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 ①跨壁压:呼吸道内压力高一→跨壁压大→管 径被动扩大→阻力。 ②肺实质对气道壁的外向放射状牵引作用: 肺泡壁的纤维对无软骨支持的细支气管壁起着 牵引作用,使之保持通畅。 ③自主神经对气道管壁平滑肌舒缩活动的调 节: 迷走N→Ach+M受体→收缩→气道阻力↑ 交感N→NE+B2受体→舒张→气道阻力N 非NE非Ach共存递质的调制(如神经肽) 目录
⑵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 ①跨壁压:呼吸道内压力高→跨壁压大→管 径被动扩大→阻力↓。 ②肺实质对气道壁的外向放射状牵引作用: 肺泡壁的纤维对无软骨支持的细支气管壁起着 牵引作用,使之保持通畅。 ③自主神经对气道管壁平滑肌舒缩活动的调 节: 迷走N→Ach + M受体→收缩→气道阻力↑ 交感N→NE +β2受体→舒张→气道阻力↓ 非NE非Ach共存递质的调制(如神经肽)
④化学因素的影响: ◇儿茶酚胺一→气道平滑肌舒张。 ◇PGP2a→气道平滑肌收缩;PGE2→气道平滑 肌舒张。 ◇过敏反应时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气道平滑 肌收缩。 ◇吸入气C0,↑→反射性支气管收缩。 ◇哮喘病人的气道上皮合成、释放肺内皮素 ↑→气道平滑肌收缩。 目录 X
④化学因素的影响: ◇儿茶酚胺→气道平滑肌舒张。 ◇PGF2α→气道平滑肌收缩;PGE2→气道平滑 肌舒张。 ◇过敏反应时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气道平滑 肌收缩。 ◇吸入气CO2↑→反射性支气管收缩。 ◇哮喘病人的气道上皮合成、释放肺内皮素 ↑→气道平滑肌收缩
二、肺通气量功能的指标 (一)肺容积和肺容量 1.肺容积: 1)潮气量(tidal volume):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正常成年人平静呼吸时平均为500l。 2)补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 3)补呼气量: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4)残气量: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中不能呼出的气体量。 深 补 肺 肺 活 容 气 气 量 量 潮气量 平静呼 机 补呼 气基线 最人呼 气基线 目录
二、肺通气量功能的指标 (一)肺容积和肺容量 1.肺容积: 1)潮气量(tidal volume):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正常成年人平静呼吸时平均为500 ml。 2)补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 3)补呼气量: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4)残气量: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中不能呼出的气体量
2.肺容量: (1)深吸气量:从平静呼气未作最大吸气时所能 吸入的气体量-潮气量+补吸气量。 (2)功能余(残)气量=余气量+补呼气量 (3)肺活量=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量 用力(时间)呼气量=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并快速呼 出的气体量,通常以它占肺活量的百分数来表示。 正常值:t1未=83%,t2末=96%,3末=99%。 意义:反映肺活量容量的大小、呼吸所遇阻力的 变化,是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指标,阻塞性肺疾患的 时间肺活量↓。 (4)肺总容量 肺所容纳的最大气体量,=肺活量 +余气量 目录 X
2. 肺容量: (1) 深吸气量:从平静呼气末作最大吸气时所能 吸入的气体量=潮气量+补吸气量。 (2)功能余(残)气量 =余气量+补呼气量 (3) 肺活量 =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量 用力(时间)呼气量=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并快速呼 出的气体量,通常以它占肺活量的百分数来表示。 正常值:t1末=83%,t2末=96%,t3末=99% 。 意义:反映肺活量容量的大小、呼吸所遇阻力的 变化,是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指标,阻塞性肺疾患的 时间肺活量↓。 (4)肺总容量 肺所容纳的最大气体量,=肺活量 +余气量
(二)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1.肺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 =潮气量×呼吸频率(次/分)=6~9L/min 最大随意通气量=最大限度潮气量×最快呼吸频 率(次/分)=70~150L/min(即最大通气量) 通气贮存量百分比 最大通气量-每分通气量 ×100% 最大通气量 ≥93%(反映通气贮备能力) 目录
(二) 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⒈肺通气量 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 =潮气量×呼吸频率(次/分) = 6~9 L/min 最大随意通气量=最大限度潮气量×最快呼吸频 率(次/分) = 70~150 L/min(即最大通气量) 通气贮存量百分比= ——————————————— 最大通气量 最大通气量-每分通气量 ×100% ≥93%(反映通气贮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