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12年上)马基试卷AB及参考答案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 课程名称 L克思主义基木原理橛 课程代码:_PTSS00 开课院系:』社会科学基础部,考试形式: 姓名: 学号 成 2 6 8 总分 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静止是生命的产生条件 2.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物质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也是属于社会革命的范畴。 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为构成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12年上)马基试卷AB及参考答案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代码:__PTSS110054 _ 开课院系:___社会科学基础部____考试形式: 开 卷 姓 名: 学 号: 成 绩: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总 分 得 分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静止是生命的产生条件。 2. 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物质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3.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也是属于社会革命的范畴。 4.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为构成的
5.“贸易使产品增添价值,因为同一产品在消费者手里比在生产者手里具有更大的价值,因此,严 格来说,贸易应看做是一种生产活动。” 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材料1“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 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材料2“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材料3“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请回答: (1)材料1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 (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 (3)对比材料1与材料3,分析材料3的错误。 2.“白马非马”说违反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 3.“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 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段话包含了什么哲理?
5.“贸易使产品增添价值,因为同一产品在消费者手里比在生产者手里具有更大的价值,因此,严 格来说,贸易应看做是一种生产活动。”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材料1 “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 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材料2 “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材料3 “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请回答: (1)材料1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 (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 (3)对比材料1与材料3,分析材料3的错误。 2. “白马非马”说违反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 3.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 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这段话包含了什么哲理?
4,为什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产生,但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三、论述题(20分)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面对 现实、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为什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产生,但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三、论述题(20分)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面对 现实、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参考答案 (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所发挥、有所见解,特别是最后一道论述题,酌情给分。辨析题除判 断外,还要看理由是否说明清楚。请各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平时的学习 情况,按教务处和社科部有关要求认真批改试卷,综合给分。平时成绩一般不低于30%。) 辨析题 (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静止是生命的产生条件。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恩格斯的这一观点说明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相对静止 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说明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姿 百态,是物质世界自身运动变化的结果。但是,只有在物质世界的永恒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的 面,各种各样的事物才有可能因区别而存在,并且由此而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可参见教材P32。 2.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物质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这一命题正确揭示了哲学物质范畴的特点,哲学的范畴是对一切实 物共性、普遍性的概括。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实物有区别又有联系。哲学物质范畴不是直接可以感 知的具体的东西;而各种实物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东西。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实物又是有联系的。 它是从各种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它抽象概括的是一切实物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因此,哲学 物质范畴与具体实物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也是属于社会革命的范畴。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社会革命适用于解决现存的社会进步制度问题,把生产力从已不能 容纳它的旧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社会改革则适用于解决旧的社会体制,在不改变社会基本制度 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进行变革,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可参见教材P121。 4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为构成的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这是列宁关于个人历史作用的论述。请具体参见教材PP127-128。 5.“贸易使产品增添价值,因为同一产品在消费者手里比在生产者手里具有更大的价值,因此,严 格来说,贸易应看做是一种生产活动。”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这是美国经济学家纽曼的观点。这种观点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 值。因为在商品交换中,在实现商品价值的同时也就让渡了使用价值。人们购买商品并不是两次付 钱:一次是为了它的使用价值,一次是为了它的价值。可参见教材P144。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材料1“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 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材料2“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 参考答案 (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所发挥、有所见解,特别是最后一道论述题,酌情给分。辨析题除判 断外,还要看理由是否说明清楚。请各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平时的学习 情况,按教务处和社科部有关要求认真批改试卷,综合给分。平时成绩一般不低于30%。) 一、 辨析题 (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静止是生命的产生条件。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恩格斯的这一观点说明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相对静止 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说明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姿 百态,是物质世界自身运动变化的结果。但是,只有在物质世界的永恒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的一 面,各种各样的事物才有可能因区别而存在,并且由此而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可参见教材P32。 2. 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物质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这一命题正确揭示了哲学物质范畴的特点,哲学的范畴是对一切实 物共性、普遍性的概括。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实物有区别又有联系。哲学物质范畴不是直接可以感 知的具体的东西;而各种实物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东西。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实物又是有联系的。 它是从各种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它抽象概括的是一切实物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因此,哲学 物质范畴与具体实物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也是属于社会革命的范畴。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社会革命适用于解决现存的社会进步制度问题,把生产力从已不能 容纳它的旧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社会改革则适用于解决旧的社会体制,在不改变社会基本制度 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进行变革,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可参见教材P121。 4.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为构成的。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这是列宁关于个人历史作用的论述。请具体参见教材PP127-128。 5.“贸易使产品增添价值,因为同一产品在消费者手里比在生产者手里具有更大的价值,因此,严 格来说,贸易应看做是一种生产活动。”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这是美国经济学家纽曼的观点。这种观点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 值。因为在商品交换中,在实现商品价值的同时也就让渡了使用价值。人们购买商品并不是两次付 钱:一次是为了它的使用价值,一次是为了它的价值。可参见教材P144。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材料1 “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 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材料2 “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材料3“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请回答: (1)材料1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 (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 (3)对比材料1与材料3,分析材料3的错误 参考答案要点:(1)材料1的第一句话是说辩证法所研究的矛盾是对象自身中的矛盾,就是矛盾不是主观自生的 而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人们思维中的矛盾不过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第二句也是强调辩证 矛盾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实际客观存在的矛盾,不是主观字面的或头脑臆造出来的矛盾。这两段话突出 点,就是指出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2)材料2把矛盾归结为一个范畴,当作纯粹是主观的思想的东西:认为它不是现实的,只能是 思想的任意组合。它与材料1把矛盾看作是对象自身中、实际生活中的矛盾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其 根本错误在于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把矛盾当作是由思想臆造的。 (3)材料3公然否认自然界中有矛盾,认为矛盾只存在于陈述中,即只存在于语句上、字面上。 材料1明确指出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材料3的错误在 于:一是公开否认自然界矛盾的存在,二是把矛盾当作字面上的、语句上的,同样是否认了矛盾存 在的客观性 (具体可参见教材PP3-50。) 2.“白马非马”说违反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 参考答案要点:违反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或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辩 证关系。具体可参见教材P45-46 3.“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 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段话包含了什么哲理? 参考答案要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规律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其特点表现在,其 ,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其二,只有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离开了人 的实践活动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载体。其三,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尽 管社会规律有其特殊性,但与自然规律一样有其客观性,这种客观性表现在它是无数创造历史的个 人相互作用的“合力”,而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具体可参见教材PP54-56 4,.为什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产生,但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参考答案要点:剩余价值的生产离不开流通过程,即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做准备 但剩余价值生产是在生产领域中由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相结合而产生的。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 的条件。具体可参见教材PP156-158。 三、论述题(20分)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面对 现实、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一般只要回答到某一原理即可,不求面面俱 到。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原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等,从总体上酌情给分。)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B卷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PTSJ0054 开课院系:_社会科学基础 考试形式:
材料3 “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请回答: (1)材料1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 (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 (3)对比材料1与材料3,分析材料3的错误。 参考答案要点:(1)材料1的第一句话是说辩证法所研究的矛盾是对象自身中的矛盾,就是矛盾不是主观自生的, 而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人们思维中的矛盾不过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第二句也是强调辩证 矛盾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实际客观存在的矛盾,不是主观字面的或头脑臆造出来的矛盾。这两段话突出 一点,就是指出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2)材料2把矛盾归结为一个范畴,当作纯粹是主观的思想的东西:认为它不是现实的,只能是 思想的任意组合。它与材料1把矛盾看作是对象自身中、实际生活中的矛盾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其 根本错误在于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把矛盾当作是由思想臆造的。 (3)材料3公然否认自然界中有矛盾,认为矛盾只存在于陈述中,即只存在于语句上、字面上。 材料1明确指出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材料3的错误在 于:一是公开否认自然界矛盾的存在,二是把矛盾当作字面上的、语句上的,同样是否认了矛盾存 在的客观性。 (具体可参见教材PP43-50。) 2.“白马非马”说违反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 参考答案要点:违反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或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辩 证关系。具体可参见教材P45-46。 3.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 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这段话包含了什么哲理? 参考答案要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规律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其特点表现在,其 一,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其二,只有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离开了人 的实践活动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载体。其三,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尽 管社会规律有其特殊性,但与自然规律一样有其客观性,这种客观性表现在它是无数创造历史的个 人相互作用的“合力”,而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具体可参见教材PP54-56。 4.为什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产生,但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参考答案要点:剩余价值的生产离不开流通过程,即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做准备。 但剩余价值生产是在生产领域中由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相结合而产生的。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 的条件。具体可参见教材PP156-158。 三、 论述题(20分)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面对 现实、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一般只要回答到某一原理即可,不求面面俱 到。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原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等,从总体上酌情给分。)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B卷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代码:__PTSS110054 _ 开课院系:___社会科学基础部____考试形式: 开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