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交流·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2009年选自《汉书朱云传》一一汉成帝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 *2008年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桑怿传》一一桑怿有勇有谋。 *2007年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一一王猛嫉恶如仇,执法如山。 *2006年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一一欧阳修胸襟开阔 *2005年选自《三国志王粲传》一一蔡邕关爱、推重年轻人才的品格。 *2004年选自《南史范缜传》一一范缜事母至孝,博学多才 *2003年选自《宋史文天祥传》一一文天祥有高尚的名族气节 *2002年选自《新唐书王勃传》一一王勃文采出众、与众不同。 (2)选文的浅易性。主要表现在选文的故事性强,有人物有故事,写人为主的记叙类短文 占绝对优势,有情节的故事(叙事文)也有潜在的命题价值,尤其是富有江西地域文化特色的 作品,这类作品潜在地考査着考生能否正确的认识与评价材料中的人与事,考查着考生思想认 识水平、思维能力水平的高与低。所选用的文章是课外短小的语段,阅读量少,大多在百字左 右,生僻字用注解、注音,使之化难为易,变深奥为浅显 2.考查内容:注重朗读的完整性、字词的常见性和理解的整体性、思维的活跃性。 1)朗读的完整性。要求理清句子结构,不读破句,朗读流畅 (2)字词的常见性。被测字词常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该词语在课内文言文中 曾学过;二是该词语可以根据前后文义进行推断。 3)理解的整体性。一般从文章主旨的理解,人物性格品质的概况,前因后果的分析,谈 谈感想甚至说说看法评价等角度设题。这种命题走向,允许考生自主,答案相对灵活。 4)思维的活跃性。体现在设题的跨度大、答题的思路广、答案的自主性强 具体而言,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査能否借助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重点 语句的记诵、积累,而不是对零碎的词法、句法等知识的记忆程度。常见的考点有: ①正确诵读:读音、节奏(停顿)、语气。 ②掌握文言实词:辨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③把握文言虚词:常用文言虚词。 ④翻译文言语句,注意文言句式。 ⑤理解句子含意和作用 ⑥整体感知文章或段落的内在联系与内容。 ⑦分析人物形象(人物评价)、概括中心意思、归纳主题思想。 ⑧体验感受、问题探究、能力迁移。 3.试题形式:形式稳定、难度适中、强化基础、注重联想。 近年来,中考文言文的考査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朗读停顿,解释词语,翻译句子、理 解句意,把握文章重点,概括文章中心以及开放性试题等,主要题型有客观题(主要是选择题) 主观题(填空题、简答题、评价表述题)。 (三)文言文阅读复习备考对策 1.明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文言文学习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阶段目标”中指出:“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理解基本内容。”同时在“评价建议”中要求:“评价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査学生 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査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九江市 2011 年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交流·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6 *2009 年选自《汉书 朱云传》——汉成帝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 *2008 年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桑怿传》——桑怿有勇有谋。 *2007 年选自《资治通鉴》第 22 卷——王猛嫉恶如仇,执法如山。 *2006 年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笔记卷》——欧阳修胸襟开阔。 *2005 年选自《三国志 王粲传》——蔡邕关爱、推重年轻人才的品格。 *2004 年选自《南史 范缜传》——范缜事母至孝,博学多才。 *2003 年选自《宋史 文天祥传》——文天祥有高尚的名族气节。 *2002 年选自《新唐书 王勃传》——王勃文采出众、与众不同。 (2)选文的浅易性。主要表现在选文的故事性强,有人物有故事,写人为主的记叙类短文 占绝对优势,有情节的故事(叙事文)也有潜在的命题价值,尤其是富有江西地域文化特色的 作品,这类作品潜在地考查着考生能否正确的认识与评价材料中的人与事,考查着考生思想认 识水平、思维能力水平的高与低。所选用的文章是课外短小的语段,阅读量少,大多在百字左 右,生僻字用注解、注音,使之化难为易,变深奥为浅显。 2.考查内容:注重朗读的完整性、字词的常见性和理解的整体性、思维的活跃性。 (1)朗读的完整性。要求理清句子结构,不读破句,朗读流畅。 (2)字词的常见性。被测字词常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该词语在课内文言文中 曾学过;二是该词语可以根据前后文义进行推断。 (3)理解的整体性。一般从文章主旨的理解,人物性格品质的概况,前因后果的分析,谈 谈感想甚至说说看法评价等角度设题。这种命题走向,允许考生自主,答案相对灵活。 (4)思维的活跃性。体现在设题的跨度大、答题的思路广、答案的自主性强。 具体而言,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查能否借助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重点 语句的记诵、积累,而不是对零碎的词法、句法等知识的记忆程度。常见的考点有: ①正确诵读:读音、节奏(停顿)、语气。 ②掌握文言实词:辨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③把握文言虚词:常用文言虚词。 ④翻译文言语句,注意文言句式。 ⑤理解句子含意和作用。 ⑥整体感知文章或段落的内在联系与内容。 ⑦分析人物形象(人物评价)、概括中心意思、归纳主题思想。 ⑧体验感受、问题探究、能力迁移。 3.试题形式:形式稳定、难度适中、强化基础、注重联想。 近年来,中考文言文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朗读停顿,解释词语,翻译句子、理 解句意,把握文章重点,概括文章中心以及开放性试题等,主要题型有客观题(主要是选择题)、 主观题(填空题、简答题、评价表述题)。 (三)文言文阅读复习备考对策。 1.明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文言文学习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 7—9 年级“阶段目标”中指出:“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理解基本内容。”同时在“评价建议”中要求:“评价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 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九江市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交流·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中考语文学科说明》对古代诗词的阅读要求是:“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 基本内容。”分值:10分(2009年以前12分)。 2.归类梳理教科书文言文相关知识。 (1)篇目(数量):37篇,其中背诵推荐篇目16篇。 (2)文体特点:记叙类(写人记事)、非记叙类(写景、议论) (3)文学常识:作家作品,背景知识。 (4)文言知识:诵读、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 (5)古代文化常识 3.针对考点进行文言文阅读复习指导。 注意平时加强朗读方面的训练,加强重点字词的积累,只要把各方面的基本功练扎实,很 容易完成文言文的考查任务 有些题型虽然算不上什么新颖,是考功底的。平时要多读多看多查字典,厚积薄发;多思 多练,熟能生巧。 (1)朗读停顿类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示例1: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2010年江西省) 示例2: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2009年江西省) 例3:力过数人而有谋略(2008年江西省) 示例4:秦坚自河东还(2007年江西省) 示例5:落笔辄为人所传诵(2006年江西省) 例6:时邕才学显著(2005年江西省) 示例7:闻沛国刘王献聚众讲说(2004江西省) 示例8: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2003年江西省) 答案:1、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2、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3、力过人数/而有谋略4、秦 坚/自河东还5、落笔/辄为人所传诵6、时/邕/才学显著(划出其中一处即给分,其它处画线均 不给分)7、闻/沛国刘王献聚众讲说(划出其中一处即给分,其它处画线均不给分)8、遣使/ 护送天祥/至京师(只要标对一处即给分,出现读破句不给分) 答题思路ε朗读停顿类试题分值为1分,按理应该只划分一处,这样答案更明晰,不易混 淆,也有利于试卷评改。做这类试题,首先要将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弄清其句式结构。其次, 遵循“整体语义原则”的朗读规律,读顺句子。最后,依据句式句意在不读破句的前提下划分 处。考生应特别注意四种特殊句式:倒装句式(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前置或者后置), 主谓句式,动宾句式,并列句式。 方法指导:多诵读,培养语感。 读准字音。读准字音要注意通假异读、古音异读(如“可汗”: kehan)、破音异读(如“食 之不能尽其才”的“食”读“si”,“陈胜王”的“王”读“wang”)。 读出语气。要求诵读时按句末标点符号和语气词,读出句子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 注意节奏和停顿。 ①主谓之间可停顿。 主语和谓语构成单句的结构,诵读时要停顿
九江市 2011 年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交流·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7 《中考语文学科说明》对古代诗词的阅读要求是:“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 基本内容。”分值:10 分(2009 年以前 12 分)。 2. 归类梳理教科书文言文相关知识。 (1)篇目(数量):37 篇,其中背诵推荐篇目 16 篇。 (2)文体特点:记叙类(写人记事)、非记叙类(写景、议论)。 (3)文学常识:作家作品,背景知识。 (4)文言知识:诵读、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 (5)古代文化常识。 3.针对考点进行文言文阅读复习指导。 注意平时加强朗读方面的训练,加强重点字词的积累,只要把各方面的基本功练扎实,很 容易完成文言文的考查任务。 有些题型虽然算不上什么新颖,是考功底的。平时要多读多看多查字典,厚积薄发;多思 多练,熟能生巧。 (1)朗读停顿类。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示例 1: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2010 年江西省) 示例 2: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2009 年江西省) 示例 3:力过数人而有谋略(2008 年江西省) 示例 4:秦坚自河东还(2007 年江西省) 示例 5:落笔辄为人所传诵(2006 年江西省) 示例 6:时邕才学显著(2005 年江西省) 示例 7:闻沛国刘王献聚众讲说(2004 江西省) 示例 8: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2003 年江西省) 答案:1、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 2、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 3、力过人数/而有谋略 4、秦 坚/自河东还 5、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6、时/邕/才学显著(划出其中一处即给分,其它处画线均 不给分) 7、闻/沛国刘王献聚众讲说(划出其中一处即给分,其它处画线均不给分) 8、遣使/ 护送天祥/至京师(只要标对一处即给分,出现读破句不给分) 答题思路:朗读停顿类试题分值为 1 分,按理应该只划分一处,这样答案更明晰,不易混 淆,也有利于试卷评改。做这类试题,首先要将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弄清其句式结构。其次, 遵循“整体语义原则”的朗读规律,读顺句子。最后,依据句式句意在不读破句的前提下划分 一处。考生应特别注意四种特殊句式:倒装句式(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前置或者后置), 主谓句式,动宾句式,并列句式。 方法指导:多诵读,培养语感。 读准字音。读准字音要注意通假异读、古音异读(如“可汗”:kèhán)、破音异读(如“食 之不能尽其才”的“食”读“sì”,“陈胜王”的“王”读“wàng”)。 读出语气。要求诵读时按句末标点符号和语气词,读出句子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 注意节奏和停顿。 ①主谓之间可停顿。 主语和谓语构成单句的结构,诵读时要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