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财政平衡公式(P317-318) (1)1953-1993年的财政平衡公式 财政盈余或赤字=(经常收入+公债收入)一(经常支出+ 投资支出+公债还本付息支出) 称“硬赤字”(前计划经济国家用) (2)1994年至1999年的财政平衡公式 财政盈余或赤字=经常收入一(经常支出+投资支出) 称“软赤字” (3)2000年开始的财政平衡公式 财政盈余或赤字=经常收入一(经常支出+投资支出+公债 利息支出) 国际惯例、(西方国家普遍采用) 问:第一种赤字口径与第二种赤字口径相比,谁大?第 二种赤字口径与第三种赤字口径相比,谁大?
1.1 财政平衡公式(P317-318) ▪ (1)1953-1993年的财政平衡公式 • 财政盈余或赤字=(经常收入+公债收入)-(经常支出+ 投资支出+公债还本付息支出) 称“硬赤字” (前计划经济国家采用) ▪ (2)1994年至1999年的财政平衡公式 • 财政盈余或赤字=经常收入-(经常支出+投资支出) 称“软赤字” ▪ (3)2000年开始的财政平衡公式 • 财政盈余或赤字=经常收入-(经常支出+投资支出+公债 利息支出) 国际惯例、(西方国家普遍采用) ▪ 问:第一种赤字口径与第二种赤字口径相比,谁大?第 二种赤字口径与第三种赤字口径相比,谁大?
1.2财政赤字与赤字财政 财政赤字:是财政活动完成时出现的赤字, 这是实际的真实的财政赤字。 赤字财政:编制预算时安排的赤字,这是计 划中的赤字 尽管两者是不同的概念,但有着紧密的联系。 赤字财政最终会导致财政赤字,但是财政赤 字并不一定是由赤字财政引起的。前者是主 动的赤字,后者是被动的赤字
1.2 财政赤字与赤字财政 ▪ 财政赤字:是财政活动完成时出现的赤字, 这是实际的真实的财政赤字。 ▪ 赤字财政:编制预算时安排的赤字,这是计 划中的赤字。 ▪ 尽管两者是不同的概念,但有着紧密的联系。 赤字财政最终会导致财政赤字,但是财政赤 字并不一定是由赤字财政引起的。前者是主 动的赤字,后者是被动的赤字
1.3财政赤字弥补 P319:财政赤字原因复杂,但财政赤字 实践中指导思想的变化是主要的: 年度平衡——周期性平衡—功能财 政 其含义可参见王传伦、高培勇《当代 西方财政经济理论》(上)商务印书馆 P181-184)
1.3 财政赤字弥补 ▪ P319:财政赤字原因复杂,但财政赤字 实践中指导思想的变化是主要的: 年度平衡——周期性平衡——功能财 政 (其含义可参见王传伦、高培勇《当代 西方财政经济理论》(上)商务印书馆 P181-184)
弥补办法: 动用结余(不现实) 增加税收(不可行) 出售国有资产(较少使用) 发行货币(货币融资) 直接方式:向中央银行透支或直接借款 间接方式:向公众出售国债,央行购入 发行公债(债务融资,常用)
▪ 弥补办法: • 动用结余 (不现实) • 增加税收 (不可行) • 出售国有资产(较少使用) • 发行货币 (货币融资) ▪ 直接方式:向中央银行透支或直接借款 ▪ 间接方式:向公众出售国债,央行购入 • 发行公债 (债务融资,常用)
14中国的财政赤字(P320) 图14-1中国财政赤字状况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财政赤字状况可见书上P322表(三个阶段) 在不同经济体制背景下及经济体制变革不同阶段,中 国财政赤字状况和政府对待财政平衡原则态度是不同 的,从根本上看是由中国经济体制变迁所内在决定的
1.4 中国的财政赤字 (P320) 图14-1 中国财政赤字状况 -500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1950 1954 1958 1962 1966 1970 1974 1978 1982 1986 1990 1994 1998 赤字 财政赤字状况可见书上P322表 (三个阶段) 在不同经济体制背景下及经济体制变革不同阶段,中 国财政赤字状况和政府对待财政平衡原则态度是不同 的,从根本上看是由中国经济体制变迁所内在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