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2)刑法分论 Criminal Law l 主讲人:彭勃 深圳大学法学院
刑法学(2)刑法分论 Criminal Law II 主讲人: 彭 勃 深圳大学法学院
刑法学(2) 案例2001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就曾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部署迫捕在逃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嫌疑人的战斗。当天,新华社播发消 息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4000多名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携公款50 多亿元在逃。其中,有的已潜逃出境,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使一些 国有公司、企业难以为继,社会危害十分严重。” 法条链接: ①2003年8月《关于党政机关、司法公安部门人员出境、出国通行证、护 照管理措施》紧急通知下发,县处级以上干部出境通行证、出国护照, 交由上级组织部门统一管理。仅8月3日晚至8月5日,在北京、天津、上 海、广州、沈阳、深圳、珠海、昆明等口岸和航空港,就查获60多名持 护照或通行证企图外逃的干部,其中有7名副厅级官员,都持有金融机关、 海关核准携带出境的外汇证明,携款最少的一名经贸干部,随身携带60 万欧元。 ②2003年12月10日,中国政府代表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上签了字。 这是联合国通过的第一个专门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 ③2003年9月底,《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生效
刑法学(2) 案例 2001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就曾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部署追捕在逃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嫌疑人的战斗。当天,新华社播发消 息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4000多名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携公款50 多亿元在逃。其中,有的已潜逃出境,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使一些 国有公司、企业难以为继,社会危害十分严重。” 法条链接: ①2003年8月《关于党政机关、司法公安部门人员出境、出国通行证、护 照管理措施》紧急通知下发,县处级以上干部出境通行证、出国护照, 交由上级组织部门统一管理。仅8月3日晚至8月5日,在北京、天津、上 海、广州、沈阳、深圳、珠海、昆明等口岸和航空港,就查获60多名持 护照或通行证企图外逃的干部,其中有7名副厅级官员,都持有金融机关、 海关核准携带出境的外汇证明,携款最少的一名经贸干部,随身携带60 万欧元。 ②2003年12月10日,中国政府代表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上签了字。 这是联合国通过的第一个专门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 ③2003年9月底,《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生效
刑法学(2) 屈考 ①双重归罪 ②追诉时效 ③返还资产 ④赃款分享 ⑤国际引渡→2000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 颁布实施
刑法学(2) 思考: ①双重归罪 ②追诉时效 ③返还资产 ④赃款分享 ⑤国际引渡→2000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 颁布实施
刑法学(2) 第2单元危害国家安全罪 、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法条范畴 1、刑法分则第1章第102-113条 2、香港和澳门基本法第23条 “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祖国、煽动叛 乱、颠覆中央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禁止外国的政治 性组织或团体在特别行政区内进行政治活动,禁止恃别行政 区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与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 系 、内地刑法中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概述 1、概念二针对国家存立的犯罪,指危害国家安全与存在 及相关重大利益的犯罪行为(针对国家内部秩序的犯罪和针 对国家外部秩序的犯罪)
刑法学(2) 第2单元 危害国家安全罪 一、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法条范畴 1、刑法分则第1章第102-113条 2、香港和澳门基本法第23条 “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祖国、煽动叛 乱、颠覆中央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禁止外国的政治 性组织或团体在特别行政区内进行政治活动,禁止特别行政 区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与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 系。” 二、内地刑法中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概述 1、概念=针对国家存立的犯罪,指危害国家安全与存在 及相关重大利益的犯罪行为(针对国家内部秩序的犯罪和针 对国家外部秩序的犯罪)
刑法学(2) 、内地刑法中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概述 2、97刑法中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历史沿革 79刑法分则第1章→97刑法分则第1章;共12条, 12个罪名→最高院《确定罪名的规定》 3、从反革命罪与到危害国家安全罪 ①反革命罪涵义不确定性(政治概念而非法律概念) ②认定时强调人的主观性(反革命目的如何认定?) ③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化需要 ④符合国际惯例(政治犯不能引渡?) ⑤适应一国两制的需要 ⑥与其他章节的犯罪发生冲突(Ex:组织越狱与脱逃 罪;反革命杀人与故意杀人)
刑法学(2) 二、内地刑法中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概述 2、97刑法中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历史沿革 79刑法分则第1章→97刑法分则第1章;共12条, 12个罪名→最高院《确定罪名的规定》 3、从反革命罪与到危害国家安全罪 ①反革命罪涵义不确定性(政治概念而非法律概念) ②认定时强调人的主观性(反革命目的如何认定?) ③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化需要 ④符合国际惯例(政治犯不能引渡?) ⑤适应一国两制的需要 ⑥与其他章节的犯罪发生冲突(Ex:组织越狱与脱逃 罪;反革命杀人与故意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