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本序5 不”取一种酷酷的、超然的姿态。从一开始,村上就本能地厌恶那 种“日本状况”,一心想从日本以及日语(!)的诅咒中脱身出来,逃 得越远越好。一直到《挪威的森林》,村上还借花花公子永泽之口 道出“我”本质上“是只对自我感兴趣的人…缺乏在内心深处爱 上任何人的能力…总有个地方保持完全的清醒和疏离”。而随 着村上本人的愈发成熟,他开始探讨自己为什么会一直秉持这种 疏离态度,他开始将写作当做探讨他之所以疏离的途径。他开始 探索他的生活他的时代以及他本国的历史,试图搞清楚这其中到 底欠缺了什么才导致了他的这种疏离感,导致他无法感受更多的 东西。以下就是他的结论: 我们确实远离了战前的天皇体制并确立了和平宪法。结 果我们也确实逐渐进入一个以现代公民社会的意识形态为基 础的高效而且理性的世界,而且这一点已经为我们的社会带 来了几乎压倒一切的繁荣昌盛。然而,我(也许还有很多人) 却似乎仍然免不了疑心:即使到了现在,在社会的很多领域 内,我们仍然在和平地、静悄悄地被当做微不足道的消费品给 彻底抹去。我们已经相信我们生活于其间的日本是一个我们 的基本人权得到保障的所谓自由的“公民社会”,但事实果真 如此吗?如果将表层剥去,我们会发现骨子里在呼吸和跳动 着的仍是那个旧有的封闭国家体系或曰意识形态。 像《奇鸟行状录》中的肉桂一样,他也“希望通过追溯自己出生 前就发生的事件找到答案”,而日本对亚洲其他民族特别是对中国 的侵路以及至今仍不愿直面那段历史、承担相应的道义责任正是 最大的问题。《寻羊冒险记》中的羊博士曾道:“现代日本愚蠢的根
6 洗耳倾听:村上春树的世界 源在于我们在跟其他亚洲民族的接触中什么都没学到。” 村上自从小时侯偶然看到“诺门坎事件”的报道后,这一日本 与蒙、苏之间发生的边境冲突就不知何故一直萦绕在他脑际,直到 他将其写入《奇鸟行状录》才算了却这一心结。村上之所以对这一 局部战争念念不忘,就在于这场战争正是体现将人民当做消费品 抹去的那个“旧有的封闭国家体系”的最佳案例。 而更加重要的是村上对于中国的复杂态度。村上写的第一个 短篇就叫《去中国的小船》,文中记述了主人公对与之有过交往的几 个中国人的负疚感,而且对于中国他怀有一种莫名的情感,他想对 中国讲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讲起。到了《寻羊冒险记》,村上就已经 逐渐明确了对曾受到日本长期侵略、蹂躏的中国(以及中国人)的态 度:那头背生星斑的邪恶之羊就是侵略中国的邪恶意志的代表,“我” 的挚友“鼠”竟以生命为代价,当这头邪恶之羊进入他体内后将其彻底 扼杀。自从《且听风吟》就已出现的酒吧老板、中国人杰则越来越成为 理解与宽容的象征,作者竟然写道:“若是杰能来这里,所有事情肯定 一帆风顺。一切都应以他为核心运转,以宽容、怜爱、容纳为中心。” “我”在完成“鼠”的遗愿后带着从黑帮那儿得到的一张巨额支票(“我 和鼠挣的”)飞回故乡去看杰,那简直就像是赔付战争赔款。 据村上自述,关于《寻羊冒险记》这部小说,他在还没弄清楚到 底写什么时就已确定了“羊”的主题。他在调研中发现,日本政府 当初之所以在北海道鼓励农民养羊,正是为在中国北方发动战争 做好物资上的准备(以小说中虚构的“十二瀑”镇作为典型代表)。 至于为什么邪恶精神的体现竟然也是只“圣洁的羔羊”这个问题, 我本人在阅读当中也未予深究,借助鲁宾教授的分析才豁然开朗: 天皇的皇军最终目的是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如此“高尚的”暴 力,除了和平的羔羊,还到哪儿找更好的象征去?
译本序 7 如果说《去中国的小船》时期的村上还不清楚到底应对中国讲 些什么,那么中经《寻羊冒险记》,到了他的鸿篇巨制《奇鸟行状录》 之时,他已经再清楚不过了。在创作《奇鸟行状录》第三部期间的 一次采访中,他被问到:“为什么你们这一代人要为你们出生前就 已结束的战争负责?”他的回答是: 因为我们是日本人。当我在书中读到日军在中国的暴行 时,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那是如此愚蠢,如此荒谬和丧心 病狂。那是我的父辈和祖辈的罪行。我想知道到底是什么驱 使他们干出这样的事:屠戮成千上万的平民。我试图去理解, 却怎么也做不到。 中国已成为日军在战争中犯下的恐怖的屠杀罪行的象征对 象。日本近代血腥的历史就活在村上以及主人公闪田亨的内心, 要想解决自身的问题,要想解决日本当代的问题都不得不直面那 段血腥的历史。而且村上认为,每一个日本人都应该这么做。 村上的作品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最初的他本能地取一种疏离 态度,沉浸在一己的臆想世界,后来的他开始探索他之所以疏离的 根源,从内在的集体无意识一直到外在的日本近代史及意识形态。 后期采访阪一神地震受灾者及东京地铁毒气事件受害人和奥姆真 理教教徒写就的纪实作品,立意亦在于揭出日本社会弊端的根源: “在研究东京毒气袭击的过程中我再次为日本社会那种封闭的、逃 避责任的事实所震惊:如今的行事方式竟然跟当时大日本帝国陆 军的行事方式如出一辙
8 洗耳倾听:村上春树的世界 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风光无限,以上我只拈出几点我认为村 上作品中最重要的特质予以强调,书中自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论述。 而且更多的精彩光影都留待读者在本书中慢慢领略吧。比如,我 最软佩的村上那天马行空般神奇的想象力,每每令我惊叹不已。 最后,还有几个事实需交代一下。本书原名laruki Murakami and the Music of Words,直译应是《村上春树与文字之音乐性》, 所以各章的标题也都跟音乐有关。不过因为直译太不像个书名, 译者鲁钝,实在想不出既“信”又“雅”的译法,经反复斟酌定下了现 在这个译名。为我国读者阅读的方便起见,译者大胆删除了原书 四百多个注解(大多是引文出处)的绝大部分以及篇首的“致谢”、 篇末有关村上的英文评论等附录。附录《翻译村上》对于了解西方 国家对村上作品的接受情况不无帮助,特予保留。附录作品表不 但收入村上的原创作品,还罗列了村上的翻译作品,村上的译作范 围和数量都很惊人,不过都是他本人喜欢甚至是对他的创作有过 巨大影响的作品(主要是美国现当代作家的佳作),喜欢村上的读 者不妨“按图索骥”,找来这些作品的中译本对读(对于村上特别喜 欢或跟他的创作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作家,译者特意加了些较详细 的注释,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助益)。感谢我的朋友孟丽对我翻译工 作的支持和“纵容”,感谢王俊兄对书中涉及的大量拉丁字母拼写 的日本专用名热心而又专业的帮助。翻译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 愉快的经历,希望与村上春树众多的“粉丝”们分享。 冯涛 2005年7月 感谢我的老同学杨全强兄重新购买版权,使这本评传有机会
译本序9 推出新版。转眼五六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村上又出版了几部新 作,除了一本记述他跑步感想的随笔以外,最重头的就是厚达三卷 的《1Q84》了。这或许就是当初他在“瞻望未来”时,提出的想创作 一部类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式的“综合性小说”的结果吧。 而至于“村上君”到底有没有实现他多年来的文学理想,那就只能 是见仁见智一或许只能留待将来评说了。 冯涛 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