,成为现代科技的应用领域。 例如,2008 年奥运会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物流业的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同时, 奥运会对提高国民素质、改善投资环境、推动物流业的发展、提高开放度、提升国际形 象具有更长远、更持久的积极作用,充分体现了“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三 大理念的内涵,给物流业发展带来进一步扩张的有利环境和机遇。 物流在宏观层面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保障作用; (2)对国民经济各行业资源配置的促进作用; (3)对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 (4)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5)对物流业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作用。 物流在微观层面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2)实现企业竞争战略; (3)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和增加消费者剩余(消费者的净收益) 。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产品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物流量大大增加。物流成本占产 品的总成本高达 30~50%。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1.4 物流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 点到消费地点的有效流动与储存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的全过程。它构成了企业价值链的基础 活动,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物流增加了产品的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物流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是明显而重要的,它 体现了重要的利润价值。物流合理化可以降低产品成本。假设某公司卖出 1 件产品,若将价 值记为 1 个单位,其中制造费用 48%,销售费用 27%,物流费用 21%,利润 4%。可以看 出,节省物流费用方面的潜力仍然很大。 l 物流是销售活动的来源和基础,是成功销售的关键; l 物流使商品送到顾客手中;
●有效的物流管理能为企业创造财富:物流是销售活动的来源和基础,是成功销售的关键。1.1.5国内外物流业的发展及现状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的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物流的发展不仅与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关,也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有关。按照时间顺序来划分,国外物流的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大批量生产和销售的实现,北美和西欧一些国家开始意识到降低物资采购及产品销售成本的重要性。单元化技术的发展,为大批量配送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人们认识物流提供了可能。从实践发展的角度来看,1941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事后勤活动的组织为人们对物流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推动了战后对物流活动的研究以及实业界对物流的重视。第二阶段:20世纪60至70年代。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物流逐渐为管理学界所重视,企业界也开始注意到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改进物流管理作为激发企业活力的重要手段。这一阶段是物流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这一时期物流管理的内容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重点转移到对物流的战略研究上。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经济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物流的内容仍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更加认识到物流体系的重要,现代物流的发展被提到重要日程上来。同时,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物流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1.美国物流的发展状况美国是物流发展最早也是目前最发达、最先进的国家,1901年,J.F.Growell在美国政府的《工业委员会关于农场产品配送的报告》中首次讨论了影响农产品配送的成本和影响因素。1922年,FE.Clark在《市场营销原理》中将市场营销定义为影响商品所有权转移的活动,包括物流的活动。1946年,美国正式成立了全美交通与物流协会(AmericanSocietyofTrafficandLogistics),这是美国第一个关于运输和物流业的组织。20世纪进入50年代后,对物流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物流特别是物流配送得到了快5
5 l 有效的物流管理能为企业创造财富; l 物流是销售活动的来源和基础,是成功销售的关键。 1.1.5 国内外物流业的发展及现状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的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物流的发展不仅与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 水平有关,也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有关。按照时间顺序来划分,国外物流的发展大体经历 了 4 个阶段。 第一阶段:20 世纪初至 50 年代。 20 世纪初,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大批量生产和销售的实现,北美和西欧一些国 家开始意识到降低物资采购及产品销售成本的重要性。单元化技术的发展,为大批量配送提 供了条件,同时也为人们认识物流提供了可能。从实践发展的角度来看,1941 至 1945 年第二 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事后勤活动的组织为人们对物流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推 动了战后对物流活动的研究以及实业界对物流的重视。 第二阶段:20 世纪 60 至 70 年代。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物流逐渐 为管理学界所重视,企业界也开始注意到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改进物流管理作为激 发企业活力的重要手段。这一阶段是物流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第三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 这一时期物流管理的内容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 物流管理的重点转移到对物流的 战略研究上。 第四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新经济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物流的内容仍在不 断地丰富和发展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更加认识到物流体系的重要,现代物流的发展被 提到重要日程上来。同时,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 支撑,使物流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1.美国物流的发展状况 美国是物流发展最早也是目前最发达、最先进的国家。 1901 年,J.F.Growell 在美国政府的《工业委员会关于农场产品配送的报告》中首次讨论 了影响农产品配送的成本和影响因素。 1922 年,F.E.Clark 在《市场营销原理》中将市场营销定义为影响商品所有权转移的活 动,包括物流的活动。 1946 年,美国正式成立了全美交通与物流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Traffic and Logistics),这是美国第一个关于运输和物流业的组织。 20 世纪进入 50 年代后,对物流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物流特别是物流配送得到了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