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学综合知识用:②和弦式织体,应用极广,可以与旋律同步,也可以与旋律形成平衡的声部关系:③展开的伴奏音型式织体,或由特定节拍组合构成节奏音型,或由短小旋律构成旋律音型等,按照音乐发展需要而变化,甚至产生展开性感觉。2)复调化织体是若干旋律声部的同时结合,各声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根据声部结合形式,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①对比复调由数条不同特点、不同性质的旋律线相互结合,织体比较复杂,在突出内容和塑造形象上起到十分鲜明的作用,也可以通过对比加强矛盾冲突;②支声复调形态为某些声部与主要旋律偶然分离,出现同一声部不同变体的对位化旋律,声部的复杂化介于主调织体与对位化复调织体之间。除主要旋律外,其他声部称为支声部,起到丰富、润饰、补充和烘托主要旋律的目的,使不同音乐形象互相融合、互相对照:③模仿复调是同一音乐片断在不同声部按照不同顺序出现,音乐材料按照模仿的方式发展,达到加强主题印象,造成激动或紧张气氛的目的。谱例24: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0.No.2)第三乐章第1—17小节十27
曲式学基础知识问答-七-该乐章属于单三部曲式,开始即采用了类似赋格的复调化织体写作。上例前乐句第1一4小节低音部为主题,第5一8小节高音部八度呼应模仿答题,下方为对题,对题成为后乐句扩展的材料来源。后乐句从第9小节开始,主题上行五度模进,在C大调上属答题,第914小节下方声部为第5一8小节对题的变奏,第15小节转入主调音乐写作。展开性的中部亦不断采用呼应模仿手法发展。20.再现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某一音乐片断或主题陈述之后,经过其他曲式基本部分的发展,再出现原始音乐片断或主题称为“再现”。其特征是1)再现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重复,但不是立即重复,而是经过一段间隔之后的重复。“再现”的重复有呼应的含义,它与原始陈述的呼应体现了乐曲主题的穿、材料的统一,是构成曲式的重要手法之一,这使“重复”与“再现”两者具有了相同的形态和不同的结构意义,两者在称谓和意义上很容易混淆,学习时应注意区别。28
曲式学综合知识2)再现条件中的“经过其他曲式基本部分”,通常指对比主题的陈述或原始主题的展开陈述,不包括附属部分。比处的附属部分主要指音乐片断之间的连接,因为连接往往不具有独立的主题含义。3)再现所指的重复并不仅仅是原样重复,还应该包括变奏重复等,甚至可能变化非常大。根据变化的程度,通常分为原样再现、简单再现和动力化再现等类型。4)音乐材料的再现可能是某个片断,也可能是较长且相对完整的独立部分,后者形成所谓的再现部。如果再现的规模不大,且不具有独立性,那么它在材料统一、音调集中等方面的作用就更加明显。5)再现不仅包括音乐材料,还包括构成音乐的其他要系。在古典音乐中,材料和调性的再现是曲式的重要构造力:而在近现代音乐中,速度、力度、节奏型、织体、音色等很多音乐要素的再现也可能成为重要的音乐结构力。21.什么是静止再现?静止再现时结构和内容不作本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原样再现和简单再现两种。原样再现是在再现位置原样重复曲式的第一部分,包括旋律、织体、和声等各要素的原样重复,但演奏力度和速度等方面可能有变化。在音乐作品中,原样再现可能通过反复记号来标记,也可能将乐谱原样记录一遍。简单再现则是将原有内容稍加变化地加以重复或变奏,是具有独立性和相对发展性的部分,最常见的是装饰性变奏,不改变主29
曲式学基础知识问答题的基本骨架。简单再现主要特征如下:1)不引进新的主题材料,没有中部的特性化材料,仅仅对主题材料原样重复或装饰性变化重复。即便扩展,也多以重复、模进等方式为主。2)通常主题材料与调性、和声同时再现,常采用第一部分的调式调性,也可能主题材料先行再现,调性延迟再现。3)一般在主调上完满终止,但有时作适当扩充,通过不完满终止、阻碍终止及同一材料不断发展来完成。有时再现部也可能通过向下属方向离调等方式引起扩充,形成作品的第二次高潮。4)结构上除与呈示段保持平衡外,大多是扩展,缩减的情况极少。有时可能会出现缩减的情况,主要见于呈示段为复乐段或乐段重复等情况,再现时为乐段结构。谱例25: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7)第三乐章第1一8小节-该乐章属于复三部曲式,乐谱结束于“D.C.”,要求从开始反复30
曲式学综合知识至第96小节“Fine”处结束。这种反复属于原样再现。谱例26:柴科夫斯基《七月——刘者之歌》(Op.37)第1—4小节热用该曲属于单三部曲式,其再现段是简单再现,仅仅改变了第一次陈述的织体。22.什么是动力化再现?动力化再现变化比较大,再现时第一部分音乐要素作了剧烈改变,引入了新的乐思,改变了第一部分音乐形象和性格,加强了音乐紧张度,在结构和内容上形成本质的变化。动力化再现主要采用以下手法:1)主题变奏:不局限于装饰性变奏,主题常在剧烈扩展中引入新调性、新材料等因素,最有效的办法是形成整个作品高潮。换言之,是否形成高潮对动力感的强弱有直接影响。2)织体形态变奏:主调音乐与复调发展手法交替,引入支声复调、对位复调、模仿复调等因素,如形成卡农式发展,声部呼应,甚至出现赋格段。如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0,No.2)第三乐章属于单三部曲式,第一部分从复调的赋格化手法开始,而再现部分则采用装饰性变奏,旋律掩藏在十六分音符的织体化旋律中。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