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单项选择题 认识论是研究()。 A.世界是什么的科学 B世界是怎样的科学 C人的心理活动的科学 D.人的认识的哲学理论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A.能动的反映论 B经验论 C.先验论 D不可知论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4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D康德哲学的功绩 5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6实践的中介是()。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7.“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认识论是研究()。 A.世界是什么的科学 B.世界是怎样的科学 C.人的心理活动的科学 D.人的认识的哲学理论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A.能动的反映论 B.经验论 C.先验论 D.不可知论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4.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D.康德哲学的功绩 5.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6.实践的中介是()。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7.“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8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A.可知论学派 B不可知论学派 C.唯理论学派 D经验论学派 9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A.唯理论学派 经验论学派 C唯物主义阵营 D.唯心主义阵营 10.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11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 A.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C.先验论的认识路线 D唯理论的认识路线 12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是()。 A.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 B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C.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 D经验论的认识路线 13.“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4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8.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 于()。 A.可知论学派 B.不可知论学派 C.唯理论学派 D.经验论学派 9.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 于()。 A.唯理论学派 B.经验论学派 C.唯物主义阵营 D.唯心主义阵营 10.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11.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 A.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C.先验论的认识路线 D.唯理论的认识路线 12.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是()。 A.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 B.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C.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 D.经验论的认识路线 13.“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4.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15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 A可以是可知论的观点,也可以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B可以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16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 明() A.人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 B.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C.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受限制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7.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 A.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1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A每个人必须事事经过实践才能有认识 B只要坚持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 C.直接知识来自于实践,间接知识不来于自实践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于实践 19.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主体的涵义的是()。 A.认识的主体是具有感性认识能力的人 B认识的主体是具有理性认识能力的人 C.认识的主体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 D认识的主体是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20.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的涵义的是()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21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反映,这是一种()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22.“学而不思则罔”是指()
15.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 A.可以是可知论的观点,也可以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B.可以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16.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 明()。 A.人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 B.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C.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受限制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7.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 A.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18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A.每个人必须事事经过实践才能有认识 B.只要坚持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 C.直接知识来自于实践,间接知识不来于自实践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于实践 19.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主体的涵义的是()。 A.认识的主体是具有感性认识能力的人 B.认识的主体是具有理性认识能力的人 C.认识的主体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 D.认识的主体是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20.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的涵义的是()。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21.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反映,这是一种()。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22.“学而不思则罔”是指()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2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24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 A.可知论 B唯物论 C辩证法 D.唯心论 2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26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7在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中的认识是()。 A.感性具体阶段的认识 B理性抽象阶段的认识 C.理性具体阶段的认识 D感性与理性统一的认识 28→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一一知觉一一表象 B概念一一判断一一推理 C实践一一认识一一实践 D感性认识一一理性认识一一感性认识 29.概念、判断、推理是()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2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24.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 A.可知论 B.唯物论 C.辩证法 D.唯心论 2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26.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7.在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中的认识是()。 A.感性具体阶段的认识 B.理性抽象阶段的认识 C.理性具体阶段的认识 D.感性与理性统一的认识 28.→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一一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一一实践 D.感性认识一一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29.概念、判断、推理是()。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30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是要()。 A.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 B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 C抛弃原有的一切观念,重新评价一切 D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 3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于() A.人类的精神活动 B人类的社会生活 C.人类的正确思想路线 D.人类的社会实践 32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多项选择题 1.认识主体的属性有()。 A.生物性 B.意识性 C社会性 D实践性 2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多样性 D动态性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主从关系 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30.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是要()。 A.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 B.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 C.抛弃原有的一切观念,重新评价一切 D.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 3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于()。 A.人类的精神活动 B.人类的社会生活 C.人类的正确思想路线 D.人类的社会实践 32.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二、多项选择题 1.认识主体的属性有()。 A.生物性 B.意识性 C.社会性 D.实践性 2.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多样性 D.动态性 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 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主从关系 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 在()。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