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教案(7) 课程名称实验中医学(理论部分)总学时数36 专业 中医基础和中医临床专业授课教师方肇勤 内实验中医学常用的实验研究方法及其在中时 医研究中的应用 掌握不同学科实验研究方法的特点和优势 2.掌握如何根据实验硏究的要求选择实验研究方法(包括一种或几 次课目的要求本次 种方法)。 3.了解各学科的主要实验研究方法 4.了解各学科实验研究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5.了解了解各学科研究中医药学的现状。 本第一节解剖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大体解剖学的主要方法。 课2.大体解剖学方法研究中医的现状。 第二节组织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重1.组织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点2.组织学方法研究中医的现状 难第三节电镜技术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点1.电子显微镜及电子显微术概况 2.电子显微术研究中医的现状。 第四节生物化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生物化学的主要方法。 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中医的现状 第五节生理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生理学的主要方法。 2.生理学方法研究中医的现状。 第六节免疫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免疫学的主要方法。 2.用免疫学方法研究中医的现状。 第七节核医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核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用核医学方法研究中医的现状。 第八节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分子生物学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2.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中医的现状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教案(7) 课程名称 实验中医学(理论部分) 总学时数 36 专业 中医基础和中医临床专业 授课教师 方肇勤 内 容 实验中医学常用的实验研究方法及其在中 医研究中的应用 时 数 16 本 次 课 目 的 要 求 1.掌握不同学科实验研究方法的特点和优势。 2.掌握如何根据实验研究的要求选择实验研究方法(包括一种或几 种方法)。 3.了解各学科的主要实验研究方法。 4.了解各学科实验研究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5.了解了解各学科研究中医药学的现状。 本 次 课 的 重 点 难 点 第一节 解剖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大体解剖学的主要方法。 2.大体解剖学方法研究中医的现状。 第二节 组织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组织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组织学方法研究中医的现状。 第三节 电镜技术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电子显微镜及电子显微术概况。 2.电子显微术研究中医的现状。 第四节 生物化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生物化学的主要方法。 2.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中医的现状。 第五节 生理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生理学的主要方法。 2.生理学方法研究中医的现状。 第六节 免疫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免疫学的主要方法。 2.用免疫学方法研究中医的现状。 第七节 核医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核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用核医学方法研究中医的现状。 第八节 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分子生物学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2.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中医的现状
多媒体设备。 用 教 第三节电镜技术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电镜技术(又称电子显微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就电镜技术而言,属现 代物理学范畴:就组织和细胞的超微结构(含超微病理)而言,属现代分子细胞生物学及形 态学范畴。现在一般综合归属于医用生物物理学学科 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的制备技术是医用生物物理技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医药基础 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中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深受有关中医药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和欢 细胞超微结构(含超微病理)是一个新领域,生物样品制备技术是探索该领域的重要手 段,细胞和组织超微结构上的许多新发现往往是由于制样技术的改进和发展而获得,因此, 各电镜实验室都十分重视制样技术的改进和发展或研制新的制样技术,并把它作为实验室科 研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6.3.1电子显微镜及电子显微术概况 1电子显微镜 年来,电镜的研究和制造有了很大的发展。一方面,电镜的分辨率不断提高,透射电 镜的点分辨率达到了02~0.3mm,晶格分辨率已经达到0lm左右,通过电镜,人们已经能 直接观察到原子像;另一方面,除透射电镜外,还发展了多种电镜,如扫描电镜、分析电镜 等,因而使我们能对样品进行综合研究。 1.透射电镜(TEM) 透射电镜即透射电子显微镜(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TEM),通常称 作电子显微镜或电镜(EM),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电镜。它的主要特点是利用电子射线 (或称电子束也称电子波)穿透样品,而后经多级电子放大后成像于荧光屏。它的主要优点 是分辨率高,可用来观察组织和细胞内部的超微结构以及微生物和生物大分子的全貌,在生 命科学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根据加速电压的大小,又可将TEM分为一般TEM(加速电压 小于120KV)、高压TEM(加速电压在120KV~500KV之间)和超高压TEM(加速电压大 于500KV) 1)一般仼M。最常用的是100KⅤ电镜。这种电镜分辨率高(点0.3nm,晶格 014m),但穿透本领小,观察样品必须很薄,约为30~100nm,如细胞和组织的超薄切 片、复型膜和负染样品等。这种电镜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应用己相当普及 2)高压TEM。目前常用的是200KV电镜。这种电镜对样品的穿透本领约为100KV电镜 的1.6倍,可以在观察较厚样品时获得很好的分辨本领,从而可以对细胞结构进行三维观 3)超高压TEM。目前已有500KV、1000KV和300KV的超高压TEM。这类电镜具有穿 透本领强、辐射损伤小、可以配备环境样品室及进行各种动态观察等优点,分辨率也已达到 或超过100KV电镜的水平。在超高压电镜上附加充气样品室,使人们可以观察活细胞内的超 微结构动态变化。 2.扫描电镜(SEM)
本 次 课 的 应 用 教 具 多媒体设备。 第三节 电镜技术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2学时) 电镜技术(又称电子显微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就电镜技术而言,属现 代物理学范畴;就组织和细胞的超微结构(含超微病理)而言,属现代分子细胞生物学及形 态学范畴。现在一般综合归属于医用生物物理学学科。 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的制备技术是医用生物物理技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医药基础 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中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深受有关中医药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和欢 迎。 细胞超微结构(含超微病理)是一个新领域,生物样品制备技术是探索该领域的重要手 段,细胞和组织超微结构上的许多新发现往往是由于制样技术的改进和发展而获得,因此, 各电镜实验室都十分重视制样技术的改进和发展或研制新的制样技术,并把它作为实验室科 研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6.3.1 电子显微镜及电子显微术概况 6.3.1.1 电子显微镜 近年来,电镜的研究和制造有了很大的发展。一方面,电镜的分辨率不断提高,透射电 镜的点分辨率达到了0.2~0.3nm,晶格分辨率已经达到0.1nm左右,通过电镜,人们已经能 直接观察到原子像;另一方面,除透射电镜外,还发展了多种电镜,如扫描电镜、分析电镜 等,因而使我们能对样品进行综合研究。 1.透射电镜(TEM) 透射电镜即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TEM),通常称 作电子显微镜或电镜(EM),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电镜。它的主要特点是利用电子射线 (或称电子束也称电子波)穿透样品,而后经多级电子放大后成像于荧光屏。它的主要优点 是分辨率高,可用来观察组织和细胞内部的超微结构以及微生物和生物大分子的全貌,在生 命科学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根据加速电压的大小,又可将TEM分为一般TEM(加速电压 小于120KV)、高压TEM(加速电压在120KV~500KV之间)和超高压TEM(加速电压大 于500KV)。 1)一般TEM。 最常 用的 是100KV电镜 。这 种电 镜分 辨率 高( 点0.3nm, 晶格 0.14nm),但穿透本领小,观察样品必须很薄,约为30~100nm,如细胞和组织的超薄切 片、复型膜和负染样品等。这种电镜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应用已相当普及。 2)高压TEM。目前常用的是200KV电镜。这种电镜对样品的穿透本领约为100KV电镜 的1.6倍,可以在观察较厚样品时获得很好的分辨本领,从而可以对细胞结构进行三维观 察。 3)超高压TEM。目前已有500KV、1000KV和3000KV的超高压TEM。这类电镜具有穿 透本领强、辐射损伤小、可以配备环境样品室及进行各种动态观察等优点,分辨率也已达到 或超过100KV电镜的水平。在超高压电镜上附加充气样品室,使人们可以观察活细胞内的超 微结构动态变化。 2.扫描电镜(SEM)
扫描电镜即扫描电子显微镜(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其主要是利 用电子射线轰击样品表面,引起二次电子等信号的发射,经检测装置接收后成像的一类电 镜。其特点是景深长,所获得的图像立体感强,可用来观察生物样品的各种形貌特征。在生 命科学研究中,采用不同的样品制备技术可观察不同的结构,如用临界点干燥法可观察样品 的表面形貌:用冷冻割裂方法可观察样品割裂面的结构:用铸型方法可观察管腔内表面的结 构等 1)一般SEM。目前一般扫描电镜采用热发射电子枪,分辨率为6nm左右,若采用六硼 化镧电子枪,分辨率可提高到4~5nm。这种电镜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也已相当普及 2)场发射电子枪SEM。由于场发射电子枪具有亮度高、能量分散少,阴极源尺寸小等 优点,这种电镜的分辨率已达到3nm。场发射电子枪SEM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在低加速电压 下进行高分辨率观察,因此可以直接观察绝缘体而不发生充、放电现象 3)生物用SEM。这种SEM备有冰冻冷热样品台,可把含水生物样品迅速冷冻并对冰冻 样品进行观察,可以减少化学处理引起的人为变化,使观察样品更接近于自然状态。如要观 察内部结构,还可用冷刀把样品进行切开,加温使冰升华,并在其上喷镀一层金属再进行观 察,所有这些过程都在SEM中不破坏真空的状态下进行 3.电子探针 电子探针主要用于探测微小区域的元素成分。其原义仅是一个物理学名词,意指聚焦了 的电子束。当电子束照射样品表面时,可激发X射线,X射线光量子的能量及波长与元素的 原子序数有关,称为特征X射线。采用晶体分光光谱法测定X射线的波长和强度来分析样品 成分的仪器,称为X射线分光光谱仪或电子探针;用锂漂移硅探头测定X射线能量和强度的 仪器称为X射线能谱仪。 4.分析电镜 分析电镜是利用电子射线轰击样品所产生的X射线或俄歇电子对样品元素进行分析的一 类电镜。其特点是能在观察超微结构的同时,对样品中一个极微小的区域进行化学分析,从 而在超微结构水平上测定各种细胞结构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规律。 1)分析TEM。在TEM上配备X射线能谱仪后即成为分析TEM,目前很多100KV和 200 KV TEM都可以装上X射线检测附件,进行样品的元素分析 )分析SEM。在SEM上配备X射线能谱仪后,便可兼有电子探针分析样品化学成分的 功能。 3)扫描俄歇电镜。把SEM与俄歇电子能量分析仪相结合,即成为扫描俄歇电镜,它能 对样品表面进行微区元素分析,是一种表面微观分析电镜。 5.扫描透射电镜 SEM中电子射线作用于样品后,其中一部分电子可透过样品成为透射电子,将透过样 品的透射电子和散射电子用检测器接收成像,即成为扫描透射电镜。这种电镜一般用场发射 电子枪,兼有TEM、SEM和分析电镜的特点,能观察较厚的样品,分辨本领和成像质量都 很好,是近年来电镜技术的最大改进之一。 6.3.1.2电子显微术 电镜具有很高的分辨本领,能观察极微小的结构。但是电镜不能直接观察天然状态下的 生物标本,必须通过各种技术将生物标本制成特殊的电镜生物样品,才能放入电镜进行观 察,这些电镜样品制备技术称为电子显微术。电镜能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广泛使用,在很大程 度上是由于电子显微术的改进和发展。电子显微术种类很多,这里仅介绍几种常用的技术。 1.与TEM有关的电子显微术 1)超薄切片技术。由于电子射线穿透本领很差,对厚于0.1μ的切片就很难透过。因 此,必须把生物标本切得很薄才能在TEM下观察。超薄切片技术就是通过固定、脱水、包 埋、切片和染色等步骤,将生物标本切成薄于0.1μ的超薄切片的样品制备技术,用于生物 组织的内部超微结构研究。超薄切片技术是所有电镜生物样品制备技术中最常用、最基本的 种技术。 2)负染色技术。利用电子密度比标本高的重金属盐(如磷钨酸钠、醋酸铀等)将生物 标本包围起来,增强背景散射电子的能力以提高反差,在黑暗的背景下显示标本的形态结 勾,称负染色技术。这一技术操作简便,主要用于颗粒状标本(如细菌、病毒、分离细胞器 等)的研究
扫描电镜即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其主要是利 用电子射线轰击样品表面,引起二次电子等信号的发射,经检测装置接收后成像的一类电 镜。其特点是景深长,所获得的图像立体感强,可用来观察生物样品的各种形貌特征。在生 命科学研究中,采用不同的样品制备技术可观察不同的结构,如用临界点干燥法可观察样品 的表面形貌;用冷冻割裂方法可观察样品割裂面的结构;用铸型方法可观察管腔内表面的结 构等。 1)一般SEM。目前一般扫描电镜采用热发射电子枪,分辨率为6nm左右,若采用六硼 化镧电子枪,分辨率可提高到4~5nm。这种电镜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也已相当普及。 2)场发射电子枪SEM。由于场发射电子枪具有亮度高、能量分散少,阴极源尺寸小等 优点,这种电镜的分辨率已达到3nm。场发射电子枪SEM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在低加速电压 下进行高分辨率观察,因此可以直接观察绝缘体而不发生充、放电现象。 3)生物用SEM。这种SEM备有冰冻冷热样品台,可把含水生物样品迅速冷冻并对冰冻 样品进行观察,可以减少化学处理引起的人为变化,使观察样品更接近于自然状态。如要观 察内部结构,还可用冷刀把样品进行切开,加温使冰升华,并在其上喷镀一层金属再进行观 察,所有这些过程都在SEM中不破坏真空的状态下进行。 3.电子探针 电子探针主要用于探测微小区域的元素成分。其原义仅是一个物理学名词,意指聚焦了 的电子束。当电子束照射样品表面时,可激发X射线,X射线光量子的能量及波长与元素的 原子序数有关,称为特征X射线。采用晶体分光光谱法测定X射线的波长和强度来分析样品 成分的仪器,称为X射线分光光谱仪或电子探针;用锂漂移硅探头测定X射线能量和强度的 仪器称为X射线能谱仪。 4.分析电镜 分析电镜是利用电子射线轰击样品所产生的X射线或俄歇电子对样品元素进行分析的一 类电镜。其特点是能在观察超微结构的同时,对样品中一个极微小的区域进行化学分析,从 而在超微结构水平上测定各种细胞结构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规律。 1)分析TEM。在TEM上配备X射线能谱仪后即成为分析TEM,目前很多100KV和 200KV TEM都可以装上X射线检测附件,进行样品的元素分析。 2)分析SEM。在SEM上配备X射线能谱仪后,便可兼有电子探针分析样品化学成分的 功能。 3)扫描俄歇电镜。把SEM与俄歇电子能量分析仪相结合,即成为扫描俄歇电镜,它能 对样品表面进行微区元素分析,是一种表面微观分析电镜。 5.扫描透射电镜 SEM中电子射线作用于样品后,其中一部分电子可透过样品成为透射电子,将透过样 品的透射电子和散射电子用检测器接收成像,即成为扫描透射电镜。这种电镜一般用场发射 电子枪,兼有TEM、SEM和分析电镜的特点,能观察较厚的样品,分辨本领和成像质量都 很好,是近年来电镜技术的最大改进之一。 6.3.1.2 电子显微术 电镜具有很高的分辨本领,能观察极微小的结构。但是电镜不能直接观察天然状态下的 生物标本,必须通过各种技术将生物标本制成特殊的电镜生物样品,才能放入电镜进行观 察,这些电镜样品制备技术称为电子显微术。电镜能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广泛使用,在很大程 度上是由于电子显微术的改进和发展。电子显微术种类很多,这里仅介绍几种常用的技术。 1.与TEM有关的电子显微术 1)超薄切片技术。由于电子射线穿透本领很差,对厚于0.1μ的切片就很难透过。因 此,必须把生物标本切得很薄才能在TEM下观察。超薄切片技术就是通过固定、脱水、包 埋、切片和染色等步骤,将生物标本切成薄于0.1μ的超薄切片的样品制备技术,用于生物 组织的内部超微结构研究。超薄切片技术是所有电镜生物样品制备技术中最常用、最基本的 一种技术。 2)负染色技术。利用电子密度比标本高的重金属盐(如磷钨酸钠、醋酸铀等)将生物 标本包围起来,增强背景散射电子的能力以提高反差,在黑暗的背景下显示标本的形态结 构,称负染色技术。这一技术操作简便,主要用于颗粒状标本(如细菌、病毒、分离细胞器 等)的研究
3)冷冻蚀刻技术。在快速冷冻下对生物样品进行断裂、蚀刻和复型,制备生物样品复 型膜的技术称冷冻蚀刻技术。在电镜下观察复型膜可获得立体感强的超微结构图像,主要用 于生物膜结构的研究。 4)电镜细胞化学技术。在超微结构水平上,通过电镜细胞化学反应来研究细胞成分的 分布和变化的方法称电镜细胞化学技术。这一技术把细胞超微结构与其化学组成有机地结合 起来,目前主要用于研究细胞内各种大分子物质和酶的定位等。 5)兔疫电镜技术。这是一种使抗原在超微结构水平上定位的技术,应用与抗原相应的 标记抗体,在电镜下观察标记物的位置,从而定位相应抗原。这一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 性强的特点 6)电镜放射自显影技术。这是电镜技术与放射自显影技术相结合,观察放射性物质在 超微结构水平上的定位和变化,从而了解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这一技术使结构与功能的研 究结合起来,是一种动态的研究方法 2.与SEM有关的电子显微术 )SEM常规制样技术。SEM适合于研究生物样品的表面特征,样品制备包括样品观察 面的暴露、固定、干燥和导电等步骤,使表面特征充分暴露而不变形。这一技术是SEM样 品制备的常规技术,主要用于组织、细胞、寄生虫等表面形貌的研究。 2)生物标本割裂技术。将生物标本放在特殊包埋剂中经冷冻或其他方法固化,然后把 固化的标本割裂,暴露组织和细胞的内部结构,再经干燥和导电后在SEM下观察。这一技 术使SEM能观察生物标本的内部结构,目前最常用的是冷冻割裂技术 3)铸型技术。用铸型技术(如甲基丙烯酸酯和ABS等)注入生物体的腔性器官,制成 铸型标本,可在SEM下观察管腔内表面的结构。目前最常用的是血管铸型技术,用以研究 微小血管的分布和形貌。 6.3.2电子显微术在中医药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电镜技术已渗入到各个学科,且应用日益广泛。电镜技术是现代科 学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形态学科不可缺少的工具,她已成为中医药临床及实验研究中的 一个新的武器。现就近十多年来电镜技术在中医药临床及实验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摘要综述如 6.3.2.1在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方面的应用 电镜技术有力地推动了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和进展,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 献。如在中医舌诊方面:陈泽霖、戴豪良等进行了各种正常健康人以及非健康人舌苔的电镜 研究。 在中医六淫病因方面,张六通等根据祖国医学理论,选择符合中医六淫病因学说的造模 因素,模拟自然潮湿环境,将动物分为外湿组、湿热组、寒湿组、寒冷组、湿热组和正常对 照组。于造模第12天、40天、108天时进行大鼠关节、肺、大小肠、肝等病理学研究。结果 发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提示 外湿致病确有其病理学基础。 韩国栋建立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实验动物模型,发现在人工致直肠狭窄后模型鼠有 反应性脏腑损害,尤其是超微结构有改变,大承气汤对上述肺损害有明显修复作用。指出肺 充血、水肿、出血以及肺泡壁Ⅰ、Ⅱ型上皮细胞的肿胀变性等是构成肺失肃降的病理学基础 6.3.2.2在中医证型研究方面的应用 在脾气虚证方面,傅湘琪、谢仰洲等运用过劳或劳倦和饮食失节法或者中医耗气破气法 制造了驴及大鼠的脾气虚证模型,并结合电镜技术进行肝脏线粒体、胃肠粘膜、血小板等多 方面的超微结构观察:刘健等还动态观察了其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提示脾气虚证大鼠心 肌细胞线粒体的变化是一个由轻到重的渐进过程,与空肠线粒体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随营 养物质吸收障碍加重而渐趋加重,是脾虚证心功能逐渐降低的形态学基础和形成机理 许长照对脾虚证的十二指肠作了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研究:周福生观察了脾虚证的十 二指肠球部溃疡之肥大细胞变化;刘友章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脾胃气虚与肝胃不和型胃脘痛患 者胃粘膜的不同特点;张桂珍观察了脾虚患者胃粘膜组织中胆碱能神经终末超微结构的变 化:裴媛观察了脾阳虚大鼠横纹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劳绍贤硏究了脾虚证胃肠粘膜线粒体 的变化:李湛民观察了脾阳虚小鼠胃肠组织细胞超微结构改变
3)冷冻蚀刻技术。在快速冷冻下对生物样品进行断裂、蚀刻和复型,制备生物样品复 型膜的技术称冷冻蚀刻技术。在电镜下观察复型膜可获得立体感强的超微结构图像,主要用 于生物膜结构的研究。 4)电镜细胞化学技术。在超微结构水平上,通过电镜细胞化学反应来研究细胞成分的 分布和变化的方法称电镜细胞化学技术。这一技术把细胞超微结构与其化学组成有机地结合 起来,目前主要用于研究细胞内各种大分子物质和酶的定位等。 5)免疫电镜技术。这是一种使抗原在超微结构水平上定位的技术,应用与抗原相应的 标记抗体,在电镜下观察标记物的位置,从而定位相应抗原。这一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 性强的特点。 6)电镜放射自显影技术。这是电镜技术与放射自显影技术相结合,观察放射性物质在 超微结构水平上的定位和变化,从而了解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这一技术使结构与功能的研 究结合起来,是一种动态的研究方法。 2.与SEM有关的电子显微术 1)SEM常规制样技术。SEM适合于研究生物样品的表面特征,样品制备包括样品观察 面的暴露、固定、干燥和导电等步骤,使表面特征充分暴露而不变形。这一技术是 SEM样 品制备的常规技术,主要用于组织、细胞、寄生虫等表面形貌的研究。 2)生物标本割裂技术。将生物标本放在特殊包埋剂中经冷冻或其他方法固化,然后把 固化的标本割裂,暴露组织和细胞的内部结构,再经干燥和导电后在 SEM下观察。这一技 术使 SEM能观察生物标本的内部结构,目前最常用的是冷冻割裂技术。 3)铸型技术。用铸型技术(如甲基丙烯酸酯和ABS等)注入生物体的腔性器官,制成 铸型标本,可在 SEM下观察管腔内表面的结构。目前最常用的是血管铸型技术,用以研究 微小血管的分布和形貌。 6.3.2 电子显微术在中医药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电镜技术已渗入到各个学科,且应用日益广泛。电镜技术是现代科 学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形态学科不可缺少的工具,她已成为中医药临床及实验研究中的 一个新的武器。现就近十多年来电镜技术在中医药临床及实验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摘要综述如 下。 6.3.2.1 在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方面的应用 电镜技术有力地推动了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和进展,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 献。如在中医舌诊方面:陈泽霖、戴豪良等进行了各种正常健康人以及非健康人舌苔的电镜 研究。 在中医六淫病因方面,张六通等根据祖国医学理论,选择符合中医六淫病因学说的造模 因素,模拟自然潮湿环境,将动物分为外湿组、湿热组、寒湿组、寒冷组、湿热组和正常对 照组。于造模第12天、40天、108天时进行大鼠关节、肺、大小肠、肝等病理学研究。结果 发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提示 外湿致病确有其病理学基础。 韩国栋建立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实验动物模型,发现在人工致直肠狭窄后模型鼠有 反应性脏腑损害,尤其是超微结构有改变,大承气汤对上述肺损害有明显修复作用。指出肺 充血、水肿、出血以及肺泡壁Ⅰ、Ⅱ型上皮细胞的肿胀变性等是构成肺失肃降的病理学基础 之一。 6.3.2.2 在中医证型研究方面的应用 在脾气虚证方面,傅湘琪、谢仰洲等运用过劳或劳倦和饮食失节法或者中医耗气破气法 制造了驴及大鼠的脾气虚证模型,并结合电镜技术进行肝脏线粒体、胃肠粘膜、血小板等多 方面的超微结构观察;刘健等还动态观察了其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提示脾气虚证大鼠心 肌细胞线粒体的变化是一个由轻到重的渐进过程,与空肠线粒体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随营 养物质吸收障碍加重而渐趋加重,是脾虚证心功能逐渐降低的形态学基础和形成机理。 许长照对脾虚证的十二指肠作了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研究;周福生观察了脾虚证的十 二指肠球部溃疡之肥大细胞变化;刘友章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脾胃气虚与肝胃不和型胃脘痛患 者胃粘膜的不同特点;张桂珍观察了脾虚患者胃粘膜组织中胆碱能神经终末超微结构的变 化;裴媛观察了脾阳虚大鼠横纹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劳绍贤研究了脾虚证胃肠粘膜线粒体 的变化;李湛民观察了脾阳虚小鼠胃肠组织细胞超微结构改变
王昕等根据中医理论,模拟临床湿伤脾病因,建立大鼠脾阳虚证动物模型,应用电镜组 化等技术发现脾阳虚证动物小肠粘膜变性坏死,粘液上皮增生,肠绒毛破损等形态改变。上 皮细胞DNA、SDH、ATP酶含量明显减少。胃壁及肢端微循环血流量明显降低。并以甘温 益气健脾中药,可以使脾阳虚大鼠模型复健。包力等观察了饮食失调型脾虚大鼠模型的肠系 膜微循环,并对其肠系膜微血管进行了电镜观察,探讨了脾虚证胃肠微循环的改变。结果表 明脾虚大鼠的肠系膜微循环无明显异常改变,而微血管超微结构出现了明显异常,肠系膜微 动脉内皮细胞出现缺氧、细胞损伤的表现。提岀微血管超微结构改变可能是脾虚证微循环障 碍的前提表现。李霞等根据中医有关脾胃的理论,用泻下苦寒药番泻叶胃饲大鼠一定时间而 模拟出泄泻型脾虚证动物模型,造型动物出现一系列脾虚症状。然后应用电镜观察等方法检 测模型动物腮腺的某些客观指标,并探讨其与腮腺功能状态的相关性。电镜发现,泄泻型脾 虚证模型动物腮腺腺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都有异常形态改变,主要表现为水样 变性。提示其改变与腮腺功能低下是一致的,主要是腺细胞的物质转运、能量代谢功能低 下,以致淀粉酶合成与分泌障碍。 又如在中医的肝郁证研究方面,吕志平等观察了“肝气郁结”大鼠模型肝细胞超微结构 变化,并以逍遥散治疗作反证。结果提示肝郁模型大鼠肝细胞有明显损伤。逍遥散对肝郁大 鼠模型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在血瘀证研究方面,张赤志等通过对肝病血瘀证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和聚集功能的研 究。发现盘状细胞较少,伪足变形较多,聚集倾向的血小板增多,糖原増多的血小板比例増 大:大型血小板比例增多。并可见血小板粘附红细胞、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现象:血小板内颗 粒减少,甚至相互融合,辨认不清:管道系统扩张并增生。易见异常颗粒,大小与α-颗粒 相似,有界膜包绕,内容物为胞浆及代谢产物。其在ADP诱导下,聚集体占7028%,多数 细胞间有桥状联系但模糊不清,甚至细胞间隙消失,细胞膜融合。提示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 化和聚集功能改变,是造成肝病血瘀证的原因之 在肺气虚证方面,徐锡鸿等等采用风寒和二氧化硫综合刺激大鼠,建立了大鼠肺气虚 证”模型。大鼠出现了咳嗽、气急、乏力,易感等一系列肺气虚症状。电镜超微结构观察 发现气管、支气管粘膜存在广泛的缺损性病变 6.3.2.3在中医辨证论治研究方面的应用 任宏义研究发现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胃气虚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超微病理损伤有改善作 用:陈国志等用应激过劳和饥饱法经过较长时间造成大鼠脾虚证模型,观察到脾虚大鼠的 胃、肠、胸腺、脾脏、肝脏、肾上腺、心脏、卵巢等均发生明显的组织学改变:心、肠、胸 腺等的超微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加味四君子汤对上述各脏器的改变均有明显的恢复作用。 张庆彝等应用皮肤烧伤复制急病及肾所致肾虚证的动物模型,然后分别用壮阳食物及滋 阴食物组成的复方进行治疗实验,结果发现壮阳食物能促进睾丸间质细胞的恢复,而滋阴食 物则以促进睾丸精曲细管生精上皮的修复为优,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则显示二组食疗方均能改 善腺垂体促生殖激素细胞的结构,肾上腺皮质病变改善情况滋阴食物组优于壮阳食物组。 6.3.2.4在中医辨病论治研究方面的应用 电镜技术在中医辨病论治方面的研究应用,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几乎遍及现代医学各个 学科的所有领域及所有疾病,如临床能作病理检査的,几乎都能作电镜检査:实验研究则更 是不胜枚举。现就目前比较热门的几个领域分述如下: 1.在中医药防治脑病研究方面 唐民科等作了益脑冲剂、豁痰开窍中药、清开灵注射液对实验性缺血脑细胞损伤的保护 作用研究。发现益脑冲剂对大脑中动脉凝闭所致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出现的脑组织损伤、脑超 微结构改变等有明显改善效果:豁痰开窍中药及清开灵注射液对实验性大鼠缺血脑细胞的神 经元高度肿胀,细胞器溶解,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缺损不完整以及神经胶质细胞超微结构等 有明显的恢复作用或保护作用:当归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流自由基损伤有明显保护作 用,中药治疗可使鼠脑胶质细胞肿胀消失,细胞器恢复正常,毛细血管内皮与胶质细胞突起 之间的基膜厚度变薄(对照组厚达300nm)。实验提示脑缺血对大脑胶质细胞和血脑屏障损 害严重,而中药复方有改善上述损伤的作用。李泓等发现脑脉宝可改善用四血管阻断法造成 大鼠全脑缺血后再灌流动物模型之血小板形态异常,明显减轻缺血性脑损害及皮层超微结构 的异常:冯加纯等还观察了中药保精增智液对脑海马CA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DND)的保护 作用,发现该药对大鼠短暂全脑缺血再灌流造成的DND有保护作用
王昕等根据中医理论,模拟临床湿伤脾病因,建立大鼠脾阳虚证动物模型,应用电镜组 化等技术发现脾阳虚证动物小肠粘膜变性坏死,粘液上皮增生,肠绒毛破损等形态改变。上 皮细胞DNA、SDH、ATP酶含量明显减少。胃壁及肢端微循环血流量明显降低。并以甘温 益气健脾中药,可以使脾阳虚大鼠模型复健。包力等观察了饮食失调型脾虚大鼠模型的肠系 膜微循环,并对其肠系膜微血管进行了电镜观察,探讨了脾虚证胃肠微循环的改变。结果表 明脾虚大鼠的肠系膜微循环无明显异常改变,而微血管超微结构出现了明显异常,肠系膜微 动脉内皮细胞出现缺氧、细胞损伤的表现。提出微血管超微结构改变可能是脾虚证微循环障 碍的前提表现。李霞等根据中医有关脾胃的理论,用泻下苦寒药番泻叶胃饲大鼠一定时间而 模拟出泄泻型脾虚证动物模型,造型动物出现一系列脾虚症状。然后应用电镜观察等方法检 测模型动物腮腺的某些客观指标,并探讨其与腮腺功能状态的相关性。电镜发现,泄泻型脾 虚证模型动物腮腺腺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都有异常形态改变,主要表现为水样 变性。提示其改变与腮腺功能低下是一致的,主要是腺细胞的物质转运、能量代谢功能低 下,以致淀粉酶合成与分泌障碍。 又如在中医的肝郁证研究方面,吕志平等观察了“肝气郁结”大鼠模型肝细胞超微结构 变化,并以逍遥散治疗作反证。结果提示肝郁模型大鼠肝细胞有明显损伤。逍遥散对肝郁大 鼠模型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在血瘀证研究方面,张赤志等通过对肝病血瘀证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和聚集功能的研 究。发现盘状细胞较少,伪足变形较多,聚集倾向的血小板增多,糖原增多的血小板比例增 大;大型血小板比例增多。并可见血小板粘附红细胞、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现象;血小板内颗 粒减少,甚至相互融合,辨认不清;管道系统扩张并增生。易见异常颗粒,大小与α-颗粒 相似,有界膜包绕,内容物为胞浆及代谢产物。其在ADP诱导下,聚集体占70.28%,多数 细胞间有桥状联系但模糊不清,甚至细胞间隙消失,细胞膜融合。提示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 化和聚集功能改变,是造成肝病血瘀证的原因之一。 在肺气虚证方面,徐锡鸿等等采用风寒和二氧化硫综合刺激大鼠,建立了大鼠肺气虚 “证”模型。大鼠出现了咳嗽、气急、乏力,易感等一系列肺气虚症状。电镜超微结构观察 发现气管、支气管粘膜存在广泛的缺损性病变。 6.3.2.3 在中医辨证论治研究方面的应用 任宏义研究发现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胃气虚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超微病理损伤有改善作 用;陈国志等用应激过劳和饥饱法经过较长时间造成大鼠脾虚证模型,观察到脾虚大鼠的 胃、肠、胸腺、脾脏、肝脏、肾上腺、心脏、卵巢等均发生明显的组织学改变;心、肠、胸 腺等的超微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加味四君子汤对上述各脏器的改变均有明显的恢复作用。 张庆彝等应用皮肤烧伤复制急病及肾所致肾虚证的动物模型,然后分别用壮阳食物及滋 阴食物组成的复方进行治疗实验,结果发现壮阳食物能促进睾丸间质细胞的恢复,而滋阴食 物则以促进睾丸精曲细管生精上皮的修复为优,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则显示二组食疗方均能改 善腺垂体促生殖激素细胞的结构,肾上腺皮质病变改善情况滋阴食物组优于壮阳食物组。 6.3.2.4 在中医辨病论治研究方面的应用 电镜技术在中医辨病论治方面的研究应用,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几乎遍及现代医学各个 学科的所有领域及所有疾病,如临床能作病理检查的,几乎都能作电镜检查;实验研究则更 是不胜枚举。现就目前比较热门的几个领域分述如下: 1.在中医药防治脑病研究方面 唐民科等作了益脑冲剂、豁痰开窍中药、清开灵注射液对实验性缺血脑细胞损伤的保护 作用研究。发现益脑冲剂对大脑中动脉凝闭所致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出现的脑组织损伤、脑超 微结构改变等有明显改善效果;豁痰开窍中药及清开灵注射液对实验性大鼠缺血脑细胞的神 经元高度肿胀,细胞器溶解,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缺损不完整以及神经胶质细胞超微结构等 有明显的恢复作用或保护作用;当归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流自由基损伤有明显保护作 用,中药治疗可使鼠脑胶质细胞肿胀消失,细胞器恢复正常,毛细血管内皮与胶质细胞突起 之间的基膜厚度变薄(对照组厚达300nm)。实验提示脑缺血对大脑胶质细胞和血脑屏障损 害严重,而中药复方有改善上述损伤的作用。李泓等发现脑脉宝可改善用四血管阻断法造成 大鼠全脑缺血后再灌流动物模型之血小板形态异常,明显减轻缺血性脑损害及皮层超微结构 的异常;冯加纯等还观察了中药保精增智液对脑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坏死(DND)的保护 作用,发现该药对大鼠短暂全脑缺血再灌流造成的DND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