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芜湖市初中语文毕业学业考试 温馨提示:本试卷共有四大题,25小题,全卷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 试时间150分钟,请你合理安排时间答题;答题时可以使用《新华字典》。希望你沉着应考 相信你能考出自己的最好成绩! 书写 、语文积累(2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西山灵石”为芜湖十景之一。西山山峰起伏,千姿百态,层峦叠,雄伟壮观。主峰 丫山山峰髙山众岭,犹如倚天长剑,直插云霄。蝙蝠峰两峰并列,如冋蝙蝠双翅,两峰中间 凹陷相连的正中,一座小山峰突兀而起,峰顶扁平,形似蝙蝠之首,远远望去,恰似蝙蝠博 云击雾,昂首天外,振翅翱翔。西山,美丽可比黄山,恬静如同庐山,雄奇不亚泰山,险峻 有如华山,被誉为“皖南花海石林”。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翱阶()翔②恬静(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①错别字 改正 ②错别字 3、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2分) ①层峦叠嶂: ②突兀 4、下面是某媒体上刊登的一则新闻。文中画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一一改正。(4分) ①5月25日,一场爱心的热流在黄果山社区里的孩子们之间涌动。黄果山社区紧靠胜 利渠菜场,②社区里住着不少在菜场以及来我市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 ③社区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牵挂着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心。为了让这些孩子也能感受到节日 的快乐,社区居委会组织了社区里的孩子向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捐赠自己的书和玩具的活 改正 ① 5、默写。(10分)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③令初下,群臣进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促淹《渔家傲秋思》) ⑤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⑥ 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⑦“诗仙”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表现自己积极进取精神的句子 是 ⑧请你从读过的古诗词中,写出描写乡村自然风光的连续的两句。(课内外均可)
2007 年芜湖市初中语文毕业学业考试 温馨提示:本试卷共有四大题,25 小题,全卷满分 150 分,其中卷面书写占 5 分;考 试时间 150 分钟,请你合理安排时间答题;答题时可以使用《新华字典》。希望你沉着应考, 相信你能考出自己的最好成绩!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书 写 分 总 分 一、语文积累(25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3 题。 “西山灵石”为芜湖十景之一。西山山峰起伏,千姿百态,层峦叠嶂,雄伟壮观。主峰 丫山山峰高山众岭,犹如倚天长剑,直插云霄。蝙蝠峰两峰并列,如同蝙蝠双翅,两峰中间 凹陷相连的正中,一座小山峰突兀而起,峰顶扁平,形似蝙蝠之首,远远望去,恰似蝙蝠博 云击雾,昂首天外,振翅翱.翔。西山,美丽可比黄山,恬.静如同庐山,雄奇不亚泰山,险峻 有如华山,被誉为“皖南花海石林”。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 分) ①翱.阶( )翔 ②恬.静( )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 分) ①错别字: 改正: ②错别字: 改正: 3、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2 分) ①层峦叠嶂: ②突兀: 4、下面是某媒体上刊登的一则新闻。文中画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一一改正。(4 分) ①5 月 25 日,一场爱心的热流在黄果山社区里的孩子们之间涌动。黄果山社区紧靠胜 利渠菜场,②社区里住着不少在菜场以及来我市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 ③社区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牵挂着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心。为了让这些孩子也能感受到节日 的快乐,社区居委会组织了社区里的孩子向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捐赠自己的书和玩具的活 动。 改正: ① ② ③ 5、默写。(10 分)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③令初下,群臣进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促淹《渔家傲 秋思》) ⑤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⑥ ,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⑦ “ 诗 仙 ” 李 白 在 《 行 路 难 ( 其 一 )》 中 表 现 自 己 积 极 进 取 精 神 的 句 子 是 , 。 ⑧请你从读过的古诗词中,写出描写乡村自然风光的连续的两句。(课内外均可)
答 6、名著阅读。(5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料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 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 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 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被打火处,怎生安 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 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 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得过来,靠了门。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2)从这段文字来看,林冲的主要性格特点是( A、疾恶如仇B、胆小怯懦 C、谨慎细心D、武艺高强 (3)有关林冲的故事有的己演变成了歇后语。请你完成下列歇后语的填写。(选做两个 即可) 示例:林冲看守草料场一一英雄无用武之地 ①林冲上梁山 ②林冲误闯白虎堂 ③林冲到了野猪林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三部分文字,完成7-—21题。 (一)20分 唤醒生命 ①他生活宽裕,爱好旅游,常利用闲暇时间开着自己的车四处游历。前不久,他又进行 了一次长途旅行,自己驾着车远赴2000多公里外的西藏 ②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他到达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区。只身旅行,难免 孤寂,但在那片地广人稀的地方,人影和炊烟都难得一见。他打开车里的收音机,却收听不 到任何节目 ③车子进入高原腹地。穿越戈壁和沙丘的道路,两旁没有成活的草木,有的只是冰天雪 地和不时刮起的狂风 ④他一路上领略着奇特的高原风光,不料赖以行进的汽车却出了故障。他仔细检查了半 天,竟然没有找到任何原因。他想起以前听别人说过,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唯一能做的事情 就是等待过往的车辆,请别的司机帮忙修理,或者帮助拖着坏了的车离开这里。 ⑤只有等待,他一直等了三天。糟糕的是,三天里竟没有任何车辆从这里经过,甚至连 个人影都没看见。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啊,死一般的沉寂、空旷。他携带的食物和水已所 剩无几,处境非常险恶,如果再等不到过往的车辆或者能够帮助他的人,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⑥又过了两天,一场大雪将他的车慢慢覆盖。他又冷又饿,因为食物已经完全吃完了。 ⑦迷迷糊糊中,蜷缩在车内的他被一种声音吵醒。爬出车来,他看见车顶上趴着一只不 知名的小鸟。那只小鸟也许是在寻觅食物,看起来同样无助,正用微弱的声音不停地鸣叫着。 霎时间,他的泪水禁不住涌出,这是五天来,他第一次听到来自生命的声音! ⑧他伸出手,轻轻捉住了那只小鸟,将它放进相对暖和的车厢里。他开始打起精神,试 着努力自救。他反反复复地仔细检查汽车,终于找到了故障的原因,原来是化油器上的一个 零件阻塞了油路。车子修好了,他靠虚弱的身体开着车向前行驶了40多公里,驶抵一个牧 民居住点,他终于得救了。只是,那只吵醒他的小鸟在车子行驶的途中不幸地死去了
答: , 。 6、名著阅读。(5 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料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 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 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 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被打火处,怎生安 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 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 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得过来,靠了门。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 (2)从这段文字来看,林冲的主要性格特点是( ) A、疾恶如仇 B、胆小怯懦 C、谨慎细心 D、武艺高强 (3)有关林冲的故事有的已演变成了歇后语。请你完成下列歇后语的填写。(选做两个 即可) 示例: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①林冲上梁山—— ②林冲误闯白虎堂—— ③林冲到了野猪林—— 二、阅读(55 分) 阅读下面三部分文字,完成 7—21 题。 (一)20 分 唤醒生命 ①他生活宽裕,爱好旅游,常利用闲暇时间开着自己的车四处游历。前不久,他又进行 了一次长途旅行,自己驾着车远赴 2000 多公里外的西藏。 ②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他到达平均海拔 3000 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区。只身旅行,难免 孤寂,但在那片地广人稀的地方,人影和炊烟都难得一见。他打开车里的收音机,却收听不 到任何节目。 ③车子进入高原腹地。穿越戈壁和沙丘的道路,两旁没有成活的草木,有的只是冰天雪 地和不时刮起的狂风。 ④他一路上领略着奇特的高原风光,不料赖以行进的汽车却出了故障。他仔细检查了半 天,竟然没有找到任何原因。他想起以前听别人说过,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唯一能做的事情 就是等待过往的车辆,请别的司机帮忙修理,或者帮助拖着坏了的车离开这里。 ⑤只有等待,他一直等了三天。糟糕的是,三天里竟没有任何车辆从这里经过,甚至连 一个人影都没看见。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啊,死一般的沉寂、空旷。他携带的食物和水已所 剩无几,处境非常险恶,如果再等不到过往的车辆或者能够帮助他的人,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⑥又过了两天,一场大雪将他的车慢慢覆盖。他又冷又饿,因为食物已经完全吃完了。 ⑦迷迷糊糊中,蜷缩在车内的他被一种声音吵醒。爬出车来,他看见车顶上趴着一只不 知名的小鸟。那只小鸟也许是在寻觅食物,看起来同样无助,正用微弱的声音不停地鸣叫着。 霎时间,他的泪水禁不住涌出,这是五天来,他第一次听到来自生命的声音! ⑧他伸出手,轻轻捉住了那只小鸟,将它放进相对暖和的车厢里。他开始打起精神,试 着努力自救。他反反复复地仔细检查汽车,终于找到了故障的原因,原来是化油器上的一个 零件阻塞了油路。车子修好了,他靠虚弱的身体开着车向前行驶了 40 多公里,驶抵一个牧 民居住点,他终于得救了。只是,那只吵醒他的小鸟在车子行驶的途中不幸地死去了
⑨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他说:“是那只小鸟求生的叫声,挽救了我的生命。”直 到今天,作为纪念,他还把那只风干得比拳头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书橱里 ⑩但我想说,那只殒命高原的小鸟,它并不曾想起过要救人,救他的还是他自己。小鸟 的叫声唤醒了他求生的欲望,才使他得以绝处逢生。是啊,被唤醒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去创造 才能够走出眼前看似无际的困境和厄运。 (选自《知道窗》2006年第3期,有改动,作者祁文斌) 7、文章写“他”旅游,为什么对“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一笔带过?文章用第三人 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5分) 8、“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请概述他的“这段经历”。(30字左右)(4分) 9、如何理解“他”把“那只风干得比拳手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橱里”这一做法? (3分) 10、作者说“救他的还是他自己”,这和第⑨段“他”所说的“挽救了我的生命”是否 矛盾?为什么?(4分) 11、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它同前文有什么关系?(4分) (二)(20分) 小处的优美与大处的壮阔 前几天看了几幅图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一幅画是一片鲜艳的红,上沿呈现锯齿状,不知何物。 第二幅画上立着一只双目圆睁的大公鸡,金黄色的嘴,绿色的翅膀扑闪着,那片红原来 是它得冠 第三幅画原来这只公鸡站在一堆木头上,两个小男孩趴在窗台上紧紧叮着它,做跃跃欲 试状 第四幅画显示这是一个农家的院子,院子里有五只羊、三只鸭,一只小白狗在追着鸭子 满院子跑,院子的小主人即那两个小男孩,一心一意要逮住那只鸡 第五幅画:镜头拉远,原来上述这些都是玩具做的,一个扎着马尾巴的小女孩在认真地 摆弄着它们。 第六幅画:一个老人,花白的头发,在看电视。仔细看,上面所有的画面竟然是电视里 的一个镜头 第七幅画:画面显示这里是一座繁华的城市,一辆电车缓缓驶过,老人与电视居然是电 车上贴的广告画。原来如此 别急,事情不会就这么结束。 第八幅画:沙漠边上的小镇,邮差正在把一封信交给一位女士。那座繁华的都市,原来 是信封右上角邮票上的图案
⑨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他说:“是那只小鸟求生的叫声,挽救了我的生命。”直 到今天,作为纪念,他还把那只风干得比拳头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书橱里。 ⑩但我想说,那只殒命高原的小鸟,它并不曾想起过要救人,救他的还是他自己。小鸟 的叫声唤醒了他求生的欲望,才使他得以绝处逢生。是啊,被唤醒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去创造, 才能够走出眼前看似无际的困境和厄运。 (选自《知道窗》2006 年第 3 期,有改动,作者祁文斌) 7、文章写“他”旅游,为什么对“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一笔带过?文章用第三人 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5 分) 8、“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请概述他的“这段经历”。(30 字左右)(4 分) 9、如何理解“他”把“那只风干得比拳手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橱里”这一做法? (3 分) 10、作者说“救他的还是他自己”,这和第⑨段“他”所说的“挽救了我的生命”是否 矛盾?为什么?(4 分) 11、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它同前文有什么关系?(4 分) (二)(20 分) 小处的优美与大处的壮阔 前几天看了几幅图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一幅画是一片鲜艳的红,上沿呈现锯齿状,不知何物。 第二幅画上立着一只双目圆睁的大公鸡,金黄色的嘴,绿色的翅膀扑闪着,那片红原来 是它得冠。 第三幅画原来这只公鸡站在一堆木头上,两个小男孩趴在窗台上紧紧叮着它,做跃跃欲 试状。 第四幅画显示这是一个农家的院子,院子里有五只羊、三只鸭,一只小白狗在追着鸭子 满院子跑,院子的小主人即那两个小男孩,一心一意要逮住那只鸡。 第五幅画:镜头拉远,原来上述这些都是玩具做的,一个扎着马尾巴的小女孩在认真地 摆弄着它们。 第六幅画:一个老人,花白的头发,在看电视。仔细看,上面所有的画面竟然是电视里 的一个镜头。 第七幅画:画面显示这里是一座繁华的城市,一辆电车缓缓驶过,老人与电视居然是电 车上贴的广告画。原来如此。 别急,事情不会就这么结束。 第八幅画:沙漠边上的小镇,邮差正在把一封信交给一位女士。那座繁华的都市,原来 是信封右上角邮票上的图案
看完全程,忽然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原来你以为自己所看到的已是整个世界,没想 到它只是冰山的一角。当你一旦超越了某种境界再来看某些事情,心里可能会觉得豁然开朗, 原来世界是这样,颇为自得。而实际上,也许与事物的本质依然有很大差距 我想人可能一辈子都在追求一种境界,一种超越自我的更高境界,一种大处的壮阔与雄 伟,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这境界却永远没有尽头,一山更比一山高。我想说的 是,要进入某种境界,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倒不如从小处着手,从自己目前力所能及 的事情着手,认真地负责地做好它,并从中体味到快乐与精彩。就像那只大公鸡一样,虽然 没有那么高的境界,能看到自己原来只不过是一张邮票里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但依然 在为着自己的生存努力拼搏,它依然值得尊敬,不是吗?我们成不了张朝阳,成不了比尔·盖 茨,但我们可以活好自己。大处有壮阔,细节也很美呀。 我们决策不了这一星球的转动,但我们能决策多种些花,当时间悄悄地转到了它开的季 节,它便呈现自己的生命与灿烂,敢与日月争晚刹那光华。再退一步说,我们如果连种什么 花也不能决策,那我们不让自己成为一朵散发着幽香的花吧,无论被决策在哪里开放,都不 改那份美丽与优雅 小处的优美与大处的壮阔,随缘吧 (选自《随感》2006年第1期,有改动,作者姜少杰) 12、读完全文后,你认为作者主要想表达一个什么观点?(3分) 13、文章开头描绘了八幅图画,请你在探究这八幅图画之间的关系后,发挥你的想象描 绘出第九幅图画的内容。(30字左右)(4分) 14、请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15、从全文来看,文章花了不少笔墨描写看到的几幅图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6、读了本文,你一定对人生的境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同意文中的观点吗?请联系 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历,谈谈你对人生境界的感悟。(5分) (三)(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 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 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 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 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厘山, 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扦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
看完全程,忽然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原来你以为自己所看到的已是整个世界,没想 到它只是冰山的一角。当你一旦超越了某种境界再来看某些事情,心里可能会觉得豁然开朗, 原来世界是这样,颇为自得。而实际上,也许与事物的本质依然有很大差距。 我想人可能一辈子都在追求一种境界,一种超越自我的更高境界,一种大处的壮阔与雄 伟,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这境界却永远没有尽头,一山更比一山高。我想说的 是,要进入某种境界,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倒不如从小处着手,从自己目前力所能及 的事情着手,认真地负责地做好它,并从中体味到快乐与精彩。就像那只大公鸡一样,虽然 没有那么高的境界,能看到自己原来只不过是一张邮票里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但依然 在为着自己的生存努力拼搏,它依然值得尊敬,不是吗?我们成不了张朝阳,成不了比尔·盖 茨,但我们可以活好自己。大处有壮阔,细节也很美呀。 我们决策不了这一星球的转动,但我们能决策多种些花,当时间悄悄地转到了它开的季 节,它便呈现自己的生命与灿烂,敢与日月争晚刹那光华。再退一步说,我们如果连种什么 花也不能决策,那我们不让自己成为一朵散发着幽香的花吧,无论被决策在哪里开放,都不 改那份美丽与优雅。 小处的优美与大处的壮阔,随缘吧。 (选自《随感》2006 年第 1 期,有改动,作者姜少杰) 12、读完全文后,你认为作者主要想表达一个什么观点?(3 分) 13、文章开头描绘了八幅图画,请你在探究这八幅图画之间的关系后,发挥你的想象描 绘出第九幅图画的内容。(30 字左右)(4 分) 14、请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 分) 15、从全文来看,文章花了不少笔墨描写看到的几幅图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 16、读了本文,你一定对人生的境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同意文中的观点吗?请联系 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历,谈谈你对人生境界的感悟。(5 分) (三)(15 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 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 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 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 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 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
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压山破,军 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據,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扦(han):保卫。③泫(xui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梂: 同“救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 (2)天祥泫然出涕涕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译文 19、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4分) 答:①富贵不能淫: ②威武不能屈: 20、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1分) 21、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 三、语文综合运用(10分) 你校响应芜湖市教育局“营造书香校园”的号召,淮备于2007年5月10日下午开展“图 书漂流”活动。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22、请你阅读下面的“相关链接”,然后说说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说出两点即可)(4 分) 相关链接:图书漂流是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欧洲的一种好书共享方式。不用借书证, 不用付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书友在自己书的扉页上贴上“漂流”的特定标签,然后投放 到公共场所,拾取的人阅读后按标签提示,再把该书自动投放到公共场所,让下一位爱书人 阅读。一本书以随机的方式被素不相识的人传阅,让志趣相投者可能因此结为好友。 23、5月9日下午,由你代表学校去邀请芜湖市“图片漂流”活动发起人张教授参加本 次活动,请你把对张教授说的话写出来。(3分) 24、为了让“图书漂流”活动能正常、持久地进行下去,请你为“图书漂流标签”设计 一句温馨提示语。(3分)
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 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 同“救”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 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2)天祥泫然出涕 涕: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译文: 19、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4 分) 答:①富贵不能淫: ②威武不能屈: 20、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1 分) 21、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 分) 三、语文综合运用(10 分) 你校响应芜湖市教育局“营造书香校园”的号召,准备于 2007 年 5 月 10 日下午开展“图 书漂流”活动。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22、请你阅读下面的“相关链接”,然后说说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说出两点即可)(4 分) 相关链接:图书漂流是起源于上世纪 60 年代欧洲的一种好书共享方式。不用借书证, 不用付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书友在自己书的扉页上贴上“漂流”的特定标签,然后投放 到公共场所,拾取的人阅读后按标签提示,再把该书自动投放到公共场所,让下一位爱书人 阅读。一本书以随机的方式被素不相识的人传阅,让志趣相投者可能因此结为好友。 23、5 月 9 日下午,由你代表学校去邀请芜湖市“图片漂流”活动发起人张教授参加本 次活动,请你把对张教授说的话写出来。(3 分) 24、为了让“图书漂流”活动能正常、持久地进行下去,请你为“图书漂流标签”设计 一句温馨提示语。(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