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语文质量分析及教学建议 南昌市青云谱区教研室陈友国 第1-6题是机改题,不做分析。 第7题分析: 第7题,综合性学习题,为语言应用题,计6分,阅卷平均分5分。(一) 试题出自教材“成长的烦恼”和“青春的颂歌”,该题依据新课标“口语交际” 训练目标,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主观性较强,有话可答。(二)试题由“青春的 烦恼、青春的睿智、青春的赞语”三个板块组成。第一小题“青春的烦恼”口语 交际题(2分)。给出三个材料结合情境,针对其中一位进行正面劝导,此题难 度不大,大部分学生能按题意解答,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三个材料进行归纳式解 答(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丢分的学生在于未理解题意,答非题问。第二小题“青 春的睿智”提炼观点题(2分)。该题给出了与“胸怀博大”、“宽容”相关的 四则名言警句,要求学生从中提炼观点,大部分学生的解答能把握好,然而也有 少数丢分在不会提炼,语言组织欠缺。第三小题“青春的赞语”(2分),考察 修辞手法的运用。π0%以上的学生能按要求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操作。也有 少数学生题意理解了,修辞少用了一种,从而被扣分。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因为理 解偏差丢分,如写成了“我的青春感想,我对青春的看法”等。(三)今后的教 学方向:1.训练学生说话的针对性,说话目的要明确;2注意遣词组句,把话说 清楚,写通顺;3.注意审清题意。 第8题分析: 古诗文默写题(8分) 、本题概况 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默写内容都是新课标规定的必背篇目,重点要考查的 是学生对古诗词典的识记概括能力。从整张试卷来看,古诗文默写题的难度比较 低,但学生的得分率不太高,平均得分为51分。 二、失分原因 1.背诵不过关 除去缺考的零分卷,还有少数学生没有做这道题,或者只是记住了一、两句
2011 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语文质量分析及教学建议 南昌市青云谱区教研室 陈友国 第 1—6 题是机改题,不做分析。 第 7 题分析: 第 7 题,综合性学习题,为语言应用题,计 6 分,阅卷平均分 5 分。(一) 试题出自教材“成长的烦恼”和“青春的颂歌”,该题依据新课标“口语交际” 训练目标,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主观性较强,有话可答。(二)试题由“青春的 烦恼、青春的睿智、青春的赞语”三个板块组成。第一小题“青春的烦恼”口语 交际题(2 分)。给出三个材料结合情境,针对其中一位进行正面劝导,此题难 度不大,大部分学生能按题意解答,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三个材料进行归纳式解 答(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丢分的学生在于未理解题意,答非题问。第二小题“青 春的睿智”提炼观点题(2 分)。该题给出了与“胸怀博大”、“宽容”相关的 四则名言警句,要求学生从中提炼观点,大部分学生的解答能把握好,然而也有 少数丢分在不会提炼,语言组织欠缺。第三小题“青春的赞语”(2 分),考察 修辞手法的运用。70%以上的学生能按要求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操作。也有 少数学生题意理解了,修辞少用了一种,从而被扣分。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因为理 解偏差丢分,如写成了“我的青春感想,我对青春的看法”等。(三)今后的教 学方向:1.训练学生说话的针对性,说话目的要明确;2.注意遣词组句,把话说 清楚,写通顺;3.注意审清题意。 第 8 题分析: 古诗文默写题(8 分) 一、本题概况 2011 年中考语文试卷默写内容都是新课标规定的必背篇目,重点要考查的 是学生对古诗词典的识记概括能力。从整张试卷来看,古诗文默写题的难度比较 低,但学生的得分率不太高,平均得分为 5.1 分。 二、失分原因 1.背诵不过关 除去缺考的零分卷,还有少数学生没有做这道题,或者只是记住了一、两句
2.错别字太多 在抽查过程中,发现默写的八道题目,均有错别字出现。如:“化作”写成 了“化做”;“西窗烛”写成了“西窗足、竹”;“两人”写成了“俩人、二 人”;“寒水”写成了“含水”;“月笼沙”写成了“夜笼纱”;“了却” 写成了“了确”;“赢得”写成了“羸得”;“大庇”写成了“大批”;“俱 欢颜”写成了“具、聚欢言”…… 错别字出现原因:1、书写不规范造成错别字;2、笔误形成错别字;3、方 言口音形成错别字;4、对诗句的意思不理解应该是出现错别字的关键原因。 三、改进建议 1.书写的规范,要作为养成教育,贯穿于初中三年的语文教学中。 2.对于熟记、吟诵的经典古诗词曲,日常教学老师要落到实处。 3.语文的基本功训练要常抓不懈。 第911题分析: 第9-11题,古诗词阅读,该题为比较阅读题,阅览李清照的两首词《如梦 令》及《武陵春》,共三小题,计4分,阅卷平均分26分。(一)该题考察学 生对古诗词的阅读欣赏,如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试 题分值设置合理,给了学生一定的答题空间,虽然李清照的第一首词《如梦令》 超出考试范围,但中等偏上的学生还是能把握住解答的大方向。(二)试题分析 如下:第9题(1分),考察学生对词意、词句的理解,因为《如梦令》一词超 纲,学生对此词有些生疏,故在“化虚为实,描墓愁思”词句的理解方面到位率 不高,一些学生的失分也在此。有的学生将“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两 句一并答了进去,还有学生不解题意胡乱抄写两句。第10题(1分),考察学 生对古诗词的初步赏析能力即古诗词在炼字上的妙处,该题给学生的答题空间较 大,对“惊”字妙处的体会,学生一般能答到“鸥鹭被吓得‘惊’恐、‘惊’慌”, 或解答为“作者愉快心情的体现”;对暗写“船行之快”的理解未能把握好。 些学生的丢分主要在对诗词的情境缺乏认识,甚至有的学生看到“鸥鹭”一词牵 强为在海边发生的事。第11题(2分),情感体会题。大部分学生能区分两首 词的不同感情,一首欢快,一首悲伤。然而在完整表述上做得不够。一些学生的
2.错别字太多 在抽查过程中,发现默写的八道题目,均有错别字出现。如:“化作”写成 了“化做”; “西窗烛”写成了“西窗足、竹”; “两人”写成了“俩人、二 人”; “寒水”写成了“含水”; “月笼沙”写成了“夜笼纱”; “了却” 写成了“了确”; “赢得”写成了“羸得”; “大庇”写成了“大批”; “俱 欢颜”写成了“具、聚欢言”…… 错别字出现原因:1、书写不规范造成错别字;2、笔误形成错别字;3、方 言口音形成错别字;4、对诗句的意思不理解应该是出现错别字的关键原因。 三、改进建议 1.书写的规范,要作为养成教育,贯穿于初中三年的语文教学中。 2.对于熟记、吟诵的经典古诗词曲,日常教学老师要落到实处。 3.语文的基本功训练要常抓不懈。 第 9—11 题分析: 第 9—11 题,古诗词阅读,该题为比较阅读题,阅览李清照的两首词《如梦 令》及《武陵春》,共三小题,计 4 分,阅卷平均分 2.6 分。(一)该题考察学 生对古诗词的阅读欣赏,如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试 题分值设置合理,给了学生一定的答题空间,虽然李清照的第一首词《如梦令》 超出考试范围,但中等偏上的学生还是能把握住解答的大方向。(二)试题分析 如下:第 9 题(1 分),考察学生对词意、词句的理解,因为《如梦令》一词超 纲,学生对此词有些生疏,故在“化虚为实,描摹愁思”词句的理解方面到位率 不高,一些学生的失分也在此。有的学生将“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两 句一并答了进去,还有学生不解题意胡乱抄写两句。第 10 题(1 分),考察学 生对古诗词的初步赏析能力即古诗词在炼字上的妙处,该题给学生的答题空间较 大,对“惊”字妙处的体会,学生一般能答到“鸥鹭被吓得‘惊’恐、‘惊’慌”, 或解答为“作者愉快心情的体现”;对暗写“船行之快”的理解未能把握好。一 些学生的丢分主要在对诗词的情境缺乏认识,甚至有的学生看到“鸥鹭”一词牵 强为在海边发生的事。第 11 题(2 分),情感体会题。大部分学生能区分两首 词的不同感情,一首欢快,一首悲伤。然而在完整表述上做得不够。一些学生的
丢分主要在“沉醉”一词的理解上,答题出现了“醉酒了不知道回家的路”的偏 差,还有少数学生看到题目中“南渡”一词,竟答成为“对祖国的热爱”这样让 人啼笑皆非的答案来。(三)今后的教学方向:1.古诗词教学要引导学生结合背 景、作者情感及具体的语言环境来体会炼字的妙处;2训练学生答题在语言组织 方面注意条理和完整;3书写一定要规范。 第14-15题分析: 概括分析 第14、15小题属于文言文阅读题类,属于该题类中的中难题,分值是6分。 第14题的译句略微难点,但此题句属于老师注重的复习范围,失分相对而言较 少。第15题的“写法分析”涉及内容过宽,有的学生不知从何下手,但概括能 力强,语言精练的学生答题会好些。 、具体分析 第14题存在“僦赁”、“幕”、“间”三个词的理解困难,涉及生僻字、 多义字的理解,合起来,理解难度较大。第15题存在“写法”的选择、材料的 选择,是举例分析还是纵观考虑的选择的困惑,所以增添了思路选择上的难度, 还有如何从写法上组织语言进行分析的条理整理的难度 第16--21题分析: 第一篇现代文阅读是《方寸田园》,分值是17分,题号1621题。 1.试题出题情况: 本文《方寸田园》是一篇文质优美,充满灵动之气的优秀散文。作者意在通 过本文告诉我们应秉持怎样的一种生活态度,如何守护我们的心灵家园。学生如 果能仔细阅读,是能够领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的。文章语言细腻,表意较为含蓄, 要求学生围绕作者到底追求怎样的人生,如何美化生活来进行答题。考查了学生 对于散文阅读的整体把握,理解能力以及关键文段和关键句子的分析 16题考查了学生对文段的理解、概括能力,很多学生对于两个问题回答不全, 两个得分点只答其一
丢分主要在“沉醉”一词的理解上,答题出现了“醉酒了不知道回家的路”的偏 差,还有少数学生看到题目中“南渡”一词,竟答成为“对祖国的热爱”这样让 人啼笑皆非的答案来。(三)今后的教学方向:1.古诗词教学要引导学生结合背 景、作者情感及具体的语言环境来体会炼字的妙处;2.训练学生答题在语言组织 方面注意条理和完整;3.书写一定要规范。 第 14---15 题分析: 一、概括分析 第 14、15 小题属于文言文阅读题类,属于该题类中的中难题,分值是 6 分。 第 14 题的译句略微难点,但此题句属于老师注重的复习范围,失分相对而言较 少。第 15 题的“写法分析”涉及内容过宽,有的学生不知从何下手,但概括能 力强,语言精练的学生答题会好些。 二、具体分析 第 14 题存在“僦赁”、“幕”、“间”三个词的理解困难,涉及生僻字、 多义字的理解,合起来,理解难度较大。第 15 题存在“写法”的选择、材料的 选择,是举例分析还是纵观考虑的选择的困惑,所以增添了思路选择上的难度, 还有如何从写法上组织语言进行分析的条理整理的难度。 第 16---21 题分析: 第一篇现代文阅读是《方寸田园》,分值是 17 分,题号 16—21 题。 1. 试题出题情况: 本文《方寸田园》是一篇文质优美,充满灵动之气的优秀散文。作者意在通 过本文告诉我们应秉持怎样的一种生活态度,如何守护我们的心灵家园。学生如 果能仔细阅读,是能够领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的。文章语言细腻,表意较为含蓄, 要求学生围绕作者到底追求怎样的人生,如何美化生活来进行答题。考查了学生 对于散文阅读的整体把握,理解能力以及关键文段和关键句子的分析。 16 题考查了学生对文段的理解、概括能力,很多学生对于两个问题回答不全, 两个得分点只答其一
17题考査了学生对文章关键词的理解、归纳,改题过程中,我们做了调整, 答到一点就给一分,有一部分学生未看清题意,笼统概括,只回答到了“极淡泊 的雅愿,使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快乐”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导致失分。 18题考查的是关键句子在文段中结构上的作用,有部分同学只答了“引出下 文”或“过渡作用”,未能结合具体内容,导致失分。 19题考査了对文章主旨,作者情感上的理解,绝大部分同学理解、把握不住 文章主旨,90%以上的学生未能得全分 第20题考査了关键句的赏析,但第一句话,句子本身特点并不明显,给学 生答题设置了一定的障碍,赏析过程中,答案难以到位,很多学生只能分析内容。 第21题是自主开放题型,要求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感受来谈。应该说,本 篇阅读全面的考査了学生的阅读解题能力,紧扣了《语文新课标》下的三维教学 目标进行了题目设计 但在阅卷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文章思想性较强,信息量较大,很少有学生能 真正理解到“方寸田园”的含义,尤其是19题,答题中很多人只是照搬了文章 的最后一段话作为答案,这一题也成为现代文阅读失分最为严重的一题。18题 的参考答案表述有别于我们平时的答题习惯,在改卷过程中做了调整,要求答到 “引出下文”或“引出文章主题”,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即给满分。 2.学生答题情况: 本题总分17分,学生平均得分89分,19、20题失分较为严重 3.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语文基本功训练 很多学生卷面乱涂乱画,错字连连,句子表述不通,都是因为平时忽视了基 础知识的积累。 (2)训练学生答题的规范性 本次阅读出现了240份的异常卷,绝大部分是由于答题错位,造成改卷老 师无法正常批改。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平时增加学生在答题纸上答题训练的次 数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7 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关键词的理解、归纳,改题过程中,我们做了调整, 答到一点就给一分,有一部分学生未看清题意,笼统概括,只回答到了“极淡泊 的雅愿,使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快乐”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导致失分。 18 题考查的是关键句子在文段中结构上的作用,有部分同学只答了“引出下 文”或“过渡作用”,未能结合具体内容,导致失分。 19 题考查了对文章主旨,作者情感上的理解,绝大部分同学理解、把握不住 文章主旨, 90%以上的学生未能得全分。 第 20 题考查了关键句的赏析,但第一句话,句子本身特点并不明显,给学 生答题设置了一定的障碍,赏析过程中,答案难以到位,很多学生只能分析内容。 第 21 题是自主开放题型,要求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感受来谈。应该说,本 篇阅读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解题能力,紧扣了《语文新课标》下的三维教学 目标进行了题目设计。 但在阅卷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文章思想性较强,信息量较大,很少有学生能 真正理解到“方寸田园”的含义,尤其是 19 题,答题中很多人只是照搬了文章 的最后一段话作为答案,这一题也成为现代文阅读失分最为严重的一题。18 题 的参考答案表述有别于我们平时的答题习惯,在改卷过程中做了调整,要求答到 “引出下文”或“引出文章主题”,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即给满分。 2.学生答题情况: 本题总分 17 分,学生平均得分 8.9 分,19、20 题失分较为严重。 3.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语文基本功训练 很多学生卷面乱涂乱画,错字连连,句子表述不通,都是因为平时忽视了基 础知识的积累。 (2)训练学生答题的规范性 本次阅读出现了 240 份的异常卷,绝大部分是由于答题错位,造成改卷老 师无法正常批改。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平时增加学生在答题纸上答题训练的次 数。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中,尤其是散文阅读,要教会学生抓住文章中表现作 者情感、态度的词句,关注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关键段落,把握住作者情感的变 化,学会对于散文中的清新淡雅的句子进行评析。 第2226题分析: 第二篇现代文阅读是《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有多大》,分值为13分,题号 是22-26题,其中26题为客观题,请学生根据文中有关信息,判别正误,分值3 分,考査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理解,把握能力。22-25题为主观题,分别考査 了学生对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段首中心句等说明文文体知识的掌握。 四道题均考査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提取,概括重要信息等语文 阅读的基本能力。 总体来说,第二篇现代文阅读难度不大,大多数答案均能在文章中找到现成 语句作答,如果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筛选,提取,概括能力,有“以文为本”的 答题意识,得分并不难 但是,在改卷过程中,学生在答题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22题,考查标题的作用,学生不去分析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把能想到 的答案,不管对错,全都答上去。如“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承上启下,为下文 铺垫”等 23题,考査概括要点,学生没有抓住“怎样”这个关键词,只答“人造卫 星”“供电系统”“GPS无线信号”,而漏答“损害”“毁害”“影响”这三个 关键动词。 24题:考査内容的把握,很大一部分同学没有读懂文章,答成不会逐渐加 大,失去了3分 25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学生答题时有二方面错误:(1)把打比方说 明方法写成比喻,拟人的写作方法或修辞手法;(2)不扣住文本“太阳风暴对 人类的影响”去答,而是空答,诸如“通俗易懂”,“读者更容易理解”,“更 加形象生动”等 26题:考査内容的把握,以判断题出现,考生在答题时没有仔细阅读提供 的三个句子,更没有勾连上下文和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来分析,造成判断失误。比
在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中,尤其是散文阅读,要教会学生抓住文章中表现作 者情感、态度的词句,关注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关键段落,把握住作者情感的变 化,学会对于散文中的清新淡雅的句子进行评析。 第 22—26 题分析: 第二篇现代文阅读是《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有多大》,分值为 13 分,题号 是 22-26 题,其中 26 题为客观题,请学生根据文中有关信息,判别正误,分值 3 分,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理解,把握能力。22-25 题为主观题,分别考查 了学生对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段首中心句等说明文文体知识的掌握。 四道题均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提取,概括重要信息等语文 阅读的基本能力。 总体来说,第二篇现代文阅读难度不大,大多数答案均能在文章中找到现成 语句作答,如果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筛选,提取,概括能力,有“以文为本”的 答题意识,得分并不难。 但是,在改卷过程中,学生在答题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22 题,考查标题的作用,学生不去分析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把能想到 的答案,不管对错,全都答上去。如“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承上启下,为下文 铺垫”等。 23 题,考查概括要点,学生没有抓住“怎样”这个关键词,只答“人造卫 星”“供电系统”“GPS 无线信号”,而漏答“损害”“毁害”“影响”这三个 关键动词。 24 题:考查内容的把握,很大一部分同学没有读懂文章,答成不会逐渐加 大,失去了 3 分。 25 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学生答题时有二方面错误:(1)把打比方说 明方法写成比喻,拟人的写作方法或修辞手法;(2)不扣住文本“太阳风暴对 人类的影响”去答,而是空答,诸如“通俗易懂”,“读者更容易理解”,“更 加形象生动”等。 26 题:考查内容的把握,以判断题出现,考生在答题时没有仔细阅读提供 的三个句子,更没有勾连上下文和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来分析,造成判断失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