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08年上)马基试卷AB及参考答案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 课程名称 L克思主义基木原理橛 课程代码:_PTSS00 开课院系:』社会科学基础部,考试形式: 姓名: 学号 成 2 6 8 总分 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马克思主义是为一切被剥削阶级服务的。 既然物质和意识都是存在的,所以杜林说“世界统一于存在”是对的 3、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因此,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的要素是多元的 4.“物以稀为贵”实际上就是价值规律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08年上)马基试卷AB及参考答案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代码:__PTSS110054 _ 开课院系:___社会科学基础部____考试形式: 开 卷 姓 名: 学 号: 成 绩: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总 分 得 分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马克思主义是为一切被剥削阶级服务的。 2.既然物质和意识都是存在的,所以杜林说“世界统一于存在”是对的。 3、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因此,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的要素是多元的。 4.“物以稀为贵”实际上就是价值规律的要求
5.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请分析其理论基础,并简述之。 2.怎样理解“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的思想?
5.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请分析其理论基础,并简述之。 2.怎样理解“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的思想?
3.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通过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4、简述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中的作用 、论述题(20分) 30年前,在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 登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它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 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在党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重 大而深远的影响。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八四五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实践 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毛主席说:“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 真理的尺度。”“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试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分析这段话
3. 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通过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4、简述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20分) 30年前,在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 登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它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 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在党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重 大而深远的影响。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八四五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实践 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毛主席说:“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 真理的尺度。”“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试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分析这段话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参考答案 (试题主要来源于试题库和统编教材习题题,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所见解。请各位仼课教师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按教务处有关要求认真批改试卷。) 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马克思主义是为一切被剥削阶级服务的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 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 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而不可能是奴隶与农民阶级的思想武器。 2.既然物质和意识都是存在的,所以杜林说“世界统一于存在”是对的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世界的统-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只是物质的反映。杜林的世界 统-—于存在的命题企图用存在ˆ抹煞世界的物质统-性,抹煞了何者为第-性的问题。 3、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因此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的要素是多元的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人类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多种要素所构成的复杂系 统。在社会发展中起作用的,既有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等物质要素,也包括社会心 理、社会意识形态等精神要素和人的主体能动作用。但是,最终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的力量 只能是社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他因素的作用都是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上发生的。唯物史 观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那种把决定作用和影响作用混同起来的多元论观点是错误的。 4.“物以稀为贵”实际上就是价值规律的要求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 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物以稀为贵ˆ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当供不应求是价格高于价值 5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不在于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有些唯心主义哲学家并不否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表现在对社会历 史观基本问题的回答上。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 在。两者的其他对立和分歧都是由这一根本对立派生和发展而来的。 、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请分析其理论基础,并简述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 参考答案 (试题主要来源于试题库和统编教材习题题,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所见解。请各位任课教师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按教务处有关要求认真批改试卷。)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马克思主义是为一切被剥削阶级服务的。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 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 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而不可能是奴隶与农民阶级的思想武器。 2.既然物质和意识都是存在的,所以杜林说“世界统一于存在”是对的。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只是物质的反映。杜林的“世界 统一于存在”的命题企图用“存在”抹煞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抹煞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3、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因此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的要素是多元的。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人类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多种要素所构成的复杂系 统。在社会发展中起作用的,既有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等物质要素,也包括社会心 理、社会意识形态等精神要素和人的主体能动作用。但是,最终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的力量, 只能是社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他因素的作用都是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上发生的。唯物史 观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那种把决定作用和影响作用混同起来的多元论观点是错误的。 4.“物以稀为贵”实际上就是价值规律的要求。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 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物以稀为贵”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当供不应求是价格高于价值。 5.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不在于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有些唯心主义哲学家并不否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表现在对社会历 史观基本问题的回答上。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 在。两者的其他对立和分歧都是由这一根本对立派生和发展而来的。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请分析其理论基础,并简述 之
参考答案要点:“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理论基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 理。这一原理指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 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个人的私利。 2.怎样理解“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的思想? 参考答案要点:(1)过程就是指事物自身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 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 展的。(2)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 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现代科学凭借科学仪器所能观 察到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兴衰变化的过程。(3)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3.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通过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参考答案要点: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 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关键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要缩短必要劳 动时间,就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这就需要降低工人及其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为此就必 须采取措施提高这些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所以,相对剩凃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 率提高为条件的。在现实生产中,各个企业的资本家都在想方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其目的是为了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所谓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各个资本家纷纷追 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活资料的价值降低,劳动力价值降低,必要 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实际相对延长,从而相对剩佘价值被生产岀来。因此,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是通过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4、简述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要点: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ˆ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的作用:(1)揭示了 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和最终动因,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基础之上;(2)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 路;(3)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剩余价值学说的作用:(1揭示对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无 偿占有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基础;(2揭示了剩余价值和积累,必然导致两极分化;(3揭示了无 阶级一无所有的经济地位。 、论述题(20分) 30年前,在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 登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它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 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在党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重 大而深远的影响。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八四五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实践 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毛主席说:“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 真理的尺度。”“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试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分析这段话 参考答案要点:(1)在答案中应表述实践的概念。(2)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 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仅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 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 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实践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决定了只有实 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3)客观事物及其真理本身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逻辑证明只是 检验真理的辅助手段,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
参考答案要点:“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理论基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 理。这一原理指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 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个人的私利。 2.怎样理解“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的思想? 参考答案要点:(1)过程就是指事物自身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 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 展的。(2)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 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现代科学凭借科学仪器所能观 察到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兴衰变化的过程。(3)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3. 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通过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参考答案要点: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 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关键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要缩短必要劳 动时间,就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这就需要降低工人及其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为此就必 须采取措施提高这些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所以,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 率提高为条件的。在现实生产中,各个企业的资本家都在想方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其目的是为了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所谓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各个资本家纷纷追 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活资料的价值降低,劳动力价值降低,必要 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实际相对延长,从而相对剩余价值被生产出来。因此,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是通过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4、简述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要点: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的作用:⑴揭示了 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和最终动因,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基础之上;⑵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 路;⑶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 剩余价值学说的作用:⑴揭示对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无 偿占有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基础;⑵揭示了剩余价值和积累,必然导致两极分化;⑶揭示了无产 阶级一无所有的经济地位。 三、论述题(20分) 30年前,在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 登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它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 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在党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重 大而深远的影响。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八四五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实践 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毛主席说:“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 真理的尺度。”“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试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分析这段话。 参考答案要点:(1)在答案中应表述实践的概念。(2)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 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仅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 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 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实践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决定了只有实 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客观事物及其真理本身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逻辑证明只是 检验真理的辅助手段,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