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DNA核小体核心组蛋白 染色质串珠 核酸消化连接DNA 200bp的重复单位 释放出的核小体 高盐解离 八聚体组蛋白核心 解离 146 bp DNA双链 49 的 H2A H2B H3 H4
30 nm Chromatin fiber or solenoid (approximately 30 nm in diameter) Nucleosome fiber (approximately 10 nm in diameter) Histone HI Linker DNA Nucleosome core Octamer of histones 6nm high 11nm
DNA 压缩7倍 核小体 压缩6倍 螺线管 压缩40倍 超螺线管 压缩5倍 染色单体 共计压缩8400倍 参见书P30图3-3
DNA 核小体 螺线管 超螺线管 染色单体 压缩7倍 压缩6倍 压缩40倍 压缩5倍 共计压缩8400倍 参见书P30图3-3
常见带型的类型、特点及临床应用 1、Q带(Q banding):Q显带用芥子喹吖因(QM)或 盐酸喹吖因(QH)等荧光染料对染色体标本进行染色,然 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但Q带保存时间短,而且需 要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因而,限制了Q显带技术的 应用。 2、G显带(G banding):染色体标本用热、碱、蛋白酶 等预处理后,再用Giemsa染色,可以显示出与Q带相似的 带纹。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Q带亮带相应的部位,被 Giemsa染成深带,而Q带暗带相应的部位被Giemsa染成浅 带。这种显带技术称为G显带。G显带克服了Q显带的缺点, G带标本可长期保存,而且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因而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目前进行染色体分析的常规带型
1、 Q带(Q banding): Q显带用芥子喹吖因(QM)或 盐酸喹吖因(QH)等荧光染料对染色体标本进行染色,然 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但Q带保存时间短,而且需 要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因而,限制了Q显带技术的 应用。 2、G显带(G banding):染色体标本用热、碱、蛋白酶 等预处理后,再用Giemsa染色,可以显示出与Q带相似的 带纹。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Q带亮带相应的部位,被 Giemsa染成深带,而Q带暗带相应的部位被Giemsa染成浅 带。这种显带技术称为G显带。G显带克服了Q显带的缺点, G带标本可长期保存,而且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因而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目前进行染色体分析的常规带型。 常见带型的类型、特点及临床应用
3、高分辨显带(high-resolution banding): 分裂中期一套单倍染色体一般显示320条带。70年代后期,采用细胞 同步化方法和改进的显带技术,获得细胞分裂前中期、晚前期或早前期的 分裂相,可以得到带纹更多的染色体,能显示550-850条带,甚至2000条带 以上。高分辨显带技术,对染色体的分析达到了亚带(subband)的水平。 使我们能够确认那些更为微小的染色体结构改变了
3、高分辨显带(high-resolution banding): 分裂中期一套单倍染色体一般显示320条带。70年代后期,采用细胞 同步化方法和改进的显带技术,获得细胞分裂前中期、晚前期或早前期的 分裂相,可以得到带纹更多的染色体,能显示550-850条带,甚至2000条带 以上。高分辨显带技术,对染色体的分析达到了亚带(subband)的水平。 使我们能够确认那些更为微小的染色体结构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