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掌握汉朝的法律形式和主要立法、春秋决狱及汉代法律儒家化。 3、掌握汉文景帝时期的刑法改革。 4、掌握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汉朝的司法、监察制度。 (2)教学内容 第一节立法活动 1、从“黄老无为”到“独尊儒术” 2、法律形式 第二节行政法律制度 1、官市管理 2、监察制度 第三节形式法律制度 1、刑法原则 2、主要罪名 3、刑种 第四节民事法律制度 物权 债法 三、 婚姻家庭和继承 第五节司法制度 1、司法机构 2、诉讼制度 3、审判制度 4、 “春秋决狱”与司法制度的特点 (3)思考与实践 1、汉文景帝刑制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2、简述汉朝的主要立法。 3、简述汉朝的法律形式。 4、试比较汉朝的“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和唐朝的“同居相为隐原则”的区别。 5、简述汉朝法律儒家化的过程及意义。 (4)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与讨论、多媒体 第七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 (1)教学目的与要求
6 2、掌握汉朝的法律形式和主要立法、春秋决狱及汉代法律儒家化。 3、掌握汉文景帝时期的刑法改革。 4、掌握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汉朝的司法、监察制度。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立法活动 1、 从“黄老无为”到“独尊儒术” 2、 法律形式 第二节 行政法律制度 1、 官吏管理 2、 监察制度 第三节 形式法律制度 1、 刑法原则 2、 主要罪名 3、 刑种 第四节 民事法律制度 一、 物权 二、 债法 三、 婚姻家庭和继承 第五节 司法制度 1、 司法机构 2、 诉讼制度 3、 审判制度 4、 “春秋决狱”与司法制度的特点 (3)思考与实践 1、汉文景帝刑制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2、简述汉朝的主要立法。 3、简述汉朝的法律形式。 4、试比较汉朝的“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和唐朝的“同居相为隐原则”的区别。 5、简述汉朝法律儒家化的过程及意义。 (4)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与讨论、多媒体 第七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概况。 2、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思想、主要立法和法律形式 3、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监察制度。 4、了解司法机关的变化、诉讼制度的特点、监察机关的发展 5、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律学的兴起与发展。 6、掌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变化的总体认识 (2)教学内容 第一节魏晋时期的法律制度 1、曹魏法律制度 2、晋朝法律制度 第二节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 1、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 2、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 3、南北朝时期法制法制的特点 (3)思老与实践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形式发生了那些变化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内容发生了哪些变化。 3、试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律学的兴起与发展。 4、试论述“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 (4)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多媒体 第八章隋、唐的法律制度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隋朝的法制概况 了解隋朝的立法概况、掌握隋朝法律的总体特点 2、唐朝的法律制度 了解唐朝的法制思想掌握主要法典和法律形式、唐律的基本内容:刑事法律制 度、民事法律制度:司法、监察和狱政制度:唐律的总体特点及其影响。唐朝司法审 判中的的“九即会审”的制度是传统中国社会政治精英参与司法审判的重要表现,也 是取得司法公信力、反应司法公开公平公正的重要方式。 (2)教学内容 第一节隋朝法律制度 1、隋朝立法概括
7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概况。 2、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思想、主要立法和法律形式。 3、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监察制度。 4、了解司法机关的变化、诉讼制度的特点、监察机关的发展。 5、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律学的兴起与发展。 6、掌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变化的总体认识。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魏晋时期的法律制度 1、 曹魏法律制度 2、 晋朝法律制度 第二节 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 1、 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 2、 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 3、 南北朝时期法制法制的特点 (3)思考与实践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内容发生了哪些变化。 3、试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律学的兴起与发展。 4、试论述“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 (4)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多媒体 第八章 隋、唐的法律制度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隋朝的法制概况 了解隋朝的立法概况、掌握隋朝法律的总体特点 2、唐朝的法律制度 了解唐朝的法制思想;掌握主要法典和法律形式、唐律的基本内容;刑事法律制 度、民事法律制度;司法、监察和狱政制度;唐律的总体特点及其影响。唐朝司法审 判中的的“九卿会审”的制度是传统中国社会政治精英参与司法审判的重要表现,也 是取得司法公信力、反应司法公开公平公正的重要方式。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隋朝法律制度 1、 隋朝立法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