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何……哉(也)?(怎么能……呢?) 《游褒禅山记》:何可胜道也哉?(兼有感叹) ②何……为?(…干什么呢?) 《鸿门宴》:何辞为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 《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 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荷蓓丈人》: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 《捕蛇者说》:岂若我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兼有感叹) 《采草药》:岂可一切拘以定时哉? 《鸿门宴》:沛公不先入关,公岂敢入乎? 《骰之战》:未报秦施而伐秦师,其为死君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⑥安……哉(乎)?(哪里……呢?) 《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兼有感叹) ⑦不亦……乎?(不是…吗?) 《论语六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察今》: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⑧……非……欤?(……不是……吗?)《屈原列传》:子非三闾大夫欤? ⑨宁……耶?(哪里……呢?) 《祭妹文》:宁知此为归骨所耶?(兼有 感叹) ⑩顾……哉?(难道……吗?) 《为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 ⑩独……哉?(难道……吗?)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 廉将军哉? 3.表示感叹 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②直……耳!(只不过……罢了!)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 ③惟……耳!(只…罢了!) 《谭嗣同》: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耳! ④一何……(多么…啊!) 《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⑤亦……哉!(也真是……啊!) 《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4.表揣度 ①无乃……乎(欤)(恐怕……吧?)(兼表反问) 《季氏将伐颛臾》:求,无乃尔是过与?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②得无(微)……乎?(该不是……吧?)(兼表反问)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日饮食得无衰乎? 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师说》:其可怪也欤? ④…庶几……欤?(…或许……吧?) 《孟子二章》: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5.表示选择 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冯婉贞》: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②……欤 抑……欤(耶)?(是……,还是……呢?) 《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6 ①何……哉(也)?(怎么能……呢?) 《游褒禅山记》:何可胜道也哉?(兼有感叹) ②何……为?(……干什么呢?) 《鸿门宴》:何辞为?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 《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 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荷蓨丈人》: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 ……哪里呢?) 《捕蛇者说》:岂若我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兼有感叹) 《采草药》:岂可一切拘以定时哉? 《鸿门宴》:沛公不先入关,公岂敢入乎? 《殽之战》:未报秦施而伐秦师,其为死君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⑥安……哉(乎)?(哪里……呢?) 《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兼有感叹) ⑦不亦……乎?(不是……吗?) 《论语六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察今》: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⑧……非……欤?(……不是……吗?) 《屈原列传》:子非三闾大夫欤? ⑨宁……耶?(哪里……呢?) 《祭妹文》:宁知此为归骨所耶?(兼有 感叹) ⑩顾……哉?(难道……吗?) 《为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 叹) ⑩独……哉?(难道……吗?)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 廉将军哉? 3.表示感叹 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②直……耳!(只不过……罢了!)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 ③惟……耳!(只……罢了!) 《谭嗣同》: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耳! ④一何……(多么……啊!) 《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⑤亦……哉!(也真是……啊!) 《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4.表揣度 ①无乃……乎(欤) (恐怕……吧?)(兼表反问) 《季氏将伐颛臾》:求,无乃尔是过与?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②得无(微)……乎?(该不是……吧?)(兼表反问)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日饮食得无衰乎? 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师说》:其可怪也欤? ④……庶几……欤?(……或许……吧?) 《孟子二章》: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5.表示选择 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冯婉贞》: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 《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③其……耶?其……也?(还是……呢?还是……呢?) 《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 古文翻译表达题得分要求 1语言表达:简洁、淮准确。 2语境分析: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翻译的错误多表现为译错、译多、译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 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 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2)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2)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3)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3)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1)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 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如何做到“达”的要求 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我们做到意明 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流自然。这就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 问题: 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 (2)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译文:牺牲最惨重的,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7 ③其……耶?其……也?(还是……呢?还是……呢?) 《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 古文翻译表达题得分要求: 1 语言表达:简洁、准确。 2 语境分析: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翻译的错误多表现为译错、译多、译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 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 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⑶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 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 ⑴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 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我们做到意明 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流自然。这就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 问题: 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 ⑵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译文:牺牲最惨重的,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