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记录优势种(数量及状态)描述:微型动物其他种(种类、数量及状态)描述:注:(1)如无计数板,则可用下法进行计数:1)取洗净的滴管1支(其每一滴水的体积应预先标定)吸取混合均匀的曝气池混合液或已稀释的混合液,滴1滴在载玻片的中央,以盖玻片(以方形为好)轻轻盖上水滴,要避免盖玻片内形成气泡。2)将际本放在显微镜低倍镜下计数。计数时,先将视野放在盖玻片的右上角(可根据各人的习惯,也可放在另一用),然后移动玻片,视野即可随之从上而下、从左而右通过。当前一个视野数完,并做好记录后,再换第二个视野,如此住复将整个盖玻片下面的动物全部计数完毕。注意在调换视野时,不可使相邦的视野重叠或遗漏。然后换算成1mL混合液中的动物数。3)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上的生物膜形成胶状,浓度大,一般都必须稀释后计数,其适当的稀释比可在实践中摸索。4)上述计数方法仅适用于原生动物和轮虫,对个体较大的微型动物和线虫等,则须加大计数容量,以免造成误差。(2)为了避免微生物游动而影响计数,可用接种环加一环氯化汞(HgCh)饱和溶液以杀死微生物。五、思考题怎样通过了解微型动物种类或数量变化来反映废水处理情况?5
5 四、记录 微型动物 优势种(数量及状态)描述: 其他种(种类、数量及状态) 描述: 注:(1)如无计数板,则可用下法进行计数: 1)取洗净的滴管 1 支(其每一滴水的体积应预先标定)吸取混合均匀的曝气池混合液或已稀释的混合 液,滴 1 滴在载玻片的中央,以盖玻片(以方形为好)轻轻盖上水滴,要避免盖玻片内形成气泡。 2)将际本放在显微镜低倍镜下计数。计数时,先将视野放在盖玻片的右上角(可根据各人的习惯,也可 放在另一用),然后移动玻片,视野即可随之从上而下、从左而右通过。当前一个视野数完,并做好记录后, 再换第二个视野,如此住复将整个盖玻片下面的动物全部计数完毕。注意在调换视野时,不可使相邦的视 野重叠或遗漏。然后换算成 1mL 混合液中的动物数。 3)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上的生物膜形成胶状,浓度大,一般都必须稀释后计数,其适当的稀释比可在 实践中摸索。 4)上述计数方法仅适用于原生动物和轮虫,对个体较大的微型动物和线虫等,则须加大计数容量,以 免造成误差。 (2)为了避免微生物游动而影响计数,可用接种环加一环氯化汞(HgCl2)饱和溶液以杀死微生物。 五、思考题 怎样通过了解微型动物种类或数量变化来反映废水处理情况?
实验三,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一、实验器材1.培养基及大肠菌液(1)营养琼脂斜面培养基可根据实验五中的配方,配置营养琼脂培养基后,再制成斜面。(2)肉膏蛋白陈液体培养基配制方法同实验五中营养琼脂培养基,但不加琼脂。(3)浓肉膏蛋白陈液体培养基配制方法同肉膏蛋白陈液体培养基,但浓度高5倍。(4)大肠杆菌培养液将大肠杆菌接种于营养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在37℃下培养18小时后,用无菌水加在斜面上,将菌洗下,作成一定浓度的细菌悬液,直接供实验接种用。或吸取0.3mL细菌悬液,接种到装有20mL肉膏蛋白陈液体培养基的大试管20×220mm)内,在37℃下,振荡培养18h。2.吸管、烧杯等。3.光电比色计、高压蒸汽灭菌器、电冰箱、振荡器或摇床等。二、实验内容1.实验处理以一定浓度的细菌悬液,分别等量地接种在12支液体培养基中,在培养后隔不同时间取出,放入冰箱保存。最后,用比浊法测定菌体生长情况。测量微生物生长的方法有多种。活菌数可用平板计数(菌落计数)法或稀释计数法。总菌数(包括活菌和死菌的个数)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而求得,由于细菌悬液的浓度与其浑浊度成正比,因此也可利用光电比色计测定细菌悬液的光密度,从而推知菌液的浓度,本实验就是利用光电比色计进行量测(用平板计数法或稀释计数法可测出活菌数,从而得出不包括死菌的生长曲线。若教学时间和设备条件容许,宜采用平板计数法或稀释计数法)。为阐明生长曲线形成的原因,做3个实验处理:(1)正常生长曲线:(2)追加营养液处理;(3)加酸处理。2.实验步骤(1)接种取12支装有灭菌过的肉膏蛋白陈液体培养基试管(每管装20mL培养基),贴上标签(注明菌名、培养时间等)。然后,用1支1mL无菌吸管,每次准确地吸取0.2mL培养18h的大肠杆菌培养液,接种到肉膏蛋白陈液体培养基内。接种后,轻轻摇荡,使菌体均匀分布。(2)培养将接种后的12支液体培养基,置于振荡器或摇床上。37℃振荡培养。其中9支,分别在培养0、1.5、3、4、6、8、10、12、14h后取出,放冰箱中储存,最后一起比浊测定。酸处理的1支试管,在培养4h后取出,加1mL无菌酸溶液(甲酸:乙酸:乳酸=3:1:1的体积比),然后继续振荡培养,在培养14h后取出,放入冰箱贮存。最后一起比浊测定。追加营养的两支试管,在培养6h后取出,各加入无菌浓肉膏蛋白陈液体培养基1mL,然后继续振荡培养,在培养8、14h后取出,放入冰箱贮存,最后一起比浊测定。(3)比色、过比浊把培养不同时间而形成不同浓度的细菌培养液,置于分光光度计中进行比色。用光密度值的大小来代表细菌的生长量。以未接种的肉膏蛋白陈液体培养基为空白对照,在600nm波长下测菌悬液的光密度值(OD600)。菌悬液的浓度与光密度值成正比,光密度值大者可以认为其生长情况较好。从最稀浓度的细菌悬液开始,依次测定。细菌悬液如果太浓,应适当稀释,使光密度降至0.0一0.4范围内。液体的浑浊度也可用浊度计测定。6
6 实验三 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一、实验器材 1.培养基及大肠菌液 (1)营养琼脂斜面培养基 可根据实验五中的配方,配置营养琼脂培养基后,再制成斜 面。 (2)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 配制方法同实验五中营养琼脂培养基,但不加琼脂。 (3)浓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 配制方法同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但浓度高 5 倍。 (4)大肠杆菌培养液 将大肠杆菌接种于营养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在 37℃下培养 18 小时 后,用无菌水加在斜面上,将菌洗下,作成一定浓度的细菌悬液,直接供实验接种用。或吸 取 0.3mL 细菌悬液,接种到装有 20mL 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的大试管(20×220mm)内,在 37℃下,振荡培养 18h。 2.吸管、烧杯等。 3.光电比色计、高压蒸汽灭菌器、电冰箱、振荡器或摇床等。 二、实验内容 1.实验处理 以一定浓度的细菌悬液,分别等量地接种在 12 支液体培养基中,在培 养后隔不同时间取出,放入冰箱保存。最后,用比浊法测定菌体生长情况。 测量微生物生长的方法有多种。活菌数可用平板计数(菌落计数)法或稀释计数法。总菌 数(包括活菌和死菌的个数)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而求得,由于细菌悬液的浓度与其浑浊度 成正比,因此也可利用光电比色计测定细菌悬液的光密度,从而推知菌液的浓度,本实验就 是利用光电比色计进行量测(用平板计数法或稀释计数法可测出活菌数,从而得出不包括死 菌的生长曲线。若教学时间和设备条件容许,宜采用平板计数法或稀释计数法)。 为阐明生长曲线形成的原因,做 3 个实验处理:(1)正常生长曲线;(2)追加营养液 处理;(3)加酸处理。 2.实验步骤 (1)接种 取 12 支装有灭菌过的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试管(每管装 20mL 培养基),贴 上标签(注明菌名、培养时间等)。然后,用 1 支 1mL 无菌吸管,每次准确地吸取 0.2mL 培 养 18h 的大肠杆菌培养液,接种到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内。接种后,轻轻摇荡,使菌体均 匀分布。 (2)培养 将接种后的 12 支液体培养基,置于振荡器或摇床上。37℃振荡培养。其中 9 支,分别在培养 0、1.5、3、4、6、8、10、12、14h 后取出,放冰箱中储存,最后一起比浊 测定。 酸处理的 1 支试管,在培养 4h 后取出,加 1mL 无菌酸溶液(甲酸:乙酸:乳酸=3:1: 1 的体积比),然后继续振荡培养,在培养 14h 后取出,放入冰箱贮存。最后一起比浊测定。 追加营养的两支试管,在培养 6h 后取出,各加入无菌浓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 1mL, 然后继续振荡培养,在培养 8、14h 后取出,放入冰箱贮存,最后一起比浊测定。 (3) 比色、过比浊 把培养不同时间而形成不同浓度的细菌培养液,置于分光光度计中 进行比色。用光密度值的大小来代表细菌的生长量。 以未接种的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为空白对照,在 600 nm 波长下测菌悬液的光密度值 (OD600)。菌悬液的浓度与光密度值成正比,光密度值大者可以认为其生长情况较好。从最 稀浓度的细菌悬液开始,依次测定。细菌悬液如果太浓,应适当稀释,使光密度降至 0.0— 0.4 范围内。 液体的浑浊度也可用浊度计测定
三、记录及报告要求1.记录培养0、1.5、3、4、6、8、10、12、14h之后细菌悬液的光密度值,以及4h加酸和6h追加营养液后,这三管菌液在所要求的培养时间时的光密度值。2.以细菌悬液光密度为纵坐标,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绘出大肠杆菌正常、加酸和追加营养的3条生长曲线,并加以比较,标出正常生长曲线中对数期的大致位置。四、思考题1.常用的测定做生物生长的方法有哪几种?试略加讨论。2.利用浑浊度所表示的细菌生长量是否包括死细菌?3.你认为活性污泥的增长曲线应怎样测定才比较合适?7
7 三、记录及报告要求 1.记录培养 0、1.5、3、4、6、8、10、12、14h 之后细菌悬液的光密度值,以及 4h 加 酸和 6h 追加营养液后,这三管菌液在所要求的培养时间时的光密度值。 2.以细菌悬液光密度为纵坐标,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绘出大肠杆菌正常、加酸和追加 营养的 3 条生长曲线,并加以比较,标出正常生长曲线中对数期的大致位置。 四、思考题 1.常用的测定做生物生长的方法有哪几种?试略加讨论。 2.利用浑浊度所表示的细菌生长量是否包括死细菌? 3.你认为活性污泥的增长曲线应怎样测定才比较合适?
实验四细菌、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形态的观察一、目的1.进一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观察几个典型细菌的形态(示范片)。3.观察几个典型细菌的构造(示范片)。4.观察霉菌、酵母菌、放线菌的形态和构造,以便找出它们之间及与细菌之间的区别点。二、实验器材1.显微镜、擦镜纸、镜油(香柏油)、二甲苯等。2.示范片(1)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四联球菌、尿八联球菌、链球菌、球衣细菌、大肠杆菌、霍乱弧菌等。(2)枯草杆菌芽孢、假单胞杆菌鞭毛、固氮菌荚膜等。(3)酵母菌、霉菌、放线菌。三、实验内容和方法1.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重点放在油镜的使用部分。2.严格按照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依次逐个观察细菌的形态、构造及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分别绘出其形态、构造图。四、记录(细菌、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各一)序号玻片名称放大倍数形态草图
8 实验四 细菌、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形态的观察 一、目的 1.进一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几个典型细菌的形态(示范片)。 3.观察几个典型细菌的构造(示范片)。 4.观察霉菌、酵母菌、放线菌的形态和构造,以便找出它们之间及与细菌之间的区别 点。 二、实验器材 1.显微镜、擦镜纸、镜油(香柏油)、二甲苯等。 2.示范片 (1)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四联球菌、尿八联球菌、链球菌、球衣细菌、大肠 杆菌、霍乱弧菌等。 (2)枯草杆菌芽孢、假单胞杆菌鞭毛、固氮菌荚膜等。 (3)酵母菌、霉菌、放线菌。 三、实验内容和方法 1.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重点放在油镜的使用部分。 2.严格按照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依次逐个观察细菌的形态、构造及酵母菌、霉菌、 放线菌的形态。分别绘出其形态、构造图。 四、记录(细菌、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各一) 序 号 玻片名称 放大倍数 形态草图
实验五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本次实验可为下次实验作准备。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玻璃器血的洗刷、包装和培养基的制备以及灭菌技术等。在进行微生物学实验时,所用培养基及玻璃器血等均须进行灭菌。一、目的1.学会玻璃器皿的洗涤和灭菌前的准备工作。2.掌握培养基配制和无菌水制备的方法。3.学会高压蒸汽灭菌技术。二、实验器材1.培养皿(又称平血,直径90mm)、试管、吸管、锥形瓶、烧杯等。2.纱布、棉花、报纸、牛皮纸。3.pH试纸6一8.4(或pH电位计或氢离子浓度比色计)、洗液、10%HCL、10%NaOH。4.牛肉膏、蛋白陈、氯化钠、琼脂、蒸馏水。5.高压蒸气灭菌器、烘箱、冰箱、电炉等。三、实验内容(一)玻璃器血的洗刷与包装1.洗刷玻璃器血在使用前必须洗刷干净。培养血、试管、锥形瓶等可先用去污粉或肥皂洗刷,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吸管则先用洗液浸泡、再用水冲洗。洗刷干净的玻璃器血应放在烘箱中烘干。2.包装(1)培养血由一底一盖组成一套,按实验所需的套数一起用牛皮纸包装。(2)吸管应在吸端用铁丝塞入少许棉花,构成1一1.5cm长的棉塞,以防止细菌吸入口中,并避免将口中细菌吹入管内。棉花要塞得松紧适宜,吸时既能通气,又不致使棉花滑入管内。将塞好棉花的吸管的尖端,放在4一5cm宽的长纸条的一端,吸管与纸条约成45°交角,折叠包装纸包住尖端(图8一8),用左手将吸管压紧,在桌面上向前搓转,纸条即螺旋式地包在管子外面,余下纸头折叠打结,按照实验需要,可单支包装或多支包装,以备灭菌。1报纸设管不正确的正碗的图8-8吸管的包扎图8-9棉塞培养皿和吸管也有放在特制容器内进行灭菌的。(3)试管和锥形瓶等的管口或瓶口均需用棉花塞堵塞。做好的棉塞,四周应紧贴管壁和瓶口,不留缝隙,以防空气中微生物会沿棉塞皱折浸入。棉塞不宜过松或过紧,以手提棉塞,管、瓶不掉下为准。棉塞的2/3应在管内或瓶口内,上端露出少许,以便拔塞。棉塞的大小及形状应如图8一9所示。在制作培养基的过程中,如不慎将棉塞沾上培养基时,应用清洁棉花重做。待灭菌的试管和瓶子的口都要用牛皮纸包裹,并用线绳捆扎后存放在铁丝篓内(用纸包裹是为了避免灭菌时冷凝水淋湿棉塞),以备灭菌。9
9 实验五 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 本次实验可为下次实验作准备。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玻璃器皿的洗刷、包装和培养基的 制备以及灭菌技术等。在进行微生物学实验时,所用培养基及玻璃器皿等均须进行灭菌。 一、目的 1.学会玻璃器皿的洗涤和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掌握培养基配制和无菌水制备的方法。 3.学会高压蒸汽灭菌技术。 二、实验器材 1.培养皿(又称平皿,直径 90mm)、试管、吸管、锥形瓶、烧杯等。 2.纱布、棉花、报纸、牛皮纸。 3.pH 试纸 6—8.4(或 pH 电位计或氢离子浓度比色计)、洗液、10%HCL、10%NaOH。 4.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蒸馏水。 5.高压蒸气灭菌器、烘箱、冰箱、电炉等。 三、实验内容 (一)玻璃器皿的洗刷与包装 1.洗刷 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必须洗刷干净。培养皿、试管、锥形瓶等可先用去污粉或 肥皂洗刷,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吸管则先用洗液浸泡、再用水冲洗。洗刷干净的玻璃器皿应 放在烘箱中烘干。 2.包装 (1)培养皿由一底一盖组成一套,按实验所需的套数一起用牛皮纸包装。 (2)吸管应在吸端用铁丝塞入少许棉花,构成 1 一 1.5cm 长的棉塞,以防止细菌吸入口 中,并避免将口中细菌吹入管内。棉花要塞得松紧适宜,吸时既能通气,又不致使棉花滑入 管内。将塞好棉花的吸管的尖端,放在 4—5cm 宽的长纸条的一端,吸管与纸条约成 45°交 角,折叠包装纸包住尖端(图 8—8),用左手将吸管压紧,在桌面上向前搓转,纸条即螺旋式 地包在管子外面,余下纸头折叠打结,按照实验需要,可单支包装或多支包装,以备灭菌。 培养皿和吸管也有放在特制容器内进行灭菌的。 (3)试管和锥形瓶等的管口或瓶口均需用棉花塞堵塞。 做好的棉塞,四周应紧贴管壁和瓶口,不留缝隙,以防空气中微生物会沿棉塞皱折浸 入。棉塞不宜过松或过紧,以手提棉塞,管、瓶不掉下为准。棉塞的 2/3 应在管内或瓶口 内,上端露出少许,以便拔塞。棉塞的大小及形状应如图 8—9 所示。在制作培养基的过程 中,如不慎将棉塞沾上培养基时,应用清洁棉花重做。 待灭菌的试管和瓶子的口都要用牛皮纸包裹,并用线绳捆扎后存放在铁丝篓内(用纸 包裹是为了避免灭菌时冷凝水淋湿棉塞),以备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