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生理学教案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目的要求: 1.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特性、胃肠神经支配、口腔内消化、大肠内消化: 2.掌握骨内消化和小肠内消化和吸收: 3.堂握神经和激素对消化腺分够和消化管运动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重点 1.胃液的性质、成分及其作用: 2.头期、胃期与肠期胃液分泌调节的过程及特点: 3.胰液、胆汁的成分及其生理作用,胰液分泌调节机制。 1难点: 1.胃肠激素的种类及其作用 2.胃液分泌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I基本概念: 机械性消化(mechanical digestion):化学性消化(chemical digestion),吸收(absorption) 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胃液分必的头期(cephalic phase)胃期(gastric phase):肠期 ()容受性舒张():肠抑胃素(entc ne):小肠的分 节运动(segmentation):旁分泌 (paracrine)自分泌(autocrine):胃动素(motilin,MOT) 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初生态高密度脂蛋白(HDL):细胞保护(cytoprotection) [授课学时]:6学时 [使用教材]:王庭槐主编。生理学,第1版,高等教有出版社,2004北京 概述 消化是指食物经过消化道转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号 性消化,机械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道的运动,将食物切割、磨碎,与消化液混合,不断 向前推进的过程:化学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液的作用,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小分子 物质的过程。,经过消化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称为吸收。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基本特性 (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 (2)伸展性大 (3)紧张性 (4)自动节律性, 不如心肌期 (5)对机械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敏感, 对电刺激不敏感 2.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40?一80mV.形成原因主要 是K外流此次有Na-K泵的生电作用。 (2)慢波电位:在静息申位的基础上产生自 Thresho 发性和周期性的电位波动,其频率较慢,故称 为慢波电位或慢波(Slow Wave,)又称为基 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胃为3次/分 钟,十二指肠为12次/分钟,波幅为10-15mV
精品课程生理学教案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目的要求]: 1.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特性、胃肠神经支配、口腔内消化、大肠内消化; 2.掌握胃内消化和小肠内消化和吸收; 3.掌握神经和激素对消化腺分泌和消化管运动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重点]: 1.胃液的性质、成分及其作用; 2.头期、胃期与肠期胃液分泌调节的过程及特点; 3.胰液、胆汁的成分及其生理作用,胰液分泌调节机制。 [难点]: 1.胃肠激素的种类及其作用 2.胃液分泌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基本概念]: 机械性消化(mechanical digestion);化学性消化(chemical digestion);吸收(absorption) 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胃液分泌的头期(cephalic phase)胃期(gastric phase);肠期 (intestinal phase)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肠抑胃素(enterogastrone);小肠的分 节运动(segmentation);旁分泌 (paracrine)自分泌(autocrine);胃动素(motilin,MOT); 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初生态高密度脂蛋白(HDL);细胞保护(cytoprotection) [授课学时]:6 学时 [使用教材]:王庭槐主编. 生理学,第 1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北京 一、概述 消化是指食物经过消化道转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 性消化, 机械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道的运动, 将食物切割、磨碎, 与消化液混合, 不断 向前推进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液的作用, 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小分子 物质的过程。, 经过消化的食物, 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称为吸收。 (一)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1.基本特性 (1) 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 (2) 伸展性大 (3) 紧张性 (4) 自动节律性,不如心肌规则 (5) 对机械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敏感, 对电刺激不敏感 2.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 -40?-80mV, 形成原因主要 是 K 外流, 其次有 Na-K 泵的生电作用。 (2)慢波电位: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自 发性和周期性的电位波动, 其频率较慢, 故称 为慢波电位或慢波(Slow Wave), 又称为基本 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 胃为 3 次/分 钟, 十二指肠为 12 次/分钟,波幅为 10~15mV, 1
时程为几秒至几十秒。 (3)动作电位:产生在慢波基础上,一个至数个时程 图61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 较长(10 ,幅值较低 去极相由慢钙通道介导的内向腐 子流(主要是Ca,也有Na)。 (仁)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人的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6-8LU厌 消化液作用: 1分解营养成分 2.提供活宜PH环境 3.稀释食物使其等渗,利于吸收 4.保护消化道粘膜免受理化性刺激损伤 消化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消化液 分泌量LIpH 主要成分 醇底物 水解产物 6.67. 粘液、a-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 胃液 1.52.5 0.91.5 粘液、盐酸、胃蛋白质 际、陈、多肽 蛋白酶(原)、内 因羊 胰液 1.0-2.0 7.8~84 陆蛋白酶(原) 蛋白 氨其酸、塞肚 糜蛋白酶 蛋白质 氨基酸、寡肽 羧基肽酶(原) 肤、氨基酸 核糖核酸酶 rna 单核苷酸 脱氧核糖核酸酶 DNA 脱氧单核苷 a-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寡糖 胰脂肪酶 甘油三脂 脂肪酸、甘 油、甘油脂 胆固醇酯酸酶 胆固醇酯 脂肪酸、胆固 醇 胆汁 0.8~1.6 6.8~7.4 胆盐、胆固醇、胆 色素 小肠液 1.0-3.0 7.6 粘液、肠致活酶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 大肠液 05 83 粘液HCO (三)胃肠的神经支配 胃肠神经支配包括内在神经系统(intrinsic nervous system)和外来神经系统(extrinsic nervous system)
时程为几秒至几十秒。 (3)动作电位: 产生在慢波基础上, 一个至数个时程 图 6-1 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 较长(10~20ms), 幅值较低. 去极相由慢钙通道介导的内向离子流(主要是 Ca, 也有 Na)。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人的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 6~8L/天 消化液作用: 1. 分解营养成分 2. 提供适宜 PH 环境 3. 稀释食物, 使其等渗, 利于吸收 4. 保护消化道粘膜免受理化性刺激损伤 消化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消化液 分泌量(L/d) PH 主要成分 酶底物 水解产物 唾液 1~1.5 6.6~7.1 粘液、a-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 胃液 1.5~2.5 0.9~1.5 粘液、盐酸 、胃 蛋白酶(原)、内 因子 蛋白质 眎、胨、多肽 胰液 1.0~2.0 7.8~8.4 胰蛋白酶(原) 蛋白质 氨基酸、寡肽 糜蛋白酶(原) 蛋白质 氨基酸、寡肽 羧基肽酶(原) 肽 、氨基酸 核糖核酸酶 RNA 单核苷酸 脱氧核糖核酸酶 DNA 脱氧单核苷 酸 a-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寡糖 胰脂肪酶 甘油三脂 脂肪酸、甘 油、甘油脂 胆固醇酯酶 胆固醇酯 脂肪酸、胆固 醇 胆汁 小肠液 0.8~1.6 1.0~3.0 6.8~7.4 7.6 胆盐、胆固醇、胆 色素 粘液、肠致活酶 胰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大肠液 0.5 8.3 粘液 HCO3 - (三) 胃肠的神经支配 胃肠神经支配包括内在神经系统(intrinsic nervous system)和外来神经系统(extrinsic nervous system) 2
图62消化道内壁内神经丛及 其植物神经的关系模式图 (四)消化 道的内分泌功能 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消化道内 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 后 1胃肠内分泌细朐特占 种类:40多种,数量超过体内内分泌腺细胞 总和,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大部 分呈锥形: 图6-3胃窦粘膜内的G细胞 主要胃肠内分泌细胞及其激素 分布部位 细胞名称 分泌激素 胰岛 A细胞 胰高血糖素 B细胞 胰岛素 胰岛、胃、小肠、结肠 D细时 生长抑 二指肠 G细形 胃泌素 小肠上 I细胞 胆囊收缩素 K细胞 抑胃肽 S细胞 胰泌素 小肠 Mo细 胃动素 回肠 N细胞 神经降压素 胰腺、骨、小肠、大肠 PP细胞 胰多肽 2.胃肠激素作用 (1)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不同胃肠激素作用不同, 三种用肠激素作用 (2)调节其它激素释放 抑胃肽有很强的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 (3)营养作用: 肠激素具有促进 销化道组织代谢和生长的作用 称为营养作用 (trophic action),如胃泌素能刺激胃泌酸部位粘膜和十二指肠粘膜DNA、RNA和蛋白质 的合成 (4)影响免疫功能 (5)调节肠上皮细胞对水和电解质的分泌及吸收 3.脑一肠肽的概念 在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双重分布的类物质称为脑一肠肽(brain-gut peptide) 二、口腔内消化(自学) 三、胃内消化 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具有暂时储存食物和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的功能。 成人1~2L (一)胃的分泌 喷门腺 外分泌腺 泌酸腺 幽门腺 内分泌腺:G细胞、D细胞
图 6-2 消化道内壁内神经丛及 其植物神经的关系模式图 (四) 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消化道内 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 质。 1.胃肠内分泌细胞特点: 种类:40 多种,数量超过体内内分泌腺细胞 总和,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大部 分呈锥形: 图 6-3 胃窦粘膜内的 G 细胞 主要胃肠内分泌细胞及其激素 分布部位 细胞名称 分泌激素 胰岛 A 细胞 胰高血糖素 B 细胞 胰岛素 胰岛、胃、小肠、结肠 D 细胞 生长抑素 胃窦、十二指肠 G 细胞 胃泌素 小肠上部 I 细胞 胆囊收缩素 K 细胞 抑胃肽 S 细胞 胰泌素 小肠 Mo 细胞 胃动素 回肠 N 细胞 神经降压素 胰腺、胃、小肠、大肠 PP 细胞 胰多肽 2.胃肠激素作用 (1) 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 不同胃肠激素作用不同, 三种胃肠激素作用 (2) 调节其它激素释放 抑胃肽有很强的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 (3)营养作用: 有些胃肠激素具有促进消化道组织代谢和生长的作用, 称为营养作用 (trophic action), 如胃泌素能刺激胃泌酸部位粘膜和十二指肠粘膜 DNA、RNA 和蛋白质 的合成 (4)影响免疫功能 (5)调节肠上皮细胞对水和电解质的分泌及吸收 3. 脑-肠肽的概念 在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称为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 二、 口腔内消化(自学) 三、 胃内消化 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具有暂时储存食物和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的功能。 成人 1~2L (一) 胃的分泌 喷门腺 外分泌腺 泌酸腺 幽门腺 内分泌腺: G细胞、 D细 胞 3
胃的分泌腺 1.胃液成分和作用 纯净的胃液pH0.9一1.5,无色液体,正常成人分泌量约1.5-2.5L/天,包括无机物 (HCI、Na、K、C1等)和有机物(粘蛋白、消化酶等) (1)盐酸, 也称胃酸 基础酸排出量:正常人空腹时 盐酸的排出量,一般为0-5mmol HCO -COmOH+H /小时。最大酸排出量:在食物或 药物的刺微下,盐酸排出量,正 常人为20一25mm0/小时。盐酸的 Na Na Na Na 分泌机制:H来源代谢水 H-K,ATP酶转运, 图 6-4壁细胞分泌盐酸的模式图 (2)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主要来源主细胞,其次 是泌酸腺颈粘液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的粘液细胞 、十二指肠远 端的腺体。 胃蛋白薛原。一 1胃蛋白酶(ppsm) 035 蛋白质· →际、陈少量多肽和氨基酸 (3)粘液和碳酸氢盐 分泌粘液细胞:肖粘膜上皮细胞、泌酸腺颈粘液细胞、贲门腺、幽门腺 粘液的主要成分:糖蛋白 粘液一碳酸氢盐屏障(muCUs-bicarbonate barrier)·胃粘膜表面粘液和碳酸氢盐共同形 成的 道生理性屏障,可有效保护胃粘膜。特点:粘度大,表面pH为20,上皮细胞面为 7.0 粘液层 NFR
胃的分泌腺 1.胃液成分和作用 纯净的胃液 pH0.9-1.5, 无色液体, 正常成人分泌量约 1.5-2.5L/天, 包括无机物 (HCl、Na、K、Cl 等)和有机物(粘蛋白、消化酶等) (1)盐酸, 也称胃酸 基础酸排出量:正常人空腹时 盐酸的排出量,一般为 0-5mmol /小时。最大酸排出量:在食物或 药物的刺激下, 盐酸排出量, 正 常人为 20-25mmol/小时。盐酸的 分泌机制: H 来源代谢水, H-K,ATP 酶转运, 图 6-4 壁细胞分泌盐酸的模式图 (2)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主要来源主细胞, 其次是泌酸腺颈粘液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的粘液细胞、十二指肠近 端的腺体。 (3)粘液和碳酸氢盐 分泌粘液细胞:胃粘膜上皮细胞、泌酸腺颈粘液细胞、贲门腺、幽门腺 粘液的主要成分:糖蛋白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mucus-bicarbonate barrier): 胃粘膜表面粘液和碳酸氢盐共同形 成的一道生理性屏障,可有效保护胃粘膜。特点:粘度大,表面 pH 为 2.0,上皮细胞面为 7.0。 4
图65胃粘液一碳酸氢盐屏障屏障 (4)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壁细胞分泌,Mr为6万的糖蛋白,促进VitB12的吸收 2.胃液分泌的调节 空题时胃液不分泌或很少分必,食物是胃液分必的自然刺激物,通过神经一体液因素 调节胃液的分泌。 (1)影响胃液分泌的内源性激物 乙酰胆碱:作用 M,受体刺激胃酸的分泌,可被阿托品阻 胃泌素(gastrin):通过血液循环作用壁细胞,有G-34和G-17,G-17刺激智酸分泌作 用比G-34强5~6倍。C端4个AA(色一甲硫-门冬一苯丙-一NH)是胃泌素的最小活性片 段。 组胺(Histamine):由胃泌酸腺中肠嗜格样细胞(enterochromaffin-like cell Ecu)分 的,具有很强的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 作用壁细胞上受体, 阻断 为甲氢味 cimetidine) ECL细胞上存在胃泌素和胆碱能受体,胃泌素和ACh可通过作用于壁细胞」 相应的受体而刺激胃酸的分泌。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14肽,由胃体和胃窦粘膜内D细胞合成和释放。对胃酸分 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原因:①抑制胃窦G细胞释放胃泌素:②抑制ECL细胞释放组胺: ③直接抑制壁细胞的功能 (2)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青 头期:食物刺激头面部感受器而引起的胃液分泌,包括条件反射(视、嗅、听等感受器》 和非条件反射(口腔和咽喉等处机械和化学感受器),中枢包括延髓、下丘脑、边缘叶、和 大脑皮层等。 胃期:食物刺激胃内感受器引起胃的分测 ①扩张刺激胃底, 胃体部感受器,通过迷走一迷走长反射和壁内神经丛的短反射,直接和 间接通过骨泌素引起胃腺分泌: ②扩张刺激胃幽门部,通过壁内神经丛的短反射,引起G细胞分泌骨泌素:③食物的化 学成分直接作用于G细胞引起胃泌素的释放。 肠期:食物进入小肠后,继续刺激胃液分泌。小肠粘膜释放"肠泌酸素(entero-oxyntin)。 神经中报 传又纤维走神 循环系统 小顺 图66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机制 5
图 6-5 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屏障 (4) 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壁细胞分泌,Mr为 6 万的糖蛋白, 促进VitB12的吸收。 2.胃液分泌的调节 空腹时胃液不分泌或很少分泌, 食物是胃液分泌的自然刺激物, 通过神经-体液因素 调节胃液的分泌。 (1) 影响胃液分泌的内源性刺激物 乙酰胆碱:作用壁细胞M3受体刺激胃酸的分泌,可被阿托品阻断。 胃泌素(gastrin):通过血液循环作用壁细胞,有G-34 和G-17, G-17 刺激胃酸分泌作 用比G-34 强 5~6 倍。C端 4 个AA(色-甲硫-门冬-苯丙-NH2)是胃泌素的最小活性片 段。 组胺(Histamine):由胃泌酸腺中肠嗜铬样细胞(enterochromaffin-like cell, ECL)分泌 的,具有很强的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作用壁细胞上H2 受体,阻断剂为甲氢咪呱 (cimetidine)。 ECL细胞上存在胃泌素和胆碱能受体,胃泌素和ACh可通过作用于壁细胞上 相应的受体而刺激胃酸的分泌。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14 肽, 由胃体和胃窦粘膜内 D 细胞合成和释放。 对胃酸分 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原因:①抑制胃窦 G 细胞释放胃泌素;②抑制 ECL 细胞释放组胺; ③直接抑制壁细胞的功能。 (2)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头期:食物刺激头面部感受器而引起的胃液分泌,包括条件反射(视、嗅、听等感受器) 和非条件反射(口腔和咽喉等处机械和化学感受器),中枢包括延髓、下丘脑、边缘叶、和 大脑皮层等。 胃期:食物刺激胃内感受器引起胃液的分泌, ①扩张刺激胃底、胃体部感受器,通过迷走-迷走长反射和壁内神经丛的短反射,直接和 间接通过胃泌素引起胃腺分泌; ②扩张刺激胃幽门部,通过壁内神经丛的短反射,引起 G 细胞分泌胃泌素;③食物的化 学成分直接作用于 G 细胞引起胃泌素的释放。 肠期:食物进入小肠后, 继续刺激胃液分泌。小肠粘膜释放"肠泌酸素(entero-oxyntin)。 图 6-6 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机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