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宣武区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2005.1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将第I卷的答案填在答题表中,第Ⅱ卷则在原试卷上作答; 3.考试结束,试卷与答案一并上交。 第Ⅰ卷(共20分) (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遏(e)制 涟漪(y) 炫(xuan)耀挥斥方遒(qu) B.绮(q)丽慰藉(j) 邂逅( xiahou)蓊蓊( wengweng)郁郁 C.佝偻(gou6u)踟蹰( chichu)跫(qng)音含情脉脉(momo) D.蹉跎( tuotuo)静谧(m)袅(niao)娜 强劲(ing)有力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竞标斑斓残羹义愤填赝 B.叫嚣枯槁廖廓安之若素 C.苍茫雾蔼絮语不落巢臼 D.压榨隐秘诅咒迥然不同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山上有了小屋,好比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 的色彩。 (2)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残病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 的路。 (3)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 (4)青年人富有遐想和抱负,对美好的未来有着 A.灵动焦虑荣华向往 B.灵动焦灼荣华憧憬 C.灵秀焦虑繁华憧憬 第1页
- 1 -
D.灵秀焦灼繁华向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和出身阶级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B走进第一陈列室,大家便看到了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的东西和书籍。 C.亚马逊网络书店的排行榜上,女作家耶利内克的作品销量有了惊人的增长 D数字显示,新交通规则的颁布施行,有效地防止了此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5请指出下面成语典故与其出处对应有误的一项( A.“门庭若市”—《国语》 B.“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C.“青出于蓝胜于蓝”—《荀子》D.“望洋兴叹”—《庄子》 (10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10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越国以鄱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 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 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 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6.下列句中不存在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失其所与,不知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公曰……亦去之 8.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吾其还也 夫晋何厌之有 第2页
- 2 -
邻 C.焉用亡郑以陪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以乱易整,不武 9对下列句中的省略成分进行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驻扎于)函陵,秦军(驻扎于)氾南 B.今急而求子,(这)是寡人之过也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亡郑)烦执事 D.(秦)朝济而(晋)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佚之狐在国家危亡的关头,全力推荐烛之武,从而使郑国避免了一场浩劫。 B郑伯在大敌当前之时,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终于使烛之武肯于为国效力。 C烛之武的论析由于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且入情人理,终于打动了秦穆公。 D.晋文公不得不承认烛之武的力量,打消了原先的念头,最终解去郑国之围。 第I卷答题表(20分,每小题2分) 题号 23456 78910总分 答案 第Ⅱ卷(共80分) 、(8分) 11将下列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第3页
- 3 -
四、(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 我与地坛(节选) 史铁生 (1)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 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芫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2)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 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 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 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 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3)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四 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 墙又散落了玉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 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 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捋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 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4)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 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 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5)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 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 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 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 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 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权树枝 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 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 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 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 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寒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因子荒芜但 并不衰败。 (6)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 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平方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 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 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 第4页
- 4 -
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 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 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 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 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 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 (⑦)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 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 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 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十五年中,这古园 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 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 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璧如冬天雪地上孩子 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 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 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因中,漖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 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 卧,满因中播散着熨怗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 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 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12.上面的这段文字是《我与地坛》的第一节,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段所选文字的主 要内容。(3分 答:上面这段所选文字集中地表达了□(不超过10 个字)。 3.(5分) ①对第2段中“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句,应如何理解?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3分) 答 ②第5段中“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 另一个世界”,作者所说的两个“世界”具体指的是怎样的世界?(2分) 答 第5页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