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陶「9 《黑陶蛋壳杯》(现藏山东省博物的出土于山东日照。高26.5厘 米。造型严谨,比例匀称,一如现在的高脚杯。其材质是细泥黑闖 胎体像蛋壳·样匀薄,表面光滑且有细细的纹饰,显得高贵、典雅 ▲黑陶蛋壳杯 ▲白陶需 据专家们分析、这些远古陶器,大多采取用手捏制、用泥条盘筑或原 始模制等三种方法成形,干后经打磨,再低温烧烤面成。优美的器形、实 川的功能、活泼奔放的纹饰,无不凝聚着先民们的智慧和汗水,同时也寄 寓着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随行时间的推移,我国的制陶工艺历代都有传承和发展,如先秦的印 纹硬网、汉代的低温铅釉陶、唐代的三彩陶等。直至今天仍兴盛不衰,有 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器、广东石湾的陶器、安徽界首的釉陶、山东淄博的绛 色网等,可谓多姿多彩,为中国的制陶史谱写着新篇章。 复习题; 在这些远古陶器中你最喜欢哪几种?为什么? 思考题: 白陶器在造型上有什么特色?
10中国美木欣赏中国点代工艺美术欣赏 第三讲瓷器 瓷器是以高岭土等原料制成器物坯体,干燥后施釉,经高温烧 制而成的器具。它与陶不同,坯体细密不吸水,呈半透明状,叩击 有声,表面光亮平滑,色泽清纯洁净,既可实用又有赏心悦目的欣 赏价值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的雏形最早出现于商代,至 东汉晚期青瓷的出现,揭开了人类制瓷史的第一豇,从此瓷器便逐 渐跃居工艺品的主导地位。隋代又烧制成了通体施白釉,釉色泽 ▲白釉象首龙柄壺 清丽典雅的自瓷,如出土于陕西两安隋代李敬训的《白釉象首龙 柄壶》(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整体造型敦厚,象头形流和饮水状龙 首形柄,设计得巧妙实用,又有生命情趣,白瓷白釉愈显素雅高贵。 到十分重视文化的末代,制瓷业空前繁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 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步形成了六个瓷窑体系。工艺制作和形式风格, 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如纹样严谨的定窑印花白瓷、犀利潇洒的耀 州窑刻花青瓷、窑变色如晚霞的钧窑瓷、色质如玉的景德镇白瓷、 中国瓷器早已名扬四海 民间色彩浓郁的磁州窑白地黑花瓷、苍翠欲滴的龙泉窑青瓷等。它 在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航海家们名扬海内外,为中国制瓷工艺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到过的地方,都先后发掘出大 量中国瓷器 上图为印度尼西亚苏丹王 宫收藏的中国明代瓷盘,下图 为肯尼亚一座穆斯林古墓塔, 上面用中国瓷盘作为装饰。中 国瓷器艺术砖播之广,由此可 见一斑
第二讲器「11 IRO ▲贯耳炉 《贯耳瓶》(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滴32厘米,系宋代官、哥、钧、 汝、定五大名窑之一的官窑制品。所谓官窑,是皇家直接管辖的瓷 3绘彩 窑。据记载,北宋徽宗年间和南宋都设置官窑,烧制宫廷用瓷。这 件贯耳瓶仿青铜器的造型,吉朴、敦厚,通身着粉青釉,釉层厚 润、晶莹如堆脂。釉面有冰裂开片纹,瓶口及耳处略呈浅紫色于似 有似无间.使此瓶更显涧泽、凝重而含蓄。《贯耳炉》(现藏北京故 宫博物院高8.3厘米,传为宋代哥窑烧制。据传,南宋时浙江处州 龙泉县,有章氏两兄弟,各主一窑,哥哥章生一的窑称“哥窑”,弟 弟章生二的窑称“龙泉窑"。此件贯耳妒也借鉴占铜器造型,庄重稳 定,又不乏生动的变化。最具特色的是通体龟裂的开片纹。开片纹 4,过翰 最初是由于瓷器冷却时,胎与秈收缩系数不一而造成的缺陷,但人 们却从中感受到一种天然的纹理美,索性把它作为特殊的装饰。其 方法是,器物出窑后先用草木灰涂抹器表,使灰土进入裂纹中,呈 糕色。后开的细小裂纹则呈黄褐色,黑黄交错,故有“金丝铁线” t 之称 选自天工 A 的 过 1.制胎 2汶水 5.窑烧
12中国美术欣赏|中图古代工艺美术欣赏 ▲玫瑰紫釉盆托 《玫瑰紫釉盆托》(现藏北京 故宫博物院滴高6.2厘米,口径19 厘米,是宋代钧窑制品。钧窑位 于河南禹州神至镇,产品以“釉 具五色,艳丽绝伦”面称誉一 方。此件盆托丰厚、沉稳,以圆 为整体造型的基础,口沿为六 瓣菱花形,腹部以12条凹线使 器形于统一中富有变化。特别 是在釉烧过程中,釉料流动形 成釉层厚薄不均而呈现的玫瑰 紫与金黄色,衔接自然微妙,颇 具虚实晕染之趣 白瓷孩儿枕 《白瓷孩儿枕》(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高18.3厘米,长30厘 想一想,自然形态的瓷土米。瓷枕是我国古代夏季用的卧具,始于隋盛行于唐。据说扰着 经过塑形、彩绘、上釉、再用它睡觉可明目益睛,故贵胄、百姓多用之。至宋代,瓷枕的样式 神奇的火烧后,出现了丰富多 彩的作品,这对人类来讲,是 很多,以定窑和景德镇烧制的孩儿形瓷枕最为精美。此件是宋代 多么神奇的一件事 定窑孩儿枕传世珍品。整体造型为一俯卧姿态的儿童,巧妙地借 小孩背为枕面,自然面贴切。孩子的神情动态和衣纹,刻得极 为细腻精致。质地洁白,釉层均匀,釉色白润如玉,给人以莹润 滑滋、柔和温馨的美感
元代的制瓷工艺改变了前代“重釉轻胎”的倾向,在胎质方面 达到了“冰肌玉骨”的境界,烧制出许多颇有气势的大型作品。用 钻为主要成分的颜料,将纹饰描绘在坯胎上,着透明釉再烧制而成 的釉下彩青花瓷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制瓷工艺又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现藏南京博物院为元代晚期青花 瓷珍品,出土于江苏江宁沐英墓。据说因此种瓷瓶口小,只能插入 梅枝而称其为“梅瓶”。这种器形流行于宋、明、清各代。此梅瓶高 44,通体绘有青花纹饰,腹部绘“萧何月下追韩信”汉代人 物故事画。纹饰繁复精微,既有其象人物又有变形图案.主次分明 又浑然一体。宝蓝色花纹鲜艳亮闈,稳定不褪脱,面色明净,有如 传统水墨画般的雅致。苍翠浓艳的青花色,配以端庄的造型和洁白 致密的胎质,使它显得更加清丽优雅,超凡脱俗。 明清两代的彩瓷工艺,可谓中国4000年制瓷艺术的一个总结。 其造型新巧、胎骨精细、图案华丽、色彩缤纷,达到了历史的最高 水平《斗彩鸡缸杯》(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高33厘米明代成化年▲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间出品。此杯造型简洁,口大壁高,内壁洁白明净,外壁白中泛青。 用斗彩工艺描绘四组纹饰。所谓斗彩,即先用青花颜料在胎底上勾 出纹样的轮廓,再透明釉,经高温烧成青花瓷,然后在青花轮廓 线间填色,后加温烧彩,取得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斗艳争奇的艺术 效果。此小杯绘有花卉、柱石、母鸡啄食、雄鸡引颈、雏鸡戏要等 花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多变,小巧精致,美艳怡人 《各色五彩大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为清乾隆年间景德镇官 ▲斗彩鸡缸杯 窑烧制,高864厘米。造型庄重大气,装饰精美华丽,各种名贵彩 轴和彩绘图案多达十几种。由于这些釉色和彩绘在窑中所需的温度 V各色五彩大瓶 和其他条件各不相同,所以制作工序繁缛复杂,难度很大,需要高 超的技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此瓶分段烧成,后黏合,衔接处再涂 以金彩。纵观上下各道色釉、彩绘,均色泽艳丽,无一瑕疵,令人 产生目不暇接,琳琅满目的感觉。 中国瓷器,从隋唐时期便开始向外域流传。宋、元、明、清各 代,瓷器都作为重要商品行销全世界,所以中国向有“瓷国”之称 誉。制瓷工艺代代都有传承和创新。目前我国仍有江西景德镇、湖 不 南酸陵、广东枫溪、河北唐山、浙江龙泉、陕西耀州等著名瓷器产 地,它们生产的各具特色的瓷器,对满足人民的生活和审美需要, 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都起着重要作用。 复习题: 青花瓷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思考题 为什么说明、清两代的彩瓷工艺是中国制瓷艺术的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