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一中200届高三(下)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审题人:丁全昌邹志华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 是 A.纤维 灭 悔 迁徙 B.凋零 倜傥 雕塑 唆C急D气 端倪 踹门 D.核对 劾 组忏调:湍氦组 垓下 2.下列各组词语中 没有错别字的 是 A.松弛 吊书袋 陈词烂调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B.阵角黄梁梦 精兵简政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C.厮打棉里针殒身不恤 言既出,四马难追 D.修葺 破天荒 夜阑人静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国产贺岁电影主打喜剧牌,原因在于近来灾难频发,如雪灾、震灾 以及金融危机,电影界希望以胶片传承信心和希望,用欢笑抚平伤痛 B.北京奥运会期间,国内一些消费者已经通过中国移动的 TD-SCDMA网络,率先尝试了可 视电话、无线宽带上网、奥运视频点播、奥运快讯等新业务 C.最近很多媒体指出,以色列之所以敢于在加沙“大开杀戒”,滥杀无辜,其根源是美国 的一味袒护,甚至是暗送秋波。 D.由于台湾“熊猫馆”1月25日才开馆,动物园开通了网络直播,上网观看熊猫的最高 流量曾达60万人次,各种有熊猫图案的商品也粉墨登场,纷纷亮相街头 4.下列各句 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 是 A.国家有关部委近期确定七种涉农收费行为属违法行为,并把它们列为下半年整顿的重 点对象 B.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 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引起 感染疾病 C.最近,总公司又开展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査活动,要在这个活动中健全与完善技术管理 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D.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讨论并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 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1 崇仁一中 2009 届高三(下)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审题人:丁全昌 邹志华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 列 词 语 中 加 点 的 字 的 读 音 全 都 不 相 同 的 一 组 是 ( ) A. 纤.维 翩 跹. 歼.灭 忏. 悔 迁.徙 B. 凋.零 惆.怅 倜.傥 调. 唆 雕.塑 C. 揣.度 喘.气 端.倪 湍. 急 踹.门 D. 核.对 弹 劾. 骇.然 氦. 气 垓.下 2. 下 列 各 组 词 语 中 , 没 有 错 别 字 的 一 组 是 ( ) A.松弛 吊书袋 陈词烂调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B.阵角 黄梁梦 精兵简政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C.厮打 棉里针 殒身不恤 一言既出,四马难追 D.修葺 破天荒 夜阑人静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 A.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国产贺岁电影主打喜剧牌,原因在于近来灾难频发,如雪灾、震灾 以及金融危机,电影界希望以胶片传承..信心和希望,用欢笑抚平伤痛 B.北京奥运会期间,国内一些消费者已经通过中国移动的 TD—SCDMA 网络,率先..尝试了可 视电话、无线宽带上网、奥运视频点播、奥运快讯等新业务。 C.最近很多媒体指出,以色列之所以敢于在加沙“大开杀戒”,滥杀无辜,其根源是美国 的一味袒护,甚至是暗送秋波 ....。 D.由于台湾“熊猫馆”1 月 25 日才开馆,动物园开通了网络直播,上网观看熊猫的最高 流量曾达 60 万人次,各种有熊猫图案的商品也粉墨登场 ....,纷纷亮相街头。 4. 下 列 各 句 , 没 有 语 病 、 句 意 明 确 的 一 句 是 ( ) A.国家有关部委近期确定七种涉农收费行为属违法行为,并把它们列为下半年整顿的重 点对象。 B.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 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引起 感染疾病。 C.最近,总公司又开展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活动,要在这个活动中健全与完善技术管理 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D.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讨论并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 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5.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海面的巨浪猛烈地撞击着岸边的岩石。它那愤怒的咆哮声有时像大炮轰发 海风狂卷,海涛怒立,冲激着灯塔下的石矶。 ①有时又像远处的人声嘈杂②继而又像长叹的声音,或者也像一种呜咽③以至完全寂静④ 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⑤像森林呼啸 A.②⑤①④③B.④⑤①③②C.①⑤③④②D.⑤①③②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笔墨之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 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人对艺术的认识论,它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又在宇宙自然和社会 人生的规律中得到印证,是通会之后的大智慧。笔墨早已不是形而下的概念,而是承载着文 化精神的述说方式。深刻的精神内涵和由此彰显出的人格力量是笔墨的魅力所在。国画不只 是在画画,是借笔墨抒写心灵,是画家精神世界的剖白,才情的彰显,学识的记录。在“"成 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的社会功能外有更宏大的功能。 画家,以绘画为职业,应该远离功利,散淡从容,特别是山水画家,离开这个喧嚣的社 会越远越好,离社会远些日后对社会的贡献更大。历代画论提出“清心地”,“善读书”,“却 早誉”,“亲风雅”,“不可有名利之见”,就是说高尚的人品能影响到笔墨,这是中国画认识 论的独特之处,与西方美学观不尽相同,中国画强调“人成艺成"。历代画论均论述过人品 与画品的关系,足见这一命题的重要性 人品立定之后还要读书,这是画家的终生课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只是指 写诗,书画一道也是如此,读书决定着画格,读书是做学问的同义语。不做学问,画只见才 情难有境界,古来大家没有不爱读书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际上是继承传统和体验 端正了作画的态度,注意到人格的修养和锤炼,又能做到读书不辍、体察生活,接下来 要解决的一个终生课题就是笔墨了。在笔墨技术上,前人的论述则更多,留下了极为宝贵的 经验。“笔尽笔法、墨求墨气”,“笔墨太简,则失之阔略”,“古人位置紧而笔墨拙,今人位 置懈而笔墨结”,学者未入笔墨之境,焉能画外求妙″。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里说 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这句话被千年以来的实践所证明 笔是中国画的筋骨,墨是中国画的血肉,论气韵先看笔墨,舍笔墨无以谈气韵 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宇宙自然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人体内也是真气流转,没有间歇。 观照笔法,也应是元气充沛。当外部的环境影响到人的心理和生理时,元气会产生不稳定的 变化,如气虛、烦躁等等,反映在笔墨上便岀现“浮气、“躁气”,也有性格和修养的关系, 沉不下心来,当然现出“浮气”,而—味讨好社会,急于求得别人赞扬,常现出“匠气"。所 以,养气是中国文人画家的功课,能做到气脉不断,笔不困,墨不涩,元气安稳,神闲意定 在这里指岀气韵妙决——心神高远则笔墨自能深厚,心境旷达则画境自然高迈,笔墨已不 仅是技巧,是心胸、秉赋、气度、积累的反映,是才情和知识的记录,更是人格的标志 通会之际,人成艺成。”这是中国古代画论的结论,而通会是非穷毕生精神不能实现 的目标。所以,中国画是生命过程的艺术,它的最大的意义是与人的生命紧紧相连,从而使 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6.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古代画论有关“笔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笔墨可以抒写心灵,笔墨的魅力所在是在画作之中体现画家深刻的精神内涵和巨大的人 格力量 B.笔是中国画的筋骨,墨是中国画的血肉,所以,在笔墨之中,笔的作用较之墨,显得更 为重要
2 5.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 海面的巨浪猛烈地撞击着岸边的岩石。它那愤怒的咆哮声有时像大炮轰发,____,____, ____,____,____,海风狂卷,海涛怒立,冲激着灯塔下的石矶。 ①有时又像远处的人声嘈杂②继而又像长叹的声音,或者也像一种呜咽③以至完全寂静④ 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⑤像森林呼啸 A.②⑤①④③ B.④⑤①③② C.①⑤③④② D.⑤①③②④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笔墨之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 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人对艺术的认识论,它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又在宇宙自然和社会 人生的规律中得到印证,是通会之后的大智慧。笔墨早已不是形而下的概念,而是承载着文 化精神的述说方式。深刻的精神内涵和由此彰显出的人格力量是笔墨的魅力所在。国画不只 是在画画,是借笔墨抒写心灵,是画家精神世界的剖白,才情的彰显,学识的记录。在“成 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的社会功能外有更宏大的功能。 画家,以绘画为职业,应该远离功利,散淡从容,特别是山水画家,离开这个喧嚣的社 会越远越好,离社会远些日后对社会的贡献更大。历代画论提出“清心地”,“善读书”,“却 早誉”,“亲风雅”,“不可有名利之见”, 就是说高尚的人品能影响到笔墨,这是中国画认识 论的独特之处,与西方美学观不尽相同,中国画强调“人成艺成”。历代画论均论述过人品 与画品的关系,足见这一命题的重要性。 人品立定之后还要读书,这是画家的终生课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只是指 写诗,书画一道也是如此,读书决定着画格,读书是做学问的同义语。不做学问,画只见才 情难有境界,古来大家没有不爱读书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际上是继承传统和体验 生活。 端正了作画的态度,注意到人格的修养和锤炼,又能做到读书不辍、体察生活,接下来 要解决的一个终生课题就是笔墨了。在笔墨技术上,前人的论述则更多,留下了极为宝贵的 经验。“笔尽笔法、墨求墨气”,“笔墨太简,则失之阔略”,“古人位置紧而笔墨拙,今人位 置懈而笔墨结”,“学者未入笔墨之境,焉能画外求妙”。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里说: “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这句话被千年以来的实践所证明。 笔是中国画的筋骨,墨是中国画的血肉,论气韵先看笔墨,舍笔墨无以谈气韵。 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宇宙自然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人体内也是真气流转,没有间歇。 观照笔法,也应是元气充沛。当外部的环境影响到人的心理和生理时,元气会产生不稳定的 变化,如气虚、烦躁等等,反映在笔墨上便出现“浮气”、“躁气”,也有性格和修养的关系, 沉不下心来,当然现出“浮气”,而一味讨好社会,急于求得别人赞扬,常现出“匠气”。所 以,养气是中国文人画家的功课,能做到气脉不断,笔不困,墨不涩,元气安稳,神闲意定。 在这里指出气韵妙决——心神高远则笔墨自能深厚,心境旷达则画境自然高迈,笔墨已不 仅是技巧,是心胸、秉赋、气度、积累的反映,是才情和知识的记录,更是人格的标志。 “通会之际,人成艺成。”这是中国古代画论的结论,而通会是非穷毕生精神不能实现 的目标。所以,中国画是生命过程的艺术,它的最大的意义是与人的生命紧紧相连,从而使 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6.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古代画论有关“笔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笔墨可以抒写心灵,笔墨的魅力所在是在画作之中体现画家深刻的精神内涵和巨大的人 格力量。 B.笔是中国画的筋骨,墨是中国画的血肉,所以,在笔墨之中,笔的作用较之墨,显得更 为重要
C.当个人的性格和修养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时,元气就会产生不稳定的变化,反映在笔墨上 便出现“浮气”“躁气”“匠气”。 D.笔墨已不是技巧,而是心胸、禀赋、气度、积累的反映,也记录着人的才情和知识,更 是人格的标志。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画论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又在自然和社会中得到印证,是中国人对艺术的认 识论,体现了中国人的大智慧。 B.以绘画为职业的画家,应该远离功利,散淡从容,特别是山水画家,应该置身乡间山水 离开喧嚣的城市越远越好 C.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里说:“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 这句话突出了古人对笔墨技术的重视 D.“通会之际,人成艺成。”是中国古代画论的结论,而通会要求穷毕生精神才能实现 中国画重人品人格,是与人的生命过程紧紧相连的艺术 8.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强调“人成艺就”,认为高尚的人品能影响到笔墨,十分重视画家的人格精神, 因此杰出的中国画作一定出于人格高尚的画家之手。 B.读书决定着画格,古来画家大师没有不爱读书的,所有说,画家书读得越多,画艺便越 精湛,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义正在于此 C.由于中国古代画论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因而在笔墨技术上,抽象的论述多于具体的经 验,大智慧优于小技巧 D.中国画论气韵先看笔墨,舍笔墨无以谈气韵,中国画的境界主要体现在笔墨上,所以中 国画始终关注笔墨技法,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齐桓公伐鲁 齐桓公伐鲁,鲁人不敢轻战,去国五十里而封之,鲁请比关内侯以听,桓公许之。曹刿 谓鲁庄公日:“君宁死而又死乎,其宁生而又生乎?”庄公日:“何谓也?”曹刿日:“听臣 之言,国必广大,身必安乐,是生而又生也。不听臣之言,国必灭亡,身必危辱,是死而又 死也。”庄公曰:“请从。”于是明日将盟,庄公与曹刿皆怀剑至于坛上。庄公左搏桓公,右 抽剑以自承,曰:“鲁国去境数百里,今去境五十里,亦无生矣。钧其死也,戳于君前。管 仲、鲍叔进,曹刿按剑当两陛之间曰:且二君将改图,毋或进者。“庄公曰:“封于汶则可, 不则请死。”管仲曰:“"以地卫君,非以君卫地,君其许之。”乃遂封于汶南,与之盟。归而 欲勿予。管仲曰:“不可,人特劫君而不盟,君不知,不可谓智;临难而不能勿听,不可谓 勇;许之而不予,不可谓信。不智不勇不信,有此三者,不可以立功名。予之,虽亡地亦得 信。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君犹得也。”庄公,仇也;曹刿,贼也。信于仇贼,又况于 非仇贼者乎?夫九合之而合,一匡之而听,从此生矣。管仲可谓能因物矣。以辱为荣,以穷 为通,虽失乎前,可谓后得之矣。物不可全也 (选自《吕氏春秋》)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国五十里而封之封:封赏。 B.庄公左搏桓公搏:抓住 C.曹刿按剑当两陛之间陛:台阶。D.以穷为通穷:困窘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且二君将改图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B.①封于汶则可②故木受绳则直
3 C.当个人的性格和修养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时,元气就会产生不稳定的变化,反映在笔墨上 便出现“浮气”“躁气”“匠气”。 D.笔墨已不是技巧,而是心胸、禀赋、气度、积累的反映,也记录着人的才情和知识,更 是人格的标志。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古代画论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又在自然和社会中得到印证,是中国人对艺术的认 识论,体现了中国人的大智慧。 B.以绘画为职业的画家,应该远离功利,散淡从容,特别是山水画家,应该置身乡间山水, 离开喧嚣的城市越远越好。 C.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里说:“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 这句话突出了古人对笔墨技术的重视。 D.“通会之际,人成艺成。”是中国古代画论的结论,而通会要求穷毕生精神才能实现。 中国画重人品人格,是与人的生命过程紧紧相连的艺术。 8.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画强调“人成艺就”,认为高尚的人品能影响到笔墨,十分重视画家的人格精神, 因此杰出的中国画作一定出于人格高尚的画家之手。 B.读书决定着画格,古来画家大师没有不爱读书的,所有说,画家书读得越多,画艺便越 精湛,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义正在于此。 C.由于中国古代画论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因而在笔墨技术上,抽象的论述多于具体的经 验,大智慧优于小技巧。 D.中国画论气韵先看笔墨,舍笔墨无以谈气韵,中国画的境界主要体现在笔墨上,所以中 国画始终关注笔墨技法。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 齐桓公伐鲁 齐桓公伐鲁,鲁人不敢轻战,去国五十里而封.之,鲁请比关内侯以听,桓公许之。曹刿 谓鲁庄公曰:“君宁死而又死乎,其宁生而又生乎?”庄公曰:“何谓也?”曹刿曰:“听臣 之言,国必广大,身必安乐,是生而又生也。不听臣之言,国必灭亡,身必危辱,是死而又 死也。”庄公曰:“请从。”于是明日将盟,庄公与曹刿皆怀剑至于坛上。庄公左搏.桓公,右 抽剑以自承,曰:“鲁国去境数百里,今去境五十里,亦无生矣。钧其死也,戳于君前。”管 仲、鲍叔进,曹刿按剑当两陛.之间曰:“且.二君将改图,毋或进者。“庄公曰:“封于汶则.可, 不则请死。”管仲曰:“以地卫君,非以君卫地,君其许之。”乃遂封于汶南,与.之盟。归而 欲勿予。管仲曰:“不可,人特劫君而不盟,君不知,不可谓智;临难而不能勿听,不可谓 勇;许之而不予,不可谓信。不智不勇不信,有此三者,不可以立功名。予之,虽亡地亦得 信。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君犹得也。”庄公,仇也;曹刿,贼也。信于仇贼,又况于 非仇贼者乎?夫九合之而合,一匡之而听,从此生矣。管仲可谓能因物矣。以辱为荣,以穷. 为通,虽失乎.前,可谓后得之矣。物不可全也。 (选自《吕氏春秋》)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去国五十里而封.之 封:封赏。 B.庄公左搏.桓公 搏:抓住。 C.曹刿按剑当两陛.之间 陛:台阶。 D.以穷.为通 穷:困窘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且.二君将改图 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B.①封于汶则.可 ②故木受绳则.直
C.①与之盟 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D.①虽失乎前 ②生乎吾前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曹刿有勇有智的一组是 ①曹刿谓鲁庄公曰:“君宁死而又死乎,其宁生而又生乎? ②听臣之言,国必广大,身必安乐。 ③庄公与曹刿皆怀剑至于坛上 ④左搏桓公,右抽剑以自承 ⑤曹刿按剑当两陛之间曰:“且二君将改图,毋或进者。” ⑥不智不勇不信,有此三者,不可以立功名。 A.①④⑥ 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公讨伐鲁国,鲁国人不敢轻易作战,于是鲁庄公请求比照附庸国君来听从齐国。 B.管仲认为齐桓公还给鲁国土地之后虽然失去了本国土地,但会保住自己的威信 C.鲁庄公听从曹刿的计策,用胁迫齐桓公的手段达到了在汶水以南划分边界的目的 D.桓公多次结盟诸侯而能成功,并使他们听从,是因为管仲能够灵活处理实际情况。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于是明日将盟,庄公与曹刿皆怀剑至于坛上。(4分) 译文: ②以地卫君,非以君卫地,君其许之。(3分) 译文 ③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君犹得也。(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6分) 春游 (宋)王令 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层台笑上楼。 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 【注】春城:扬州,因唐人韩闳“春城无处不飞花”而得名 (1)简要分析第一、第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2)简要赏析“醉倚层台笑上楼”句中“醉”字的多层含义。(3分) 15.补出下列空缺部分。(8分) (1)古代有星宿分野之说,如王勃的《 》中有“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之句; 李白在《蜀道难》中也用了这种写法叙由秦入蜀难行,这句诗是“ “以手抚膺坐长叹” (2)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 亡。(《齐桓晋文之事》) (3)斩木为兵, 天下云集响 应 。(《过秦论》)
4 C.①与.之盟 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D.①虽失乎.前 ②生乎.吾前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曹刿有勇有智的一组是 ( ) ①曹刿谓鲁庄公曰:“君宁死而又死乎,其宁生而又生乎?” ②听臣之言,国必广大,身必安乐。 ③庄公与曹刿皆怀剑至于坛上。 ④左搏桓公,右抽剑以自承。 ⑤曹刿按剑当两陛之间曰:“且二君将改图,毋或进者。” ⑥不智不勇不信,有此三者,不可以立功名。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齐桓公讨伐鲁国,鲁国人不敢轻易作战,于是鲁庄公请求比照附庸国君来听从齐国。 B.管仲认为齐桓公还给鲁国土地之后虽然失去了本国土地,但会保住自己的威信。 C.鲁庄公听从曹刿的计策,用胁迫齐桓公的手段达到了在汶水以南划分边界的目的。 D.桓公多次结盟诸侯而能成功,并使他们听从,是因为管仲能够灵活处理实际情况。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 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于是明日将盟,庄公与曹刿皆怀剑至于坛上。(4 分) 译文: ②以地卫君,非以君卫地,君其许之。(3 分) 译文: ③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君犹得也。(3 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6 分) 春 游 (宋)王令 春城①儿女纵春游,醉倚层台笑上楼。 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 【注】春城:扬州,因唐人韩闳“春城无处不飞花”而得名。 (1)简要分析第一、第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3 分) (2)简要赏析“醉倚层台笑上楼”句中“醉”字的多层含义。(3 分) 15.补出下列空缺部分。(8 分) (1)古代有星宿分野之说,如王勃的《 》中有“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之句; 李白在《蜀道难》中也用了这种写法叙由秦入蜀难行,这句诗是“ , “以手抚膺坐长叹”。 (2)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 ;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 亡。(《齐桓晋文之事》) ( 3 ) 斩 木 为 兵 , , 天 下 云 集 响 应, 。(《过秦论》)
(4)杜甫《兵车行》的最后四句通过对古战场惨景的描绘,表达了强烈的怨愤之情:“君 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马 刘亚洲 马玉龙和马占扶是回民。马玉龙是排长,马占扶是战士。我到主攻团采访。政委告诉我 突击连有二马,大马勇敢,是尖刀排排长;小马胆小,是夹带人′。”我要求去突击 当夜我宿在突击连。睡觉前,忽闻骚动。我出去。马玉龙阻止我过去,对我说:“下午 营教导员带一名通信员来突击连,半路被潜伏的敌方特工队袭击。打死人还不算,还把教导 员大卸八块。现在教导员被肢解的尸体刚抬回。”战士们都流泪。马占扶率先哭出声来。哭 声响成一片。马玉龙拔出手枪,在空场上来回走动。在他的房屋的门上,一群燕子正筑巢, 叽叽喳喳叫不停。马玉龙被聒噪得烦,抬手就是·枪,树枝纷落,燕子散去 深夜,我梦正酣,忽然一声枪响,是那么近,犹在耳边。我的心怦怦猛跳。一声尖叫撕 破寂静:“特工队『屋内顿时陷入可怕的混乱。一个黑影兔子似的冲出门去,急促的脚步声 远去。是马占扶。大家都起来,方闹清是场虚惊。哨兵走火。那声尖叫是某战士的条件反射 第二天,马占扶被友邻部队送回。昨夜他从梦中惊起,一口气狂奔二十里,鞋也未穿,脚板 全是血。马占扶回排时,马玉龙噼噼啪啪地鼓掌,一脸鄙夷之色。马占扶抬不起头来 进攻前一天,我又来突击连。驻地静如坟墓。马玉龙说:“从前天接到作战命令起,全 连没一个笑脸『我与马玉龙相顾无语。誓师大会后写遗嘱。遗嘱多是使用录音机。马玉龙 给母亲录的话是:“你曾告诉我,打仗时不要想娘,一想娘,就不勇敢了。儿从小就好强。 到部队后,领导也老批评我有个人英雄主义倾向。我认为,个人英雄主义也在英雄主乂范畴 内。”马占扶对着录音机啜泣,断断续续地讲了半小时。他口音重,我实在听不懂他讲些什 么,但我凊清楚楚地听见他毎讲句就要喊一声娘。就在马占扶声泪俱下录音的当儿,马玉 龙吩咐一班长战斗打响后一定要盯紧马占扶。我猛然感到了一种残酷。我的双眼溢满泪水。 临行前,喝壮行酒,又是团死寂。只有马玉龙屋檐下传来燕孑的呢喃。它们又在那儿筑巢 呢。马玉龙冷冷地望了一会儿,捡起块石头掷过去,覆巢之下,燕子惊飞. 午夜,突击连到山脚下潜伏。马玉龙命令一班长紧挨着马占扶趴在草丛中。凌晨,一发 炮弹击中马占扶的隐蔽处。马占扶负重伤。马占扶痛极了,把一颗手榴弹塞进嘴巴里,死死 咬住。他像石头,纹丝不动。他流了那么多血,把趴在周围的战士的衣服都浸湿了。发起冲 锋时,马玉龙第一个跳起来。马占扶仍动不动,一班长拎他的背带,马占扶竟整个儿被拎 起来了,原来他下半身被齐齐地切断。马玉龙率尖刀排直插主峰。战土悲壮到了极点。马玉 龙在一处秘密掩体前被机枪打断双腿。全连被火力压制。马玉龙昂起鲜血淋漓的头颅,艰难 地向掩体爬去。连长惊觉他要千什么,高叫:“一排长,不要这样『马玉龙在向掩体机枪口 扑过去的那一瞬间还回了一下头,向着连长灿烂一笑。马玉龙身上被机枪穿了170个窟窿。 战斗结束后,马占扶的遗体被抬下来,战士们想取出他嘴里的手榴弹,却怎么也取不出。他 咬得是那样紧,以至于它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了。用手术刀切开嘴唇,才取出来。当战士把 这枚染血的手榴弹放在我手上时,我看见手榴弹钢铁的弹体上清晰地印着排牙印。马占扶 是忍受了多大的痛苦才死去的呀。马玉龙的遗体被抬到他住的屋前。战士们为他换衣。小心 翼翼地替他擦拭身体。他的无神的眼睛一直凝视着灰暗的天空。我站在旁边,不忍目睹。 燕子又一次在屋檐下筑巢。燕雀不谙人间事,欢叫如常。战土用竹竿把刚筑好的窝捅下 来。噫!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只见一只燕子箭一般地从空中俯冲下来,猛撞在屋檐上,发出 嘭”的一声响,头溅血,死亡。大家尚惊愕,又有两只燕子用同样的方式撞向大门,俱死
5 (4)杜甫《兵车行》的最后四句通过对古战场惨景的描绘,表达了强烈的怨愤之情:“君 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 。”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二 马 刘亚洲 马玉龙和马占扶是回民。马玉龙是排长,马占扶是战士。我到主攻团采访。政委告诉我: “突击连有‘二马’,大马勇敢,是尖刀排排长;小马胆小,是‘夹带人’。”我要求去突击 连。 当夜我宿在突击连。睡觉前,忽闻骚动。我出去。马玉龙阻止我过去,对我说:“下午 营教导员带一名通信员来突击连,半路被潜伏的敌方特工队袭击。打死人还不算,还把教导 员大卸八块。现在教导员被肢解的尸体刚抬回。”战士们都流泪。马占扶率先哭出声来。哭 声响成一片。马玉龙拔出手枪,在空场上来回走动。在他的房屋的门上,一群燕子正筑巢, 叽叽喳喳叫不停。马玉龙被聒噪得烦,抬手就是一枪,树枝纷落,燕子散去。 深夜,我梦正酣,忽然一声枪响,是那么近,犹在耳边。我的心怦怦猛跳。一声尖叫撕 破寂静:“特工队!”屋内顿时陷入可怕的混乱。一个黑影兔子似的冲出门去,急促的脚步声 远去。是马占扶。大家都起来,方闹清是场虚惊。哨兵走火。那声尖叫是某战士的条件反射。 第二天,马占扶被友邻部队送回。昨夜他从梦中惊起,一口气狂奔二十里,鞋也未穿,脚板 全是血。马占扶回排时,马玉龙噼噼啪啪地鼓掌,一脸鄙夷之色。马占扶抬不起头来。 进攻前一天,我又来突击连。驻地静如坟墓。马玉龙说:“从前天接到作战命令起,全 连没一个笑脸!”我与马玉龙相顾无语。誓师大会后写遗嘱。遗嘱多是使用录音机。马玉龙 给母亲录的话是:“你曾告诉我,打仗时不要想娘,一想娘,就不勇敢了。儿从小就好强。 到部队后,领导也老批评我有个人英雄主义倾向。我认为,个人英雄主义也在英雄主义范畴 内。”马占扶对着录音机啜泣,断断续续地讲了半小时。他口音重,我实在听不懂他讲些什 么,但我清清楚楚地听见他每讲一句就要喊一声娘。就在马占扶声泪俱下录音的当儿,马玉 龙吩咐一班长战斗打响后一定要盯紧马占扶。我猛然感到了一种残酷。我的双眼溢满泪水。 临行前,喝壮行酒,又是一团死寂。只有马玉龙屋檐下传来燕子的呢喃。它们又在那儿筑巢 呢。马玉龙冷冷地望了一会儿,捡起块石头掷过去,覆巢之下,燕子惊飞。 午夜,突击连到山脚下潜伏。马玉龙命令一班长紧挨着马占扶趴在草丛中。凌晨,一发 炮弹击中马占扶的隐蔽处。马占扶负重伤。马占扶痛极了,把一颗手榴弹塞进嘴巴里,死死 咬住。他像石头,纹丝不动。他流了那么多血,把趴在周围的战士的衣服都浸湿了。发起冲 锋时,马玉龙第一个跳起来。马占扶仍一动不动,一班长拎他的背带,马占扶竟整个儿被拎 起来了,原来他下半身被齐齐地切断。马玉龙率尖刀排直插主峰。战士悲壮到了极点。马玉 龙在一处秘密掩体前被机枪打断双腿。全连被火力压制。马玉龙昂起鲜血淋漓的头颅,艰难 地向掩体爬去。连长惊觉他要干什么,高叫:“一排长,不要这样!”马玉龙在向掩体机枪口 扑过去的那一瞬间还回了一下头,向着连长灿烂一笑。马玉龙身上被机枪穿了 170 个窟窿。 战斗结束后,马占扶的遗体被抬下来,战士们想取出他嘴里的手榴弹,却怎么也取不出。他 咬得是那样紧,以至于它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了。用手术刀切开嘴唇,才取出来。当战士把 这枚染血的手榴弹放在我手上时,我看见手榴弹钢铁的弹体上清晰地印着一排牙印。马占扶 是忍受了多大的痛苦才死去的呀。马玉龙的遗体被抬到他住的屋前。战士们为他换衣。小心 翼翼地替他擦拭身体。他的无神的眼睛一直凝视着灰暗的天空。我站在旁边,不忍目睹。 燕子又一次在屋檐下筑巢。燕雀不谙人间事,欢叫如常。战士用竹竿把刚筑好的窝捅下 来。噫!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只见一只燕子箭一般地从空中俯冲下来,猛撞在屋檐上,发出 “嘭”的一声响,头溅血,死亡。大家尚惊愕,又有两只燕子用同样的方式撞向大门,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