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花都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问卷共8页,分三部分,共22小题。第一部分1至3页,第二部分 至8页,第三部分第8页。全卷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镇、学 校、班别、姓名、学号;同时填写考生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 涂黑 2.所有选择题答案用B铅笔填涂在答卷中选择题填涂区域;其余题目不准使 用铅笔,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 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 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所有答案不能使用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 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保管好试卷,以备老师评讲。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4分) (6小题,19分) 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禀告(bing)迸溅(bing)风声鹤唳(h)苦心孤诣(yi) B、重荷(he)哺育(bu)鲜为人知(xian)参差不齐(cen) C、和煦(x)璀璨(cui)出类拔萃(cui)目光灼灼(shao) D、佯装(xing)哄笑(hong)咬文嚼字(jue)吹毛求疵(ci) 2.下列是一份抄写作业,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 序号 常用词 更正 钟声缭亮 满脸惊惶 头晕目眩 B 心怀忌惮 获益非浅 叱咤风云 实在没辙 清辙明亮 重蹈覆辙 D 片狼藉 慰藉暖人 遍稽群藉 3.甲乙两同学在聊天中因不注意用词而不欢而散,用得不恰当的两个加点词是 ()(3分) 甲:“清明节里常听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考考你 “欲断魂”什么意思?给你2分钟①酝酿回答。” 乙:“这还不简单,②顾名思义,就是清明时节下着雨,阴森森的,吓得魂也 丢了。” 2010年花都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2010 年花都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语文)试卷 第1页 共 8 页 2010 年花都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问卷共 8 页,分三部分,共 22 小题。第一部分 l 至 3 页,第二部分 3 至 8 页,第三部分第 8 页。全卷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镇、学 校、班别、姓名、学号;同时填写考生号,再用 2B 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 涂黑。 2.所有选择题答案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卷中选择题填涂区域;其余题目不准使 用铅笔,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 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 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所有答案不能使用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 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保管好试卷,以备老师评讲。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 34 分) 一、(6 小题,19 分) 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3 分) A、禀.告(bǐnɡ) 迸.溅(bìnɡ) 风声鹤唳.(hù) 苦心孤诣.(yì) B、重荷.(hè) 哺.育(bǔ) 鲜.为人知(xiǎn) 参.差不齐(cēn) C、和煦.(xī) 璀.璨(cuǐ) 出类拔萃.(cuì) 目光灼灼.(sháo) D、佯.装(xiánɡ) 哄.笑(hōnɡ) 咬文嚼.字(jué) 吹毛求疵.(cī) 2.下列是一份抄写作业,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4 分) 序号 常用词 更正 A 钟声缭亮 满脸惊惶 头晕目眩 B 心怀忌惮 获益非浅 叱咤风云 C 实在没辙 清辙明亮 重蹈覆辙 D 一片狼藉 慰藉暖人 遍稽群藉 3.甲乙两同学在聊天中因不注意用词而不欢而散,用得不恰当的两个加点词是 ( )(3 分) 甲:“清明节里常听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考考你, “欲断魂”什么意思?给你 2 分钟①酝酿..回答。” 乙:“这还不简单,②顾名思义 ....,就是清明时节下着雨,阴森森的,吓得魂也 丢了
甲:“别③逞能了,这是指愁绪很深、很重的意思,不信,你上网査去。” 乙:“你不也是网上查来的,那么④耀武扬威干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对下列各项病句病型判断并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病句 修改 A|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浓缩了31个中国内地省区语序不当,“31个”应 市的精彩设计,灯光设计是展示其外观的重要放在“内地”后。 手段 B通过评委会一番认真评选,终于为亭亭玉立于成为残缺,删去“通过” 珠江之畔的广州新电视塔取得佳名 心塔” C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不合逻辑,应改为“初 初中学生是不陌生的。 中学生对奥斯特洛夫斯 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 的》是不陌生的。” D「王子山旅游项目不仅可以带动镇、村其他产业「搭配不当,“不仅”应搭 的发展,还可以扩大就业岗位和农民收入。配“也” 5.下列各句的句式变换,句子意思发生了变化的一句是() A、原句:他们应该有我们所未经历过的新生活 变换句:他们应该有新生活,为我们所未经历过的。 B、原句:被浓云衬托着,大坝仿佛是一只泊在海里的大军舰,更加雄伟了。 变换句:大坝衬托着浓云,仿佛是一只泊在海里的大军舰,更加雄伟了。 C、原句:花园里开满了红、黄、白三色鲜花。风儿一吹,犹如跳动的火焰、 闪闪发光的金子和即将飘落到地上的雪花。 变换句:花园里开满了鲜花,风儿一吹,红的像火焰在跳动,黄的像金子在 闪光,白的像雪花在飘落 D、原句:国务院批准,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这是为纪念北京奥运 成功举办而设立的。 变换句:国务院批准的每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是为了纪念北京奥运会 的成功举办而设立的。 6.阅读以下材料,推测写这则材料的目的,在横线处补充恰当的句子。(3分) 粤语不仅是广府地区人民的母语,而且是广东和整个珠江流域最大的方 言,它不仅蕴藏着广府地区的传统文化,而且保存着大量在中原一带已经消 失了的传统文化。离开了粤语,广府地区许多岭南文化品种便不复存在。现 在普通话已成为广东各学校教学的主流语言,广东在建设文化大省的过程 中,有必要 2010年花都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2010 年花都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语文)试卷 第2页 共 8 页 甲:“别③逞能..了,这是指愁绪很深、很重的意思,不信,你上网查去。” 乙:“你不也是网上查来的,那么④耀武扬威 ....干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4.对下列各项病句病型判断并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选 项 病句 修改 A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浓缩了 31 个中国内地省区 市的精彩设计,灯光设计是展示其外观的重要 手段。 语序不当,“31 个”应 放在“内地”后。 B 通过评委会一番认真评选,终于为亭亭玉立于 珠江之畔的广州新电视塔取得佳名—— “海 心塔”。 成为残缺,删去“通过” C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 初中学生是不陌生的。 不合逻辑,应改为“初 中学生对奥斯特洛夫斯 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 的》是不陌生的。” D 王子山旅游项目不仅可以带动镇、村其他产业 的发展,还可以扩大就业岗位和农民收入。 搭配不当,“不仅”应搭 配“也” 5.下列各句的句式变换,句子意思发生了变化的一句是( ) (3 分) A、原句:他们应该有我们所未经历过的新生活。 变换句:他们应该有新生活,为我们所未经历过的。 B、原句:被浓云衬托着,大坝仿佛是一只泊在海里的大军舰,更加雄伟了。 变换句:大坝衬托着浓云,仿佛是一只泊在海里的大军舰,更加雄伟了。 C、原句:花园里开满了红、黄、白三色鲜花。风儿一吹,犹如跳动的火焰、 闪闪发光的金子和即将飘落到地上的雪花。 变换句:花园里开满了鲜花,风儿一吹,红的像火焰在跳动,黄的像金子在 闪光,白的像雪花在飘落。 D、原句:国务院批准,每年 8 月 8 日为“全民健身日”。这是为纪念北京奥运 成功举办而设立的。 变换句:国务院批准的每年 8 月 8 日“全民健身日”是为了纪念北京奥运会 的成功举办而设立的。 6. 阅读以下材料,推测写这则材料的目的,在横线处补充恰当的句子。(3 分) 粤语不仅是广府地区人民的母语,而且是广东和整个珠江流域最大的方 言,它不仅蕴藏着广府地区的传统文化,而且保存着大量在中原一带已经消 失了的传统文化。离开了粤语,广府地区许多岭南文化品种便不复存在。现 在普通话已成为广东各学校教学的主流语言,广东在建设文化大省的过程 中,有必要
二、(2小题,15分) 7、古诗文积累。(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C.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鸡犬相闻,阡陌交通。 D.故虽有名马,袛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E.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F.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上句或下句。(六题任选四题作答,全答只按 前4空给分,共4分) ①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 ②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③④⑤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⑥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①为必答题,2分;②为加分题 2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能超过10分。) ①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 与杜甫的“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 两句,以千钧笔力,描绘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备受后人赞赏 8、按照课文意思,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5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 (4)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56分) 、(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岀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010年花都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2010 年花都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语文)试卷 第3页 共 8 页 二、(2 小题,15 分) 7、古诗文积累。(10 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C.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鸡犬相闻,阡陌交通。 D.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E.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F.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上句或下句。(六题任选四题作答,全答只按 前 4 空给分,共 4 分) ①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 ②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③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⑤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⑥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① 为必答题,2 分;②为加分题, 2 分。加分后第 7 小题不能超过 10 分。) ①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 , 与杜甫的“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 , ” 两句,以千钧笔力,描绘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备受后人赞赏。 8、按照课文意思,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5 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 (4)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 56 分) 三、(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1 题。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余因得遍观群书 B.花之隐逸者也/辍耕之垄上 C.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D.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0.请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调换位置好不好? 请说出你的理由。(3分)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这首曲写景抒情,请问曲中景物的特点一致吗?都能表现断肠人的心情 吗?联系曲中句子表达你的看法。(6分) 四、(9小题,40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4题。(6分)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 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 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 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 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 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干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 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 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 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 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 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 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 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010年花都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2010 年花都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语文)试卷 第4页 共 8 页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余因得遍观.群书 B. 花之.隐逸者也/辍耕之.垄上 C. 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D. 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0.请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调换位置好不好? 请说出你的理由。(3 分)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天净沙 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 这首曲写景抒情,请问曲中景物的特点一致吗?都能表现断肠人的心情 吗?联系曲中句子表达你的看法。(6 分) 四、(9 小题,40 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3~14 题。(6 分)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 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 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 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 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 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 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 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 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 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 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 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 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 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 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 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 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 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 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选自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13.下列诗句提供的信息,不含有“物候”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一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B.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一范仲淹《渔家傲》 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一曹操《观沧海》 4.对选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以时间顺序介绍了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一幅四 季风景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②段画线句子中“草木荣枯”和“候鸟去来”可以调换位置,因为这里 没有必要讲究先后顺序。 C.第②段“杏花开”,“桃花开”“布谷鸟唱歌”三个例子说明:一些普通 的自然现象,对于农业活动来说,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D.第⑤段列举北京的物候记录数据说明要注意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 日期,避免损失,也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16题。(10分) 阅读能催开智慧的花朵。一个愚昧的孤陋寡闻的人不可能有智慧,年青人 要用源源不断的知识清泉滋润自己成长,阅读是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读得精深, 启迪智慧,读得广泛,开阔视野。 读,要兴味盎然。书是文化的传承,文明的记录。“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 于观书"。书中包孕了极其丰富的哺育人类的文化养分,书读得越多,对人生、 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往往会高屋建瓴,就个人而言,多读书,读好书,会去 浮躁、去庸俗、去狭隘、去浅薄,会増知识、増见识、增涵养、增高尚,优化 气质,提高素质,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地。读书不像看电视那么轻松 声、色、光、电组合的图像作用于耳目,娱乐性强。年青人看电视当然无可非 议,它同样可扩展视野,增长见识,但是它不能也不可能代替读书。要真正吮 吸人类文明的乳汁,非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不可,从根本上认识这一点,阅读就 有内驱的动力,就会兴味盎然,长盛不衰 读,要能读出味儿。犹如品茶,细细品尝,对其中的清香、苦香、幽香、 馨香辨微析毫,就有提神醒目,沁人心脾之感,读好书也应如此,要通过语言 2010年花都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2010 年花都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语文)试卷 第5页 共 8 页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 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 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 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 丁香、刺槐的花期比 1961 年迟十天左右,比 1960 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 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 1962 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 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 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选自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13.下列诗句提供的信息,不含有“物候”现象的一项是( ) (3 分)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B.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14.对选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第①段以时间顺序介绍了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一幅四 季风景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第②段画线句子中“草木荣枯”和“候鸟去来”可以调换位置,因为这里 没有必要讲究先后顺序。 C. 第②段“杏花开”,“桃花开”“布谷鸟唱歌”三个例子说明:一些普通 的自然现象,对于农业活动来说,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D. 第⑤段列举北京的物候记录数据说明要注意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 日期,避免损失,也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5~16 题。(10 分) 阅读能催开智慧的花朵。一个愚昧的孤陋寡闻的人不可能有智慧,年青人 要用源源不断的知识清泉滋润自己成长,阅读是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读得精深, 启迪智慧,读得广泛,开阔视野。 读,要兴味盎然。书是文化的传承,文明的记录。“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 于观书”。书中包孕了极其丰富的哺育人类的文化养分,书读得越多,对人生、 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往往会高屋建瓴,就个人而言,多读书,读好书,会去 浮躁、去庸俗、去狭隘、去浅薄,会增知识、增见识、增涵养、增高尚,优化 气质,提高素质,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地。读书不像看电视那么轻松, 声、色、光、电组合的图像作用于耳目,娱乐性强。年青人看电视当然无可非 议,它同样可扩展视野,增长见识,但是它不能也不可能代替读书。要真正吮 吸人类文明的乳汁,非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不可,从根本上认识这一点,阅读就 有内驱的动力,就会兴味盎然,长盛不衰。 读,要能读出味儿。犹如品茶,细细品尝,对其中的清香、苦香、幽香、 馨香辨微析毫,就有提神醒目,沁人心脾之感,读好书也应如此,要通过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