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744 座位■■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农村环境保护 试题 2015年1月 题 号 三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 A.1/2 B.1/3 C.1/4 D.1/5 2.所有以植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为( )。 A.第一营养级 B.第二营养级 C.第三营养级 D.第四营养级 3,沼气发酵工艺中的高温发酵温度为( A.30~45℃ B.8~30C C.45≈60℃ D.40~55℃ 4.如果我国10%的住宅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即可节约() A.300亿度电 B.310亿度电 C.320亿度电 D.330亿度电 5.影响神经系统、骨骼和血液,可造成贫血、神经炎、肾炎等症状的重金属是()。 A.镉 B.汞 C.铅 D.砷 2736
试卷代号 :2744 座位号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 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农村环境保护试题 2015 四|五|总分|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分,共 20 分} 1.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 A.1/2 C.1/4 2. 所有以植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为( A. 第一营养级 B. 1/3 D.1/5 B. 第二营养级 c.第三营养级 D. 第四营养级 3. 沼气发酵工艺中的高温发酵温度为( ) A. 30~450C C. 45~60oC B. 8~30oC D. 40~550C 4. 如果我国 10% 的住宅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即可节约( ) A.300 亿度电 B.310 亿度电 C. 320 亿度电 D.330 亿度电 5. 影响神经系统、骨髓和血液,可造成贫血、神经炎、肾炎等症状的重金属是( )。 2736 A. C. B. D
6.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主要集中在( A.对流层聚集 B.平流层聚集 C.中间层聚集 D.散逸层聚集 7.平流层臭氧浓度减少1%,皮肤癌发病率将增加( )。 A.1% B.2% C.3% D.4% 8.通过工艺措施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或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达到使 固体废弃物重新利用称为()。 A.无害化 B.减量化 C.资源化 D.生态化 9.当主导风向(监测期间)基本不变,监测布点用()。 A.同心圆布点法 B.扇形布点法 C.网格布点法 D.用成对布点法 10.水样的保存时间不宜长,轻度污染的水样只保留( A.12h B.24h C.48h D.72h 得 分 评卷人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1.生物多样性 12.能量金字塔 13.化学需氧量 14.温室气体 15.环境质量标准 2737
6.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主要集中在( )。 A. 对流层聚集 B. 平流层聚集 c. 中间层聚集 D.散逸层聚集 7. 平流层臭氧浓度减少 1%. 皮肤癌发病率将增加( )。 A1% &2% c. 3% D.4% 8. 通过工艺措施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或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达到使 固体废弃物重新利用称为( )。 元害化 B. 减量化 c. 资源化 D. 生态化 9. 当主导风向(监测期间)基本不变,监测布点用( )。 同心圆布点法 B. 扇形布点法 c. 网格布点法 D. 用成对布点法 10. 水样的保存时间不宜长,轻度污染的水样只保留( )。 A.12h C. 48h |得分|评卷人| | 1.生物多样性 12. 能量金字塔 13. 化学需氧量 14. 温室气体 15. 环境质量标准 & 24h D.72h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分,共 20 分) 2737
得 分 评卷人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选择下列适合的内容,填在相应的 下划线上) (农业资源 大气湍流 再利用 物种改变 人为污染源 综合利用 科研性监测 矿业废物·产酸 臭氧氧化 能量流动 进行减量化 农业生态监测 干洁空气(干燥清洁空气) 综合采样) 16.自然资源按开发利用可分为 、矿产资源、工业资源等。 17.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是“减量化、 、再循环”。 18.生态系统具有三大功能: 、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19.人为因紫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主要有 、环境因素改变和信息系统 的破坏。 20.1983年国务院正式确定农村地区能源建设的方针是:因地制宜,多能互补, ,讲求效益,简称“十六字方针”,以及“开发与节约并举”的能源建设方针。 21.沼气发酵是个厌氧生物化学过程,包括水解发酵、 和产甲烷三个阶段。但各 阶段实际上不可能截然分开。 22.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 23.污水的氧化还原法主要有空气氧化法、氧化处理、 还原法等。 24.除去水汽和杂质的空气称为 25.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能力的主要气象因素是风、 温度层结和大气 稳定度。 26.固体废弃物按来源可分为工业废物、 城市垃圾、农业废物和放射 性废物。 27.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利用的发展趋势采用无害化为先导、资源化为目的, 28.农业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一样,按管理目的分为常规监测、 和特种目的监测三种。 29.水样的采集法,分瞬时采样法、混合采样法、 法三种 30. 主要是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治理效果进行监测。 2738
|得分|评卷人| | 三、填空题{每空 分,共 15 分。选择下列适合的内窑,填在相应的 下划线上} (农业资源 科研性监测 大气揣流 再利用 物种改变 人为污染源 综合利用 矿业废物 产酸 臭氧氧化 能量流动 进行减量化 农业生态监测 干洁空气(干燥清洁空气) 综合采样) 16. 自然资源按开发利用可分为 、矿产资源、工业资源等。 17. 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是"减量化、 、再循环"。 . 18. 生态系统具有三大功能 、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19. 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主要有 、环境因素改变和信息系统 的破坏。 20. 1983 年国务院正式确定农村地区能源建设的方针是:困地制宜,多能互补, ,讲求效益,简称"十六字方针",以及"开发与节约并举"的能源建设方针。 1.沼气发酵是个厌氧生物化学过程,包括水解发酵、一一一和产甲炕三个阶段。但各 阶段实际上不可能截然分开。 22. 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 23. 污水的氧化还原法主要有空气氧化法、氧化处理、 24. 除去水汽和杂质的空气称为 25. 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能力的主要气象因素是风、 稳定度。 26. 固体废弃物按来源可分为工业废物、 性废物。 、还原法等。 、温度层结和大气 、城市垃圾、农业废物和放射 27. 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利用的发展趋势采用无害化为先导、资源化为目的, 28. 农业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一样,按管理目的分为常规监测、 和特种目的监测三种。 29. 水样的采集法,分瞬时采样法、混合采样法、 法三种 30. 2738 主要是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治理效果进行监测
得 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改变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现状的重要方法。 32.自然资源普遍性特点有哪些? 33.简述我国的农业环境保护问题的主要表现。 34.简述大气中氟化物对植物的危害。 35.简述铅对土壤的危害。 得 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15分) 36.试述绿色食品养殖业关键技术。 2739
|得分|评卷人| | 四、简答题{每小题 分,共 30 分) 1.简述改变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现状的重要方法。 32. 自然资漉普遍性特点有哪些? 33. 简述我国的农业环境保护问题的主要表现。 34. 简述大气中氟化物对植物的危害。 35. 简述铅对土壤的危害。 |得分|评卷人| | 五、论述题 (15 分} 36. 试述绿色食品养殖业关键技术。 2739
试卷代号:2744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农村环境保护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5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c 2.C 3.C 4.B 5.C 6.A 7.C 8.C 9.B 10.C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1.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 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12.能量通过营养级逐级减少,如果把通过各营养级的能量流由低到高划成图,就成为一 个金字塔形,称为能量金字塔。 13.是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要的氧量。 14.能使地球大气增温的微量气体组分,称为温室气体。 15.是衡量环境质量的依据,是环境保护的政策目标,也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选择下列适合的内容,填在相应的下划线上) 16.农业资源 17.再利用 18.能量流动 19.物种改变 20.综合利用 21.产酸 22.人为污染源 23.臭氧氧化 24.干洁空气(干燥清洁空气) 2740
试卷代号 :2744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4 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农村环境保护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分,共 20 分} 1. C 6. A 2. C 7. C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分,共 20 分} 3. C 8. C 4. B 9. B 5. C 10. C 2015 1.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 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12. 能量通过营养级逐级减少,如果把通过各营养级的能量流由低到高划成图,就成为一 个金字塔形,称为能量金字塔。 13. 是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要的氧量。 14. 能使地球大气增温的微量气体组分,称为温室气体。 15. 是衡量环境质量的依据,是环境保护的政策目标,也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 三、填空题(每空 分,共 15 分。选择下列适合的内容,填在相应的下划线上} 16. 农业资源 17. 再利用 18. 能量流动 19. 物种改变 20. 综合利用 1.产酸 22. 人为污染源 23. 臭氧氧化 24. 干洁空气(干燥清洁空气) 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