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测定光电管基本特性曲线: (2)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测定普朗克常数 2.教学重难点 智能光电效应实验仪的正确使用。 3.教学内容 测定光电管基本特性曲线,测定普朗克常数。 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学生动手实验 5.教学评价 课前预习报告,课上实验操作与测量,课后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9:真空的获得与测量 1.教学目标 掌握有关真空的获得与测量的有关知识 2.教学重难点 真空的获得与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 3.教学内容 真空的获得与测量。 4.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选题,教师审核:学生动手实验,教师辅助指导。 5.教学评价 课前自主选题预案,课后完整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10:纳米薄膜的制备 1.教学目标 了解真空制备纳米薄膜的方法和技术。 2.教学重难点 真空纳米满膜制备仪器的正确使用。 3.教学内容 纳米薄膜的制备。 4.教学方法
6 1.教学目标 (1)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测定光电管基本特性曲线; (2)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测定普朗克常数。 2.教学重难点 智能光电效应实验仪的正确使用。 3.教学内容 测定光电管基本特性曲线,测定普朗克常数。 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学生动手实验。 5.教学评价 课前预习报告,课上实验操作与测量,课后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 9:真空的获得与测量 1.教学目标 掌握有关真空的获得与测量的有关知识。 2.教学重难点 真空的获得与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 3.教学内容 真空的获得与测量。 4.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选题,教师审核;学生动手实验,教师辅助指导。 5.教学评价 课前自主选题预案,课后完整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 10:纳米薄膜的制备 1.教学目标 了解真空制备纳米薄膜的方法和技术。 2.教学重难点 真空纳米薄膜制备仪器的正确使用。 3.教学内容 纳米薄膜的制备。 4.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选题,教师审核:学生动手实验,教师辅助指导。 5.教学评价 课前自主选题预案,课后完整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11:椭圆偏振仪测量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1.教学目标 (1)了解椭偏仪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2)利用椭偏仪测量不透明样品的布儒斯特角,计算折射率: (3)掌握消光法测定薄膜样品的厚度与折射率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教学重难点 椭偏仪的调节使用。 3.教学内容 测量不透明样品的布儒斯特角,计算折射率。用消光法测定薄膜样品的厚度与折射率。 4.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选题,教师审核:学生动手实验,教师辅助指导。 5.教学评价 课前自主选题预案,课后完整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12:薄透镜焦距测定 1.教学目标 学会调节光学系统共轴,并了解视差原理的实际应用。 2.教学重难点 实验光路的调节 3.教学内容 掌握薄透镜焦距的常用测定方法。 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学生动手实验。 5.教学评价 课前预习报告,课上实验操作与测量,课后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13:显微镜与望远镜 1.教学目标 (1)熟悉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
7 学生自主选题,教师审核;学生动手实验,教师辅助指导。 5.教学评价 课前自主选题预案,课后完整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 11:椭圆偏振仪测量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1.教学目标 (1)了解椭偏仪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2)利用椭偏仪测量不透明样品的布儒斯特角,计算折射率; (3)掌握消光法测定薄膜样品的厚度与折射率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教学重难点 椭偏仪的调节使用。 3.教学内容 测量不透明样品的布儒斯特角,计算折射率。用消光法测定薄膜样品的厚度与折射率。 4.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选题,教师审核;学生动手实验,教师辅助指导。 5.教学评价 课前自主选题预案,课后完整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 12:薄透镜焦距测定 1.教学目标 学会调节光学系统共轴,并了解视差原理的实际应用。 2.教学重难点 实验光路的调节。 3.教学内容 掌握薄透镜焦距的常用测定方法。 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学生动手实验。 5.教学评价 课前预习报告,课上实验操作与测量,课后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 13:显微镜与望远镜 1.教学目标 (1)熟悉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