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L中国美术欣赏中国古代雕塑欣赏 第五讲陶塑 少女头像 中国雕塑艺术肇始于新石器时代,历先秦三代,经秦汉、南北 朝的发展,至隋唐达到鼎盛期。从大批宗教雕塑、陵慕雕塑和不断 出土的随葬雕塑品,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雕塑,不仅种类繁多.在 雕塑手法和形式风格上也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雕塑是用可塑或 可雕的物质材料制作出的各种具有生命感的形体,所以材质在雕塑 艺术中至关重要。不同的材质会导致不同的手法,不同的手法又直 接影响作品的形式风格。按材质可将中国古代雕塑分为陶塑、石 雕、泥塑等类别。 跪 鹰鼎,凶猛的气势扑面 来 目前发现的史前蝶塑品,主要是实用器物上的装饰或巫术活动的 V细观兵马俑的头郜,神态各异。 偶像。不管其内涵多么复杂,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即人类早期便将 赋予冰冷的物质材料以生命作为雕塑创造的初衷在各种材质的小型 雕塑中以陶塑居多,如甘肃礼县高寺头出土的《少女头像》(现藏甘肃 省礼县文化馆),残高12.5厘米,当是陶壶器口的装饰。前额至后脑, 用泥条堆起高低起伏的一个圈,宛如盘在额头的发辫。脸形圆浑丰 满,鼻子隆起,而眼和嘴巴则镂空,造成深色阴影,显出小嘴微启 似与人对谈的优雅神情除人像外,原始人更喜欢用陶土塑造各种动 物形象。如陕西华县出土的《鹰鼎》(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高36厘 米。虽然上有圆口可盛物品,但外形为一敛翅伫立的雄鹰,造型简洁, 体积感强,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凶猛气势
经过漫长的奴隶社会,至秦汉时期,以活人殉葬的野蛮习俗逐 渐被用各种材质的俑殉葬所代替,加之日益兴盛的厚葬风,使各种 形制的雕塑空前发达。如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发现的兵马俑雕塑 群,共有七千余件,每件皆与真人、真马样大,整体俑群以巨大 将军俩 的体量、数量和列队组合的阵势,产生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其塑造 的基本手法是,模制与手塑相结合,入窑烧制后再加彩绘。个体形 象力求模仿真实,注重细节,如发式、服装等,塑造得都很具体
26中国美木欣赏中国古代雕器欣赏 汉代俑类雕塑,更趋于多样化。山东济南无影山一号西汉墓出 土的《杂技俑盘》(现藏山东济南市博物馆),在高22厘米,长675厘 米,宽47.5厘米的陶盘上,塑有21个神态各异的俑人,表现观赏杂 技、歌舞演的场面。造型夸张、手法浑朴,似信手拈来,却将人 物的动作和神态表现得很鲜明,带有稚拙憨厚的特色。四川成都近 郊天回山3号崖东汉蘖出土的《说唱俑》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堪称 汉代俑类囉塑的精彩之作。此陶俑高56厘米,造型简洁,形体、动 态略加夸张,面部表情生动传神。好像正说至精彩处,手舞足蹈.眉 飞色舞,一副幽默、滑稽的样子,使观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唐代的随葬俑类,题材广泛,技艺精熟。仍然以陶塑为主,并 创造了一种在表面施有黄、绿、褐、蓝、黑等彩釉的陶俑。此种低 ▲说唱俩(局部 温铅釉的制陶工艺,盛行于唐代。因有单彩、二彩、三彩之分,三 彩即多彩之意,故名唐三彩雕塑。 《猎騎胡俑》(现藏陕西省博物馆出土于陕西礼泉郑仁泰墓,高 308厘米,是一件表现当时骑猎生活的精彩之作。刻画一小兽突然 蹿上马尻,两前爪抓住猎人的衣袍,张着大嘴一副凶狠模样。骑在 马上的猎人,正回身抓住野兽的脖项挥拳欲打,表情、动态极为生 动。尤其是猎人那矫健的身姿和机敏的神态,表现得恰到好处,显 示出作者捕捉形象特征的能力和塑造形体的高超技艺此件作品表 面的大部分色彩已经脱落,但从马身上残留的粽色釉彩,可想见当 日此三彩俑的色彩定然绚烂多变 《女立俑》(现藏陕西省博物馆45厘米,出土陕西西安西郊中 堡村。双髻垂额,仰首远眺。面容圆通,体态丰腴,双手置于腹前 随意而自然,神情闲适优雅,整体轮廓富于变化,体面转折柔和含 蓄,衣纹处理线面并重,表现出丝织品柔软的质感,可视为盛唐三 ▲说唱俑 彩女俑的典型之 之作。 杂技俑盘 骑胡俑局部
第五讲陶 女立俩 ▲猎骑胡俑 《男舞俑X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出土于江苏江宁祖堂山南唐 先主李陵。同时出土的俑人多达136个,包括内侍、宫官、伶 人、舞姬等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此男舞俑高46厘米,面含微笑 扬袖斜身,作顿足踏节状,可使人联想到南唐宫廷歌舞的景象。这 些陶俑都是以黄黏土模制,然后再塑出衣纹、口鼻等细部,烧后 再涂上粉彩。此组俑人虽不及唐偭那么豪放而有气势,但形象的 沉静、优雅,手法的细腻精致,已向写实性跨出了一大步。 复习题: 在中国古代,俑的功能是什么?简述其制作过程。 思考题 汉俑和唐俑在形式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28中美术欣赏中因古代雕塑欣筼 第六讲石雕 如果说陶塑在制作手法上,还有承袭青铜器模制的成分而有工 艺制作性质,那么将大块的石质材料雕凿成各种形体造像的石雕, 则可以说是更纯粹的雕塑艺术。从功能而论,中国古代雕塑可分为 陵墓雕塑、建筑塑和宗教雕塑 霍去病是西汉骠骑将军,为反击匈奴入侵者,立下了赫赫战功, 死后陪彈汉武帝茂陵。在他的墓周围有一组著名石雕,现集中陈列 于墓前东西廊,有马、牛、虎、熊、野猪、野人等14件作品。最初 散置于墓冢周围,象征英雄征战的祁连山上出没的神异动物,以烘 ▲霍去病慕石雕群 托墓地气氛。其中的《立马》(也称马踏匈奴)高1.68米,长19米 是群雕中的主体。一立马将手持弓箭作垂死挣扎的敌人踏翻在地 用寓意手法歌颂英雄的丰功伟业。造型浑朴、厚重,将圆雕、浮雕、 线刻等技术融于一体,呈现出稚拙、古朴、沉雄、博大的艺术风格。 其他作品如《伏虎》、《跃马》等,则利用天然石块的自然形状稍事 加工,略作线刻,于抽朴中表现出动物的内在神韵。 在陵墓前放置石雕盛行于东汉。三国时因战乱提们薄葬,这一 时期的陵墓石雕发现极少。至六朝,帝王前又开始列置石鲁、石 柱、石碑。南京是六朝古都,在它的近郊和丹阳县、江宁县境内有 32处南朝陵墓,每个陵墓前都有石雕群,其中的石兽雕刻极为精彩。 如齐武帝萧赜景安陵前东侧的《石麒麟》高2.8米,身长3.15米,昂 首挺胸,作雄视阔步之态。麒麟是传说中的神兽,作为墓主人的守 护神安置在这里,以象征权势与尊贵。其形体高大威武,表现出宏 伟豪迈的气势。全身呈S形.轮廓优美多变.加之浮雕的双翼和线 刻的须毛、翎羽及装饰物,使它在矫健雄浑中又增加了几分神异 V伏虎,造型简朴,虎虎生气蕴于其中。 势 体 现 出 权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