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03年审查通过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欣赏 全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室编著 人人“社
目求 中国民间美术肷赏 第十六讲民间美术… 外国美术欣 编者的话 ■外国工艺美术和设计欣赏 第十七讲传统工艺美术 导言 第十八讲现代设计艺术 中国赛术欣贾 ■外国雕塑賞 第十九讲世界文明古国的雕塑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 第二十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 第二十一讲近代雕塑 108 第一讲陶器 第二十二讲现代雕塑… l12 第二讲瓷器 第三讲青铜器… 第四讲织绣玉器漆器 外闳绘画欣赏 ■中国古代雕塑欣 第二十三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1 118 第五讲陶塑……24第二四讲古典主义绘画 第六讲石雕 28第二十五讲浪漫主义绘画 第七讲彩塑 第二十六讲现实主义绘画 第二十七讲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134 ■中国绘欣资 第二十八讲现代主义绘画……138 第八讲古代人物画 第九讲古代壁画… …4■外国建筑艺术欣賞 第十讲古代山水画 第十一讲古代花鸟画 …….54第二十九讲神庙、教堂与陵墓建筑, 第十二讲现代人物画 第三十讲现代建筑 50 第十三讲现代山水画花鸟画 ■中国建筑艺术欣賞 ■中外美术作品对照年表 第十四讲宫殿建筑 第十五讲园林与民居
编者的话 我社受教育部委托编写的这本《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美术》(必修)教科书》,是根据教 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试 用)》而编写的,经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供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使用。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基于如下考虑,确定了这本教材的体例及编写原则。第一,这是一本教材,而不 是读物,所以必须注意规范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表述力求准确通俗,可读性、趣味性需要兼顾,但要 服从前者。第二,这是一本欣赏教材,而不是美术简史教材,所以必须以欣赏为主,但又不能像美术鉴赏 词典,要适当考虑史的连续性,并力图避免与同类课本雷同,以形成本教材的特色。基于这一认识,我们 拟定出框架,又几经征求意见与反复修改,形成了现在这样的体例。我们觉得,中外美术是时空、特色各 异的两大系统,不宜混在一起分析,又因同是一门课程并受量的局限,也没必要分为两册,于是在同一册 中把中外美术分为前后两部分。开篇有导言,使学生先了解美术的性质、形态及开此课的意义与欣赏方法, 后边有中外美术作品比照年表,作为对教材主体的补充,以梳理中外的纵横网络,使学生有一个宏观的把 握。每一讲内容、字数、表述方法及复习题、思考题,都着眼于讲授的方便和教学效果。中外两大部分均 按类别划分,类别中按时间排序,每类前有此类的概说,引导对此类作品的感受与欣赏。再有,中外美术 内容浩繁,想什么都给学生就可能什么也没给学生,所以必须少而精,突出重点。于是我们确立了点线面 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即每一讲重点介绍、欣赏一二件作品,以此为中心带动其他作品,统摄全局,同 时在表述上适当注意先后时序及发展脉络。我们认为,这样既能在以欣赏为主的审美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鉴 赏能力、艺术修养及审美情趣,又能在线性展示中给学生一些必要的美术史知识。 另外,这本教材在版面设计上,也考虑到欣赏者的视觉习惯。为便于学生去看作品,体会和揣摩作品 的美和创作意图,我们采取了随文插图的方式,使主体文字和作品相对照,并将主要欣赏作品尽量放大, 同时提供一些相关的局部图,以使学生获得直观、感性的认识,再结合一些有关的文化背景资料和提示, 以及相关内容和不同内容的比照,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创造立体的认知氛围,达到欣赏美、感受美、提 高鉴赏能力的目的。 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得到教育部领导的重视与大力支持,一些专家不辞高龄数次集会讨论,对提纲及初 稿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张晓军、张煜明同志也参与了提纲的初拟与讨论,值此一并致谢。 这本教材由齐风阁任主编,徐改、武奎英为副主编,刘东辉为责任编辑。中国部分由徐改执笔,外国 部分由周绍宾执笔,刘东辉加工、补充了部分内容。马世良、刘云丽参加了编辑和版式工作,刘云丽拍摄 了部分图片。 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艺术欣』美术 导言 美术欣赏课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必修课。它对于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 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美术的特点和主要功能 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等手段,创造出的具有一定空间和 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它既包括主要供人们欣赏的观赏性艺术,如绘画、雕塑等,也包括主要满足人们 实用需要,同时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各种实用艺术,如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等。因此,美术与人们 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作为艺术的主要门类之一的美术,与其他艺术种类相比,具有它自已的特点。 首先,美术是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创造可视的艺术形象的。这些艺术语言主要包括线条、形体、色彩、明 暗、空间、构图等。因此,欣赏美术作品,首先要逐步加深对这些诉诸于人的视觉的艺术语言的理解。 其次,美术所运用的物质材料,对于艺术形象的创造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例如,齐白石画的虾的透 明感和中国生宣纸水墨容易渗透,能产生丰富的笔墨变化的特点密切相关;古希腊著名的雕塑《米洛斯的阿芙 洛蒂特》的艺术魅力,也与洁白无暇的大理石密切相关;物质材料对于建筑和工艺品以及现代工业产品的审美 价值,其关系则更加密切,它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材质美。 此外,由于美术与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关系十分密切,各国、各地区的美术又表现 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例如以欧洲为主的西方传统美术,崇尚写实,主要运用以明暗造型的手法,具有欣赏人体 美的艺术传统。中国的传统美术,从强调形神兼备,逐渐发展到以抒发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意为主,主要运用以 线造型的手法,在绘画中表现色彩和时间、空间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因此,欣赏不同国家、地区的美 术,要根据各自的特点作具体的分析。 当然,以上所说的,只是从美术欣赏的角度,着重谈了各种美术的一些共同的特点,至于美术的各个门类, 如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还有它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将在欣赏各类美术作品时再作介绍。 至于美术的主要功能,它离不开一般艺术所具有的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 所谓美术的教育功能,主要是指通过艺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对人的思想、情感和道德等起到一定的 感化作用。就主题性的美术作品而言,这一点是不难理解的。难的是如何理解实用性美术的教育作用。而要理 解这一点,关键在于对“教育”一词的理解应当是广义的。实用性美术,如建筑、工业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 计等,虽然一般都不具有明确的主题或一定的思想内容,但它们所体现的实用与美观的和谐结合本身,就能使 人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和美好的情趣,这对人的思想情操特别是审美情趣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本身就是一种 教育作用。 美术的认识功能,源于美术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创作者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美术的认识功能在于它 可以帮助人们获得多方面的社会和人生知识,丰富人们的生活经验,加深人们对某些社会规律和人类行为的理 解。即使是不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美术作品,如中国的花鸟画、外国的静物画,以及各个时代的建筑、工艺美 术品、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人们也能从中认识到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以及美术创作与时代发展的关 系等等
导言「 美术的审美功能,是由美术的本质所决定的。应当指出的是,美术的审美功能在美术的各种功能中是最关 键的,这就是美术的教育功能、认识功能以及下面即将谈到的娱乐功能,都是要通过审美功能去实现的。因为, 缺乏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术作品,如同人体解剖图和地图都不能称之为美术作品。有些美 术作品虽然表现的并不是美好的东西、甚至是丑的现象,如著名的罗丹的《老妓女》,观赏者从中能感受到一种 特有的心灵的震撼。正是这种震撼力加深了人们对现实生活中丑恶事物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恰恰是通过“审美 的过程中实现的。 美术的娱乐功能,主要体现在美术作品给人们情绪的激动与感觉的快适,给人以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应当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美术作品都同时具有上述的教育、认识和娱乐功能,并做到三者的最佳组合。有 的美术作品可能侧重在某一个或两个功能。只有最优秀的美术作品才能实现上述四种功能的统一。 、美术欣赏的意义、作用及其方法 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玩味、领略,产生喜悦、爱好 的过程。它对于提高人的艺术素养,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所谓提高人的艺术素养,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而所谓情趣,简要地讲就是情感 和意趣。美学家认为情趣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深刻的美感。心理学家认为它是一种高级能力,是一种实践智慧。美 术欣赏的过程有利于培养人的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对于陶冶人的思想情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对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激 发人们去追求一种更新、更好、更美的生活的热望,形成一种蓬勃向上的人格力量。 美术欣赏对于开阔人的视野,扩大知识领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可 以使人们形象地接触到个人生活经历远远不能涉及的广阔领域和生动丰富的知识。高尔基说:“人的知识愈广 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 总之,美术欣赏对于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至于美术欣赏的方法,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艺术欣赏是一种再创造。同时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 又有时代、地域、价值取向、艺术形式等等差异,其欣赏方法很难一概而论。但是,对于刚刚进入美术欣赏学习 领域的人来讲,有一些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还是应当有所了解,并尽可能将它运用到美术欣赏的实践中去 首先,要了解各种美术作品的主要特点。正由于此,本教材的教学内容是按照美术的主要门类安排的。每 一门类美术作品欣赏之前,都有一个对这一门类美术特点的简要介绍。这是欣赏这一类美术作品的一把钥匙 其次,要选择典范性的美术作品作为欣赏对象。19世纪德国著名作家、美学家歌德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 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成的。”中国古语中也有“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 为下。”的说法。典范性的美术作品,经受了时间和群众的考验,它本身就具有某种艺术准绳的意义。经常欣赏 这样的美术作品,对于那些水平不高、甚至格调低下的美术作品,自然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了。正因为这样,本 教材所选择的中外美术作品,都是中外美术史上经典性的或优秀的美术作品 此外,美术欣赏时不要仅仅满足于对美术作品的第一印象,而是要不断地深化对作品的认识。由于美术作 品直接诉诸于人的视觉,人们对于美术作品的第一印象往往特别强烈。这种印象对于欣赏者来讲是很珍贵的,但 又不能停留在第一印象上,甚至把它当作欣赏作品的最终结论。因为,任何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一座丰富的矿 藏,不可能被一次欣赏所穷尽。何况,印象只是一种感性认识,感性认识还有待于深化到理性认识。所以,美 术欣赏贵在深化。当然,欣赏活动的深化,不仅需要反复观摩、耐心品味的态度,也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正 如马克思所说的:“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美术欣赏课就是帮助人们到 达这一境界的有效的途径,也是更好地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 思考题: 1通过小学、初中美术课和本文的学习,你对美术的性质和作用有什么新的认识? 2你准备如何学好美术欣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