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西省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 江西省湖口中学彭乐群 、现代文阅读命题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评价的规定:“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 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 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因此,命题淡化了教材因素,即分别使用三套不同教材的学生使用同一份中考试 卷(江西省目前使用的教材有人教版、苏教版、语文出版社),教材使用版本不 同但评价目标相同 、2011年现代文阅读考试内容与能力要求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卷中一个重要考查内容,分值占30分,是整卷中 分值仅次于写作的一块内容。 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査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综合考查学生在阅读 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重视对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 力的考査。具体要求:1.能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 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 看法和疑问;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4. 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 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 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 语言;5.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6.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作出判断。 前三点从文章阅读共性的角度谈考查的要点,后三点则分别涉及文学作品、科技 作品和议论文的考查角度。 《考试说明》中规定了考试内容及其相应的能力要求,考査的能力分为识记、 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五种能力,并相应体现为A、B、C、D、E、 五个能力等级。 现代文阅读材料包括说明类文章、议论类文章和文学作品三类,主要是考査 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析等能力,涉及的能力层次是B、C、E、。题型 是主观题。现代文阅读材料选自教材以外。 三、《江西省2011年中考语文学科说明》现代文考查解读 1.命题指导思想 命题的指导思想强调三个命题原则:(1)重在反映学生学习达成情况。(2) 为高中录取提供依据。(3)有利于教学改革。 2.《说明》考查的内容重点是: 考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语文能力的发展情况,考查学生掌握语文 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也就是语文知 识和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情感及价值观发展,这也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
2011 年江西省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 江西省湖口中学 彭乐群 一、现代文阅读命题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评价的规定:“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 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 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因此,命题淡化了教材因素,即分别使用三套不同教材的学生使用同一份中考试 卷(江西省目前使用的教材有人教版、苏教版、语文出版社),教材使用版本不 同但评价目标相同。 二、2011 年现代文阅读考试内容与能力要求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卷中一个重要考查内容,分值占 30 分,是整卷中 分值仅次于写作的一块内容。 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综合考查学生在阅读 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重视对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 力的考查。具体要求:1.能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 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 看法和疑问;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 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 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 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 语言;5.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6.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作出判断。 前三点从文章阅读共性的角度谈考查的要点,后三点则分别涉及文学作品、科技 作品和议论文的考查角度。 《考试说明》中规定了考试内容及其相应的能力要求,考查的能力分为识记、 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五种能力,并相应体现为 A、B、C、D、E、 五个能力等级。 现代文阅读材料包括说明类文章、议论类文章和文学作品三类,主要是考查 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析等能力,涉及的能力层次是 B、C、E、。题型 是主观题。现代文阅读材料选自教材以外。 三、《江西省 2011 年中考语文学科说明》现代文考查解读 1.命题指导思想: 命题的指导思想强调三个命题原则:(1)重在反映学生学习达成情况。(2) 为高中录取提供依据。(3)有利于教学改革。 2.《说明》考查的内容重点是: 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语文能力的发展情况,考查学生掌握语文 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也就是语文知 识和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情感及价值观发展,这也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
从三个维度来具体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3.现代文阅读考查解读 (一)、文学作品的阅读 文学作品的(散文、小说)阅读,材料选取大约在1200字左右,从五个方 面来考査(2009年有一篇散文是:余秋雨《闲读梧桐》,2010年两篇可以算是散 文:周涛的记叙散文《黄蜂筑巢》和张炜的议论性散文《朗读》): (1)词句理解,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及句子的含义。(理解B) (2)文章把握,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路,如何把握文章的思路,就要我们找到 文章的线索。(分析综合C) (3)要点概括,基于理解的语句,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之上,归纳语句、语段及 全篇文章的意思,能概括中心意思。(分析综合C) (4)内容探究,主要指能分析文章结构,分析作者的观点。(分析综合C (5)作品感受,指能感受作品形象,感受作者情感,品味语言,感受文中的表 达技巧,并作出简单评价。(鉴赏评赏E) 除以上五点外,还要关注阅读情感、对内容的基本领悟,对作品思想的初步 评价,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解。 (二)说明类文本的阅读,从四个方面考查(09年有一篇说明文关于湿地) (1)词句理解,要能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理解B (2)文意把握,能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综合C) (3)要点概括,能概括中心意思。(分析综合C) (4)内容探究,指能分析文章结构,分析作者观点,分析语言特色,探讨作者 的写作意图,探究文中的某些问题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鉴赏评赏E) 我们还要关注科技作品中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 (三)议论文阅读,从四个方面考查 (1)词句理解:指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及句子的含义。(理解B) (2)文意把握,能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综合C) (3)要点概括,指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综合C) (4)内容探究,会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观点与材料的 关系,分析语言特色。也要注意对观点(论点)及材料(论据)的把握。(分析 综合C) 四.最近两年的现代文阅读讲解 (一)2009年中考现代文 1.散文阅读:吹尽狂沙始到金 这两年江西中考现代文对散文是情有独钟,但09年的题量较08年减少 为4道题,分值加大,四道考题涵盖了理解、分析综合、词语分析表达三个层次 的阅读能力,题型与2008年相比给考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我认为这样大分值 的题目对于初中考生把握有问题
从三个维度来具体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 3.现代文阅读考查解读 (一)、文学作品的阅读 文学作品的(散文、小说)阅读,材料选取大约在 1200 字左右,从五个方 面来考查(2009 年有一篇散文是:余秋雨《闲读梧桐》,2010 年两篇可以算是散 文:周涛的记叙散文《黄蜂筑巢》和张炜的议论性散文《朗读》): (1)词句理解,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及句子的含义。(理解 B) (2)文章把握,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路,如何把握文章的思路,就要我们找到 文章的线索。(分析综合 C) (3)要点概括,基于理解的语句,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之上,归纳语句、语段及 全篇文章的意思,能概括中心意思。(分析综合 C) (4)内容探究,主要指能分析文章结构,分析作者的观点。(分析综合 C) (5)作品感受,指能感受作品形象,感受作者情感,品味语言,感受文中的表 达技巧,并作出简单评价。 (鉴赏评赏 E) 除以上五点外,还要关注阅读情感、对内容的基本领悟,对作品思想的初步 评价,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解。 (二)说明类文本的阅读,从四个方面考查(09 年有一篇说明文关于湿地): (1)词句理解,要能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理解 B) (2)文意把握,能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综合 C) (3)要点概括,能概括中心意思。(分析综合 C) (4)内容探究,指能分析文章结构,分析作者观点,分析语言特色,探讨作者 的写作意图,探究文中的某些问题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鉴赏评赏 E) 我们还要关注科技作品中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 (三)议论文阅读,从四个方面考查: (1)词句理解:指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及句子的含义。(理解 B) (2)文意把握,能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综合 C) (3)要点概括,指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综合 C) (4)内容探究,会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观点与材料的 关系,分析语言特色。也要注意对观点(论点)及材料(论据)的把握。(分析 综合 C) 四.最近两年的现代文阅读讲解 (一)2009 年中考现代文 1.散文阅读:吹尽狂沙始到金 这两年江西中考现代文对散文是情有独钟,但 09 年的题量较 08 年减少 为 4 道题,分值加大,四道考题涵盖了理解、分析综合、词语分析表达三个层次 的阅读能力,题型与 2008 年相比给考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我认为这样大分值 的题目对于初中考生把握有问题
余秋雨的《闲读梧桐》是一篇融情于景的美文,余秋雨他善于从文化和 历史的大视角出发,着眼于小至一山一水、一人一物,大至一国一朝乃至整个历 史的长河,时而引经据典,时而直抒胸臆,纵横捭阖,挥洒自如,读来如胸中荡 气,令人震撼,令人回味。这篇美文就是从文化和历史的视角来解读“梧桐” 就小事物进行宏大的叙述,文中的大意不是很难懂,只要考生对文中的主要信息 加以提取、概括、整合、阐释就可以,尤其是第16、17题中“梧桐”的外形及 “我”对“梧桐”的印象各是怎样?作者对他们的情感各是怎样?这两个问题看 似较难,但考生只要细心读文,而且集中在文中第2、3、4、6段的语句上,还 是可以轻松解答的:第18题的综合性较强,不仅要考生对文意有准确理解,还 要把4个词语运用的通畅,“生命的顽强”之主题不难理解,而且四个词语也可 以理解,关于对生命的理解在初中语文课本上有太多的单元是这个主题,只用四 个词语写一段话是不难,关键是要把对文章结尾的理解柔和进去;这道题设计得 很有层次,能够有效地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归纳分析与综合阐释的能力,我认 为这题是整张试卷的亮点;品味文章的语言每年都考到了,09年也不例外,但 今年的分值相对08年减为2分,而且品味的角度、手法给考生明确了,这就保 证了考生在答题时不会泛泛而谈,而且还有选择的余地,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这一题较08年要实在、具体,值得探讨。 2.说明文阅读:今朝更好看 09年的说明文阅读延续了2007年的科普作品阅读,全文1300多字,没 有标题,没有出处,在试卷上与设题出都没有什么明确的标志,考查的要点是三 个方面:二个判断(对文意的推断及说明)选择,二个对文章内容的提炼,一个 信息推理(根据原文的数据推断说明了什么):命题的难度没有增加,不过,完 成科技文阅读题有一个规律: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绝大多数 答案可以根据题目在文中找得到,离开了原材料则容易答不准或答不全,因此考 生要紧扣原文。 另外,我以为作为科技文阅读的文本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湿地” 早在上个世纪就为我国人民熟知,而且一些流行的复习资料都有有关这方面的阅 读文章,因此在选题时,我们最好选择新颖的科技研究资料作为阅读考査,由于 在2010年的中考中没有考到说明文,因此今年在地震和海啸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也无非就是要求学生把文章读懂、读细。 (二)2010年中考现代文 2010年现代文阅读印证了我在09年对阅读分析的猜测:这两年江西中考现 代文阅读对散文的考査是情有独钟。我认为两篇都是散文,一篇是周涛的记叙散 文《黄蜂筑巢》,一篇是周炜的议论散文《朗读》,如果说09年的题量较08 年减少为4道题,分值加大,题型与2008年相比给考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 样大分值的题目对于初中考生把握有问题。那么在2010年的阅读就趋于平稳, 题型适中也熟悉,分值较平均,考生也较容易把握,八道考题涵盖了文意理解概 括、分析综合、词句分析表达三个层次的阅读能力
余秋雨的《闲读梧桐》是一篇融情于景的美文,余秋雨他善于从文化和 历史的大视角出发,着眼于小至一山一水、一人一物,大至一国一朝乃至整个历 史的长河,时而引经据典,时而直抒胸臆,纵横捭阖,挥洒自如,读来如胸中荡 气,令人震撼,令人回味。这篇美文就是从文化和历史的视角来解读“梧桐”, 就小事物进行宏大的叙述,文中的大意不是很难懂,只要考生对文中的主要信息 加以提取、概括、整合、阐释就可以,尤其是第 16、17 题中“梧桐”的外形及 “我”对“梧桐”的印象各是怎样?作者对他们的情感各是怎样?这两个问题看 似较难,但考生只要细心读文,而且集中在文中第 2、3、4、6 段的语句上,还 是可以轻松解答的;第 18 题的综合性较强,不仅要考生对文意有准确理解,还 要把 4 个词语运用的通畅,“生命的顽强”之主题不难理解,而且四个词语也可 以理解,关于对生命的理解在初中语文课本上有太多的单元是这个主题,只用四 个词语写一段话是不难,关键是要把对文章结尾的理解柔和进去;这道题设计得 很有层次,能够有效地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归纳分析与综合阐释的能力,我认 为这题是整张试卷的亮点;品味文章的语言每年都考到了,09 年也不例外,但 今年的分值相对 08 年减为 2 分,而且品味的角度、手法给考生明确了,这就保 证了考生在答题时不会泛泛而谈,而且还有选择的余地,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这一题较 08 年要实在、具体,值得探讨。 2.说明文阅读:今朝更好看 09 年的说明文阅读延续了 2007 年的科普作品阅读,全文 1300 多字,没 有标题,没有出处,在试卷上与设题出都没有什么明确的标志,考查的要点是三 个方面:二个判断(对文意的推断及说明)选择,二个对文章内容的提炼,一个 信息推理(根据原文的数据推断说明了什么);命题的难度没有增加,不过,完 成科技文阅读题有一个规律: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绝大多数 答案可以根据题目在文中找得到,离开了原材料则容易答不准或答不全,因此考 生要紧扣原文。 另外,我以为作为科技文阅读的文本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湿地” 早在上个世纪就为我国人民熟知,而且一些流行的复习资料都有有关这方面的阅 读文章,因此在选题时,我们最好选择新颖的科技研究资料作为阅读考查,由于 在 2010 年的中考中没有考到说明文,因此今年在地震和海啸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也无非就是要求学生把文章读懂、读细。 (二)2010 年中考现代文 2010 年现代文阅读印证了我在 09 年对阅读分析的猜测:这两年江西中考现 代文阅读对散文的考查是情有独钟。我认为两篇都是散文,一篇是周涛的记叙散 文《黄蜂筑巢》,一篇是周炜的议论散文《朗读》,如果说 09 年的题量较 08 年减少为 4 道题,分值加大,题型与 2008 年相比给考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 样大分值的题目对于初中考生把握有问题。那么在 2010 年的阅读就趋于平稳, 题型适中也熟悉,分值较平均,考生也较容易把握,八道考题涵盖了文意理解概 括、分析综合、词句分析表达三个层次的阅读能力
第一篇周涛的记叙散文《黄蜂筑巢》:16题画表格、填表格是近年来中髙 考必考题型之一,这种题型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体现过程与方法这 目标的经典题型,另一方面又能很好地浓缩文章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这 题实际上就是筛选信息,如果不读懂文章,要想找到合适答案,是比较难的 17题属于理解分析题,考生只要细心阅读,先从题干分析,再从出题意图上分 析,找出答案是很容易。18题是主题概括,问得非常漂亮、巧妙,本来这篇文 章就是典型的托物言志:写黄蜂就是为了写人。在中考还是高考中,赏析句子类 型都是必考的,出题的人一般会选择主旨句、哲理句、修辞句,因为这些句子本 身很优美,在文章中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加上这些句子还有嚼头,便以考 查考生的理解能力,19题正好从此出发 第二篇周炜的议论散文《朗读》:20题是考察学生信息概括,其实就是要 求考生从文章中概括出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缘由),一般情况下,此题答案都 能从文中找到,且大多在文中的开头部分。21题是现代文最常规的也是最主要 的题型,它考察了学生两项重要的语文能力,梳理信息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又 考査了议论文的知识(论据),也是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内容的概括能力 22题同样也是内容概括题,说到这里,我们明白现代文阅读其实就是要考查学 生的理解与概括能力,阅读就要读懂、读通、读透文本,理解就是明白文章内容 主旨,明白作者写作意图,概括就是将你阅读后的理解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 来,准确、简明、通顺地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现代文命题的根本。23 题用选择题的方式来考查,只要细心,几乎没有难度,同时也考到了论点知识 综合以上分析,有五道题可以从文中提炼出信息,两道题是学生主观感情的 表达,一道题是对语文能力的表述。因此,我认为2009年的散文阅读如果是“吹 尽狂沙始到金”,那么2010年的两篇阅读是“狂沙吹尽显真金” 五、现代文阅读复习课 没有目标的练习,就如黑暗中的长征 几个紧扣:紧扣“题意”,牢记一切向题意靠拢,切忌答非所问;紧扣语境, 做到一切从文本出发,切忌主观臆断;紧扣“主旨”,明确一切为主旨服务,切 忌离题万里。 答题语言精彩固然重要,但要紧扣题意,。 题海战术是我们老师不自信的表现,在课堂上,要限定时间完成阅读,一切 要量化。 六、备考方略 1.教师在第一轮复习时要让学生牢记语文基础知识,将知识点进行归类,系 统地梳理语文知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多指导学生命题,掌握一些命题方法和技巧。 3.要根据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的特点,重点训练相关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多做一些中考题,我们老师多讲些中考题,最好跟学生讲讲命题者的意图和思路。 训练答题语言的规范性,要让答案更准确更严密更流畅
第一篇周涛的记叙散文《黄蜂筑巢》:16 题画表格、填表格是近年来中高 考必考题型之一,这种题型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体现过程与方法这一 目标的经典题型,另一方面又能很好地浓缩文章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这 一题实际上就是筛选信息,如果不读懂文章,要想找到合适答案,是比较难的。 17 题属于理解分析题,考生只要细心阅读,先从题干分析,再从出题意图上分 析,找出答案是很容易。18 题是主题概括,问得非常漂亮、巧妙,本来这篇文 章就是典型的托物言志:写黄蜂就是为了写人。在中考还是高考中,赏析句子类 型都是必考的,出题的人一般会选择主旨句、哲理句、修辞句,因为这些句子本 身很优美,在文章中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加上这些句子还有嚼头,便以考 查考生的理解能力,19 题正好从此出发。 第二篇周炜的议论散文《朗读》:20 题是考察学生信息概括,其实就是要 求考生从文章中概括出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缘由),一般情况下,此题答案都 能从文中找到,且大多在文中的开头部分。21 题是现代文最常规的也是最主要 的题型,它考察了学生两项重要的语文能力,梳理信息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又 考查了议论文的知识(论据),也是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内容的概括能力。 22 题同样也是内容概括题,说到这里,我们明白现代文阅读其实就是要考查学 生的理解与概括能力,阅读就要读懂、读通、读透文本,理解就是明白文章内容、 主旨,明白作者写作意图,概括就是将你阅读后的理解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 来,准确、简明、通顺地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现代文命题的根本。23 题用选择题的方式来考查,只要细心,几乎没有难度,同时也考到了论点知识。 综合以上分析,有五道题可以从文中提炼出信息,两道题是学生主观感情的 表达,一道题是对语文能力的表述。因此,我认为 2009 年的散文阅读如果是“吹 尽狂沙始到金”,那么 2010 年的两篇阅读是“狂沙吹尽显真金”。 五、现代文阅读复习课 没有目标的练习,就如黑暗中的长征。 几个紧扣:紧扣“题意”,牢记一切向题意靠拢,切忌答非所问;紧扣语境, 做到一切从文本出发,切忌主观臆断;紧扣“主旨”,明确一切为主旨服务,切 忌离题万里。 答题语言精彩固然重要,但要紧扣题意,。 题海战术是我们老师不自信的表现,在课堂上,要限定时间完成阅读,一切 要量化。 六、备考方略 1.教师在第一轮复习时要让学生牢记语文基础知识,将知识点进行归类,系 统地梳理语文知识。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多指导学生命题,掌握一些命题方法和技巧。 3.要根据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的特点,重点训练相关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多做一些中考题,我们老师多讲些中考题,最好跟学生讲讲命题者的意图和思路。 4.训练答题语言的规范性,要让答案更准确更严密更流畅
5.要进行阅读技巧训练,尤其是考场应注意的问题 七、中考语文现代文解题六大技巧 九年级,我们老师都知道,语文学习除了继续上新课,还开始进行总复习了 (不过也有的老师在这个学期开学就已经开始复习了)。那么,如何高效地进行 复习呢?下面我结合近年来江西省中考语文的有关特点进行一点分析 现代文阅读:每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题是考生感觉良好但实际得分率却往 往不尽如人意的部分(2010年现代文阅读九江市的均分为16.5分)。因此,在 中考前的现代文阅读复习时,我们老师一定要同学们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要注重课本上的知识点的梳理与总结 很多学生认为中考现代文阅读采用的材料都来自于课外,所以只要大量做 些课外的练习。这是不足取的。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一个个很好的例子,一般都经 过专家的鉴定和筛选,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的。我们能通过他们 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地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和规律,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 课外”。尤其是近阶段的课本教学,老师们往往会将中考的有关精神融合在自己 的教学中,所以要求学生还应认真对待,及时梳理总结内化 第二,要养成先读懂文章再做题的习惯 在这一阶段,语文老师会布置一些训练题,有些同学也会自觉地找些课外阅 读题来做。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有些同学做了大量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可是准 确率并不髙,阅读理解能力也未有明显提髙,究其原因,在于每次阅读文章只追 求快速,而未真正读懂文章,甚至有同学不看文章,只看题目就动笔答题,美其 名曰“带着问题到文中去找答案效率高”。这实际上本末倒置了。 在九年级这个学习阶段,同学们的学习科目多,任务繁重,时间紧迫,这些 都是事实。可是,既然要做阅读理解的训练,却不舍得在读懂文章上花时间,或 不能静心阅读,都是不会收到实效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认真阅读 就是“利其器”,是理解的前提和基础,理解是阅读的目的,而表达是理解的外 化。再退一步想,通常用来考查初中生的阅读文章,字数大致都在1200字左右 静心专注地读两三遍,所需时间并不长。因此,“磨刀不误砍柴功”,一定要学 生养成读懂文章才做题的习惯。 怎样才算读懂了?对现代文阅读而言,通常我们要能够回答三个问题:作者 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的? 用何方法去读懂文章?结合各种文章的文体特点,整体理解与咬文嚼字相结 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尤其应该对不同文体的特点有充分的考虑。把握好各种 文体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更加有效地把握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和“怎样 写的”等问题。 各种文章的文体特点,还会影响到考试的命题。一般说来,写人叙事类记叙 文,往往具有写人讲究生动传神,记事追求完整波澜的特点,命题时就会主要围 绕人物的刻画和事件的记叙及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特点等方面来展开;写景状
5.要进行阅读技巧训练,尤其是考场应注意的问题。 七、中考语文现代文解题六大技巧 九年级,我们老师都知道,语文学习除了继续上新课,还开始进行总复习了 (不过也有的老师在这个学期开学就已经开始复习了)。那么,如何高效地进行 复习呢?下面我结合近年来江西省中考语文的有关特点进行一点分析。 现代文阅读:每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题是考生感觉良好但实际得分率却往 往不尽如人意的部分(2010 年现代文阅读九江市的均分为 16.5 分)。因此,在 中考前的现代文阅读复习时,我们老师一定要同学们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要注重课本上的知识点的梳理与总结 很多学生认为中考现代文阅读采用的材料都来自于课外,所以只要大量做一 些课外的练习。这是不足取的。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一个个很好的例子,一般都经 过专家的鉴定和筛选,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的。我们能通过他们 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地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和规律,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 课外”。尤其是近阶段的课本教学,老师们往往会将中考的有关精神融合在自己 的教学中,所以要求学生还应认真对待,及时梳理总结内化。 第二,要养成先读懂文章再做题的习惯 在这一阶段,语文老师会布置一些训练题,有些同学也会自觉地找些课外阅 读题来做。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有些同学做了大量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可是准 确率并不高,阅读理解能力也未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在于每次阅读文章只追 求快速,而未真正读懂文章,甚至有同学不看文章,只看题目就动笔答题,美其 名曰“带着问题到文中去找答案效率高”。这实际上本末倒置了。 在九年级这个学习阶段,同学们的学习科目多,任务繁重,时间紧迫,这些 都是事实。可是,既然要做阅读理解的训练,却不舍得在读懂文章上花时间,或 不能静心阅读,都是不会收到实效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认真阅读 就是“利其器”,是理解的前提和基础,理解是阅读的目的,而表达是理解的外 化。再退一步想,通常用来考查初中生的阅读文章,字数大致都在 1200 字左右。 静心专注地读两三遍,所需时间并不长。因此,“磨刀不误砍柴功”,一定要学 生养成读懂文章才做题的习惯。 怎样才算读懂了?对现代文阅读而言,通常我们要能够回答三个问题:作者 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的? 用何方法去读懂文章?结合各种文章的文体特点,整体理解与咬文嚼字相结 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尤其应该对不同文体的特点有充分的考虑。把握好各种 文体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更加有效地把握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和“怎样 写的”等问题。 各种文章的文体特点,还会影响到考试的命题。一般说来,写人叙事类记叙 文,往往具有写人讲究生动传神,记事追求完整波澜的特点,命题时就会主要围 绕人物的刻画和事件的记叙及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特点等方面来展开;写景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