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报告以“婚外性行为”这样一个社 会敏感话题为主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手法,较为全面 地探讨了“婚外性行为”中的伦理问题 关于“婚外性行为” 的伦理研究 基于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小组成员 张妮09300170099行政管理 汪航08300170103行政管理 沃萌10300500026旅游管理 黄丹妮1030500018旅游管理 金怡泽10300190052物理学 赫宁10300170077行政管理
本研究报告以“婚外性行为”这样一个社 会敏感话题为主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手法,较为全面 地探讨了“婚外性行为”中的伦理问题。 关于“婚外性行为” 的伦理研究 ——基于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小组成员: 张妮 09300170099 行政管理 汪航 08300170103 行政管理 沃萌 10300500026 旅游管理 黄丹妮 10300500018 旅游管理 金怡泽 10300190052 物理学 赫宁 10300170077 行政管理
关于“婚外性行为”的伦理研究 2012.12 目录 引言(研究背景 二、预期研究目标. 、研究方法和研究资料 (一)主要研究方法 (二)研究资料来源… 四、婚外性行为的研究现状和社会现象 (一)文献综述 1.关于现状和其研究现状 2.关于婚外性行为的定义、产生原因和后果… 3.婚外性行为其他角度的研究.… (二)社会百态 1.对“婚外性行为”不同的声音 2.引发“婚外性行为”可能的诱因 333334566788 五、具体研究内容和调查结果 (一)问卷调查和结果 (二)教授采访总结 (三)无结构式采访内容总结 (四)小型辩论会总结 六、总结与思考 参考文献 B19 附录一:调查问卷设计… 附录二:问卷调查结果 附录三:关于“婚外性行为”的采访稿 附录四:关于“婚外性行为”的无结构式采访 附录五:小型辩论会部分辩论稿 附录六:小型辫论会报告总结… 333 附录七:小组成员分工
关于“婚外性行为”的伦理研究 2012.12 1 目录 一、引言(研究背景)....................................................................................................... 2 二、预期研究目标............................................................................................................... 2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资料................................................................................................... 3 (一)主要研究方法....................................................................................................... 3 (二)研究资料来源....................................................................................................... 3 四、婚外性行为的研究现状和社会现象............................................................................3 (一)文献综述............................................................................................................... 3 1. 关于现状和其研究现状........................................................................................... 3 2. 关于婚外性行为的定义、产生原因和后果............................................................ 4 3. 婚外性行为其他角度的研究................................................................................... 5 (二)社会百态............................................................................................................... 6 1. 对“婚外性行为”不同的声音............................................................................... 6 2. 引发“婚外性行为”可能的诱因 ........................................................................... 7 五、具体研究内容和调查结果 ........................................................................................... 8 (一)问卷调查和结果 ................................................................................................... 8 (二)教授采访总结..................................................................................................... 10 (三)无结构式采访内容总结...................................................................................... 12 (四)小型辩论会总结 ................................................................................................. 13 六、总结与思考 ................................................................................................................ 13 参考文献............................................................................................................................ 17 附录一:调查问卷设计..................................................................................................... 19 附录二:问卷调查结果..................................................................................................... 21 附录三:关于“婚外性行为”的采访稿.......................................................................... 25 附录四:关于“婚外性行为”的无结构式采访............................................................... 29 附录五:小型辩论会部分辩论稿...................................................................................... 30 附录六:小型辩论会报告总结 ......................................................................................... 33 附录七:小组成员分工..................................................................................................... 38
关于“婚外性行为”的伦理研究 2012.12 关于“婚外性行为”的伦理研究 ——一基于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引言(研究背景) 当今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尚未完整地确立其自身形态。一元化价值模式 瓦解,社会结构处于高度的分化与整合过程中,社会结构中缺乏传统主体文化价值的有力支 撑,由此导致人的行为无序与道德滑坡。而“婚外性行为”正是中国社会在转型期间遭遇的 个不可避免的伦理问题。社会学家认为,历史上的非道德主义往往出现在社会结构大动荡 的时代。一方面,人们用个人权利和个人隐私来解释“婚外性行为”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另 方面,基于法律和道德的伦理视角来看,婚外性行为又是道德沦丧和行为失序的表现。 而今在中国一些地区,“包二奶”等婚外性行为不仅不被看作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 为,反而被很多人看作是社会身份地位的体现一“只有有钱有权的才包得起”,“对婚外性 的消费可以提升个人的社会地位”,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婚外性行为这种“炫耀性的消费行 为”又是一种象征性的竞争,人们通过相互攀比或炫耀性消费来维持或提升社会地位和身份 “一夜情”这样的纵欲行为也比比皆是,这些难以启齿的话题似乎成了再正常不过的话题, 当纵欲成为社会的常态,当羞耻心沦为欲望的阶下囚,我们对于当今中国的伦理水平产生了 疑问,是人心不古还是社会道德断层,伦理道德在建构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探讨和研究 本课题就社会热门问题进行调研,旨在发现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婚外性行为”的看法 和容忍程度,进而分析社会道德生态环境的变化。本课题将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分 析并探讨当今中国社会伦理道德再建构的深刻问题。 预期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主要有八项研究目标 1.清楚界定“婚外性行为”的范围和定义(规范和描述性硏究) 2.对于婚外性行为的现状分析(文本和数据分析) 3.从法理、道德伦理、人权角度解释婚外性行为的发生原因和影响(理论研究) 4.通过头脑风暴和辩论等形式对于该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综合分析) 5.通过问卷调查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分析社会伦理道德现状和思想意识转变方式 (基于实证分析和比较视角的研究) 6.寻找文本或者个案研究,通过案例资料来丰富和证实研究思路(案例研究) 7.通过对于上述资料的整体性分析得到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道德(性伦理方面)的基
关于“婚外性行为”的伦理研究 2012.12 2 关于“婚外性行为”的伦理研究 ——基于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一、 引言(研究背景) 当今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尚未完整地确立其自身形态。一元化价值模式 瓦解,社会结构处于高度的分化与整合过程中,社会结构中缺乏传统主体文化价值的有力支 撑,由此导致人的行为无序与道德滑坡。而“婚外性行为”正是中国社会在转型期间遭遇的 一个不可避免的伦理问题。社会学家认为,历史上的非道德主义往往出现在社会结构大动荡 的时代。一方面,人们用个人权利和个人隐私来解释“婚外性行为”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另 一方面,基于法律和道德的伦理视角来看,婚外性行为又是道德沦丧和行为失序的表现。 而今在中国一些地区,“包二奶”等婚外性行为不仅不被看作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 为,反而被很多人看作是社会身份地位的体现——“只有有钱有权的才包得起”,“对婚外性 的消费可以提升个人的社会地位”,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婚外性行为这种“炫耀性的消费行 为”又是一种象征性的竞争,人们通过相互攀比或炫耀性消费来维持或提升社会地位和身份; “一夜情”这样的纵欲行为也比比皆是,这些难以启齿的话题似乎成了再正常不过的话题, 当纵欲成为社会的常态,当羞耻心沦为欲望的阶下囚,我们对于当今中国的伦理水平产生了 疑问,是人心不古还是社会道德断层,伦理道德在建构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探讨和研究。 本课题就社会热门问题进行调研,旨在发现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婚外性行为”的看法 和容忍程度,进而分析社会道德生态环境的变化。本课题将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分 析并探讨当今中国社会伦理道德再建构的深刻问题。 二、 预期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主要有八项研究目标: 1. 清楚界定“婚外性行为”的范围和定义(规范和描述性研究) 2. 对于婚外性行为的现状分析(文本和数据分析) 3. 从法理、道德伦理、人权角度解释婚外性行为的发生原因和影响(理论研究) 4. 通过头脑风暴和辩论等形式对于该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综合分析) 5. 通过问卷调查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分析社会伦理道德现状和思想意识转变方式 (基于实证分析和比较视角的研究) 6. 寻找文本或者个案研究,通过案例资料来丰富和证实研究思路(案例研究) 7. 通过对于上述资料的整体性分析得到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道德(性伦理方面)的基
关于“婚外性行为”的伦理研究 2012.12 本状况、变化趋势、研究范式等等(系统硏究) 8.通过宣传、报告等形式树立社会正确向上的价值观伦理观并根据问题有针对性的提 出对策和建议(实践性需要)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资料 (一)主要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三类:文献分析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数据来 源于问卷调査结果)以及实践研究法 (二)研究资料来源 本课题的研究资料可分为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具体为: 手资料: 问卷调查 斗教授采访 样本的无结构式采访 课外实践活动—一小型辩论会 二手资料: 文献收集 4各大网站上调研资料 四、婚外性行为的研究现状和社会现象 (一)文献综述 对于“婚外性行为”这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中外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如从其产生原因、心理理论根据、法律、非婚生子女、夫妻忠实义务等角度,深度分析了“婚 外性行为”这一个性伦理中关乎婚姻家庭幸福的重要话题。 1.关于现状和其研究现状 关于婚外性行为的现状,在中国,根据《新世纪周刊》2008年中国人情爱状况调查的 第二部分叫对于多性伴的网络调查显示,在生活中有4个以上性伴侣的占受调查总人数的 2811%,2个、3个的分别占10%多,三成以上的受调查者是单一性伴侣。而根据中国人口 协会、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中心共同发布的《中国女性性福指数调查报告》,其中一项 调查结果显示,有29.1%的女性有2-3个性伙伴,9.1%的有3个以上性伙伴。也就是说, 约有40%的人有出轨或者婚外性行为 而在美国,民众对于婚外性行为尽管不太认同,但这种偏差行为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普遍
关于“婚外性行为”的伦理研究 2012.12 3 本状况、变化趋势、研究范式等等(系统研究) 8. 通过宣传、报告等形式树立社会正确向上的价值观伦理观并根据问题有针对性的提 出对策和建议(实践性需要) 三、 研究方法和研究资料 (一) 主要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三类:文献分析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数据来 源于问卷调查结果)以及实践研究法。 (二) 研究资料来源 本课题的研究资料可分为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具体为: 一手资料: 问卷调查 教授采访 样本的无结构式采访 课外实践活动——小型辩论会 二手资料: 文献收集 各大网站上调研资料 四、 婚外性行为的研究现状和社会现象 (一) 文献综述 对于“婚外性行为”这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中外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如从其产生原因、心理理论根据、法律、非婚生子女、夫妻忠实义务等角度,深度分析了“婚 外性行为”这一个性伦理中关乎婚姻家庭幸福的重要话题。 1. 关于现状和其研究现状 关于婚外性行为的现状,在中国,根据《新世纪周刊》2008 年中国人情爱状况调查的 第二部分[1]对于多性伴的网络调查显示,在生活中有 4 个以上性伴侣的占受调查总人数的 28.11%,2 个、3 个的分别占 10%多,三成以上的受调查者是单一性伴侣。而根据中国人口 协会、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中心共同发布的《中国女性性福指数调查报告》[2],其中一项 调查结果显示,有 29.1%的女性有 2-3 个性伙伴,9.1%的有 3 个以上性伙伴。也就是说, 约有 40%的人有出轨或者婚外性行为。 而在美国,民众对于婚外性行为尽管不太认同,但这种偏差行为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普遍
关于“婚外性行为”的伦理研究 2012.12 的现象。杨华(2002)在《论美国当代人的性爱观》一文中提到在对于婚外性行为的态度 上,美国人认为欺骗自己的配偶是不能接受的:79%的美国大众认为对于有婚姻家庭的人, 与并非自己伴侣的人发生性关系是不应该的;11%的人认为这是不可宽恕的行为;只有6% 的同意这一行为有时是错误的;3%的人认为这是无所谓的。而现实状况是,尽管他们强烈 反对婚外性行为,但同时认为这种偏差行为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几乎80%的公众认为 50%以上的已婚男子有过婚外性行为,60%的公众认为50%以上的已婚女子有过婚外性行 为。而且,多于50%的美国人承认他们周围有亲密的朋友或家庭有过婚外性行为。 而在关于婚外性行为的研究中,岳纯之(2006)查阅了多部与唐代性伦理有关的文献, 总结出几项符合婚外性行为的主要条件,即道德匮乏、婚姻不幸、长期分居、拥有特权和制 度许可。而各种文献所记婚外性行为纷繁众多,根据行为对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六类,即亲 属之间、主仆之间、上级与部属之间、与妓女之间、僧俗及僧人之间、一般人之间。陈真(2004) 国从关于性伦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原则、关于婚外性行为的三种不同观点以及传统观点和性自 由主义之间的争论三个不同角度对当代西方性伦理学进行了综述,全面揭示了西方的性伦理 观念 2.关于婚外性行为的定义、产生原因和后果 首先是关于“婚外性行为”的定义,简单来说,婚外性行为就是合法婚姻以外的性行为。 王克先(2009)同认为性科学将人类性行为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核心性性行为,即两性性 行为:二是边缘性性行为;三是类性行为。而婚外性行为属于核心性性行为,是指男女婚外 自愿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其落脚点一为异性,二为婚外,三为自愿,四不排除金钱,如通奸、 “包二奶”、“找情人”、卖淫嫖娼等以及“一夜情”、换偶、3卩等。婚外性行为也有其自身 的特点,衣仁翠(2004)将这些特点归纳为以下四方面:(1)婚外性行为一般隐蔽性较强; (2)较少被反映到司法机关;(3)潜在的危险性大;(4)有渐趋增长的趋势。 而对于“婚外性行为”的产生原因,不同学者也有着不同的解读。有一种说法即为“公 平理论”图,这是一种语言和解释不同的人类关系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它被应用于预言婚外 性行为的模式。在婚姻关系中,男女各自在心里把对方的投入和所得(即成本和收益)进行 比较,如果管一方感觉是一种不公平的关系(如付出太多或得到太少),就会产生沮丧感 而婚外性行为可能就是一种使不平等关系恢复平衡的方法。何展鹏和陈月梅(2008)就男 人为何会进行婚外性行为进行了心理学上的解析,他们将男性进行婚外性行为的原因一共归 了九类,分别为:好奇心理、冒险心理、征服心理、补偿心理、报复心理、好胜心理、胁迫 心理、玩乐心理以及动物性本能
关于“婚外性行为”的伦理研究 2012.12 4 的现象。杨华(2002)[3]在《论美国当代人的性爱观》一文中提到在对于婚外性行为的态度 上,美国人认为欺骗自己的配偶是不能接受的:79%的美国大众认为对于有婚姻家庭的人, 与并非自己伴侣的人发生性关系是不应该的;11%的人认为这是不可宽恕的行为;只有 6% 的同意这一行为有时是错误的;3%的人认为这是无所谓的。而现实状况是,尽管他们强烈 反对婚外性行为,但同时认为这种偏差行为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几乎 80%的公众认为 50%以上的已婚男子有过婚外性行为,60%的公众认为 50%以上的已婚女子有过婚外性行 为。而且,多于 50%的美国人承认他们周围有亲密的朋友或家庭有过婚外性行为。 而在关于婚外性行为的研究中,岳纯之(2006)[4]查阅了多部与唐代性伦理有关的文献, 总结出几项符合婚外性行为的主要条件,即道德匮乏、婚姻不幸、长期分居、拥有特权和制 度许可。而各种文献所记婚外性行为纷繁众多,根据行为对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六类,即亲 属之间、主仆之间、上级与部属之间、与妓女之间、僧俗及僧人之间、一般人之间。陈真(2004) [5]从关于性伦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原则、关于婚外性行为的三种不同观点以及传统观点和性自 由主义之间的争论三个不同角度对当代西方性伦理学进行了综述,全面揭示了西方的性伦理 观念。 2. 关于婚外性行为的定义、产生原因和后果 首先是关于“婚外性行为”的定义,简单来说,婚外性行为就是合法婚姻以外的性行为。 王克先(2009)[6]认为性科学将人类性行为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核心性性行为,即两性性 行为:二是边缘性性行为;三是类性行为。而婚外性行为属于核心性性行为,是指男女婚外 自愿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其落脚点一为异性,二为婚外,三为自愿,四不排除金钱,如通奸、 “包二奶”、“找情人”、卖淫嫖娼等以及“一夜情”、换偶、3P 等。婚外性行为也有其自身 的特点,衣仁翠(2004)[7]将这些特点归纳为以下四方面:(1)婚外性行为一般隐蔽性较强; (2)较少被反映到司法机关;(3)潜在的危险性大;(4)有渐趋增长的趋势。 而对于“婚外性行为”的产生原因,不同学者也有着不同的解读。有一种说法即为“公 平理论”[8],这是一种语言和解释不同的人类关系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它被应用于预言婚外 性行为的模式。在婚姻关系中,男女各自在心里把对方的投入和所得(即成本和收益)进行 比较,如果管一方感觉是一种不公平的关系(如付出太多或得到太少),就会产生沮丧感, 而婚外性行为可能就是一种使不平等关系恢复平衡的方法。何展鹏和陈月梅(2008)[9]就男 人为何会进行婚外性行为进行了心理学上的解析,他们将男性进行婚外性行为的原因一共归 了九类,分别为:好奇心理、冒险心理、征服心理、补偿心理、报复心理、好胜心理、胁迫 心理、玩乐心理以及动物性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