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学基础知识问答曲式学着眼于音乐作品曲式结构分析。事实上,具体到每一首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都是不尽相同的,只有选择不同音乐作品的典型结构.结合不同音乐风格进行系统、全面地比较分析,才能客观地部析、研究这些充满个性的作品,准确地把握其结构规律,并从中探索作曲家的创作心路。2.怎样理解曲式与体裁的关系?“曲式”与“体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曲式针对的是音乐作品的结构,研究的是音乐作品结构的划分、构成各结构部分的各种要素相互之间的联系规律。而音乐体裁泛指音乐的各种样式和类别,概念不太确定。根据演奏形式,器乐体裁可以分为交响乐、室内乐、重奏、独奏等:根据某种艺术特征,音乐作品文可以分为浪漫曲、进行曲、夜曲、圆舞曲、练习曲、前奏曲等。而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体裁文常分为民歌、曲艺、歌舞、戏曲和器乐等五大类,每个大类下面又可以分为很多子类。同类音乐体裁往往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在创作与演奏等方面有很多相通之处。曲式和体裁虽然不是同一个概念,但它们之间常有一定的联系,甚至有些方面还容易混淆。如回旋曲与回旋曲式就具有同一性,回旋曲的结构通常都是回旋曲式;奏鸣曲与奏鸣曲式具有兼容性,奏鸣曲作为大型奏鸣套曲的简称,通常包含奏鸣曲式乐章:变奏曲与变奏曲式有相通性,绝大部分变奏曲的结构就是变奏曲式,但也有例外,如固定低音音型变奏。作曲家习惯于将此类变奏也命名为某某变奏曲,但因为音型的长度太短,表达能力受到限制,所2
曲式学综合知识以,固定低音音型变奏的曲式结构往往取决于上方声部的结构特征,与变奏曲式没有直接关系。(参见“固定低音音型变奏有哪些特征?一节)“有些体裁的名称可以直接作为乐曲的命名,如《嘉禾舞曲》、《圆舞曲》、《交响曲》、《清唱剧》等。而用曲式的名称作为作品命名的则甚少,我们见到的只有《回旋曲》、《变奏曲》,可能是因为这两个名称也一定程度地表明了音乐性格或手法。而那些单纯说明数量”的如“二部曲式,、“三部曲式”等曲式名称,是没有人将它们作为音乐作品命名的。”Q3怎样分析音乐情绪和形象?音乐作品都有塑造音乐形象的功能,都会引起人的情绪反应与变化,直接使人产生情绪体验。“音乐形象分析是一种常用的音乐分析方法,它强调以音乐作品的总谱、音响以及与创作相关的背景因素等音乐事实为依据,以分析者本人的总谱阅读、音响感受以及对创作背景的了解和理解为参照,将作曲家创作的原始动意、作品完成之后的音乐形式因素以及分析者本人的主观感受(或理解)几方面结合起来,相互作用,综合判断,从动意到结果、从形式到内容、从客观事实到主观感受地说明音乐形象表达过程,从中归纳有意义、有特点的形象表达手段,并做出必要的理论总结或评价,这就是形象分析的主要的意义和任务。②①谢功成《曲式学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第7页。②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第39页。3
曲式学基础知识问答分析音乐情绪和形象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音乐情绪通过音乐形式反映出来,分析的依据在于音乐作品的本身。要避免形式主义,不要将音乐彻底“符号化”,更不能将音乐形式和音乐形象牵强附会地一一对号。2)曲式分析的实质是在乐谱、音响、创作背景和音乐形象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联系,不能脱离作曲家的创作意图随意发挥。4.曲式的基本部分有哪些功能?曲式由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组成。基本部分主要是各主题初次陈述及其展开段落、中间段落和再现部分,无论是增加还是省略,都对曲式结构造成直接影响。主要主题初次陈述的结构名称可能有差异,如单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复三部曲式的第--部分、回旋曲式的叠部、奏鸣曲式的呈示部等,但都位于基本部分的开始位置,一般采用呈示性写法,结构规模及长度依据曲式和作品的规模可大可小。中间陈述位于乐曲的中间部分,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有几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不同的写法:可能揭示新的主题,这时往往保持呈示性写法,结构相对比较规范,如单三部曲式的对比中部、复三部曲式的三声中部、典型回旋曲式的插部及回旋奏鸣曲式的中间插部等;也可能是主要主题的展开,即以曾经陈述过的主题材料为基础,将其进一步发展,深化主题或赋予主题以新的意义如单三部曲式的发展中部、复三部曲式的插部等,最典型的是奏鸣曲式的展开部。再现部分是主要主题在中间陈述之后的重复出现,体现了曲4
曲式学综合知识式最重要的美学原则,是促进整个曲式统一的基础,存在于绝大多数的传统曲式结构之中。5.曲式的附属部分有哪些功能?音乐作品曲式结构中,基本结构之外的部分都属于附属部分,一般不影响曲式的类型,不直接参与曲式结构的形成,主要包括引子、连接部和结束部分。引子是进入乐曲基本部分之前的准备,通常位于乐曲或所准备的某一部分之前,可能属于整个乐曲,也可能属于乐曲的某一部分,其长度与整个作品规模相适应。引子常以后面主题的某些因素为基础,如旋律片断、织体形态、节奏音型等,甚至仅用一个和弦重复引导基本部分的呈示。引子一般没有清晰的主题感,以免削弱基本主题的主导地位。为乐思发展的需要,某些曲式结构中引子也可能形成独立引子主题。谱例1:格里格《阿尼特拉舞曲》(Op.46,No.3)第1—6小节花油广广该曲属于单三部曲式。上例为乐曲引子,其中第1一2小节的属和弦是引子中的小引子,第3一6小节形成引子主题,贯穿全曲,成为全曲材料发展的核心要素,在第一乐段、中间乐段和再现段都起到重要作用。5
曲式学基础知识问答连接部分位于所连接的两个曲式基本部分之间,具有承前后后的作用,既是前面部分音乐成分的某种补充,文是后面部分主题形象的准备,主要通过调性布局和音乐材料的转换实现连接过渡。连接部分规模主要受曲式类型的影响,没有固定长度:短的可能是一个乐句(可以叫连接句),甚至是几个过渡和弦;长的则可能是一个乐段(可以叫连接段),也可能大到几十小节、上百小节,形成音乐的高潮,衬托、转换、深化主题。在奏鸣曲式和回旋奏鸣曲式的呈示部与再现部中,位于主部和副部之间的连接过渡部分又称为“连接部”。结束部分位于基本部分之后,可能是某一部分的结尾,叫做“结束部”(如奏鸣曲式的呈示部由主部、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组成);可能是整部乐曲的结尾,叫做“尾声”或“结尾”。结束部分长短不一,较短的结束部分常见于乐曲完满终止之后的补充终止,终止型写法,巩固、强调结束的乐思;较长的结束部分可能对前面陈述的主题部分完整地回顾与展开,也可能形成全曲的高潮。语例2:贝多芬《钢琴奏鸣曲》(0p.53)第三乐章第14小节(该乐章属于回旋曲式,整个乐章543小节,尾声长达200小节,可以划分为第344一402小节、第403一484小节、第484一543小节等三个部分,主要对叠部材料变奏,并形成高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