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合唱与指挥》(Chorus and Conductor's Performance) 课程编码:Z115611Z115612Z115613Z115614 总学时/总学分:288/10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288/10 适用专业:音乐教育 开课单位:音乐系 开课学期:第一、二、三、四学期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合唱与指挥》是高师音乐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以合唱与指挥的理 论与实践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程,与基础教育的音乐教学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对发 展学生音乐才能,提高音乐表现能力、音乐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课程目的:本课程通过学习演唱与指挥各种不同风格的合唱作品,了解合唱艺 术的发展概况,掌握合唱学以及指挥的基本理论,熟悉合唱作品表现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手段,拓宽艺术视野,提高合作能力与艺术表现力。重点掌握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1) 掌握合唱作品演唱的基础知识与方法:(2)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规则与表现技能:(3) 学习组织、训练、演出、管理合唱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本课程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 的音乐表达能力,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对作品内容的体验和感受的基础上,大胆 地表现,要敢于表演、善于表演具备从事学校合唱教学活动的基本能力。 (课程教学所需达到的目的(按照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了解、掌握 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分别列明)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不要用表格) 1.合唱与指挥(一)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总学时:32学时 使用教材:合唱与指挥教程(自编) 高师合唱与指挥教材编写组,《合唱与指挥》,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第一章合唱的常识10学时 第一节西方合唱发展简介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合唱简介 第三节合唱的分类
《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合唱与指挥》(Chorus and Conductor’s Performance) 课程编码:Z115611 Z115612 Z115613 Z115614 总学时/总学分:288/10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288/10 适用专业:音乐教育 开课单位:音乐系 开课学期:第一、二、三、四学期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合唱与指挥》是高师音乐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以合唱与指挥的理 论与实践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程,与基础教育的音乐教学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对发 展学生音乐才能,提高音乐表现能力、音乐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课程目的:本课程通过学习演唱与指挥各种不同风格的合唱作品,了解合唱艺 术的发展概况,掌握合唱学以及指挥的基本理论,熟悉合唱作品表现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手段,拓宽艺术视野,提高合作能力与艺术表现力。重点掌握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1) 掌握合唱作品演唱的基础知识与方法;(2)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规则与表现技能;(3) 学习组织、训练、演出、管理合唱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本课程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 的音乐表达能力,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对作品内容的体验和感受的基础上,大胆 地表现,要敢于表演、善于表演具备从事学校合唱教学活动的基本能力。 (课程教学所需达到的目的(按照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了解、掌握、 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分别列明)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不要用表格) 1.合唱与指挥(一) 第一学年 第一学期 总学时:32 学时 使用教材:合唱与指挥教程(自编) 高师合唱与指挥教材编写组,《合唱与指挥》,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第一章 合唱的常识 10 学时 第一节 西方合唱发展简介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合唱简介 第三节 合唱的分类
第四节合唱队的组建 第二章 合唱的声音训练 12学时 第一节 合唱的呼吸训练 第二节合唱的发声训练 第三节 合唱的共鸣训练 第四节 合唱的综合练习 第三章 合唱的协调 8学时 第一节合唱的均衡 第二节合唱的谐和 第三节合唱的色调 第四章合唱的吐字与咬字2学时 第一节声母与韵母 第二节介母 第三节归韵与收声 第四节混合韵母 第五节四呼五音 教学要求(一周各声部排练两次》 以上理论教学教学结合合唱排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合唱基本知 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中外合唱发展史,掌握合唱的声音训练,重点掌握合唱的咬字与吐 字,协调与色调。 2.合唱与指挥(二)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总学时:32学时 使用教材:合唱与指挥教程(自编) 高师合唱与指挥教材编写组,《合唱与指挥》,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第五章儿童合唱基本知识 6学时 第一节童声合唱队的组织 第二节童声合唱声音训练 第三节童声的嗓音发展与保护 第六章 西方各时期合唱作品的风格特点 10学时 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特点 第二节巴洛克时期的风格特点 第三节古典时期的风格特点 第四节浪漫时期的风格特点 第五节现代时期的风格特点
第四节 合唱队的组建 第二章 合唱的声音训练 12 学时 第一节 合唱的呼吸训练 第二节 合唱的发声训练 第三节 合唱的共鸣训练 第四节 合唱的综合练习 第三章 合唱的协调 8 学时 第一节 合唱的均衡 第二节 合唱的谐和 第三节 合唱的色调 第四章 合唱的吐字与咬字 2 学时 第一节 声母与韵母 第二节 介母 第三节 归韵与收声 第四节 混合韵母 第五节 四呼五音 教学要求(一周各声部排练两次) 以上理论教学教学结合合唱排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合唱基本知 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中外合唱发展史,掌握合唱的声音训练,重点掌握合唱的咬字与吐 字,协调与色调。 2.合唱与指挥(二) 第一学年 第二学期 总学时:32 学时 使用教材:合唱与指挥教程(自编) 高师合唱与指挥教材编写组,《合唱与指挥》,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第五章 儿童合唱基本知识 6 学时 第一节 童声合唱队的组织 第二节 童声合唱声音训练 第三节 童声的嗓音发展与保护 第六章 西方各时期合唱作品的风格特点 10 学时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特点 第二节 巴洛克时期的风格特点 第三节 古典时期的风格特点 第四节 浪漫时期的风格特点 第五节 现代时期的风格特点
第七章合唱的声部训练16学时 第一节各声部训练特点 第二节混合声部的靠拢训练 教学要求(一周各声部排练两次) 结合合唱排练和视频欣赏,了解童声训练特点:了解西方各时期合唱作品的演唱风 格。掌握四声部声音训练要点与混合声部的靠拢训练,重点解决混合声部的谐和。 3.合唱与指挥(三)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总学时:32学时 使用教材:合唱与指挥教程(自编) 高师合唱与指挥教材编写组,《合唱与指挥》,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第八章 指挥的常识6学时 第一节指挥艺术发展简史 第二节指挥应具备的素质 第三节 指挥法原测 第九章指挥基础 8学时 第一节 指挥的姿势 第二节 指挥原则 第三节指挥图式 第四节指挥动作要领 第十章起拍、收拍、前奏、间奏与尾奏的指挥法6学时 第一节 起拍的指挥法 第二节收拍的指辉法 第三节前奏、间奏与尾奏的指挥法及训练 第十一章长音、延长音、附点、切分音及休止符的指挥法6学时 第一节长音、延长音指挥法及训练 第二节附点、切分音节奏的指挥法 第三节休止符的指挥法及训练 第十二章合唱的排练与演出6学时 第一节指挥案头工作 第二节 合唱歌曲的排练 第三节演出事宜安排 教学要求(一周各声部排练两次》
第七章 合唱的声部训练 16 学时 第一节 各声部训练特点 第二节 混合声部的靠拢训练 教学要求(一周各声部排练两次) 结合合唱排练和视频欣赏,了解童声训练特点;了解西方各时期合唱作品的演唱风 格。掌握四声部声音训练要点与混合声部的靠拢训练,重点解决混合声部的谐和。 3.合唱与指挥(三) 第二学年 第一学期 总学时:32 学时 使用教材:合唱与指挥教程(自编) 高师合唱与指挥教材编写组,《合唱与指挥》,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第八章 指挥的常识 6 学时 第一节 指挥艺术发展简史 第二节 指挥应具备的素质 第三节 指挥法原则 第九章 指挥基础 8 学时 第一节 指挥的姿势 第二节 指挥原则 第三节 指挥图式 第四节 指挥动作要领 第十章 起拍、收拍、前奏、间奏与尾奏的指挥法 6 学时 第一节 起拍的指挥法 第二节 收拍的指辉法 第三节 前奏、间奏与尾奏的指挥法及训练 第十一章 长音、延长音、附点、切分音及休止符的指挥法 6 学时 第一节 长音、延长音指挥法及训练 第二节 附点、切分音节奏的指挥法 第三节 休止符的指挥法及训练 第十二章 合唱的排练与演出 6 学时 第一节 指挥案头工作 第二节 合唱歌曲的排练 第三节 演出事宜安排 教学要求(一周各声部排练两次)
结合合唱排练和视频欣赏,了解指挥常识和指挥基础,掌握指挥图式和要领。合理 安排合唱排练与演出事宜,重点掌握起拍与收拍的指挥法。 4.合唱与指挥(四)第二学年第二学期 总学时:64学时 第十二章合唱曲的种类4学时 第十三章合唱作品分析与排练60学时 教学曲目(课外集体排练两次) 1.指挥曲目 中国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中国少年先锋队 队歌(周郁辉词、寄明曲)、大路歌(孙瑜词、聂耳曲)、保卫黄河(光未然词、洗星海曲)、 在太行山上(桂涛声词、洗星海曲)、阿拉木汗(新疆民歌、谢功成编合唱)、远方的客人 请你留下来(撒尼民歌、范禹词、麦丁编合唱)、共产儿童团歌(根据前苏联歌曲填词)」 歌唱祖国(王莘词曲)、救国军歌(塞克词、洗星海曲)、码头工人歌(蒲风词、聂耳曲)、 黄水谣(光未然词、洗星海曲)、牧歌(东蒙民歌、海默词、瞿希贤编合唱)、阳关三叠 (古曲、王震亚编合唱)、山在虚无飘渺间(韦翰章词、黄自曲)、四渡赤水出奇兵(肖 华词、晨耕唐诃生茂遇秋曲)、半个月亮爬上来(青海民歌、蔡余文杨嘉仁编合唱)、 二泉映月(华彦钧曲、钟维国编合唱)、把我的奶名儿叫(黄宗英词、瞿希贤曲)、阿细 跳月(杨非词曲、罗忠缩改编)、红豆词([清]曹雪芹词、刘雪庵曲、黄友棣编合唱)、 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瞿琮词、郑秋枫曲)、春天的故事(蒋开儒叶旭全词、王佑贵 曲)、走进新时代(蒋开儒词、印青曲)、祝福祖因(清风词、孟庆云曲)等等。 外国作品:国际歌([法]欧仁·鲍狄埃词、比尔·狄盖特曲)、摇篮曲([德]勃拉姆斯 曲、许地山译词)、海滨之歌(林古溪词、[日]成田为三曲、林光译配)、婚礼合唱([德] 瓦格纳曲、许昌菊译词、冯婉珍编配)、天鹅([法]圣桑曲、佚名配词、杨鸿年编合唱)、 雪花(爱丽丝·埃尔加词、爱得华·埃尔加曲、波德尔编合唱、盛皆英译配)、鼓声(几 内亚民间乐曲、龚荣光填词编合唱)等等。 2.混声合唱曲目 中国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码头工人歌(蒲 风词、聂耳曲)、在太行山上(桂涛声词、洗星海曲)、黄水谣(光未然词、洗星海曲)、 游击队歌(贺绿汀词曲)、保卫黄河(光未然词、洗星海曲)、满江红([宋]岳飞词、郑 志声曲)、半个月亮爬上来(青海民歌、蔡余文杨嘉仁编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晓 光词、施光南曲)、阿拉木汗(新疆民歌、谢功成编合唱)、四渡赤水出奇兵(肖华词、 晨耕唐诃生茂遇秋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撒尼民歌、范禹词、麦丁编合唱)、旗
结合合唱排练和视频欣赏,了解指挥常识和指挥基础,掌握指挥图式和要领。合理 安排合唱排练与演出事宜,重点掌握起拍与收拍的指挥法。 4.合唱与指挥(四)第二学年 第二学期 总学时:64 学时 第十二章 合唱曲的种类 4 学时 第十三章 合唱作品分析与排练 60 学时 教学曲目 (课外集体排练两次) 1.指挥曲目 中国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中国少年先锋队 队歌(周郁辉词、寄明曲)、大路歌(孙瑜词、聂耳曲)、保卫黄河(光未然词、冼星海曲)、 在太行山上(桂涛声词、冼星海曲)、阿拉木汗(新疆民歌、谢功成编合唱)、远方的客人 请你留下来(撒尼民歌、范禹词、麦丁编合唱)、共产儿童团歌(根据前苏联歌曲填词)、 歌唱祖国(王莘词曲)、救国军歌(塞克词、冼星海曲)、码头工人歌(蒲风词、聂耳曲)、 黄水谣(光未然词、冼星海曲)、牧歌(东蒙民歌、海默词、瞿希贤编合唱)、阳关三叠 (古曲、王震亚编合唱)、山在虚无飘渺间(韦翰章词、黄自曲)、四渡赤水出奇兵(肖 华词、晨耕唐诃生茂遇秋曲)、半个月亮爬上来(青海民歌、蔡余文杨嘉仁编合唱)、 二泉映月(华彦钧曲、钟维国编合唱)、把我的奶名儿叫(黄宗英词、瞿希贤曲)、阿细 跳月(杨非词曲、罗忠镕改编)、红豆词([清]曹雪芹词、刘雪庵曲、黄友棣编合唱)、 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瞿琮词、郑秋枫曲)、春天的故事(蒋开儒叶旭全词、王佑贵 曲)、走进新时代(蒋开儒词、印青曲)、祝福祖国(清风词、孟庆云曲)等等。 外国作品:国际歌([法]欧仁·鲍狄埃词、比尔·狄盖特曲)、摇篮曲([德]勃拉姆斯 曲、许地山译词)、海滨之歌(林古溪词、[日]成田为三曲、林光译配)、婚礼合唱([德] 瓦格纳曲、许昌菊译词、冯婉珍编配)、天鹅([法]圣桑曲、佚名配词、杨鸿年编合唱)、 雪花(爱丽丝·埃尔加词、爱得华·埃尔加曲、波德尔编合唱、盛皆英译配)、鼓声(几 内亚民间乐曲、龚荣光填词编合唱)等等。 2.混声合唱曲目 中国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码头工人歌(蒲 风词、聂耳曲)、在太行山上(桂涛声词、冼星海曲)、黄水谣(光未然词、冼星海曲)、 游击队歌(贺绿汀词曲)、保卫黄河(光未然词、冼星海曲)、满江红([宋]岳飞词、郑 志声曲)、半个月亮爬上来(青海民歌、蔡余文杨嘉仁编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晓 光词、施光南曲)、阿拉木汗(新疆民歌、谢功成编合唱)、四渡赤水出奇兵(肖华词、 晨耕唐诃生茂遇秋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撒尼民歌、范禹词、麦丁编合唱)、旗
正飘飘(韦翰章词、黄自曲)、打起手鼓唱起歌(韩伟词、施光南曲)、阳关三叠(古 曲、王震亚编合唱)、牧歌(东蒙民歌、海默词、翟希贤编合唱)、乌苏里船歌(郭颂 胡小石词、汪云才郭颂曲、瞿希贤改编)、小河淌水(云南民歌、孟贵彬编词、孟贵彬 时乐濛编曲)、海韵(徐志摩词、赵元任曲)、怒吼吧黄河(光未然词、洗星海曲)等等。 外国作品:哈利路亚([德]亨德尔曲)、摇篮曲([德]勃拉姆斯曲、许地山译词)、雪 花(爱丽丝·埃尔加词、爱得华·埃尔加曲、波德尔编合唱、盛皆英译配)、茨岗(舒 曼曲、金帆文纲译配)、波希米亚人之舞([法]比才曲)、海滨之歌(林古溪词、[日] 成田为三曲、林光译配)、夜莺([德]门德尔松曲、周枫译配)、猎人合唱([德]韦伯 曲)、念故乡(德沃夏克曲、洛伦兹编曲、郑萍因李抱忱填词)、希伯莱奴隶合唱(威 尔弟曲、珍芳译词、婉珍配歌)、梦幻曲(舒曼曲、索科洛夫编合唱)、故乡的亲人([美] 福斯特曲、周枫董翔晓译配)、金色的云朵过夜了([俄]莱蒙托夫词、柴可夫斯基曲、 李达译词、陈良配歌)等等。 3.女声合唱曲目 中国作品:采莲谣(韦翰章词、黄自曲)、杨柳青(江苏民歌、黄白改词编曲)、赶马 调(云南民歌、谢振南编曲)、落水天(广东曲江民歌、黄白编曲)、深情的爱(倪维 德词、严金萱曲、孟津津配伴奏)、渔歌子(张志和词、林华曲)、黄土地(郑南词、 杨庶正曲)、山在虚无飘渺间(韦翰章词、黄自曲)、红豆词([清]曹雪芹词、刘雪庵 曲、黄友棣编合唱)、送我一支玫瑰花(新疆民歌、葛顺中改编)、玛伊拉(哈萨克民 歌、沈武钧编曲)、喝茶的人(拉祜族民歌、建丰词、谢功成编曲)、牧歌(东蒙民歌、 瞿希贤改编)、希望(艾青诗、谢功成曲)、茉莉花(江苏民歌、杨鸿年改编)、二泉 映月(华彦钧曲、钟维国编合唱)、抛歌(浙江民歌、骆季超编曲)、小白菜(河北民 歌、胡增荣编合唱)、猜调(云南民歌、张以达编曲)、铃兰(胡小石词、戴于吾曲) 灯碗碗开花在窗台(山西民歌、徐武冠编)等等。 外国作品: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奥地利民歌、吴国钧填词、宋佳配伴奏)、花(武 岛羽衣词、泷廉太郎曲、吴晓枫译词、徐武冠配歌)、重归苏莲托(G·库尔蒂斯词、E·库 尔蒂斯曲、尚家骧译配、徐武冠改词)、雪球花(俄罗斯民歌、岩松正司改编、薛范译 配)、爱生活(I·M·卡塞尔词、M·祖卡曲、R·R·皮里改编、徐武冠译配)、雪花 (爱丽丝·埃尔加词、爱得华·埃尔加曲、波德尔编合唱、盛皆英译配)、快把马车赶 上(黑人灵歌、威尔逊、埃莱特改编、徐武冠译配)、燕子(墨西哥民歌、纳尔西索·塞 拉德尔曲、马稚甫译配、严良堃编合唱)、小鸟(波兰歌曲、汪晴译词、张文纲配歌) 红莓花儿开(伊萨柯夫斯基词、杜纳耶夫斯基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马都索夫斯基 词、谢多伊曲、薛范译配)、科罗拉多之歌(美国民歌、王毓騵配词)、菩提树([德] 缪勒词、[奥]舒伯特曲、吕光隆编合唱)、回忆(屈瑞佛尔·能恩词、[英]安德鲁·劳
正飘飘(韦翰章词、黄自曲)、打起手鼓唱起歌(韩伟词、施光南曲)、阳关三叠(古 曲、王震亚编合唱)、牧歌(东蒙民歌、海默词、瞿希贤编合唱)、乌苏里船歌(郭颂 胡小石词、汪云才郭颂曲、瞿希贤改编)、小河淌水(云南民歌、孟贵彬编词、孟贵彬 时乐濛编曲)、海韵(徐志摩词、赵元任曲)、怒吼吧黄河(光未然词、冼星海曲)等等。 外国作品:哈利路亚([德]亨德尔曲)、摇篮曲([德]勃拉姆斯曲、许地山译词)、雪 花(爱丽丝·埃尔加词、爱得华·埃尔加曲、波德尔编合唱、盛皆英译配)、茨岗(舒 曼曲、金帆文纲译配)、波希米亚人之舞([法]比才曲)、海滨之歌(林古溪词、[日] 成田为三曲、林光译配)、夜莺([德]门德尔松曲、周枫译配)、猎人合唱([德]韦伯 曲)、念故乡(德沃夏克曲、洛伦兹编曲、郑萍因李抱忱填词)、希伯莱奴隶合唱(威 尔弟曲、珍芳译词、婉珍配歌)、梦幻曲(舒曼曲、索科洛夫编合唱)、故乡的亲人([美] 福斯特曲、周枫董翔晓译配)、金色的云朵过夜了([俄]莱蒙托夫词、柴可夫斯基曲、 李达译词、陈良配歌)等等。 3.女声合唱曲目 中国作品:采莲谣(韦翰章词、黄自曲)、杨柳青(江苏民歌、黄白改词编曲)、赶马 调(云南民歌、谢振南编曲)、落水天(广东曲江民歌、黄白编曲)、深情的爱(倪维 德词、严金萱曲、孟津津配伴奏)、渔歌子(张志和词、林华曲)、黄土地(郑南词、 杨庶正曲)、山在虚无飘渺间(韦翰章词、黄自曲)、红豆词([清]曹雪芹词、刘雪庵 曲、黄友棣编合唱)、送我一支玫瑰花(新疆民歌、葛顺中改编)、玛伊拉(哈萨克民 歌、沈武钧编曲)、喝茶的人(拉祜族民歌、建丰词、谢功成编曲)、牧歌(东蒙民歌、 瞿希贤改编)、希望(艾青诗、谢功成曲)、茉莉花(江苏民歌、杨鸿年改编)、二泉 映月(华彦钧曲、钟维国编合唱)、抛歌(浙江民歌、骆季超编曲)、小白菜(河北民 歌、胡增荣编合唱)、猜调(云南民歌、张以达编曲)、铃兰(胡小石词、戴于吾曲) 灯碗碗开花在窗台(山西民歌、徐武冠编)等等。 外国作品: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奥地利民歌、吴国钧填词、宋佳配伴奏)、花(武 岛羽衣词、泷廉太郎曲、吴晓枫译词、徐武冠配歌)、重归苏莲托(G·库尔蒂斯词、E·库 尔蒂斯曲、尚家骧译配、徐武冠改词)、雪球花(俄罗斯民歌、岩松正司改编、薛范译 配)、爱生活(I·M·卡塞尔词、M·祖卡曲、R·R·皮里改编、徐武冠译配)、雪花 (爱丽丝·埃尔加词、爱得华·埃尔加曲、波德尔编合唱、盛皆英译配)、快把马车赶 上(黑人灵歌、威尔逊、埃莱特改编、徐武冠译配)、燕子(墨西哥民歌、纳尔西索·塞 拉德尔曲、马稚甫译配、严良堃编合唱)、小鸟(波兰歌曲、汪晴译词、张文纲配歌)、 红莓花儿开(伊萨柯夫斯基词、杜纳耶夫斯基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马都索夫斯基 词、谢多伊曲、薛范译配)、科罗拉多之歌(美国民歌、王毓騵配词)、菩提树([德] 缪勒词、[奥]舒伯特曲、吕光隆编合唱)、回忆(屈瑞佛尔·能恩词、[英]安德鲁·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