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模拟试卷 语文 东片学区燃灯中学郑传飞 (本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题号 三卷面分总分 得分 得分评卷人 语文积累和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6句)(6分) ①子曰:“已所不欲, 。”(论语《论语·颜渊篇》) ②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③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④ 家书抵万金我。(杜甫《春望》)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 (李白《行路难》)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⑦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⑧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 古》) (2)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有一些灯zhan没能亮到秋日,与生具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 不对夏虫语寒,勿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回放曾经在春 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禁追问起空间的历程中,究竞隐伏着多少玄机:在 时光携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伤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使 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笔勾xiao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玄机( zhan )不禁( XIa (2)文中 一词中有错别字,正确写法是 分)
2014 年中考模拟试卷 语文 东片学区 燃灯中学 郑传飞 (本试卷满分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卷面分 总分 得分 一、语文积累和综合运用(35 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 6 句)(6 分) ①子曰:“已所不欲, 。”(论语《论语·颜渊篇》) ②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③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④ ,家书抵万金我。(杜甫《春望》)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 。(李白《行路难》)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⑦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⑧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 古》) (2)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 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 分) 有一些灯 zhǎn 没能亮到秋日,与生具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 不对夏虫语寒,勿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回放曾经在春 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禁追问起空间的历程中,究竟隐伏着多少玄机:在 时光携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伤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使 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笔勾 xiāo。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玄机( ) 灯 zhǎn ( ) 不禁( ) 一笔勾 xiāo( ) (2)文中 “ ”一词中有错别字,正确写法是 (2 分) 得分 评卷人
(3)“伤逝之美”中的“伤”的意思是 “不与曲人语道”中, “语”的意思是 (2分) (4)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作者在阅读 和两个故事 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2分) (2)他经受住了这初次的打击,正如他在学习拳击时经受了朱赫来初 次的打击一样:当时他虽然倒下去,可是立刻就站了起来。 这段文字出自《 》选段中的“他”是 4、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可一部分人还做着伤害它们的事情,作为当代中学 生,该为鸟类做些什么呢?八(3)班学生准备4月4日下午2点在教室举 行主题为“鸟儿,我是你朋友”的主题班会,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需 要你去解决。(12分) (1)请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拟写一条宣传标语。(3分) 要求①紧扣主题②不超过20个字 (2)班会前班级同学准备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其中的一段文字,请你根 据提示和要求修改。(6分) 目前,春回大地,正是百鸟做窝的季节。【A】喜鹊、燕子、啄木鸟和山雀 等许多鸟都要在树上或屋檐下孵小鸟、下蛋、做窝。【B】为保护益鸟,给 它们营造一个安全生存的环境和气氛,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我们向全校师生 发出以下倡议: 不掏鸟窝,不摸鸟蛋,不捕捉益鸟。 二、【C】多栽树,多种草,为鸟类创造能否繁殖的良好环境。 三、向人们宣传保护益鸟的重要意义 四、认真观察和研究鸟类的生活习性,学习保护益鸟的知识。 朋友们!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益鸟,为祖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①【A】句语序需要调整。 ②【B】句有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可将“ 一词改为 ③【C】句前后语意不一致,请适当调整 (3)假如你是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精彩的开场白。(3分) 得分评卷人 、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3)“伤逝之美”中的“伤”的意思是 ,“不与曲人语道”中, “语”的意思是 。(2 分) (4)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1 分)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 分) (1)《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作者在阅读 和 两个故事 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2 分) (2)他经受住了这初次的打击,正如他在学习拳击时经受了朱赫来初 次的打击一样:当时他虽然倒下去,可是立刻就站了起来。 这段文字出自《 》选段中的“他”是 。 4、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可一部分人还做着伤害它们的事情,作为当代中学 生,该为鸟类做些什么呢?八(3)班学生准备 4 月 4 日下午 2 点在教室举 行主题为“鸟儿,我是你朋友”的主题班会,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需 要你去解决。(12 分) (1)请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3 分) 要求:①紧扣主题②不超过 20 个字 (2)班会前班级同学准备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其中的一段文字,请你根 据提示和要求修改。(6 分) 目前,春回大地,正是百鸟做窝的季节。【A】喜鹊、燕子、啄木鸟和山雀 等许多鸟都要在树上或屋檐下孵小鸟、下蛋、做窝。【B】为保护益鸟,给 它们营造一个安全生存的环境和气氛,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我们向全校师生 发出以下倡议: 一、不掏鸟窝,不摸鸟蛋,不捕捉益鸟。 二、【C】多栽树,多种草,为鸟类创造能否繁殖的良好环境。 三、向人们宣传保护益鸟的重要意义。 四、认真观察和研究鸟类的生活习性,学习保护益鸟的知识。 朋友们!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益鸟,为祖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①【A】句语序需要调整。 ②【B】句有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可将“ ”一词改为 “ ” ③【C】句前后语意不一致,请适当调整。 (3)假如你是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精彩的开场白。(3 分) 二、阅读 (5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得分 评卷人
[一](18分 做一个汉字传人 ①世界上有四大古文字,唯有汉字硕果仅存,至今不衰。其实汉字的发 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它曾面临“拉丁化”的挑战,计算机的挑战……不过事 实告诉我们,承载着几千年人类文明的汉字,是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的。但, 当下,汉字依然面临着挑战。作为人类的智慧成果,汉字并没有得到应有的 敬重;作为文化传承的工具,汉字也没有得到精心的维护。在汉字教育和汉 字运用方面,有不少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②比如字理的模糊。和拼音文字不同每一个方块字都有着独特的字理 研究字理成了一门学问,这就是“小学”,即文字学。我们的前辈文化人, 几乎都曾受到文字学的熏陶。陈独秀曾在狱中编写《小学识字读本》;鲁迅 听章太炎讲解《说文解字》,写过别具慧眼的《门外文谈》;郭沫若更是甲骨 文方面的研究专家。可是,今天的识字教育似乎无“理”可言,文字学早被 驱逐岀课堂,学生只知点横撇捺,不知造字理据。所以才会有人经常把“天 翻地覆”写成“天翻地复”,把“不胫而走”写成“不径而走”,把“草菅人 命”写成“草管人命 ③又如读音的紊乱。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准确的读音,是掌握汉字 的基本要求。有些人却视读音为儿戏,秀才识字读半边,古已有之,于今为 烈。于是,“龋齿”成了"yu齿”,“濒临”成了"pin临"。“说服”的“说 字,字典里注音为"shu6″,口语里读音为“shuo″,却被不少电视台的主
[一] (18 分) 做一个汉字传人 ①世界上有四大古文字,唯有汉字硕果仅存,至今不衰。其实汉字的发 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它曾面临“拉丁化”的挑战,计算机的挑战……不过事 实告诉我们,承载着几千年人类文明的汉字,是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的。但, 当下,汉字依然面临着挑战。作为人类的智慧成果,汉字并没有得到应有的 敬重;作为文化传承的工具,汉字也没有得到精心的维护。在汉字教育和汉 字运用方面,有不少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②比如字理的模糊。和拼音文字不同,每一个方块字都有着独特的字理, 研究字理成了一门学问,这就是“小学”,即文字学。我们的前辈文化人, 几乎都曾受到文字学的熏陶。陈独秀曾在狱中编写《小学识字读本》;鲁迅 听章太炎讲解《说文解字》,写过别具慧眼的《门外文谈》;郭沫若更是甲骨 文方面的研究专家。可是,今天的识字教育似乎无“理”可言,文字学早被 驱逐出课堂,学生只知点横撇捺,不知造字理据。所以才会有人经常把“天 翻地覆”写成“天翻地复”,把“不胫而走”写成“不径而走”,把“草菅人 命”写成“草管人命”。 ③又如读音的紊乱。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准确的读音,是掌握汉字 的基本要求。有些人却视读音为儿戏,秀才识字读半边,古已有之,于今为 烈。于是,“龋齿”成了“yǔ齿”,“濒临”成了“pín 临”。“说服”的“说” 字,字典里注音为“shuō”,口语里读音为“shuō”,却被不少电视台的主
持人刻意改读成"shu" ④再如形体的失范。汉字的字形有一个演变过程,到了汉代经历“隶变 以后基本成熟,从笔画到结构,形成了社会共识。新中国建立以后,通过自 觉的文字改革,书写有了明确的规范要求,可这些规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遵 循。“世博会”的“博”左边常被写成“忄″了,“康师傅”的“康”下边写 成了“水”。甚至电脑字库里的有些字,一打出来就是错的,比如“假”字 的右上角误成了“几何”的“几”,“肺”字的右半边误成了“城市”的“市” 当年铅排时代印刷厂的字模要经过专家严格审核。如今电脑字库各行其是 错了也无人过问,出现了文化管理上的盲区 ⑤还有书写的退化。世界上有近两干种文字,唯有汉字形成了一门独特 的书写艺术一—书法。写字,历来是文化人的基本功。看看“五四”以来 的作家手稿,哪一个不是写得一手好字?“墨宝”,曾经是一个十分流行的 词语。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汉字书写被边缘化了。当年教育部长蒋南翔 曾经说过:“我最怕两样东西:一是北京售货员的脸,二是中国大学生的字。” ⑥汉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汉字能有今天,是和一代又一代 汉字传人的努力分不开的。如今汉字的接力棒已经到了我们手里,作为一个 汉字的传人,如何正视汉字的生存现状,提高汉字的文化地位,让汉字绽放 出更为灿烂的花朵,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5、说出本文的结构方式。(2分)
持人刻意改读成“shuì”。 ④再如形体的失范。汉字的字形有一个演变过程,到了汉代经历“隶变” 以后基本成熟,从笔画到结构,形成了社会共识。新中国建立以后,通过自 觉的文字改革,书写有了明确的规范要求,可这些规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遵 循。“世博会”的“博”左边常被写成“忄”了,“康师傅”的“康”下边写 成了“水”。甚至电脑字库里的有些字,一打出来就是错的,比如“假”字 的右上角误成了“几何”的“几”,“肺”字的右半边误成了“城市”的“市”。 当年铅排时代,印刷厂的字模要经过专家严格审核。如今电脑字库各行其是, 错了也无人过问,出现了文化管理上的盲区。 ⑤还有书写的退化。世界上有近两千种文字,唯有汉字形成了一门独特 的书写艺术——书法。写字,历来是文化人的基本功。看看“五四”以来 的作家手稿,哪一个不是写得一手好字?“墨宝”,曾经是一个十分流行的 词语。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汉字书写被边缘化了。当年教育部长蒋南翔 曾经说过:“我最怕两样东西:一是北京售货员的脸,二是中国大学生的字。” ⑥汉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汉字能有今天,是和一代又一代 汉字传人的努力分不开的。如今汉字的接力棒已经到了我们手里,作为一个 汉字的传人,如何正视汉字的生存现状,提高汉字的文化地位,让汉字绽放 出更为灿烂的花朵,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5、说出本文的结构方式。(2 分)
6、第2段举陈独秀、鲁迅、郭沫若的事例,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4分) 7、读第5段,说出划线句子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4分) 8、“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这是故宫博物院赠送给北京市公安局锦旗 上的感谢语。上面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指出并改正这个错别字。故宫作为研 究古文物和古文字的地方,竟然也写错别字。如果将这个事例放到文中,你 认为放到第几段最合适?(4分) 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要做一个汉字的传人,我们可以怎么做?(4分) [二](22分) 《山的呼唤》(琼瑶) ①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②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清施与神奇。 ③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 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环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 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 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散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常穿 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竞日流连,乐而不疲。 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 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山风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 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 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的声籁、山的倾诉和山的呼 唤 ④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屹立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 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 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 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 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 ⑤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 正地爬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 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深入云霄、高不可攀的山,那座远离尘嚣 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
6、第 2 段举陈独秀、鲁迅、郭沫若的事例,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4 分) 7、读第 5 段,说出划线句子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4 分) 8、“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这是故宫博物院赠送给北京市公安局锦旗 上的感谢语。上面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指出并改正这个错别字。故宫作为研 究古文物和古文字的地方,竟然也写错别字。如果将这个事例放到文中,你 认为放到第几段最合适?(4 分) 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要做一个汉字的传人,我们可以怎么做?(4 分) [二] (22 分) 《山的呼唤》(琼 瑶) ①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②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清施与神奇。 ③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 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环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 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 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散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常穿 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竞日流连,乐而不疲。 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 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山风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 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 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的声籁、山的倾诉和山的呼 唤。 ④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屹立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 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 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 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 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 ⑤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 正地爬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 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深入云霄、高不可攀的山,那座远离尘嚣、 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