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在进行实心球教学时,教师不是按照常规的教法,即先向学生讲解、示范掷实心球的技术过 程和方法、要领,而是提出“怎样投掷”和“怎样才能掷得远”的问题后,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自己去 探索和发现“怎样投掷”和“怎样掷得远”。其间,教师还可以陆续提出一些问题、线索供学生去思考 和发现。如用全身力量投掷包括哪几部分力量、全身怎样协调用力、如何增加投掷用力距离、怎样获得 最适宜的出手角度等等。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对上述问题有一些基本认识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以加深理解掷实心球技术。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掷实心球技术知识。 由于发现问题和练习技术始终同步进行,增强了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节田径运动教学中增强学生体质的方法 、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 1、运动教学 是指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学生学习运动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 2、身体锻炼 是指用掌握的运动技术、技能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过程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既包含运动教学,又包含身体锻炼。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能有效完成体育教 学的根本任务 在中学田径运动教学运用增强学生体质的方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树立和加强在田径运动教学中锻炼身体的意识 2、贯彻适量性身体锻炼原则 3、为了加强在田径运动教学中锻炼身体的意识,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在明确中学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和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2)钻研教材,分析田径运动某一项目的锻炼价值和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的作用。 (3)选择和采用有效的练习手段和锻炼方法; (4)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学习和锻炼 贯彻适量性身体锻炼原则 (一)、适量性身体锻炼原则 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对增强体质要起良好的作用 (二)、贯彻适量性原则的要求 1、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体育课的心率曲线要合理。即从课的开始起,心率要逐渐 上升,在课的中后部出现高峰。然后再逐渐下降。无论是单一的田径教材教学,还是田径教材与其他教 材搭配,都应尽量做到这一点 2、在田径运动教学中,应使田径运动的练习和锻炼在“有效心率范围”内进行(详见第4章第2节)。 3、根据超量恢复的原理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在一定运动负荷下进行身体锻炼,人体将会逐步适应 这个负荷,此时要适当增加运动负荷来提高锻炼水平。这种人体对运动负荷的加大一适应一再加大一再 适应的过程,就是超量恢复的原理 4、学生体质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因而在安排锻炼时要做到区别对待 (三)、检查适量性原则贯彻情况的方法 1、心率测定法 教师通过测定学生每个练习前后的心率,以了解每次练习的生理负荷是否适宜,以及各练习之间间 歇时间是否合理。具体方法已在运动生理学等课程中阐述,此处不再重复。心率测定法的优点在于能够 准确判断每次负荷的大小,缺点是教学中教师不可能经常、直接用测心率的方法去指导不同体质水平的 学生进行锻炼 2、观察法 四、采用适宜的课的组织形式 (一)、中学田径运动教学课堂练习组织形式: 1、分组轮换, 2、分组不轮换 3、“循环练习法” 循环练习法是根据教学和身体锻炼的需要,选择若干个练习和动作,分设若干个作业点,使学生(个 人或小组)在规定作业点完成规定的练习后,再转到下一个作业点练习的循环往复的练习方法 (二)、中学田径运动教学中采用循环练习法的范例: 1、单一田径教材的范例
案例:在进行实心球教学时,教师不是按照常规的教法,即先向学生讲解、示范掷实心球的技术过 程和方法、要领,而是提出“怎样投掷”和“怎样才能掷得远”的问题后,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自己去 探索和发现“怎样投掷”和“怎样掷得远”。其间,教师还可以陆续提出一些问题、线索供学生去思考 和发现。如用全身力量投掷包括哪几部分力量、全身怎样协调用力、如何增加投掷用力距离、怎样获得 最适宜的出手角度等等。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对上述问题有一些基本认识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以加深理解掷实心球技术。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掷实心球技术知识。 由于发现问题和练习技术始终同步进行,增强了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节 田径运动教学中增强学生体质的方法 一、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 1、运动教学: 是指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学生学习运动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 2、身体锻炼 是指用掌握的运动技术、技能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过程。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既包含运动教学,又包含身体锻炼。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能有效完成体育教 学的根本任务。 二、在中学田径运动教学运用增强学生体质的方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树立和加强在田径运动教学中锻炼身体的意识 2、贯彻适量性身体锻炼原则 3、为了加强在田径运动教学中锻炼身体的意识,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在明确中学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和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2)钻研教材,分析田径运动某一项目的锻炼价值和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的作用。 (3)选择和采用有效的练习手段和锻炼方法; (4)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学习和锻炼。 三、贯彻适量性身体锻炼原则 (一)、适量性身体锻炼原则: 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对增强体质要起良好的作用。 (二)、贯彻适量性原则的要求: 1、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体育课的心率曲线要合理。即从课的开始起,心率要逐渐 上升,在课的中后部出现高峰。然后再逐渐下降。无论是单一的田径教材教学,还是田径教材与其他教 材搭配,都应尽量做到这一点。 2、在田径运动教学中,应使田径运动的练习和锻炼在“有效心率范围”内进行(详见第 4 章第 2 节)。 3、根据超量恢复的原理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在一定运动负荷下进行身体锻炼,人体将会逐步适应 这个负荷,此时要适当增加运动负荷来提高锻炼水平。这种人体对运动负荷的加大一适应一再加大一再 适应的过程,就是超量恢复的原理。 4、学生体质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因而在安排锻炼时要做到区别对待。 (三)、检查适量性原则贯彻情况的方法 1、心率测定法 教师通过测定学生每个练习前后的心率,以了解每次练习的生理负荷是否适宜,以及各练习之间间 歇时间是否合理。具体方法已在运动生理学等课程中阐述,此处不再重复。心率测定法的优点在于能够 准确判断每次负荷的大小,缺点是教学中教师不可能经常、直接用测心率的方法去指导不同体质水平的 学生进行锻炼。 2、观察法 四、采用适宜的课的组织形式 (一)、中学田径运动教学课堂练习组织形式: 1、分组轮换, 2、分组不轮换, 3、“循环练习法” 循环练习法是根据教学和身体锻炼的需要,选择若干个练习和动作,分设若干个作业点,使学生(个 人或小组)在规定作业点完成规定的练习后,再转到下一个作业点练习的循环往复的练习方法。 (二)、中学田径运动教学中采用循环练习法的范例: 1、单一田径教材的范例
教材:投掷垒球 教学时,根据教学和身体锻炼的需要,选择4个练习手段,分设4个作业点,将学生分成4个组进 循环练习。第1组先通过单人或双人的体操棒练习来发展投掷垒球所需要的肩带和脊柱的柔韧性、灵 活性:第2组先通过举哑铃或举杠铃来发展投掷垒球所需要的力量素质:第3组先通过手持小鞭抽打悬 挂物这一诱导性练习,来体会掌握投掷垒球最后用力时的“满弓”和“鞭打”动作;第4组先 做投掷垒球练习。各组在规定的作业点上完成规定数量的练习后,再转到下一个作业点进行练习(图3 2、双田径教材的范例 教材:跳高和掷实心球 根据教学和身体锻炼的需要,选择4个练习手段(跳高、掷实心球各两个),分设4个作业点,将学 生分成4个组进行循环练习。第1组先进行短助跑起跳用摆动腿的脚踢高悬物的练习:第2组先做跳高 冻习;第3组先通过举哑铃或举杠铃来发展掷实心球所需要的力量和协调性;第4组先做掷实心球练习 各组 图 掷垒球教材的循环练习法 在规定的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后,即转到下一作业点上进行下一手段练习跳高练习 跳高、推铅球教材的循环练习法 第四节田径运动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田径运动教学也不例外。通过田径运动教学,要培 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树立为祖国健康工作而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培养 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爱集体,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勇敢、顽强的品质和作风。使学生成 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中学田径运动教学中,为了完成思想品德教育任务,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明确田径运动的锻炼价值,教育学生树立为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锻炼身体的 思想。 中学田径教材具有锻炼身体的价值。在田径运动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该项目的锻炼价值和在增强 体质中的作用,启发学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锻炼身体的思想,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积 极自觉性。例如,在进行中长跑项目教学时,要使学生了解中长跑是耐力性运动项目,通过中长跑练习 能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而心肺功能是衡量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通过中长跑练习能发展耐力素质 增强人体抗疲劳的能力,可以练就强健的体魄。使学生积极自觉地参加中长跑项目的学习和锻炼。 二)、根据田径运动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和心理品质培养因素,认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和心 理品质培养工作。中学田径运动教材,大都具有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品质培养的因素。教师在备课和教 学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抓住这些因素,认真和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各个田径教材 都具有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等良好品质的因素:各田径教材都具有培养 学生拼搏向上和竞争意识的因素;各个田径教材由于有严格的规则和练习要求,都具有培养学生遵守纪 律的因素等。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介绍我国运动员在该项目上取得的成就,以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三)、要利用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积极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对学生具 有广泛的教育作用。例如,通过分组练习和换项时的队伍调动以及每次练习开始和结束的要求,对学生 进行组织性、纪律性教育;通过场地的布置和田径器材的领取、使用和归还,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护 公物的思想和习惯:通过游戏法和比赛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团结协作和拼搏向上的思想 作风等。结合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有利于完成思想品德教育任务,又能提高田径 运动的教学效果 四)、要抓住学生在田径运动学习和锻炼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生在学习 田径运动技术和利用田径项目进行身体锻炼时,由于情况多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容易发生变化,从而 反映出一些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五)、根据中学生朝气蓬勃、要求上进、好胜心强的特点,在田径运动教学过程中,应该因势利 导地采取生动活泼、循循善诱的方法,满腔热情和耐心细致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爱护学 生、关心学生,建立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要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应把以身作则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措施;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田径运动学
教材:投掷垒球 教学时,根据教学和身体锻炼的需要,选择 4 个练习手段,分设 4 个作业点,将学生分成 4 个组进 行循环练习。第 1 组先通过单人或双人的体操棒练习来发展投掷垒球所需要的肩带和脊柱的柔韧性、灵 活性;第 2 组先通过举哑铃或举杠铃来发展投掷垒球所需要的力量素质;第 3 组先通过手持小鞭抽打悬 挂物这一诱导性练习,来体会掌握投掷垒球最后用力时的“满弓”和“鞭打”动作;第 4 组先 做投掷垒球练习。各组在规定的作业点上完成规定数量的练习后,再转到下一个作业点进行练习(图 3 —1)。 2、双田径教材的范例 教材:跳高和掷实心球 根据教学和身体锻炼的需要,选择 4 个练习手段(跳高、掷实心球各两个),分设 4 个作业点,将学 生分成 4 个组进行循环练习。第 1 组先进行短助跑起跳用摆动腿的脚踢高悬物的练习;第 2 组先做跳高 练习;第 3 组先通过举哑铃或举杠铃来发展掷实心球所需要的力量和协调性;第 4 组先做掷实心球练习。 各组 图 3—1 掷垒球教材的循环练习法 在规定的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后,即转到下一作业点上进行下一手段练习跳高练习 图 3 跳高、推铅球教材的循环练习法 第四节田径运动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田径运动教学也不例外。通过田径运动教学,要培 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树立为祖国健康工作而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培养 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爱集体,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勇敢、顽强的品质和作风。使学生成 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在中学田径运动教学中,为了完成思想品德教育任务,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明确田径运动的锻炼价值,教育学生树立为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锻炼身体的 思想。 中学田径教材具有锻炼身体的价值。在田径运动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该项目的锻炼价值和在增强 体质中的作用,启发学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锻炼身体的思想,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积 极自觉性。例如,在进行中长跑项目教学时,要使学生了解中长跑是耐力性运动项目,通过中长跑练习 能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而心肺功能是衡量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通过中长跑练习能发展耐力素质, 增强人体抗疲劳的能力,可以练就强健的体魄。使学生积极自觉地参加中长跑项目的学习和锻炼。 (二)、根据田径运动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和心理品质培养因素,认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和心 理品质培养工作。中学田径运动教材,大都具有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品质培养的因素。教师在备课和教 学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抓住这些因素,认真和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各个田径教材 都具有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等良好品质的因素;各田径教材都具有培养 学生拼搏向上和竞争意识的因素;各个田径教材由于有严格的规则和练习要求,都具有培养学生遵守纪 律的因素等。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介绍我国运动员在该项目上取得的成就,以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三)、要利用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积极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对学生具 有广泛的教育作用。例如,通过分组练习和换项时的队伍调动以及每次练习开始和结束的要求,对学生 进行组织性、纪律性教育;通过场地的布置和田径器材的领取、使用和归还,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护 公物的思想和习惯;通过游戏法和比赛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团结协作和拼搏向上的思想 作风等。结合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有利于完成思想品德教育任务,又能提高田径 运动的教学效果。 (四)、要抓住学生在田径运动学习和锻炼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生在学习 田径运动技术和利用田径项目进行身体锻炼时,由于情况多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容易发生变化,从而 反映出一些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五)、根据中学生朝气蓬勃、要求上进、好胜心强的特点,在田径运动教学过程中,应该因势利 导地采取生动活泼、循循善诱的方法,满腔热情和耐心细致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爱护学 生、关心学生,建立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要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应把以身作则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措施;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田径运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