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舒城晓天中学2006-07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试题 命题语文组方春生2007年4月24日 第1卷(共43分) 、基础知识(11*3+52=43分)1-4、10-16每题3分,5-9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两项错误的一项是 A.陨首(sin)形影相吊(diao)猥琐(we)衔(xian)哀致诚 B.扁舟(bian)气冲斗牛(du)慰藉(jie)智者乐(le)也 C.幽邃(sui)横槊赋诗(shuo)睿智(rui)举酒属(sh)客 D.遨游(o)暴虎冯河(png)省亲(xing)不省所怙(gu)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拨擢盘桓祚薄山川相缪B.愀然桂棹壬戍日薄西山 C.寂寥旌旗盈虚沐浴清化D.童仆苍海祭祀黄天后土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6年,作文自行命题的省份增加到17个,题型更加异彩纷呈,真可谓百花齐放,强制性主题作文日 薄西山 B.巴基斯坦官员认为,“基地”组织领导入本·拉丹目前隐藏在阿富汗边境,现已形单影只,身边随从不 到10人。 C.“女子十二乐坊”以激情四溢的奔放演出替代了正襟危坐、含蓄内敛的传统民乐演奏,拓展了中国民族 器乐的欣赏群体 D.古乐暂停,另有10位戎装男女兵士奋力击鼓,激越的鼓声回荡鼓楼,余音缭绕,不绝如缕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师说》《祭十二郎文》和柳宗元的《愚溪诗序》等,那是内容丰富、艺术精湛的散文作品 B.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 密的《陈情表》等 C.苏轼,北宋文学家,他的散文、诗、词、书法都独具风格,自成一家。在贬谪黄州期间,他创作了前、 后《赤壁赋》和《念奴娇·亦壁怀古》等不朽作品 D.祭文是祭告死者或天地山川神灵时所诵读的文章。祭祀死者的祭文主要是追念死者身前的丰要经历、 品德、业绩和缺点,以寄托哀思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吊:安慰 不矜名节矜:矜持 B.孟东野往,吾书于汝书:写信 吾往河阳省坟墓省:探望,引申为“凭吊” C.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居:居住 嘉木异石错置错置:放错位置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盘绕。塞其隘塞:关口 6、对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②何为其然也③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④东流入于潇水
1 安徽舒城晓天中学 2006-07 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试题 命题 语文组 方春生 2007 年 4 月 24 日 第 l 卷(共 43 分) 一、基础知识(11*3+5*2=43 分)(1-4、10-16 每题 3 分,5-9 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两项错误的一项是 A.陨.首(sǔn) 形影相吊.(diào) 猥.琐(wěi) 衔.(xián)哀致诚 B.扁.舟(biǎn) 气冲斗.牛(dǒu) 慰藉.(jiè) 智者乐.(lè)也 C.幽邃.(suì) 横槊.赋诗(shuò) 睿.智(ruì) 举酒属.(shǔ)客 D.遨.游(áo) 暴虎冯.河(píng) 省.亲(xǐng) 不省所怙.(gǔ)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拨擢 盘桓 祚薄 山川相缪 B.愀然 桂棹 壬戍 日薄西山 C.寂寥 旌旗 盈虚 沐浴清化 D.童仆 苍海 祭祀 黄天后土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6 年,作文自行命题的省份增加到 17 个,题型更加异彩纷呈,真可谓百花齐放,强制性主题作文日. 薄西山 ...。 B.巴基斯坦官员认为,“基地”组织领导入本·拉丹目前隐藏在阿富汗边境,现已形单影只 ....,身边随从不 到 10 人。 C.“女子十二乐坊”以激情四溢的奔放演出替代了正襟危坐 ....、含蓄内敛的传统民乐演奏,拓展了中国民族 器乐的欣赏群体。 D.古乐暂停,另有 10 位戎装男女兵士奋力击鼓,激越的鼓声回荡鼓楼,余音缭绕,不绝如缕 ....……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师说》《祭十二郎文》和柳宗元的《愚溪诗序》等,那是内容丰富、艺术精湛的散文作品。 B.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 密的《陈情表》等。 C.苏轼,北宋文学家,他的散文、诗、词、书法都独具风格,自成一家。在贬谪黄州期间,他创作了前、 后《赤壁赋》和《念奴娇·亦壁怀古》等不朽作品。 D.祭文是祭告死者或天地山川神灵时所诵读的文章。祭祀死者的祭文主要是追念死者身前的丰要经历、 品德、业绩和缺点,以寄托哀思。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 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安慰。 不矜.名节 矜:矜持 B.孟东野往,吾书.于汝 书:写信。 吾往河阳省.坟墓 省:探望,引申为“凭吊” C.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居:居住。 嘉木异石错置.. 错置:放错位置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盘绕。 塞.其隘 塞:关口 6、对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②何为.其然也 ③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④东流入于.潇水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F 7、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寂寥而莫我知也 B.告诉不许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栗深林兮惊层巔B.舞幽壑之潜蛟C.侣鱼虾而友麋鹿D.泣孤舟之嫠妇 9.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将成家而致汝 C.不可以灌溉 牢笼百态 D.白露横江 望美人兮天一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12分,每小题3分) 人有三种记忆 人的第一种记忆是遗传记忆。性细胞中记录了一切生物的结构和活动原则,这些特性随着性细胞世代相传。 遗传记忆惰性大,正是这样才保证了下一代与上一代的相似,才避免了自然界各种因素的混杂。遗传记忆的信息 量非常大,达10的10次幂比特。科学界认为,只要有2%的遗传因子,就能保留人的结构的全部信息。那么 其余98%的遗传因子包含的是什么信息呢?原来,一部分遗传因子是从人类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这部分因子 可以说是自然界赐予的。它们在通常条件下处于隐蔽地位,一旦地球发生灾难,生存条件变得与祖先经历过的相 似的时候,现代人就会产生有助于自己生存的器官 第二种记忆是免疫记忆。人的血液中有着极少的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细胞,它们生存的时间极短,主要职能 是尽量多地消灭人体的敌人。淋巴细胞对侵入血液中的细胞或者简单有害物质作出快速反应,生成抗体,把有害 物质粘住,不让它们进入其他器官。而消灭“来敌”的重任则落在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头上。这些细胞能够毫不费 力地区别外来细胞,能够把它们记住并把记忆保留下来。人一旦得过麻疹或猩红热,就会获得终身免疫力 第三种记忆是神经记忆。当我们说“记性不好”时,指的就是这种记忆。它的信息量高达10的11次幂比特 虽然科学家很早就开始了神经记忆的研究,但对其机制还了解甚少。目前已知的是神经记忆是由几个阶段组成的。 这种记忆先从知觉开始,感觉越强烈,记得越牢。神经记忆分为短期的和长期的两种。短期信息只保留数分钟 如人在听到一个新电话号码后,可以短期记住,直到把它写到纸上。这种记忆量不大,没有经过特别训练的,只 能记住5至7个信息单位,而且时间很短,好在我们电话号码也就是这么几位数。不过,这种记忆十分不牢靠, 只要稍稍分散一下注意力,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果信息十分重要,或者引起了人的很大震动,将来又用得着 那么它就可能变成长期记忆,甚至终身记忆。信息从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的过程称为突变,是位于大脑颞叶 深部的海马发挥了作用 10.根据文意,“遗传记忆惰性大”的意思是() A.遗传记忆随着性细胞世代相传不能变化B.遗传记忆稳定性强,难以改变 C.遗传记忆能保证下一代与上一代相似。D.遗传记忆在通常条件下处于隐蔽状态。 11.对第二段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血液中的吞噬细胞的主要职能是记住侵入人体的外来细胞。 B.淋巴细胞能够把侵入血液中的有毒物质粘住,并阻止它们进入其它器官。 C.人的血液中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是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细胞 D.人具有免疫记忆,若得过麻疹和猩红热,就会获得终身免疫力 1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的结构的全部信息只保留在人体2%的遗传因子中。 B.某些遗传因子常常是隐蔽的,一旦灾难发生,生活环境变了,人就会产生利于自我生存的器官。 C.有的人记忆力很好,常常“记忆犹新”,那是由于他的突变能力很强 D.能否记住信息不是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的主要区别。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A.神经记忆是因人而异的,免疫记忆和遗传记忆是天生的 B.遗传记忆的信息量不如神经记忆的信息量大 C.遗传记忆存在于性细胞中,免疫记忆存在于血液中的某些细胞中。 2
2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7、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寂寥而莫我知也 B.告诉不许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栗.深林兮惊.层巅 B.舞.幽壑之潜蛟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泣.孤舟之嫠妇 9.下列加点词不属于 ...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将成家..而致汝 C.不可以..灌溉 牢笼..百态 D.白露..横江 望美人..兮天一方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 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人有三种记忆 人的第一种记忆是遗传记忆。性细胞中记录了一切生物的结构和活动原则,这些特性随着性细胞世代相传。 遗传记忆惰性大,正是这样才保证了下一代与上一代的相似,才避免了自然界各种因素的混杂。遗传记忆的信息 量非常大,达 10 的 10 次幂比特。科学界认为,只要有 2%的遗传因子,就能保留人的结构的全部信息。那么, 其余 98%的遗传因子包含的是什么信息呢?原来,一部分遗传因子是从人类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这部分因子 可以说是自然界赐予的。它们在通常条件下处于隐蔽地位,一旦地球发生灾难,生存条件变得与祖先经历过的相 似的时候,现代人就会产生有助于自己生存的器官。 第二种记忆是免疫记忆。人的血液中有着极少的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细胞,它们生存的时间极短,主要职能 是尽量多地消灭人体的敌人。淋巴细胞对侵入血液中的细胞或者简单有害物质作出快速反应,生成抗体,把有害 物质粘住,不让它们进入其他器官。而消灭“来敌”的重任则落在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头上。这些细胞能够毫不费 力地区别外来细胞,能够把它们记住并把记忆保留下来。人一旦得过麻疹或猩红热,就会获得终身免疫力。 第三种记忆是神经记忆。当我们说“记性不好”时,指的就是这种记忆。它的信息量高达 10 的 11 次幂比特。 虽然科学家很早就开始了神经记忆的研究,但对其机制还了解甚少。目前已知的是神经记忆是由几个阶段组成的。 这种记忆先从知觉开始,感觉越强烈,记得越牢。神经记忆分为短期的和长期的两种。短期信息只保留数分钟, 如人在听到一个新电话号码后,可以短期记住,直到把它写到纸上。这种记忆量不大,没有经过特别训练的,只 能记住 5 至 7 个信息单位,而且时间很短,好在我们电话号码也就是这么几位数。不过,这种记忆十分不牢靠, 只要稍稍分散一下注意力,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果信息十分重要,或者引起了人的很大震动,将来又用得着, 那么它就可能变成长期记忆,甚至终身记忆。信息从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的过程称为突变,是位于大脑颞叶 深部的海马发挥了作用。 10.根据文意,“遗传记忆惰性大”的意思是( ) A.遗传记忆随着性细胞世代相传不能变化 B.遗传记忆稳定性强,难以改变。 C.遗传记忆能保证下一代与上一代相似。 D.遗传记忆在通常条件下处于隐蔽状态。 11.对第二段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的血液中的吞噬细胞的主要职能是记住侵入人体的外来细胞。 B.淋巴细胞能够把侵入血液中的有毒物质粘住,并阻止它们进入其它器官。 C.人的血液中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是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细胞。 D.人具有免疫记忆,若得过麻疹和猩红热,就会获得终身免疫力。 1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的结构的全部信息只保留在人体 2%的遗传因子中。 B.某些遗传因子常常是隐蔽的,一旦灾难发生,生活环境变了,人就会产生利于自我生存的器官。 C.有的人记忆力很好,常常“记忆犹新”,那是由于他的突变能力很强。 D.能否记住信息不是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的主要区别。 1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 A.神经记忆是因人而异的,免疫记忆和遗传记忆是天生的。 B.遗传记忆的信息量不如神经记忆的信息量大。 C.遗传记忆存在于性细胞中,免疫记忆存在于血液中的某些细胞中
D.免疫记忆有助于增强机体相应的抗病能力,神经记忆则应用于生活学习之中。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齐悼王之后也。悼惠王子孝王将闾,将闾少子封牟平侯,子孙家焉。父丕,博 学,号为通儒。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民所爱。母疾,弃官去。百姓将送塞道,车 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会稽太守。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宠简除烦苛,禁察 非法,郡中大化。征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宠劳之曰: 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 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 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转为宗正、大鸿胪。延嘉四年,代黄琼为司空,以阴雾愆阳免。顷之,拜将作大匠,复为宗正。建宁元年, 代王畅为司空,频迁司徒、太尉。二年,以日食策免,归乡里 宠前后历宰二郡,累登卿相,而清约省素,家无货积。尝出京师,欲息亨舍,亭吏止之,曰:“整顿洒埽(“埽” 通“扫”),以待刘公,不可得止。”宠无言而去。时人称其长者,以老病卒于家。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孙家焉 家:安家、居住B.乃轻服遁归 轻服:穿便装 C.勤苦父老 勤苦:使……辛苦D.以老病卒于家 老病:老毛病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整顿洒埽,以待刘公 皆以美于徐公 B.①以仁惠为民所爱 ②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C.①顷之,拜将作大匠,复为宗正 ②久之,目似瞑 D.①时人称其长者 ②其如土石何 1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直接表现刘宠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①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②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③为人选一大钱受之④清 约省素,家无货积⑤二年,以日食策免,归乡里⑥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②③ B.③④ ⑥ C.①③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2分)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竞夕,民不得安 ②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愚溪诗序》(柳宗元) ③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赤壁赋》(苏轼) 1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东栏梨花(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从诗中“柳深青”、“柳絮飞”可以看出,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2分)
3 D.免疫记忆有助于增强机体相应的抗病能力,神经记忆则应用于生活学习之中。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8~10 题。 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齐悼王之后也。悼惠王子孝王将闾,将闾少子封牟平侯,子孙家焉。父丕,博 学,号为通儒。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民所爱。母疾,弃官去。百姓将送塞道,车 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会稽太守。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宠简除烦苛,禁察 非法,郡中大化。征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宠劳之曰: “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 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 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转为宗正、大鸿胪。延嘉四年,代黄琼为司空,以阴雾愆阳免。顷之,拜将作大匠,复为宗正。建宁元年, 代王畅为司空,频迁司徒、太尉。二年,以日食策免,归乡里。 宠前后历宰二郡,累登卿相,而清约省素,家无货积。尝出京师,欲息亭舍,亭吏止之,曰:“整顿洒埽(“埽” 通“扫”),以待刘公,不可得止。”宠无言而去。时人称其长者,以老病卒于家。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孙家.焉 家:安家、居住 B.乃轻服..遁归 轻服:穿便装 C.勤.苦父老 勤苦:使……辛苦 D.以老病..卒于家 老病:老毛病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整顿洒埽,以.待刘公 ②皆以.美于徐公 B.①以仁惠为.民所爱 ②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C.①顷之.,拜将作大匠,复为宗正 ②久之.,目似瞑 D.①时人称其.长者 ②其.如土石何 1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直接表现刘宠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①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②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 ③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④清 约省素,家无货积 ⑤二年,以日食策免,归乡里 ⑥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20 分) 四、(22 分)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①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愚溪诗序》(柳宗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赤壁赋》(苏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⑴从诗中“柳深青”、“柳絮飞”可以看出,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请结合诗内容对此谈谈 的看法。(4分) 19、默写名篇中的名句(8分)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②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祭 十二郎文》(韩愈) ③溪虽莫利于世,而 ,清莹秀澈 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 《愚溪 诗序》(柳宗元) ④其声呜呜然, ,如泣如诉 ,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 《赤壁赋》(苏轼)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山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相传这诗是晚唐诗人张继在秋闱落第后夜泊姑苏所作。二十几年来,这首诗如同一股挥之不去的意绪,一直 缭绕在我心头。对于我这才华平庸的愚人来说,风雨相伴的自然多是失意,而每每失意之时,我必会反复吟咏此 诗,把诗中的一切景致都看作是哀婉的象征。就算偶有疏狂偷欢之时,但只要一面对残月、啼鸦、寒霜、寺庙、 火,或者是恰逢夜半,甚至是看到姑苏这个词,我都会立刻陷于一种莫名的凄婉之中。浸淫在这种意境中久了 竟是不想出来,就当在参一种苦禅,浮世的种种功利声名都幻成了过眼烟云,而心灵在这种冷冽清远的意境中也 变得透明纯粹起来 正因为这样,多年来,我一直有一种参拜寒山寺的意恳。后来终于在世纪末最后的那个月,那个名副其实的 “夜半”,我去了寒山寺。那时的心情呢,更有一种万事皆空的感觉,那时我刚从医院的手术刀下出来。 但谁能料到,寒山寺居然会是这样的呢? 想象中的寒山寺一定是在一座山上,山上有古树参天,冷石嶙峋,一年四季,林石间都飘渺着隐隐雾气。但 真实的寒山寺却在一处毫无坡度起伏的平地上。四周给一堵黄墙围着,附近不见一棵稍有古意的树。而寒山寺之 所以得名,只不过是寺中曾有一个老和尚叫寒山罢了。怪只怪自己的肤浅了 想象中的江枫渔火,一定是遥遥相对, 宽很阔。残月虽然西沉,但满天星斗倒影江面,夹杂着闪闪渔 火,就算诗人以愁眉相对,也至少可以开阔心境和梦境罢。但谁知现实中的江面已经窄成了小河,驾舟其中,长 篙在握,就可以抵点两岸。而且水流浑浊,根本映照不出星星和残月。所谓枫桥,也只是江南一座普普通通的石 拱桥。或者有些典故吧,不过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要的是一些感观的东西 寺庙有名或无名,一般是以香客的多寡、香火的旺衰来判断。但寒山寺因诗出名,照例说应该保持清幽的诗 意,寺庙中经年只有几个和尚,在闲扫落叶,清煮茗茶。可现实中的寒山寺,由于城市的扩建,已不再地处郊外, 早与闹市杂合了。慕名而来的芸芸众生,不远千里赶来,把大把大把的檀香投入香炉,以求升官发财,福泽世代 殊不知寒山寺仅仅是失意文人参悟浮世苦味之地,前来寒山寺应该是乞求解脱功利,皈依清苦,而不是现在的这 样啊! 冒着醺眼的烟雾在寒山寺转了一圈,只有旁庭五百怒目而视的罗汉与我心有戚戚焉。面对满目俗人俗物,不 怒目才怪呢。免去了听导游讲解《枫桥夜泊》的诗意,免去了排队敲寒山寺钟,免去了寺前留影的机会,我在唇 角挣扎出一朵苦笑,然后嗒然离去。 同车的一个陌生人看出了我的闷闷不乐,便笑道:“如果你是冲着那首诗而来,来是一种遗憾,不来是更大 的遗憾。世事变化,沧海桑田,诗中的意境只存在诗人一刹那间的意念之中啊!” 我心一怔,胸境顿时开阔。是的,假若诗人当年弃船宿寺,恐怕就写不出那份意境了,何况是千年后的我前来寻 踪呢?既然现实中的寒山寺已充满了世俗杂气,我更应该珍惜心中那份圣洁的意境,以此来对抗俗世粗砺的创伤, 就像久抿一杯苦茶,抿到最后,苦味渐失,清爽自然而来。 我原以为在寒山寺会碰上一些心仪心近之人,萍水相逢,便可呼酒买醉!然而没有。独宿姑苏,我只好举杯 邀月了。万物皆异,惟月独古。酒到酣处,我恍惚听见“咣啷”一声,我猜,应该是那个叫张继的诗人随月光魂 魄,从时空隧道中伸出手来,同我碰了一杯。 (选自《新散文周刊》,有改动)
4 ⑵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请结合诗内容对此谈谈 你的看法。(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默写名篇中的名句(8 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②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实为之,其又何尤!——《祭 十二郎文》(韩愈) ③溪虽莫利于世,而__________,清莹秀澈,__________,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愚溪 诗序》(柳宗元) ④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如泣如诉,__________,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苏轼)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18 分) 寒 山 寺 谢宗玉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相传这诗是晚唐诗人张继在秋闱落第后夜泊姑苏所作。二十几年来,这首诗如同一股挥之不去的意绪,一直 缭绕在我心头。对于我这才华平庸的愚人来说,风雨相伴的自然多是失意,而每每失意之时,我必会反复吟咏此 诗,把诗中的一切景致都看作是哀婉的象征。就算偶有疏狂偷欢之时,但只要一面对残月、啼鸦、寒霜、寺庙、 渔火,或者是恰逢夜半,甚至是看到姑苏这个词,我都会立刻陷于一种莫名的凄婉之中。浸淫在这种意境中久了, 竟是不想出来,就当在参一种苦禅,浮世的种种功利声名都幻成了过眼烟云,而心灵在这种冷冽清远的意境中也 变得透明纯粹起来。 正因为这样,多年来,我一直有一种参拜寒山寺的意愿。后来终于在世纪末最后的那个月,那个名副其实的 “夜半”,我去了寒山寺。那时的心情呢,更有一种万事皆空的感觉,那时我刚从医院的手术刀下出来。 但谁能料到,寒山寺居然会是这样的呢? 想象中的寒山寺一定是在一座山上,山上有古树参天,冷石嶙峋,一年四季,林石间都飘渺着隐隐雾气。但 真实的寒山寺却在一处毫无坡度起伏的平地上。四周给一堵黄墙围着,附近不见一棵稍有古意的树。而寒山寺之 所以得名,只不过是寺中曾有一个老和尚叫寒山罢了。怪只怪自己的肤浅了。 想象中的江枫渔火,一定是遥遥相对,江面很宽很阔。残月虽然西沉,但满天星斗倒影江面,夹杂着闪闪渔 火,就算诗人以愁眉相对,也至少可以开阔心境和梦境罢。但谁知现实中的江面已经窄成了小河,驾舟其中,长 篙在握,就可以抵点两岸。而且水流浑浊,根本映照不出星星和残月。所谓枫桥,也只是江南一座普普通通的石 拱桥。或者有些典故吧,不过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要的是一些感观的东西。 寺庙有名或无名,一般是以香客的多寡、香火的旺衰来判断。但寒山寺因诗出名,照例说应该保持清幽的诗 意,寺庙中经年只有几个和尚,在闲扫落叶,清煮茗茶。可现实中的寒山寺,由于城市的扩建,已不再地处郊外, 早与闹市杂合了。慕名而来的芸芸众生,不远千里赶来,把大把大把的檀香投入香炉,以求升官发财,福泽世代。 殊不知寒山寺仅仅是失意文人参悟浮世苦味之地,前来寒山寺应该是乞求解脱功利,皈依清苦,而不是现在的这 样啊! 冒着醺眼的烟雾在寒山寺转了一圈,只有旁庭五百怒目而视的罗汉与我心有戚戚焉。面对满目俗人俗物,不 怒目才怪呢。免去了听导游讲解《枫桥夜泊》的诗意,免去了排队敲寒山寺钟,免去了寺前留影的机会,我在唇 角挣扎出一朵苦笑,然后嗒然离去。 同车的一个陌生人看出了我的闷闷不乐,便笑道:“如果你是冲着那首诗而来,来是一种遗憾,不来是更大 的遗憾。世事变化,沧海桑田,诗中的意境只存在诗人一刹那间的意念之中啊!” 我心一怔,胸境顿时开阔。是的,假若诗人当年弃船宿寺,恐怕就写不出那份意境了,何况是千年后的我前来寻 踪呢?既然现实中的寒山寺已充满了世俗杂气,我更应该珍惜心中那份圣洁的意境,以此来对抗俗世粗砺的创伤, 就像久抿一杯苦茶,抿到最后,苦味渐失,清爽自然而来。 我原以为在寒山寺会碰上一些心仪心近之人,萍水相逢,便可呼酒买醉!然而没有。独宿姑苏,我只好举杯 邀月了。万物皆异,惟月独古。酒到酣处,我恍惚听见“咣啷”一声,我猜,应该是那个叫张继的诗人随月光魂 魄,从时空隧道中伸出手来,同我碰了一杯。 (选自《新散文周刊》,有改动)
高二语文试题答题卷 说明:1、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2、注意卷面整洁、 书写规范。3、将班级、姓名、学号分别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4、分值150分,时量150 2007.4.24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第1卷(选择题43分) 、三(11+3+5*2=43分)(1-4、10-16每题3分,5-9每题2分) 10111213141516 第Ⅱ卷(107分) 四、(22分)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3分) ②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愚溪诗序》(柳宗元)((2分)) ③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赤壁赋》(苏轼)(3分) 1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1)从诗中“柳深青”、“柳絮飞”可以看出,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2分)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请结合诗内容对此谈谈 你的看法。(4分) 、默写名篇中的名句(8分) ①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陈情表》) ②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一一《祭 十二郎文》(韩愈) ③溪虽莫利于世,而 清莹秀澈 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一—《愚溪 诗序》(柳宗元
5 高二语文试题答题卷 说明:1、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2、注意卷面整洁、 书写规范。3、将班级、姓名、学号分别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4、分值 150 分,时量 150 分钟。 2007.4.24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第 1 卷(选择题 43 分) 一、 二、三(11*3+5*2=43 分)(1-4、10-16 每题 3 分,5-9 每题 2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第Ⅱ卷(107 分) 四、(22 分)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①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愚溪诗序》(柳宗元)((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赤壁赋》(苏轼)(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⑴从诗中“柳深青”、“柳絮飞”可以看出,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请结合诗内容对此谈谈 你的看法。(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默写名篇中的名句(8 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②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实为之,其又何尤!——《祭 十二郎文》(韩愈) ③溪虽莫利于世,而__________,清莹秀澈,__________,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愚溪 诗序》(柳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