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 1.3.3滴重法 1864年Tate就提出液滴质量 mg与表面张力的关系: mg=2πro(1-33)
1.3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 1.3.3滴重法 1864年Tate就提出液滴质量 mg与表面张力的关系: mg=2 r (1-33)
1.3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 1.3.4吊环法 空气 设环的内径为R',环由半径为r的 铂丝制成,将环拉起时所需的 力p。则: P=W环+2πoR'+2πo(R'+2r)
1.3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 1.3.4 吊环法 设环的内径为R’,环由半径为r的 铂丝制成,将环拉起时所需的 力p。则: P=W 2 ' 2 ( ' 2 ) 环 + + + R R r
1.4 Kelvin公式 P 20V 20M RTIn (1-48) Po r pr P为平液面的蒸汽压,P为弯液面的蒸汽压, V为液体摩尔体积,为弯液面的曲率半径
1.4 Kelvin公式 0 2 2 ln (1-48) P V M RT P r r = = P0为平液面的蒸汽压,P为弯液面的蒸汽压, V为液体摩尔体积,r为弯液面的曲率半径
1.5二元体系的表面张力 1.5.1溶液的表面张力 1.第一类物质: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增加成直线关系 增加.如无机盐以及蔗糖、甘露醇等多羟基有机物。 2.第二类物质: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增加而减小,如 醇、醛、酸、酮与胺等有机物。 3.第三类物质:其特点是加入少量这类物质可显著降 低溶液的表面张力。至一定浓度后表面张力不再有 明显变化
1.5 二元体系的表面张力 1.5.1 溶液的表面张力 1.第一类物质: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增加成直线关系 增加. 如无机盐以及蔗糖、甘露醇等多羟基有机物。 2.第二类物质: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增加而减小,如 醇、醛、酸、酮与胺等有机物。 3.第三类物质:其特点是加入少量这类物质可显著降 低溶液的表面张力。至一定浓度后表面张力不再有 明显变化
1.5.2 Gibbs!吸附等温式 ∂o (1-53) RT 8c2)T RT olnc 2 )T 「表示单位面积上吸附溶质的过剩量,其单位是摩尔/c。 它表示溶质的表面浓度和本体浓度之差。如果为正,为正吸 附,溶质的表面浓度大于本体浓度,即称为表面超量;若为 负,则为负吸附,溶质的表面浓度小于本体浓度,叫做表面 亏量
1.5.2 Gibbs吸附等温式 1 1 2 (1-53) 2 ln 2 2 c RT RT c c T T = − = − Γ表示单位面积上吸附溶质的过剩量,其单位是摩尔/cm2 。 它表示溶质的表面浓度和本体浓度之差。如果为正,为正吸 附,溶质的表面浓度大于本体浓度,即称为表面超量;若为 负,则为负吸附,溶质的表面浓度小于本体浓度,叫做表面 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