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2014年7月一2014年8月):成立教改小组,组长和副组长负责 收集相关研究资料,其他成员负责调研各专业所需的重点数学知识,完成《高等 数学》模块化教学大纲初稿。 第二阶段(2014年9月一2015年1月)力完成一级模块和二级模块的分类, 并小范围内尝试试验教学: 第三阶段(2015年3月-一2015年7月):做好三级模块分类,维续小范围进 行教学实践。小组成员进行定期研讨,结合不同专业需求,修正、补充、完善各 模块的内容,完成内容模块化。 第四阶段(2015年7月-一2016年1月)1修订《高等数学》模块化教学大纲, 编写讲稿、数案,建设试题库。进行第二轮数学实践,加强研讨,在实践中完善 三级模块建设 第五阶段(2016年3月一2016年7月):继续进行第二轮教学实践,完善三 级模块建设,进行三级模块微视颍的录制。总结经验,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线性代数》的内容模块化提供样板 每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组长和副组长主抓组织和审核工作,其他成员则需 做好分配下来的工作,确保教改顺利、保质保量完成。 七、预期目标和创新点 1、构建“高等数学知识超市”。 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方案,为教师提供不同专业的教学素材,通过模 块的组合为不同人群定制个性化教学套餐,该教学套餐由固定套餐和自选套餐两 部分构成。其中固定套餐为人文模块,基础模块、计算模块以及应用模块中的通 识单元构成:自选套餐由基础模块、计算能力模块和应用模块中的专业服务模块、 个性化教学模块构成。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各专业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 2、内容模块化处理可为分层教学莫定理论基础。 各模块的搭建及分类,充分考虑到学生数学基础的差异性和专业需求的差异 性,所以通过各模块的特定组合,可形成不同层次的教学大钢和数学内容,为分 层教学类定理论基础
- 4 - 第一阶段(2014 年 7 月--2014 年 8 月):成立教改小组,组长和副组长负责 收集相关研究资料,其他成员负责调研各专业所需的重点数学知识,完成《高等 数学》模块化教学大纲初稿。 第二阶段(2014 年 9 月—2015 年 1 月):完成一级模块和二级模块的分类, 并小范围内尝试试验教学: 第三阶段(2015 年 3 月--2015 年 7 月):做好三级模块分类,继续小范围进 行教学实践。小组成员进行定期研讨,结合不同专业需求,修正、补充、完善各 模块的内容,完成内容模块化。 第四阶段(2015 年 7 月--2016 年 1 月):修订《高等数学》模块化教学大纲, 编写讲稿、教案,建设试题库。进行第二轮教学实践,加强研讨,在实践中完善 三级模块建设 第五阶段(2016 年 3 月—2016 年 7 月):继续进行第二轮教学实践,完善三 级模块建设,进行三级模块微视频的录制。总结经验,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线性代数》的内容模块化提供样板。 每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组长和副组长主抓组织和审核工作,其他成员则需 做好分配下来的工作,确保教改顺利、保质保量完成。 七、预期目标和创新点 1、构建“高等数学知识超市”。 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方案,为教师提供不同专业的教学素材,通过模 块的组合为不同人群定制个性化教学套餐。该教学套餐由固定套餐和自选套餐两 部分构成。其中固定套餐为人文模块,基础模块、计算模块以及应用模块中的通 识单元构成;自选套餐由基础模块、计算能力模块和应用模块中的专业服务模块、 个性化教学模块构成。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各专业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 2、内容模块化处理可为分层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各模块的搭建及分类,充分考虑到学生数学基础的差异性和专业需求的差异 性,所以通过各模块的特定组合,可形成不同层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为分 层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3、录制微视频,构建“线上+线下”双向教学平台 借鉴蔡课的形式,逐步将高等数学中的重点、难点录制成5至10分钟微视 频。然后借助学校搭建的蒂课平台,实现误前预习的“线上”学习模式,提高课 堂教学这种“线下”学习的效果:同时对“线下”学习中产生的疑难间题,有可 以通过“线上”学习的方式,进一步解决。 4、录制模块化内容相关的人文讲座视须,搭建数学文化讲坛。 通过有趣的、与生活贴近或与专业相关的数学问题成典故,既让学生能系统 了解模块内容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么去学,又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 感受数学之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同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5、实现抽象内容具象化 改变传统教学中“由概念(定理)到例题”的授课方式,通过大量简单、直 观例圈的引入,从问题发现的角度,加强学生对概念(定理)的直现理解,从而 使得数学中的抽象内容具象化。 6、编制应用模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引入数学建模思想、结合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强化知识点的应用,实现 数学在建模应用中的工具化。既能为数学建模竟赛储备人才,又能提高学生解决 问题的实际能力,为学校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作出本学科应有的贡献。 八、保障措施 1、姐织相关教师学习培训,实施请进米、走出去策略,加强师资队伍建 设,通过培训开创教师跟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改意识,提高教师组织课 堂教学的能力。 2、制定教学改革奖励制度,充分调动敦师教改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希望学校加大此敦改相关经费投入,添置与教改相关的教学设各,为教 学改革创造条件,同时支持教改团队校级及省级相关课题的申报,以项目促改革, 大大学数学教学团队 理科教学部 2014年8月 -5
- 5 - 3、录制微视频,构建“线上+线下”双向教学平台。 借鉴慕课的形式,逐步将高等数学中的重点、难点录制成 5 至 10 分钟微视 频。然后借助学校搭建的慕课平台,实现课前预习的“线上”学习模式,提高课 堂教学这种“线下”学习的效果;同时对“线下”学习中产生的疑难问题,有可 以通过“线上”学习的方式,进一步解决。 4、录制模块化内容相关的人文讲座视频,搭建数学文化讲坛。 通过有趣的、与生活贴近或与专业相关的数学问题或典故,既让学生能系统 了解模块内容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么去学,又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 感受数学之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同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5、实现抽象内容具象化。 改变传统教学中“由概念(定理)到例题”的授课方式,通过大量简单、直 观例题的引入,从问题发现的角度,加强学生对概念(定理)的直观理解,从而 使得数学中的抽象内容具象化。 6、编制应用模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引入数学建模思想、结合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强化知识点的应用,实现 数学在建模应用中的工具化。既能为数学建模竞赛储备人才,又能提高学生解决 问题的实际能力,为学校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作出本学科应有的贡献。 八、保障措施 1、组织相关教师学习培训。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策略,加强师资队伍建 设,通过培训开阔教师眼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改意识,提高教师组织课 堂教学的能力。 2、制定教学改革奖励制度,充分调动教师教改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希望学校加大此教改相关经费投入,添置与教改相关的教学设备,为教 学改革创造条件,同时支持教改团队校级及省级相关课题的申报,以项目促改革。 大大学数学教学团队 理科教学部 2014 年 8 月
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学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研概况 (一)调研背景 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 人才”,一方面,专业的设置使得学生能在自己透择的发展空间发疑自身的潜能,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在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指导下,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要求不断的健全和提高。因此,在高等学校中,学生除了接 受专业知识教育,还要学习相关的公共课程。这些课程在培养复合型、服务型的 现代人才方面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公共课的教学日渐 面临危机。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危机,教学管理危机和由此引发的社会危机。 在这些背景下,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应该如何定位公共课的教 学,如何应对目前产生的各种危机,是急需思考和探讨的。 (二)视研目的 了解应用型木科院校或有特色的高职院校数学课教学现状,包括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开展情况。及师资队伍、科研水平,敦学质量等。 (三)调研对象 省内外应用型本科及示范高职类院校共计三十所左右。 (四)调研时间 2014年7月至2014年8月 (五)调研方式 问卷调查和电话调研等方式 (六)调研结果 通过对近三十所相关高校调研数据显示结果如下: 课堂教学方面: 裸堂教学人数规模:三十所院校中有2所院校实行合办上课,比例达到73强, 上课人数在70-120人之间。 课堂教学模式:三十所院校长中有3所院校实行分层教学,一个院校实行挂 牌教学,26所院校按照自然班上课。 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效果:28所院校按照自然班上课的院校中仅有10所院校 反应上课效果还行,其它的均反应效果一般或较差:3所实行分层教学的院校均 反应效果良好,一所实行挂牌教学的院校反应效果可以,但管理难度较大。 实我教学方面: 实践教学基本情况:三十所院校中有六所学校开设了实践教学,主要以到企 业实习和上机的形式开设
- 7 - 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学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研概况 (一)调研背景 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 人才”,一方面,专业的设置使得学生能在自己选择的发展空间发掘自身的潜能,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在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指导下,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要求不断的健全和提高。因此,在高等学校中,学生除了接 受专业知识教育,还要学习相关的公共课程。这些课程在培养复合型、服务型的 现代人才方面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公共课的教学日渐 面临危机。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危机,教学管理危机和由此引发的社会危机。 在这些背景下,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应该如何定位公共课的教 学,如何应对目前产生的各种危机,是急需思考和探讨的。 (二)调研目的 了解应用型本科院校或有特色的高职院校数学课教学现状,包括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开展情况,及师资队伍、科研水平,教学质量等。 (三)调研对象 省内外应用型本科及示范高职类院校共计三十所左右。 (四)调研时间 2014 年 7 月至 2014 年 8 月 (五)调研方式 问卷调查和电话调研等方式 (六)调研结果 通过对近三十所相关高校调研数据显示结果如下: 课堂教学方面: 课堂教学人数规模:三十所院校中有 22 所院校实行合办上课,比例达到 73%, 上课人数在 70-120 人之间。 课堂教学模式:三十所院校长中有 3 所院校实行分层教学,一个院校实行挂 牌教学,26 所院校按照自然班上课。 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效果:26 所院校按照自然班上课的院校中仅有 10 所院校 反应上课效果还行,其它的均反应效果一般或较差;3 所实行分层教学的院校均 反应效果良好,一所实行挂牌教学的院校反应效果可以,但管理难度较大。 实践教学方面: 实践教学基本情况:三十所院校中有六所学校开设了实践教学,主要以到企 业实习和上机的形式开设
第二课堂情况;除了开设数学建模竞赛外,基本没有开设第二课堂。 教学质量方面: 裸程成绩评定办法:基本所有院校都是按照学生平时成绩+在面成绩评定。 卷而成绩通过率大致范围:四所院校卷面成绩在50%以下,十所院校卷面成 绩在70%以下,十六所院校卷面成绩在70%以上 综合成绩通过率大致范围:五所院校卷面成绩在9%以上,五所院校卷面成 绩在70%以下,十九所院校卷面成绩在70%-90%。 教师或教研室主任的听课要求:基本多有院校对教研室主任一级都有听课要 求 教学检查内容:教案,教学进度,教学日志,教学大钢、教研计划、试卷等。 教学改革方面: 相对传统教学,数学类课程所特别采取的教学改革:相对传统教学,数学类 课程特别突出的亮点和特色:半数以上的学校均采用的传统教学,个别学校有所 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专业结合,以适度够用为标准:数学建模培训课程,与计 算机软件结合,与多煤体结合,理论课尽量少教,以应用为主:挂牌竞争上课:提 出快乐数学的教学思路,开展数学思想课程的学习 师资及科研水平方面: 专职教师科研任务:三十所院校中仅有6所对教师没有科研任务要求,其它 均有,要求高低各有不同,均有相应的科研奖励。但仅有6所院校教师科研积极 性较高,剩余院校教师科研积极性一般或没有。 数学教师数量对教学的满足情况:三十所院校中,十所院校需要外聘教师, 二十所专职教师满足教学需要。高级职称比例基本达到20%30%。 二、我校与同类院校情况比较 1、误堂教学方面:日前我校仍燃采用小班上课,传统教学,课程考核方式 和同类院校相同,课程卷面平均通过事在0%左右,综合成绩平均通过率在90% 以上,学生课程平均到课率在90%以上,由于学生学习基础薄弱,部分学生学习 起来会有所困难,但总体教学效果比较好 2、教学内容方面:目前理科部以教研室为单位,成立课程小组, 统一课程教学大纲,集体各课,但总体看,应用内容偏少,人文教育方面也偏少, 无第二课堂,基本选择教材中大部分学生能听懂且本身很重要的部分进行讲解。 3,组织学生竞赛方面:目前我们承担了大学生数学竞赛和全国大 学生数学建模竟赛,成绩一般,主要问题是师资力量不强,教师和学生参与积极 性也有限。 4、师资方面:目前,根据各学期排课情况,数学和物理的师资数 8
- 8 - 第二课堂情况:除了开设数学建模竞赛外,基本没有开设第二课堂。 教学质量方面: 课程成绩评定办法:基本所有院校都是按照学生平时成绩+卷面成绩评定。 卷面成绩通过率大致范围:四所院校卷面成绩在 50%以下,十所院校卷面成 绩在 70%以下,十六所院校卷面成绩在 70%以上。 综合成绩通过率大致范围:五所院校卷面成绩在 90%以上,五所院校卷面成 绩在 70%以下,十九所院校卷面成绩在 70%-90%。 教师或教研室主任的听课要求:基本多有院校对教研室主任一级都有听课要 求。 教学检查内容:教案,教学进度,教学日志,教学大纲、教研计划、试卷等。 教学改革方面: 相对传统教学,数学类课程所特别采取的教学改革;相对传统教学,数学类 课程特别突出的亮点和特色:半数以上的学校均采用的传统教学,个别学校有所 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专业结合,以适度够用为标准;数学建模培训课程,与计 算机软件结合,与多媒体结合,理论课尽量少教,以应用为主;挂牌竞争上课;提 出快乐数学的教学思路,开展数学思想课程的学习。 师资及科研水平方面: 专职教师科研任务:三十所院校中仅有 6 所对教师没有科研任务要求,其它 均有,要求高低各有不同,均有相应的科研奖励。但仅有 6 所院校教师科研积极 性较高,剩余院校教师科研积极性一般或没有。 数学教师数量对教学的满足情况:三十所院校中,十所院校需要外聘教师, 二十所专职教师满足教学需要。高级职称比例基本达到 20%-30%。 二、我校与同类院校情况比较 1、课堂教学方面:目前我校仍然采用小班上课,传统教学,课程考核方式 和同类院校相同,课程卷面平均通过率在 80%左右,综合成绩平均通过率在 90% 以上,学生课程平均到课率在 90%以上,由于学生学习基础薄弱,部分学生学习 起来会有所困难,但总体教学效果比较好。 2、教学内容方面:目前理科部以教研室为单位,成立课程小组, 统一课程教学大纲,集体备课,但总体看,应用内容偏少,人文教育方面也偏少, 无第二课堂,基本选择教材中大部分学生能听懂且本身很重要的部分进行讲解。 3、组织学生竞赛方面:目前我们承担了大学生数学竞赛和全国大 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一般,主要问题是师资力量不强,教师和学生参与积极 性也有限。 4、师资方面:目前,根据各学期排课情况,数学和物理的师资数
量均不能完全满足,需要聘请一定量的外聘教师,但若采用合办上课,且本学期 己经招聘了部分教师,师资在数量上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但教师结构不合理,主 要体现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学位结构等。总体来讲,师资力量在质量上 还比较薄弱。 5、科研方面:分析近年的科研情况,基本所有老师都能完成“四 个一”。能清醒的认识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也能积极准备材料,为职称评定做 准备。但从业绩情况看,科研能力有限,课题申报困难,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三、数学课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一)合理定位我校数学类课程的教学 我校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等数学类课程定位于相关应用型专业中的 公共基础课,为各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明确我校数学类课程敏学指导思想 作为应用型木科院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改革以应用为目的, 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专业实际,在教学内容上进 行适当取舍,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注意处理基础与应用、经典与现代、理论 与实践、手算与电算的关系。 (三)我校数学类课教学基本思路 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数学类课程教学提出的总体要求应该是:体现应用办学定 位、服务应用培养方案和加强应用能力培养。为此我校数学类课程教学政革从以 下几个方面执行: 1、竖持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构造模块体系结构,鼓励个性 发展,根据不同专业适当选择核实模块进行教学。 2、实行“应用型案例教学”,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课程教学过程,要求课程 必须联系工程或生活实际和专业实际进行改革,在每部分内容之后增添与工程实 际或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专题应用,使学生不仅理解方法,而且会实际应用, 3、引入数学史,丰富课程内容,重视数学思想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同时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方法等理解与认识的深化。 4、提但精讲多练,注重直观教学。 5、改革教学模式,使教师竟争上岗,学生自主择师,有效提高学生满意度。 教师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主导,有效提高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主动性,发据其 潜力,是数学政革的前提。 理学教学部 2014年9月11日 9
- 9 - 量均不能完全满足,需要聘请一定量的外聘教师,但若采用合办上课,且本学期 已经招聘了部分教师,师资在数量上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但教师结构不合理,主 要体现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学位结构等。总体来讲,师资力量在质量上 还比较薄弱。 5、科研方面:分析近年的科研情况,基本所有老师都能完成“四 个一”,能清醒的认识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也能积极准备材料,为职称评定做 准备。但从业绩情况看,科研能力有限,课题申报困难,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三、数学课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一)合理定位我校数学类课程的教学 我校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等数学类课程定位于相关应用型专业中的 公共基础课,为各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明确我校数学类课程教学指导思想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改革以应用为目的, 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专业实际,在教学内容上进 行适当取舍,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注意处理基础与应用、经典与现代、理论 与实践、手算与电算的关系。 (三)我校数学类课教学基本思路 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数学类课程教学提出的总体要求应该是:体现应用办学定 位、服务应用培养方案和加强应用能力培养。为此我校数学类课程教学改革从以 下几个方面执行: 1、坚持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构造模块体系结构,鼓励个性 发展,根据不同专业适当选择核实模块进行教学。 2、实行“应用型案例教学”,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课程教学过程,要求课程 必须联系工程或生活实际和专业实际进行改革,在每部分内容之后增添与工程实 际或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专题应用,使学生不仅理解方法,而且会实际应用。 3、引入数学史,丰富课程内容,重视数学思想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同时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方法等理解与认识的深化。 4、提倡精讲多练,注重直观教学。 5、改革教学模式,使教师竞争上岗,学生自主择师,有效提高学生满意度。 教师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主导,有效提高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主动性,发掘其 潜力,是教学改革的前提。 理学教学部 2014 年 9 月 1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