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08必修(4)文言文单元练习 gaolong8899163com 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项是() A“今夫颛臾”、“君子疾夫舍曰”、“夫如是”、“相夫子”四个“夫”读音、词义都相同。 B“后世必为子孙忧”与“吾恐季孙之忧”的两个“忧”,词性相同,而词义不同 C“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不”,“盖均无贫”中的“无”都是否定的副词。 D“安无倾”与“则安之”两个“安”用法相同 1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4.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 A既来之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C则安之 D吾恐季孙之忧 15.请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 ①②③ 16.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 A远方的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B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C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D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17.孔子批评冉有,说了哪几点道理,作出简要回答 ①②③ 寡人之于国也 、基础知识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夫颛臾,者先王以为东蒙王 D、用心一也 3、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王好战,请以战喻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007-2008 必修(4)文言文单元练习 gaoyong8899@163.com 11 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项是( ) A“今夫颛臾”、“君子疾夫舍曰”、“夫如是”、“相夫子”四个“夫”读音、词义都相同。 B“后世必为子孙忧”与“吾恐季孙之忧”的两个“忧”,词性相同,而词义不同。 C“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不”,“盖均无贫”中的“无”都是否定的副词。 D“安无倾”与“则安之”两个“安”用法相同。 1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 A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C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4.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 ) A 既来之 B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C 则安之 D 吾恐季孙之忧 15.请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 ① ② ③ 16.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 ) A 远方的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B 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C 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D 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17.孔子批评冉有,说了哪几点道理,作出简要回答。 ① ② ③ 寡人之于国也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夫颛臾,者先王以为东蒙王 D、用心一也 3、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 )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王好战,请以战喻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00-2008必修(4)文言文单元练习 gaolong8899163com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③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④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孟子引用士卒作战“弃甲曳兵而走”作比喻为的是要 6、从文中看,孟子所谓的“王道”就是,实行王道后的理想社会是 课内文段阅读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语段,完成7-11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 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畜:牲畜B.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 C.谨庠序之教 庠序:学校D.黎民不饥不寒黎民:百姓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申之以孝悌之义/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王好战,请以战喻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移其粟于河内 D.非我也,兵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活用现象不同类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10.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1.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2007-2008 必修(4)文言文单元练习 gaoyong8899@163.com 12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③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④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孟子引用士卒作战“弃甲曳兵而走”作比喻为的是要__________________ 6、从文中看,孟子所谓的“王道”就是______,实行王道后的理想社会是____________ 二、课内文段阅读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语段,完成 7-11 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 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鸡豚狗彘之畜. 畜:牲畜 B.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陈述 C.谨庠序..之教 庠序:学校 D.黎民..不饥不寒 黎民:百姓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申之.以孝悌之义/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王好战,请以.战喻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移其.粟于河内 D.非我也.,兵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活用现象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10.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1.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