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诗歌阅读鉴赏专题 1、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2、[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张可久 3、蟾宫曲·九日张可久4、观猎王维 5、汉江临泛王维 6、待储光羲不至王维 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8、渭川田家王维 9、清平乐李清照 10、江楼旧感赵嘏 11、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12、苏武庙温庭筠 13、商山早行温庭筠 14、送人归东温庭筠 昭君怨郑域 16、落日怅望马戴 17、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18、蝶恋花苏轼 19、东栏梨花苏轼 20、海棠苏轼 21、浣溪沙苏轼 22、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①苏轼 2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24、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25、偶书、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刘叉26、幽居初夏陆游 27、诉衷情陆游 28、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 29、游山西村陆游30、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31、秋夜怀吴中陆游 32、小池 杨万里 33、水口行舟宋朱熹34、倦夜杜甫 35、孤雁杜甫 36、日暮 杜甫 37、恨别杜甫 38、蜀相 杜甫 39、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40、月夜忆舍弟杜甫 41、孤雁二首(其二)崔涂42、早梅齐己 43、凉州词 王之涣44、客中初夏 司马光 45、庆庵寺桃花[南宋]谢枋得46、北斋雨后①文同 47、雨过山村 王建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49、赤壁杜牧 50、江南春杜牧 51、渡桑乾 刘皂 52、甘草子 柳永 53、八声甘州柳永 54、踏莎行欧阳修 55、画眉鸟欧阳修 6、春兴(唐)武元衡 57、瀑布 李忱 58、饮酒 陶渊明 59、归田园居(之三)陶渊明60、如梦令严蕊 61、暮过山村贾岛 62、题李凝幽居贾岛 63、望江南李煜 64、村行王禹稱 65、西楼曾巩 66、夜书所见叶绍翁 67、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韦应物6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bsp,李白 69、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70、月下独酌李白 71、子夜吴歌李白 72、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73、夜泊牛渚怀古李白74、谒金门冯延巳 75、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76、点绛唇·屏却相思 王国维 77、谢亭送别 许浑 78、山行即事王质 79、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80、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 81、宿建德江孟浩然 82、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 2009 年高考诗歌阅读鉴赏专题 1、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2、[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3、蟾宫曲·九日 张可久 4、观 猎 王维 5、汉江临泛 王 维 6、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8、渭川田家 王维 9、清平乐 李清照 10、江 楼 旧 感 赵嘏 11、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12、苏武庙 温庭筠 13、商山早行 温庭筠 14、送人归东 温庭筠 15、昭君怨 郑域 16、落日怅望 马戴 17、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18、蝶 恋 花 苏 轼 19、东栏梨花 苏轼 20、海棠 苏轼 21、浣溪沙 苏 轼 22、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① 苏轼 2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24、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25、偶书、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 刘叉 26、幽居初夏 陆游 27、诉衷情 陆游 28、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29、游 山 西 村 陆 游 30、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31、秋夜怀吴中 陆游 32、小 池 杨万里 33、水口行舟 宋·朱熹 34、倦 夜 杜甫 35、孤 雁 杜甫 36、日 暮 杜甫 37、恨 别 杜甫 38、蜀 相 杜 甫 39、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 甫 40、月夜忆舍弟 杜甫 41、孤雁二首(其二) 崔涂 42、早 梅 齐己 43、凉州词 王之涣 44、客中初夏 司马光 45、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46、北斋雨后① 文 同 47、雨过山村 王建 48、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49、赤壁 杜牧 50、江南春 杜牧 51、渡桑乾 刘皂 52、甘草子 ; 柳永 53、八声甘州 柳 永 54、踏 莎 行 欧阳修 55、画眉鸟 欧阳修 56、春 兴 (唐)武元衡 57、瀑 布 李 忱 58、饮酒 陶渊明 59、归田园居(之三) 陶渊明 60、如梦令 严蕊 61、暮过山村 贾岛 62、题 李 凝 幽 居 贾岛 63、望江南 李煜 64、村 行 王禹稱 65、西楼 曾巩 66、夜书所见 叶绍翁 67、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韦应物 6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bsp; 李 白 69、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70、月下独酌 李白 71、子夜吴歌 李白 72、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73、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74、谒金门 冯延巳 75、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76、点绛唇·屏却相思 王国维 77、谢亭送别 许浑 78、山行即事 王 质 79、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80、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81、宿建德江 孟浩然 82、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83、王冕 84、枫桥夜泊张继 85、兰溪棹歌戴叔伦86、次北固山下王湾 87、雨晴王驾 88、锦薛莹 89、咏风王勃 籍 90、秋思张 91、渡湘江杜审言 92、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张养浩 93、梅花王安石 94、乌衣巷刘禹锡 95、词刘禹锡 96、晚春 韩愈 97、夏意 苏舜钦 98、登鹳雀楼畅当 99、暮春回故山草堂钱起100、新年作刘长卿 101、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刘长卿102、闺怨王昌龄 103、送柴侍御王昌龄104、台城韦庄 105、村夜 居易 106、独不见 沈佺期 107、宿甘露寺曾公亮108、别董大高适 109、落花李商隐110、春山夜月于良史 111、春思贾至 112、驻马听·吹 白朴 113、乡思李觏 114、南园、马诗李贺 115、天仙子·送春张先116、征人怨柳中庸 117、杳杳寒山道寒山 118、咸阳值雨、宿城南亡友别墅 119、春夜喜雨(杜甫)、春雨(周邦彦)120、咏赤壁(李白)、赤壁诗(杜牧) 121、汴河曲(李益)、汴河怀古(皮日休)122、采莲曲(王昌龄、白居易) 123、柳(李商隐)、咏柳(曾巩)124、台城(韦庄)、鹿柴(王维) 12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126、越中览古、苏台览古(李白)127、咏柳(贺知章、曾巩) 12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天净沙江上(张可久)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 体分析。 答: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 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 现惜别之情。)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 分析。 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 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 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2、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张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 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 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83、王冕 84、枫桥夜泊 张继 85、兰溪棹歌 戴叔伦 86、次北固山下 王湾 87、雨 晴 王驾 88、锦 薛 莹 89、咏 风 王 勃 90、秋 思 张籍 91、渡湘江 杜审言 92、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 张养浩 93、梅 花 王安石 94、乌衣巷 刘禹锡 95、词 刘禹锡 96、晚 春 韩愈 97、夏 意 苏舜钦 98、登鹳雀楼 畅当 99、暮春回故山草堂 钱起 100、新年作 刘长卿 101、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刘长卿 102、闺 怨 王昌龄 103、送柴侍御 王昌龄 104、台 城 韦庄 105、村 夜 白居易 106、独 不 见 沈佺期 107、宿甘露寺 曾公亮 108、别董大 高适 109、落 花 李商隐 110、春山夜月 于良史 111、春 思 贾至 112、驻马听·吹 白 朴 113、乡 思 李 觏 114、南 园、马 诗 李贺 115、天仙子·送春 张先 116、征人怨 柳中庸 117、杳杳寒山道 寒山 118、咸阳值雨、宿城南亡友别墅 119、春夜喜雨 (杜甫)、春雨(周邦彦) 120、咏赤壁(李白)、赤壁诗(杜牧) 121、汴河曲(李益)、汴河怀古(皮日休)122、采莲曲(王昌龄、白居易) 123、柳(李商隐)、咏柳(曾巩) 124、台城(韦庄)、鹿柴( 王维) 12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126、越中览古、苏台览古(李白) 127、咏柳(贺知章、曾巩) 12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天净沙·江上(张可久)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 体分析。 答: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 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 现惜别之情。)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 分析。 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 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 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2、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 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 书人一声长叹。 【注】 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 要求:所答内容不少于80字 评分参考:如果认为以“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好,则从情景交融的间接抒情 含蓄特点论,可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例。如果认为以“一声长叹”作结 好,,则从直接抒情,感情激烈饱满、爱憎分明角度论,可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 不得开心颜”等例。 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蟾宫曲九日①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人老去 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 登高。乌纱泛指帽子。③归雁横秋:应为ˆ横秋归雁ˆ的倒装句式。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 交错 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 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 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 题有关? 答: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 表达主题的句子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 题的表达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 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戒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 题的最好表达。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 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上互 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 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汉江临泛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 答:(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 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意思对即可)
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 要求:所答内容不少于 80 字。 评分参考: 如果认为以“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好,则从情景交融的间接抒情 含蓄特点论,可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例。 如果认为以“一声长叹”作结 好,,则从直接抒情,感情激烈饱满、爱憎分明角度论,可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 不得开心颜”等例。 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 分) 蟾宫曲·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人老去 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 登高。乌纱泛指帽子。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 交错。 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 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 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 题有关? 答: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 表达主题的句子。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 题的表达。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 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戒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 题的最好表达。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 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上互 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 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6 分) 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 答:(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 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意思对即可)
(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待储光羲不至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分)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答:(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①扣"晚钟鸣上 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②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只摘抄颈联而不作分析的 给1分。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 友不至的怅惘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②清 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 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3分,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思路不清楚,语句不 通顺,酌情扣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 感 答: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②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答: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ˆ两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 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显得深沉含蓄。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 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 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 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8、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渭川田家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 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 个说法分析这首诗歌中的“散”与“不散”。 答: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 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散:从人物来看,写了倚杖的老人、荷锄的田夫,从写景来看,写了“墟落”麦苗”桑叶”“雉 雊”蚕”等,看上去非常零乱,但是,这一切却统一在一种情感下,那就是对归隐、闲逸羡 慕之情,从这个角度讲,文章并不散。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6分) 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按尽梅花无好意,贏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 分)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 了自:已经明了。 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 分)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 分) 答:(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2 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①扣"晚钟鸣上 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②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只摘抄颈联而不作分析的 给 1 分。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 友不至的怅惘之情。(1 分。意思对即可。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 ②清 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 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3 分,每点 1 分。 意思对即可。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思路不清楚,语句不 通顺,酌情扣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 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 感? 答: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② 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答: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 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 ,显得深沉含蓄。 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 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 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 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8、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 分)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 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 个说法分析这首诗歌中的“散”与“不散”。 答: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 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散:从人物来看,写了倚杖的老人、荷锄的田夫,从写景来看,写了“墟落”“麦苗”“桑叶” “雉 雊”“ 蚕”等,看上去非常零乱,但是,这一切却统一在一种情感下,那就是对归隐、闲逸羡 慕之情,从这个角度讲,文章并不散。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6 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授,读ruo,“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 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 分) 答:(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得满衣 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晩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 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 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 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楼旧感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 同或相似之处。 答:内容:(1)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2)都流 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 写法:(1)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2)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 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 答:(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2)精于练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 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 难舍难分的心绪。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苏武庙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 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 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 什么思想感情? 答: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 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颔 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 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
[注]挼,读 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 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 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 分) 答:(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 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 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 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 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 楼 旧 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 同或相似之处。 答:内容:(1)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2)都流 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 写法:(1)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2)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 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 分)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4 分) 答:(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2)精于练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 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 难舍难分的心绪。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 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 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 什么思想感情? 答: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 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 “消魂”二字。颔 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 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