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议商业人类学:一门传统学科的现实意义 60年代“形式与实在之争”,以及70年代新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涌动,研究 主题日趋广泛与多样化,逐渐扩展到“一切积极的、具有经验主义基础的、 关于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制度的研究”,包括市场与市场地、性别角色和 非正式经济等综合性主题。(施琳:2005) 消费文化研究为商业人类学理论的深化提供了动力。消费文化研究是 当代消费研究的主流,消费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日益蓬勃:凡勃 伦的《有闲阶级论》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消费的著作,布迪厄在《区隔:品 味判断的社会批判》(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一书中,通过惯习、场域、资本等概念,在经验硏究的基础上, 推进了消费与社会分层理论的发展。作为后现代主义者,波德里亚的《消 费社会》开创了消费研究的新时代,在他眼中,我们消费的不是各种物品, 而是各种符号,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界定我们自己。美国当代社会学家乔 治·瑞泽尔的《后现代社会理论》一书将消费作为后现代分析起点论述 分析波德里亚、詹明信、鲍曼等人相关消费理论,提及一个值得重视的问 题:后现代主义者(以及后结构主义者)对于通过我们所消费的各种符号 来表达我们的差异这个问题的关注,但也存在着我们运用符号来表达我们 与他人的共性这样一种情况。此外,除了对理论述评外,他还展开了应用 层面的探讨,对其以往的麦当劳、信用卡研究进行后现代主义式的再分析, 提出如何应对新消费手段。除了消费社会学以外,人类学界也有不少关于 消费文化的研究,他们都是当代商业人类学发展的力量之源。如道格拉斯 和伊舍伍德的《商品世界:消费人类学讨论》( The World of goods: Towards an Anthropology of Consumption)一书指出,消费的根本功能不是满足 需求,而是制造意义的能力:不同的阶级通过选择不同的物品,来建构属 于他们自己的意义世界。消费对于人群及阶层的区别意义,不仅仅在于所 消费的物品,也包括消费的场所。当代著名的研究物质文化与大众消费的 人类学家丹尼尔·米勒( Daniel miller)在《商品、地点与身份》( shopping, place and identity)一书中强调了购物场所的文化意义,认为场所不仅 仅是机械地、无意识地对历史进程的反应,或曰一种“话语”,它们作为 其所属时代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的鲜活印证,得益于特定群体在实践过程
散议商业人类学:一门传统学科的现实意义 - 3 - 60 年代“形式与实在之争”,以及 70 年代新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涌动,研究 主题日趋广泛与多样化,逐渐扩展到“一切积极的、具有经验主义基础的、 关于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制度的研究”,包括市场与市场地、性别角色和 非正式经济等综合性主题。(施琳:2005) 消费文化研究为商业人类学理论的深化提供了动力。消费文化研究是 当代消费研究的主流,消费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日益蓬勃:凡勃 伦的《有闲阶级论》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消费的著作,布迪厄在《区隔:品 味判断的社会批判》(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一书中,通过惯习、场域、资本等概念,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 推进了消费与社会分层理论的发展。作为后现代主义者,波德里亚的《消 费社会》开创了消费研究的新时代,在他眼中,我们消费的不是各种物品, 而是各种符号,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界定我们自己。美国当代社会学家乔 治·瑞泽尔的《后现代社会理论》一书将消费作为后现代分析起点论述, 分析波德里亚、詹明信、鲍曼等人相关消费理论,提及一个值得重视的问 题:后现代主义者(以及后结构主义者)对于通过我们所消费的各种符号 来表达我们的差异这个问题的关注,但也存在着我们运用符号来表达我们 与他人的共性这样一种情况。此外,除了对理论述评外,他还展开了应用 层面的探讨,对其以往的麦当劳、信用卡研究进行后现代主义式的再分析, 提出如何应对新消费手段。除了消费社会学以外,人类学界也有不少关于 消费文化的研究,他们都是当代商业人类学发展的力量之源。如道格拉斯 和伊舍伍德的《商品世界:消费人类学讨论》(The World of Goods: Towards an Anthropology of Consumption)一书指出,消费的根本功能不是满足 需求,而是制造意义的能力:不同的阶级通过选择不同的物品,来建构属 于他们自己的意义世界。消费对于人群及阶层的区别意义,不仅仅在于所 消费的物品,也包括消费的场所。当代著名的研究物质文化与大众消费的 人类学家丹尼尔·米勒(Daniel Miller)在《商品、地点与身份》(shopping, place and identity)一书中强调了购物场所的文化意义,认为场所不仅 仅是机械地、无意识地对历史进程的反应,或曰一种“话语”,它们作为 其所属时代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的鲜活印证,得益于特定群体在实践过程
散议商业人类学:一门传统学科的现实意义 中对其的创造与保持。( Daniel miller1998:187) 实际应用:商业里的人类学 如今人们对商业人类学的关注,更多是将之放置到应用人类学的体系 之中。人类学的视角和方法运用到商业领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了:世界 著名的“霍桑实验”即是早起人类学应用的案例:1923-1933年,哈佛大 学的人类学家开始了对位于芝加哥的西电公司雇员人际关系与劳动效益 的研究,主要研究人员梅耶( Elton Mayo)和瓦纳(W. Lloyd Warner)根 据人类学功能学派的理论,结合人类学参与观察的田野研究方法,得出了 雇员的劳动效益会随着管理层对他们的关注程度的提高而提高的结论,影 响了工商管理研究长达数十年。 20世纪40年代开始,哈佛和芝加哥的功能主义人类学家们逐步将产 业人类学推广至北美周围的高校,扩大了该学科的影响力。1946年,人类 学家加登纳( Gardner)和华纳( Warner)跳出了高校的象牙塔,创立了 第一个由人类学家管理,采用人类学技术和理论分析组织问题的咨询公司。 20世纪50年代,人类学霍尔( Edward T.Hall)主持了美国杜鲁门政府“第 四点计划”训练项目,此项目旨在训练将赴北美以外地区工作的科学家们 如何进行跨文化交流。Ha1l强调文化差异是造成无效沟通的重要原因,其 著作在商业、人类学、传播学以及其他领域影响深远。60年代开始,人类 学在商业领域中的伦理问题开始受到质疑和挑战,争论一直持续到70年 代,给商业人类学项目的进行带来了阻碍。直到80年代,大量人类学家 开始供职于各相关领域,美国人类学学会(简称AAA)也将之合法化,这 意味着商业人类学者学以致用时机即将到来。一个学科的制度化发展需要 研究人员、高校招生、教材、组织机构等要素的齐全配备。进入21世纪 后,商业人类学的发展更加如火如荼,北美部分高校开始设置了商业人类 学的研究生项目。2003年,焦顿(AnnT. Jorden)《商业人类学》一书出 版,第一次对该学科的发展做了系统评述,在学科成型方面做出了独特贡 献。焦顿在书中将商业人类学细分为以下三大领域:(1)组织人类学,如 研究跨文化环境中的员工管理;(2)研究市场和消费者行为:(3)产品服 务设计,如用户体验
散议商业人类学:一门传统学科的现实意义 - 4 - 中对其的创造与保持。(Daniel Miller 1998:187) 实际应用: 商业里的人类学 如今人们对商业人类学的关注,更多是将之放置到应用人类学的体系 之中。人类学的视角和方法运用到商业领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了:世界 著名的“霍桑实验”即是早起人类学应用的案例:1923-1933 年,哈佛大 学的人类学家开始了对位于芝加哥的西电公司雇员人际关系与劳动效益 的研究,主要研究人员梅耶(Elton Mayo)和瓦纳(W.Lloyd Warner)根 据人类学功能学派的理论,结合人类学参与观察的田野研究方法,得出了 雇员的劳动效益会随着管理层对他们的关注程度的提高而提高的结论,影 响了工商管理研究长达数十年。 20 世纪 40 年代开始,哈佛和芝加哥的功能主义人类学家们逐步将产 业人类学推广至北美周围的高校,扩大了该学科的影响力。1946 年,人类 学家加登纳(Gardner)和华纳(Warner)跳出了高校的象牙塔,创立了 第一个由人类学家管理,采用人类学技术和理论分析组织问题的咨询公司。 20 世纪 50 年代,人类学霍尔(Edward T.Hall)主持了美国杜鲁门政府“第 四点计划”训练项目,此项目旨在训练将赴北美以外地区工作的科学家们 如何进行跨文化交流。Hall 强调文化差异是造成无效沟通的重要原因,其 著作在商业、人类学、传播学以及其他领域影响深远。60 年代开始,人类 学在商业领域中的伦理问题开始受到质疑和挑战,争论一直持续到 70 年 代,给商业人类学项目的进行带来了阻碍。直到 80 年代,大量人类学家 开始供职于各相关领域,美国人类学学会(简称 AAA)也将之合法化,这 意味着商业人类学者学以致用时机即将到来。一个学科的制度化发展需要 研究人员、高校招生、教材、组织机构等要素的齐全配备。进入 21 世纪 后,商业人类学的发展更加如火如荼,北美部分高校开始设置了商业人类 学的研究生项目。2003 年,焦顿(Ann T.Jorden)《商业人类学》一书出 版,第一次对该学科的发展做了系统评述,在学科成型方面做出了独特贡 献。 焦顿在书中将商业人类学细分为以下三大领域:(1)组织人类学,如 研究跨文化环境中的员工管理;(2)研究市场和消费者行为;(3)产品服 务设计,如用户体验
散议商业人类学:一门传统学科的现实意义 人类学的定性材料给定量数据增加了细节,赋予其在真实世界中的深 度与意义,深刻理解人类行为的路径,这种视角也逐渐获得了了企业的认 同。如今各大跨国企业也热衷于聘请人类学家作为智囊,如诺基亚设计团 队的人类学家奇普切斯( Jan Chipchase)。奥美集团聘请人类学博士格里菲 斯( Michael Griffiths)担任民族志中心主任,进行消费文化等课题研究 同时,不仅仅是在北美,中国也逐渐卷入了商业人类学的热潮之中。2012 年5月17日,中山大学召开的国际工商人类学大会上,是该学科传入中 国的一个重要标志。尽管该学科还在起步阶段,但是未来具备巨大的潜力 市场将世界各地的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绝对孤立的“初民社区”不复存 在,日益复杂的当代生活值得我们运用人类学的视角,将“文化”作为数 据,探寻人与人,人与这个世界的联系 总而言之,作为经济人类学和应 用人类学的双生儿,商业人类学无论 是从学术角度,还是应用层面都意义 重大。然而在现有对商业人类学的为 数不多的学科推广与述评中,研究者 往往着力于推广后者,而忽略了其作 为一门人类学学科的本质。人类学视 野上如何看待“商业”一词?“它不 应仅限于是商业的应用人类学分析, 这个已经不合时宜,而应该在中国目 前在世界经济变化当中特有体系之 这幅美国漫画名作不仅是对传统人类 内重组的一门具备前瞻性和植根性 学家猎奇心态和研究方式的调侃,也 特征的人类学学科。”(潘天舒,2010) 是对当代商业人类学者的一种鞭策 以笔者之见,在强调商业人类学作为全球化市场中一种强大工具之余,学 者们也需从学术本身出发,对商业人类学的研究案例和理论有所深入探索 反哺于人类学这一学科本身的发展一一这也应当是分支学科对于学科整 体发展的题中之义
散议商业人类学:一门传统学科的现实意义 - 5 - 人类学的定性材料给定量数据增加了细节,赋予其在真实世界中的深 度与意义,深刻理解人类行为的路径,这种视角也逐渐获得了了企业的认 同。如今各大跨国企业也热衷于聘请人类学家作为智囊,如诺基亚设计团 队的人类学家奇普切斯(Jan Chipchase)。奥美集团聘请人类学博士格里菲 斯(Michael Griffiths) 担任民族志中心主任,进行消费文化等课题研究。 同时,不仅仅是在北美,中国也逐渐卷入了商业人类学的热潮之中。2012 年 5 月 17 日,中山大学召开的国际工商人类学大会上,是该学科传入中 国的一个重要标志。尽管该学科还在起步阶段,但是未来具备巨大的潜力: 市场将世界各地的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绝对孤立的“初民社区”不复存 在,日益复杂的当代生活值得我们运用人类学的视角,将“文化”作为数 据,探寻人与人,人与这个世界的联系。 总而言之,作为经济人类学和应 用人类学的双生儿,商业人类学无论 是从学术角度,还是应用层面都意义 重大。然而在现有对商业人类学的为 数不多的学科推广与述评中,研究者 往往着力于推广后者,而忽略了其作 为一门人类学学科的本质。人类学视 野上如何看待“商业”一词?“它不 应仅限于是商业的应用人类学分析, 这个已经不合时宜,而应该在中国目 前在世界经济变化当中特有体系之 内重组的一门具备前瞻性和植根性 特征的人类学学科。”(潘天舒,2010) 以笔者之见,在强调商业人类学作为全球化市场中一种强大工具之余,学 者们也需从学术本身出发,对商业人类学的研究案例和理论有所深入探索, 反哺于人类学这一学科本身的发展——这也应当是分支学科对于学科整 体发展的题中之义。 这幅美国漫画名作不仅是对传统人类 学家猎奇心态和研究方式的调侃,也 是对当代商业人类学者的一种鞭策
散议商业人类学:一门传统学科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就: 1. Mary Douglas, Baron Isherwood. The World of Goods: Towards an Anthropology of Consumption. London: Allen Lane, 1979 2. Pierre Bourdieu.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 Cambridge/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3. Daniel Miller, Peter Jackson, Nigel Thrift, Beverley Holbrook and Michael Rowlands, shopping, place and identity. Routledge, 1998 4.波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刚译:《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乔治瑞泽尔著,谢立中译:《后现代社会理论》,华夏出版社,2003 6. Ann T Jordan. Business Anthropology. Waveland Press, 2003 7.施琳:经济人类学理论前言综述,《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第27卷第6期,p5-12,2005 8.潘天舒:中国商业领域里的田野研究:一个反思的视角,“中国调查” 学术研讨会,2010年7月18-20日,中国上海复旦大学。原载于中国 调查网:htp/www.srchina.orgen/Detail.aspx?infold=316
散议商业人类学:一门传统学科的现实意义 - 6 - 参考文献: 1. Mary Douglas, Baron Isherwood. The World of Goods: Towards an Anthropology of Consumption. London: Allen Lane, 1979 2. Pierre Bourdieu.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 Cambridge/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3. Daniel Miller, Peter Jackson, Nigel Thrift, Beverley Holbrook and Michael Rowlands, shopping, place and identity. Routledge, 1998 4. 波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刚译:《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 乔治·瑞泽尔著,谢立中译:《后现代社会理论》,华夏出版社,2003 6. Ann T. Jordan. Business Anthropology. Waveland Press, 2003 7. 施琳:经济人类学理论前言综述,《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第 27 卷第 6 期, p5-12,2005 8. 潘天舒:中国商业领域里的田野研究:一个反思的视角,“中国调查” 学术研讨会,2010 年 7 月 18-20 日,中国上海 复旦大学。原载于中国 调查网:http://www.srchina.org.cn/Detail.aspx?infoId=316
回到人的经济:大卫格雷伯的观点 回到人的经济 -大卫·格雷伯的观点 复旦大学人类学专业2008级硕士 德国马普研究所人类学博士候选人何潇 大卫·格雷伯 无处不在的债 2011年,秋天,纽约 Zuccotti公园,占领华尔街运动参与者通过各种 不同的手势参与集体决议,这让我立刻联想到了政治人类学中学习到种种 部落政治决议的场景。在这场从华尔街开始蔓延的占领运动中,也确实有 位人类学家的声音被越来越多地听到 “新一代的美国人发现他们完成了学业,没了工作,相反还背负着 巨大债务。更为重要的是,那些工人阶级和其他没有什么家庭背景的孩 子做了社会告诉他们应该做的:学习,上大学。但是他们却因此而受惩 “当历史最终书写的时候,这些日子发生的一些动荡将会被视为美 帝国瓦解的开始。三十年来放肆地以物质财产为中心,掐除一切有可能 的反对派的政治基础有可能让这些年轻的示威者的前途渺茫;富人似乎
回到人的经济:大卫·格雷伯的观点 - 7 - 回到人的经济 ——大卫·格雷伯的观点 复旦大学人类学专业 2008 级硕士 德国马普研究所人类学博士候选人 2011 年,秋天,纽约 Zuccotti 公园,占领华尔街运动参与者通过各种 不同的手势参与集体决议,这让我立刻联想到了政治人类学中学习到种种 部落政治决议的场景。在这场从华尔街开始蔓延的占领运动中,也确实有 一位人类学家的声音被越来越多地听到: “新一代的美国人发现他们完成了学业,没了工作,相反还背负着 巨大债务。更为重要的是,那些工人阶级和其他没有什么家庭背景的孩 子做了社会告诉他们应该做的:学习,上大学。但是他们却因此而受惩 罚” “当历史最终书写的时候,这些日子发生的一些动荡将会被视为美 帝国瓦解的开始。三十年来放肆地以物质财产为中心,掐除一切有可能 的反对派的政治基础有可能让这些年轻的示威者的前途渺茫;富人似乎 何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