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冼星海
忆冼星海
欣赏 ·写于1938年,在 抗战烽火的洗礼下 迅速成为中华儿女 爱国救亡的号角, 在中国大地上广为 流传
欣赏 • 写于1938年,在 抗战烽火的洗礼下, 迅速成为中华儿女 爱国救亡的号角, 在中国大地上广为 流传
梳理脉络 (1)按照时间为顺序把全文分成三部分,并为 它们拟三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1-5节):未见时想像中的冼星海; 第二部分(6-11节):见面长谈时的冼星海; 第三部分(12-16节):永远活在记忆中的冼 星海。 (2)初步感受作者笔下的冼星海形象。圈划体 现冼星海个性特征的句子
梳理脉络 • (1)按照时间为顺序把全文分成三部分,并为 它们拟三个小标题。 • 第一部分(1-5节):未见时想像中的冼星海; • 第二部分(6-11节):见面长谈时的冼星海; • 第三部分(12-16节):永远活在记忆中的冼 星海。 • (2)初步感受作者笔下的冼星海形象。圈划体 现冼星海个性特征的句子
精读第一部分 1、“我”在听完《黄河大合唱》后的感受如何? 2、第二段中:“这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 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一句中, “舒服”与“难受”是否矛盾? ·不矛盾。“舒服”是指听了演奏后的感动,像灵 魂洗过澡似的,表现出音乐给人的感染力;“难 受”是因为自己是音乐的门外汉,没法确切地说 出好在哪里。 ·3、在这部分,作者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冼星海 的?
精读第一部分 • 1、 “我”在听完《黄河大合唱》后的感受如何? • 2、第二段中:“这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 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一句中, “舒服”与“难受”是否矛盾? • 不矛盾。“舒服”是指听了演奏后的感动,像灵 魂洗过澡似的,表现出音乐给人的感染力;“难 受”是因为自己是音乐的门外汉,没法确切地说 出好在哪里。 • 3、在这部分,作者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冼星海 的?
精读第二部分 1、“第一次见面”,冼星海留给作者怎样深刻 的印象(分列要点,举例说明)?从中可以看出 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 ·冼星海是一个具有高尚的情操、雄心壮志、真挚 的爱国情感和音乐才华,好学深思的人。 2、第7段中“我心里这样说,觉得很熟识,而又 感到生疏。”一句中,“熟识”和“生疏”是否 矛盾? ·不矛盾。“熟识”是因为之前通过演奏、看木刻、 读自传,觉得“我”和他已是很熟悉的了;“生 疏”是因为现在确实又是第一次见面
精读第二部分 • 1、 “第一次见面”,冼星海留给作者怎样深刻 的印象(分列要点,举例说明)?从中可以看出 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 • 冼星海是一个具有高尚的情操、雄心壮志、真挚 的爱国情感和音乐才华,好学深思的人。 • 2、第7段中“我心里这样说,觉得很熟识,而又 感到生疏。”一句中,“熟识”和“生疏”是否 矛盾? • 不矛盾。“熟识”是因为之前通过演奏、看木刻、 读自传,觉得“我”和他已是很熟悉的了;“生 疏”是因为现在确实又是第一次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