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1316 座位号■■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6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试题(半开卷) 2016年7月 题 号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是儿童或青少年由于相近的年龄和相同的社会地位而结成的一个小团体。 A.同龄群体 B.初级群体 C.次级群体 D.弱势群体 2.青春期的发展中一个突出的特征或者说是缺陷在于( )。 A.生理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心理和社会的成熟度 B.社会的成熟度大大超过了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速度 C.心理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生理和社会的成熟度 D.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同步 3.择偶的()理论的基本假说是:在配偶选择中,每个人都在他或他的合适人选的范围 内寻找伴侣,后者给他或他的最大限度的需要满足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 A.互补需要 B.交换 C.角色 D.价值 4.性别歧视者的中心主张是( )。 A.男女平等 B.性别偏见 C.女性优越于男性 D.男性优越于女性 1125
试卷代号 :1316 座位号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6 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 试题(半开卷) 2016 四|五|总分|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分,共 20 分) 1. ( )是儿童或青少年由于相近的年龄和相同的社会地位而结成的一个小团体。 A. 同龄群体 B. 初级群体 c. 次级群体 D. 弱势群体 2. 青春期的发展中一个突出的特征或者说是缺陆在于( )。 A. 生理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心理和社会的成熟度 B. 社会的成熟度大大超过了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速度 c. 心理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生理和社会的成熟度 D. 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同步 3. 择偶的( )理论的基本假说是:在配偶选择中,每个人都在他或他的合适人选的范围 内寻找伴侣,后者给他或他的最大限度的需要满足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 A. 互补需要 B. 交换 c. 角色 D. 价值 4. 性别歧视者的中心主张是( )。 A. 男女平等 B. 性别偏见 c. 女性优越于男性 D. 男性优越于女性 1125
5.()是指一个家庭成员对另一个家庭成员所施予的暴力伤害。 A.家庭问题 B.越轨 C.犯罪 D.家庭暴力 6.( )指的是一定数量的人们,基于某种共同关系和内在组织,居住在特定地区,在内 在互动中所形成的共同体。 A.学校 B.组织 C.性别 D.社区 7.( )意味着“第二次心理诞生”。 A.幼儿期 B.儿童期 C.青春期 D.青年期 8.失范理论最具影响的代表人物是( )。 A.涂尔干 B.弗洛伊德 C.霍华德·贝克 D.罗伯特·默顿 9.( )主要是指,对于那些身患无法治愈的重病,而本人又自愿终止生命的人,通过采 取一定的手段,使他们无痛苦地死去。 A.成功的死亡 B.安乐死 C.临终关怀 D.接受死亡 10.幼儿期最具代表性的心理发展表现在( )的形成。 A.自我意识 B.自我评价能力 C.社会性别 D.逻辑思维能力 得分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1.比较普遍的社区划分方法是,将社区划分为( )。 A.城市社区 B.集镇社区 C.城镇社区 D.农村社区 12.标签理论对犯罪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其中以( )为主要代表。 A.埃德文·勒门特 B。罗伯特·默顿 C.涂尔干 D.程华德·贝克 1126
5. ( )是指一个家庭成员对另一个家庭成员所施予的暴力伤害。 A. 家庭问题 B. 越轨 c.犯罪 D. 家庭暴力 6. ( )指的是一定数量的人们,基于某种共同关系和内在组织,居住在特定地区,在内 在互动中所形成的共同体。 A. 学校 C. 性别 7. ( )意味着"第二次心理诞生"。 A. 幼儿期 C. 青春期 8. 失范理论最具影响的代表人物是( A. 涂尔干 C. 霍华德·贝克 B. 组织 D. 社区 B. 儿童期 D. 青年期 B. 弗洛伊德 D. 罗伯特·默顿 9. ( )主要是指,对于那些身患无法治愈的重病,而本人又自愿终止生命的人,通过采 取一定的手段,使他们无痛苦地死去。 A. 成功的死亡 C. 临终关怀 10. 幼儿期最具代表性的心理发展表现在( A. 自我意识 C. 社会性别 B. 安乐死 D. 接受死亡 )的形成。 B. 自我评价能力 D. 逻辑思维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分,共 10 分) 1.比较普遍的社区划分方法是,将社区划分为( )。 A. 城市社区 B. 集镇社区 C. 城镇社区 D. 农村社区 12. 标签理论对犯罪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其中以( )为主要代表。 A. 埃德文·勒门特 B. 罗伯特·默顿 C. 涂尔干 D. 霍华德·贝克 1126
13.家庭中的基本三角决定了家庭的基本结构,这个基本三角包括( )。 A.父亲 B.母亲 C.婆媳 D.子女 14.幼儿游戏的意义主要表现为( )。 A,快乐经验的获得 B.认知能力的提高 C.社会性的发展 D.性别的社会分化 15.社会政策的基本特征有( )。 A.政治性 B.价值性 C.差异性 D.普适性 得分 评卷人 三、辨析题(以下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请先做出判断。正确的在括 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X”,并分别说明理由。每题4 分,共20分) 16.在探讨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别时,需要从生理差别、心理差别和社会差别三方面展开。 判断:() 说明理由: 17.进入青春期,每个女孩都早熟,每个男孩都晚熟。 判断:() 说明理由: 18.人到中年,女性会进人更年期,而男性没有更年期。 判断:() 说明理由: 19.杜会工作倡导“人在环境中”,可见环境能影响人类行为,但人类行为不能影响环境。 判断:() 说明理由: 20.离婚意味着婚姻的解体,是一种不良现象。 判断:() 说明理由: 1127
13. 家庭中的基本三角决定了家庭的基本结构,这个基本三角包括( )。 A. 父亲 C. 婆媳 14. 幼儿游戏的意义主要表现为( A. 快乐经验的获得 C. 社会性的发展 15. 社会政策的基本特征有( A.政治性 C. 差异性 B. 母亲 D. 子女 B. 认知能力的提高 D. 性别的社会分化 B. 价值性 D. 普适性 |得分 评卷人| | 三、辨析题(以下备题的说法是否正确,请先做出判断。正确的在括 号内打"飞j" 错误的在括号内打 "x" ,并分别说明理由。每题 分,共 20 分) 16. 在探讨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别时,需要从生理差别、心理差别和社会差别三方面展开。 判断: ( ) 说明理由 17. 进人青春期,每个女孩都早熟,每个男孩都晚熟。 判断: ( ) 说明理由 18. 人到中年,女性会进人更年期,而男性没有更年期。 判断:( ) 说明理由 19. 社会工作倡导"人在环境中"可见环境能影响人类行为,但人类行为不能影响环境。 判断: ( ) 说明理由: 20. 离婚意味着婚姻的解体,是一种不良现象。 判断:( ) 说明理由 1127
得分评卷人 四、论述题(每题16分,共32分)】 21.请结合实例,阐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 22.论述婴儿与父母的互动关系及相互影响。 得分 评卷人 五、案例分析题(共18分) 23. “扶与不扶”,我们该换个角度思考 2014年的春晚小品《扶不扶》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正能量,一句“人倒了可以扶起来,人心 要是倒了就扶不起来了”传遍大江南北。老人倒地不扶是技术盲点还是信任缺失,抑或背后还 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是个值得全社会思考的问题。作为社工,我们还可以从人类行为与社 会环境的视角,思考老年群体的生存环境。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正面临着有史以来老年人所占比例最多的时期。截止2013 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 人,占总人口的9.7%。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会繁衍出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社会化大生产已取代了老年人的智力 与技术,老年人不再是生产力的代表,对老年人的绝对顺从也就失去了其必然性。 社会上追求自我,讲究功利,社会、家庭中打骂、虐待、抛弃老人以至不赡养老年父母的违 法犯罪时有所闻。“人到晚年百事哀”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在青年文化、年轻人的面孔占据人 们主要视野的社会中,对老年人歧视普遍存在。独居老人死后家中无人知道的现象;在公共服 务上,老人行路难,过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绿灯间隔太短,老人刚刚走到中间就变灯;老人冬 天洗澡,上医院看病排队,出门旅行难等一些日常生活小事,背后暴露出对老人生活的“盲点”, 表现出老年歧视的倾向。 衰老是人们迟早要面临的过程。如果每个人都想到自己的晚年受到什么样的待遇,那么 他还会容忍上述的各种行为吗?如何正确对待老年人,缩小代沟,消除老年歧视,已越来越突 出地摆在人们面前。 1128
|得分|评卷人| | 四、论述题{每题 16 分,共 32 分) 1.请结合实例,阐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 22. 论述婴儿与父母的互动关系及相互影响。 |得分|评卷入| | 23. 五、案例分析题{共 18 分} "扶与不扶",我们该换个角度思专 2014 年的春晚小品《扶不扶》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正能量,一句"人倒了可以扶起来,人心 要是倒了就扶不起来了"传遍大江南北。老人倒地不扶是技术盲点还是信任缺失,抑或背后还 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是个值得全社会思考的问题。作为社工,我们还可以从人类行为与社 会环境的视角,思考老年群体的生存环境。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正面临着有史以来老年人所占比例最多的时期。截止 2013 年底,我国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 20243 万人,占总人口的 14.9% 65 周岁及以上人口 13161 人,占总人口的 9.7% 。有关专家预测,到 2050 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二分之一。 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会繁衍出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社会化大生产已取代了老年人的智力 与技术,老年人不再是生产力的代表,对老年人的绝对顺从也就失去了其必然性。 社会上追求自我,讲究功利,社会、家庭中打骂、虐待、抛弃老人以至不赔养老年父母的违 法犯罪时有所闻。"人到晚年百事哀"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在青年文化、年轻人的面孔占据人 们主要视野的社会中,对老年人歧视普遍存在。独居老人死后家中元人知道的现象 在公共服 务上,老人行路难,过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绿灯间隔太短,老人刚刚走到中间就变灯;老人冬 天洗澡,上医院看病排队,出门旅行难等一些日常生活小事,背后暴露出对老人生活的"盲点", 表现出老年歧视的倾向。 衰老是人们迟早要面临的过程。如果每个人都想到自己的晚年受到什么样的待遇,那么 他还会容忍上述的各种行为吗?如何正确对待老年人,缩小代询,消除老年歧视,已越来越突 出地摆在人们面前。 1128
讨论问题: (1)什么是老年歧视?老年歧视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8分) (2)请结合案例提出克服老年歧视的建议。(8分) (3)符合答题要求的字数在400字以上。(2分) 1129
讨论问题: (1)什么是老年歧视?老年歧视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8 分) (2) 请结合案例提出克服老年歧视的建议。 (8 分) (3) 符合答题要求的字数在 400 字以上。 (2 分〉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